餐廳個個強調好食材 為什麼90%的老闆都賠了?

2020-12-22 聯商網linkshop

當越來越多的餐企都開始強調「食材原產地戰略」,為什麼效果卻千差萬別?好食材這張牌怎麼打更有力?

前一段時間,內參在南京舉辦的小灶課堂上,小廚娘、西尾抹茶、谷語有曰等南京代表品牌在強調場景力的同時,都提到對好食材戰略的重視,很多甚至會把食材作為賣點力推。

再向全國市場縱深,以巴奴、喜家德為代表的頭部品牌把「原產地好食材」上升到企業戰略,更多的新興崛起品牌包括很多傳統街邊店,也開始在宣傳中強調「辣椒、花椒、大米和水」等原產地食材的價值。把單純強調食材的品質,進一步利用「原產地標籤」來精準表達。


01 

從「食材升級」到「原產地戰略」

他們遭遇了這些痛點


2018年已經過半,餐飲人在盤點和交流自己的品牌戰略時,普遍對消費升級有所反思,最直觀的體現在供應鏈食材端。內參君和多位餐飲人交流,發現他們普遍有這三個痛點:

品質和價格不夠穩定

只能投錢投人盯在現場 

隨著品牌體量的擴張,對食材的需求也會與日俱增,從原產地獲得穩定食材貨源的難度隨之增加。

某川渝小吃品牌創始人告訴內參君,他們擁有四十多家連鎖店,對做辣椒油的底料需求量很大。儘管供應鏈已經很標準化,他仍然每個月派人飛往成都辣椒油供應商處,盯著對方現場炒制,然後由自己工作人員打包發貨。

「開始沒經驗我們吃過虧。炒制辣椒麵的過程中你稍微不注意,師傅就可能偷偷給你加進去去年或前年的邊角料,這樣的東西拿回來,做出來的辣椒油口感差別很大,有顧客專門還提過意見。所以我們寧可出機票出人去全程監督,也要保證出品的穩定。」

自建供應鏈仍有局限

可能錯失對市場變化的感知

井格重慶火鍋的聯合創始人金睿表示,擴張到14家店時,企業花了半年投入人力、物力、財力,上了中央廚房,卻很快決定停掉。

「即使標準化問題解決了,但很快發現新問題,比如生產計劃很難和門店實際需求始終匹配,經常出現原料不夠用或者備貨過多浪費。我們決定把專業事給專業人做,把中央廚房關停了。」他說。

工業化生產和管理不是餐飲人的強項,在供應鏈上投入太多精力,會忽略對市場端的感知,反而會錯失市場競爭機會。事實上,即使下血本建立了自己的供應鏈,由於餐飲原材料眾多,對於一些時令或者用量較小的食材,仍然存在盲點。

缺乏創新的營銷手段

「最後10米」的問題解決不好

一家以食材作為重要賣點的餐飲品牌負責人告訴內參君,如何挖掘優質食材的營銷點,使得它對消費者更富吸引力,這是他們眼下最頭疼的問題。

「原產地戰略」解決了食材從原產地到餐廳後廚的問題,然而從後廚到端上餐桌的「最後10米」,才是消費者近距離觀察體驗的重要階段。

當食材被做成菜餚,原料的優劣在此時卻表現得並不夠直觀——經過了多重烹飪和調味,食材的本味被部分掩蓋,而消費者本身對於食材的認識也不足以分清楚好壞。

「通過主題營銷活動,讓服務人員在用餐過程中有意強調,或者將食材擺在餐廳裡,這些手段我都覺得還不夠生動,但是找不出更好方法。」他說。

02  


讓好食材變成一種體驗

可以探索這兩個方向

對食材的營銷,餐飲品牌的手段普遍單一,常常一廂情願地宣揚食材的新鮮、珍稀和昂貴,但食客往往並沒有get到這些點,讓他們在供應鏈的投入打了折扣。這兩年,以場景體驗制勝的品牌層出不窮。而食材和場景體驗相結合,正是最新的突破點。

把食材營銷出去

不妨學學「網紅店」

在發掘原產地好食材的營銷點上,餐廳應該向兩類品牌學習,一類是善用媒體的餐企,一類是善於打造場景的網紅店。

西貝是前者中的典型案例,一道新菜「水盆羊肉」的上市,賺足了全國吃貨的眼球。

從菜品的研發階段,西貝就開始利用市場調查引起外界關注。之後,內容營銷團隊開始籌備這款新菜的話題互動,從微博、知乎等多個渠道進行話題營銷。隨後,西貝通過線上在11個城市推出了「水盆羊肉」品鑑會邀請。

上市之前,西貝還通過微信、微博、知乎、今日頭條、美團點評等傳播渠道全面推新,「水盆羊肉」新品上市第一天,西貝官方微信、微博聯動推送營銷內容。這道菜從研發、試吃到上市首日,累計共獲得了1600萬+的全網關注量。

小廚娘品牌市場部負責人王振海也提到,善於營造良好場景體驗的網紅店,在門店裝修、網絡傳播、菜品創新和用餐服務等多個維度,都能為消費者創造出「超預期」的感受,這些都可以合理移植到對食材的營銷上。

「比如把特色原材料變成門店軟裝、從食材當中尋找娛樂性話題,都值得打『食材牌』的餐廳深入研究。」王振海說。

尋找更可靠的平臺

用專業第三方來加分

供應鏈正成為餐飲競爭的高階壁壘,沒財力和能力自建供應鏈,尋找代工又擔心品質不可控,很多連鎖型的餐飲企業,正把目光投向專業的第三方供應鏈和渠道巨頭。

從火鍋、烤魚、酸菜魚到中式快餐,很多15-50家門店的連鎖品牌,紛紛主動把食材「外包」給專業第三方,從最主要的主打食材、調味料、醬汁到果蔬青菜交出去,然後輕裝上陣實現更快速的擴展,更安全的品控。

深耕中國餐飲市場20年的麥德龍,早在餐飲業興起「原產地戰略」10年前的2007年,就成立麥諮達可追溯系統,建立了食材「口口安心、源自品質」的全程可追溯體系。

在確保食材源頭高標準的前提下,對農產品的加工、包裝、和運輸等環節,實行嚴格的控制和記錄,讓每一個過程都能被追溯。

目前,麥諮達可追溯系統已涵蓋4000多種可追溯商品,包括果蔬、畜禽製品、奶製品、水產品和綜合類五大產品線,對上下遊公司、加工工廠人員和農民做了培訓,可追溯商品來源涉及諸多企業和基地,基本上覆蓋全國各地。

只需掃描可追溯碼,就能知道食材的全部生長過程,包括來自哪個農場、相應種植面積、土壤和灌溉水等狀況,連植保操作員及植保記錄也一清二楚;與此同時,還能查詢到產品的分揀、包裝過程,從採摘、分選、包裝到運輸信息以及物流溫度控制,也都一目了然。

某連鎖火鍋和西餐廳的兩位負責人向內參君表示:這兩年食安問題頻發,選擇專業的第三方供應商,即便成本高一點但對品牌是一道防火牆,應該把它視為投資而不是簡單的成本。到春節前後,很多批發市場關門,像麥德龍依然正常營業配送,對品牌更有保障。

真正的全程可追溯,不但免去了餐企派人「盯梢」,更能夠通過門店的巧妙設置成為新的顧客信任點,讓食客體驗感增加時,對品牌的出品理念認識更直觀。

(來源:餐飲老闆內參 王菁)

相關焦點

  • 東北最好吃的燒烤食材,竟然都是素菜,個個「點擊率」都很高!
    而夏季最受大家喜歡的就是燒烤了,燒烤在全國各地都有,每到夜晚,燒烤攤就開始出攤了,大批的食客坐在燒烤上,然後點上自己喜歡吃的燒烤食材,等待老闆將食材烤出來,然後就能一飽口福了。吃燒烤的時候,怎麼能少得了啤酒呢,吃著烤串,喝著啤酒,別有一番滋味呢。燒烤在東北是很火爆的,東北人也非常的愛吃燒烤。在東北最受歡迎的食材不是葷菜,竟然是素菜,個個「點擊率」都很高,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 這春節餐飲業一片慘澹,餐廳酒樓紛紛向外賣食材,這啥情況?
    2019餐飲業由於物價菜價上漲,很多商家不敢隨意漲價只能壓縮自己的利潤硬抗了大半年,好不容易迎來了春節,準備大幹一場,囤了大批食材,把肉和蔬菜都買了都備好了,準備在春節期間打個漂亮打仗,但人算不如天算,今年的春節格外不同,毫無疑問,新型冠狀病毒成了2020年飛出來的一隻黑天鵝!大家防疫情,宅在家,個個城市街道都是空蕩蕩的,餐飲業更是哀鴻遍野。
  • 這個餐廳裡的「現金牛」產品,90%的人都沒利用好!
    來源:餐飲老闆內參無限暢飲的豆漿,早已成為海底撈的標籤之一;甘其食在店內增加多種口味豆漿,帶動了飲品營業額佔比的提升;眉州東坡130家門店上線了九陽豆漿,月銷量達到45000瓶。飲料在菜單上的位置雖然不起眼,但卻是餐廳實實在在的現金牛產品。消費者人手一杯飲品,輕輕鬆鬆把人均消費拉高20元,收穫的是多達90%的毛利。
  • 為什麼班上的壞同學都當上老闆了?
    有一次與幾位舊同學相聚,聊起近況後,大家紛紛感慨:想當年,那些抄我們試卷的壞分子,如今個個都當了老闆,而我們這些當初成績優異的好學生
  • 杭州:全家5口到餐廳吃飯,4天後找老闆索賠,質疑螃蟹不新鮮
    在外面吃飯的時候,最為注重的就是食物安全方面了,如果餐廳提供的食材不新鮮,很容易就會出現中毒情況,不過到底是怎麼中毒的,這點也是要講證據,至少也要醫院給出診斷報告,光憑著口頭上的猜測,質疑餐廳食物的問題不太合理。
  • 如何開好一家餐廳,你想要的答案都在這裡!
    餐飲老闆必備的13個表格和10種能力!看看你具備了嗎?一句話省千萬廣告費:好的餐廳slogan是怎樣設計的?餐飲老闆和店長必須關注的6組數據,關乎餐廳生死!我們研究了100家餐廳:發現生意好的都有20個特徵!
  • 餐飲經營九字訣,90%的餐飲老闆都不重視
    很多人都以為經營餐廳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進入以後才發現是一個坑。而今天金叔就分享一下餐飲經營的九字訣。第一:性價比作為老闆,首先要思考顧客為什麼要來我們店裡吃飯。不同的顧客消費群體需求不同,但是作為餐廳要讓顧客有了佔便宜並且舒服的心理。
  • 早餐店老闆:煎荷包蛋時,掌握這3個技巧,個個都是「溏心蛋」!
    說道吃早餐,很多人都喜歡早餐煎一個荷包蛋,配上些蔬菜來吃,美味豐富又營養,而且越來越多的人都喜歡吃溏心蛋,但要煎出好看又好吃的溏心蛋,卻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有的人有意煎一個好吃的溏心蛋,卻總是一不小心就煎過頭的,甚至在煎的過程中,總是不小心將蛋黃弄破,成了炒雞蛋了……早餐店老闆透漏,煎溏心蛋其實很簡單:煎荷包蛋時,只要掌握好這3個技巧,個個都是「溏心蛋」!早餐店老闆:煎荷包蛋時,掌握這3個技巧,個個都是「溏心蛋」!
  • 生意好的餐廳都有三個清晰定位
    隨著客必得銷售目標達成方案在餐廳的不斷落地執行,項目小組發現生意好的高端餐廳都有三個準確的定位。第一定位:用餐類型定位很多餐廳在這個方面有誤區,大多是進行人群定位,也就是說根據餐廳的地段,考量這個地段什麼人比較多,然後就把飯店裝修成什麼樣的感覺,例如在寫字樓附近的餐廳,一般就以商務宴請為主。
  • 賠了100多萬後,他終於想明白當初開餐廳都犯了哪些錯?
    三年前初涉餐飲,開第一家店他賠了100多萬。但交了這筆「學費」以後,他越發覺得幹餐飲「真有趣」。  」  ■餐飲老闆內參王菁  01  開業後感覺「不對勁」  到關店時一共賠了一百多萬  ▼  2014年的鄭州,知名的本土西餐品牌並不多,做了幾年中德外貿之後小有積蓄的Nicolas回到河南,想把自己在德國生活時最喜愛的啤酒和德式烤豬肘帶到鄭州。
  • 復業後,有的餐廳老闆為什麼不再請廚師?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餐廳老闆復業後,不再招廚師呢?復業將近一個月的的青島張老闆,最近依然沒有招廚師的打算。張老闆的餐廳以燒烤為主,因為比較有特色,之前吸引著少食客前來消費。以往,餐廳後廚常備3位廚師,還有1位專門負責燒烤的廚工,而前廳也有四位服務員。不過,疫情來臨,不僅打亂了張老闆春季賺一筆的計劃,更讓他在復業後不敢再招廚師和服務員。
  • 在餐廳打包菜回家吃,全家6口人都肚子疼,女子讓老闆賠錢
    眾所周知,人和人的體質是不一樣的,可能吃相同的一份餐,有人就會肚子疼,有人是什麼事情都沒有,特別是現在餐廳為了增加食物的味道,大多數餐品都是重油類的,要是平時愛的都比較清淡,突然就吃重油菜品也容易出問題。
  • 深圳老闆不厚道,想方設法把老員工趕走,炒掉要賠不少錢!
    同事的老闆也太不厚道了,對公司員工也太沒情義了,一天到晚就動歪心思要什麼樣把這位老員工趕走,而不是想什麼樣讓公司越做越好,讓公司每一個員工個個拿高工資,像這樣的老闆能把企業能做大才怪。同事在這公司做十年了,一直做車工,在工作上也是兢兢業業的,按理說,這樣的工人老闆喜歡才是,為啥到他這反而不高興了。同事每天晚上加班加點及一個月還不休息一天,一個月工資才拿6000多,而這老闆即然嫌他工資太高了,心裡很不舒服,感覺人家的錢在他這是白拿的。又不敢炒掉他,炒掉要賠不少錢,這樣弄太不划算了,所以想方設法把人家轟走。
  • 杭州:在餐廳打包菜回家吃,全家6口人都肚子疼,女子讓老闆賠錢
    眾所周知,人和人的體質是不一樣的,可能吃相同的一份餐,有人就會肚子疼,有人是什麼事情都沒有,特別是現在餐廳為了增加食物的味道,大多數餐品都是重油類的,要是平時愛的都比較清淡,突然就吃重油菜品也容易出問題。
  • 「廚師和餐飲店」正在被淘汰,5年後,90%的飯菜都將產自於工廠
    所有的店都是按照標準化的操作方式,實現複製倍增。當然有些朋友可能會說,中餐品類繁多,無法運用洋快餐的模式。豈不知現在大部分的餐飲店已經在這麼做了。目前市場上的餐館,50%的食材,都是按照洋快餐的模式。就是先通過中央廚房生產,把食材加工廠各種的料理包,然後配送到各個餐館。
  • 壞同學咋都當了老闆,你知道為什麼嗎?
    壞同學咋都當了老闆  有一次與幾位舊同學相聚,聊起近況後,大家紛紛感慨:想當年,那些抄我們試卷的壞分子,如今個個都當了老闆,而我們這些當初成績優異的好學生,多半拿著死工資,買不起房,供不起車,境遇很一般。為什麼壞同學都當了老闆?仔細琢磨了一下,我悟出了點門道。
  • 韓國一網紅去吃醬油蟹,污衊餐廳拿剩飯賣,老闆請求將其制裁
    一名有70萬粉絲的韓國美食YouTube網紅稱,當地一家醬油蟹吃到飽餐廳,將上一位客人吃剩的食材繼續販賣。該餐廳老闆認為,已影響餐廳名譽,在青瓦臺網站發起連署,呼籲韓國政府立法究責,讓小本經營的店家能免於被YouTube用戶的不實言論損害。
  • 日賠5000,空養員工的日子終於熬過去了,日料餐廳艱難穿越低谷
    為什麼一家外賣「新手」能在短時間內徵服線上消費者?美團外賣用戶在評價上給出答案:食材新鮮、好吃、分量足、性價比高…… 事實上,筆者在外賣平臺上也注意到,原本以堂食體驗為主的日料店在疫情期間紛紛開始了線上化探索,比如開通了全城送、豐富一人食、定食套餐品類,不斷改進和調整外賣產品包裝,更有日料餐廳,點一份牛肉壽喜鍋,除了把食材整齊碼放好,還會贈送外賣爐、酒精爐等等,儘可能還原堂食體驗。
  • 海綿寶寶:主角們比賽做鬼臉,個個都很嚇人,蟹老闆真的拼了嚇哭小...
    海綿寶寶:主角們比賽做鬼臉,個個都很嚇人,蟹老闆真的拼了嚇哭小朋友!《海綿寶寶》是一部非常經典的搞笑動畫,相信很多人的童年中都有這部動畫的陪伴。在動畫中有很多可愛的角色們,然而當他們做起鬼臉,你還能說得出他們很可愛嗎?
  • 賠「禮」道歉,引號到底強調的是啥
    其中有一條內容引發熱議,是學生頂撞老師,得賠「禮」道歉。(9月22日中安在線)這份出自安徽泗縣雙語中學高三(10)班的「班規」,最大的看點就是那個賠「禮」道歉,有網友質疑,「禮」為何打引號,是否暗指送禮?如今是網際網路時代,學生們心又急了點,一看稍有不慎,就要回家要錢交罰款,趕緊將這個還處在「討論稿」階段、尚未來得及實施的「班規」捅到了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