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廣旅局2020年
工作總結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2020年,市文廣旅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克服新冠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時刻繃緊疫情防控之弦,安全有序推進文旅行業復工復產,推動全市文旅事業高質量發展。現將2020年工作完成情況和下一步工作安排報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加強黨的建設
一是加強意識形態工作。把意識形態工作納入黨組中心組學習內容,制定專門學習制度和學習計劃,定期組織集中學習,切實抓好黨員幹部和全體職工的思想教育和理論學習工作。
二是穩步推進黨建工作。加強幹部隊伍建設,根據工作需要和崗位空缺實際,對22名科級幹部進行了調整。打造黨建聯盟,與伊春邊境管理支隊、前進辦事處紅光社區籤訂了黨建聯盟協議,開展了多次黨建活動。
三是紮實開展警示教育。將中央八項規定、省委九項規定等列入中心組和黨支部年度學習計劃,組織全體幹部以黨支部集體學習和自學相結合的形式開展學習。「七一」期間,組織機關及基層黨員幹部到上甘嶺廉政教育基地開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動,到鐵力馬永順紀念館深入學習馬永順精神。
四是強化黨內監督。對13名處級領導、機關及基層現職39名正科級幹部開展了信息採集工作。對機關及基層各單位科級及涉密、財務等重要崗位,共計53人開展了幹部報備採集工作,併到公安部門履行了備案手續。
(二)積極開展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工作
一是迅速響應,主動作為。接到疫情通知後,市文廣旅局快速調整《春節期間文旅市場專項檢查實施方案》,建立省、市、縣三級文旅部門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全面排查外省籍遊客信息,果斷採取關停全市文化娛樂場所、暫停旅遊企業經營團隊旅遊活動、加強文化旅遊場所執法檢查等措施,配合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二是多措並舉,復工復產。市文廣旅局制定了《伊春市常態化疫情防控和有序推進旅遊業復工復產工作方案》《「吃住行遊購娛」旅遊六要素疫情防控工作實施細則》《關於做好「五一」節假日期間疫情防控及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等制度。分三個階段啟動旅遊業復工復產,推出「本市遊」、「省內遊」、「跨省遊」。同時有序開放文化場館,切實落實主體責任,制定開放工作方案及應急預案,認真做好開放各項準備工作及防疫物資保障工作。
三是幫助企業,紓難解困。積極落實暫退旅行社部分旅遊服務質量保證金工作,制發《伊春市旅行社旅遊服務質量保證金部分暫退業務辦理指南》,截至目前,已為我市28家旅行社辦理暫退部分旅遊服務質量保證金業務,共退還保證金總額348萬元。為我市75家營業性網際網路企業申請技術關停和減免網絡服務費用。對因受疫情影響取消旅遊團隊業務,妥善處置退團退費問題與遊客已達成和解的旅行社申請補助資金。我市6家旅行社符合要求,統計退團遊客1087人次,補貼金額122080元。推薦我市7家旅行社、6家A級景區、2家滑雪場、15家文旅企業申請省文旅廳補助資金。對全市文旅企業復產復工有融資需求的項目做了統計調查,全市15個文旅項目共有融資需求5035萬元。
(三)加快文旅產業發展
一是推進全域旅遊和鄉村旅遊建設。我市新青國家溼地公園晉升為4A級景區,九峰山養心谷被評為省級旅遊度假區。推薦上甘嶺林業局溪水林場等9家單位參加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遴選推薦工作,最終8家被評為省級旅遊重點村,3家被評為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全面推進我市各縣(市)區全域旅遊創建工作,推薦嘉蔭縣為2020年伊春市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驗收認定單位。
二是制定專項規劃。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為伊春市編制《康養旅遊專項規劃》,規劃團隊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已完成實地調研材料收集工作,正在形成初稿階段。
三是推進新業態產業項目建設。推進民宿項目建設,制定完成《伊春市關於促進民宿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加強民宿分區、分類引導,通過金融、水、電等政策扶持。加快康養產業項目建設,西嶺生態旅遊度假區森林康養步道鋪墊修建已完成二分之一,重新修改景區內康養中心區域配套的服務中心內部裝修設計。九峰山養心谷景區新建改建了瑜伽館,創新研發新的養生藥膳。
(四)創新旅遊宣傳推廣
一是設計推出精品旅遊產品線路。按照「五個遊」業態,聚焦疫後旅遊市場對生態、安全、健康等新需求,以「林都伊春·森林裡的家」品牌為統領,以森林康養、生態攝影等為設計主題,創新打造四季旅遊產品。以全市重點旅遊景區、特色小鎮、研學基地等為支撐,設計推出五條自助遊精品線路,豐富了旅遊線路供給。
二是開展多種渠道宣傳。依託龍廣傳媒開展宣傳,截至目前,在黑龍江衛視各大頻道播出旅遊形象宣傳片10次,冠名《周末遊龍江》欄目兩個月,發布專題新聞報導2次,在龍廣臺覆蓋的七套頻率全天15檔廣播節目開展公益宣傳,累計播出21天,累計頻次315次,在龍廣傳媒微信公眾號推送文章11篇,原創微信10篇 。依託新浪網,發布新聞稿件報導、特色微推20餘篇,曝光量達8700萬次,製作情景短視頻4條,創意海報40餘張,微博話題#伊春旅行#閱讀量新增2700萬次,累計話題閱讀量1.4億。在「5.19中國旅遊日」推出的「雲遊龍江」系列活動,觀看量達497萬人次,點讚量達4.98萬次。與省內重點客源市場進行媒體資源共享,共計交換微推20餘條,形象宣傳廣告6條。與平安財險公司合作,在「平安好車主」APP上發布伊春10餘家景區景點的簡介、優惠措施,針對全省121萬註冊車主開展精準營銷。在西嶺生態旅遊度假區召開林都「伊春·森林裡的家」文化旅遊推介會。
三是做好節慶重點活動。夏季旅遊方面,舉辦「伊美之夏」文化旅遊節等10餘項夏季活動。秋季旅遊方面,在黑龍江都市頻道播出廣告、《新聞夜航》欄目發布專題採訪;在新浪網進行多輪次微推宣傳;在黑龍江日報、中國綠色時報進行整版文稿宣傳;在上海陸家嘴等LED大屏幕播出形象宣傳片。冬季旅遊方面,目前第十屆伊春森林冰雪歡樂季正在籌備之中。
(五)提升公共文化水平
一是紮實開展非遺傳承保護工作。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主要以線上活動為主。先後舉辦了非遺線上商城建設、線上抖音直播等活動。對我市現有非遺項目進行了梳理,建了伊春市非遺傳承人微信群,徵集非遺視頻40餘個,作為數位化留存。
二是有序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廁所革命」,2020年在全市範圍內景區景點建成旅遊廁所45個,現已完成並投入使用。舉辦系列公共文化活動,市圖書館開通「超星期刊資料庫」,開展了玩轉燈迷等10餘項活動。截止目前,共推出線上活動121期,240餘條內容,新書推薦500餘種,舉辦各類活動18次,點擊量6000餘次。推進「森林書房」建設工作,完善了閱讀推廣工作的覆蓋範圍。市群眾藝術館開展了最美歌聲唱家鄉」系列文化活動,共計演出10餘場,觀眾人數達2000餘人次。市博物館開展「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等宣傳活動。共投入413萬元完成「珍貴可移動文物數位化保護項目」改造,增設了多媒體、觀眾互動等設備。
三是文物保護利用工作成效明顯。開展省保「兩線」矢量圖劃定工作。我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共11處,其中,市轄區內6處的劃定意見已由市政府常務會審議批覆,鐵力市3處、嘉蔭縣2處,已獲當地政府批覆。完成推薦第三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和著名抗日英烈、群體的工作。
完成了中共北滿省委駐地舊址等6處抗戰紀念設施、遺址上報。開展文物安全巡查和推進文物保護利用工作調研。先後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橫山墓群等地進行了文物安全巡查。完成伊春市革命文物名錄統計上報工作。其中,不可移動革命文物73處,可移動革命文物357件(套)。
(六)強化市場監管力度
一是強化文化旅遊市場監督檢查。切實做好旅遊旺季、國家法定節假日文化旅遊市場監督管理工作,印發了《全市文化和旅遊假日市場工作方案》和《全市文化和旅遊假日市場應急處置預案》,強化節日期間文化旅遊市場疫情防控和安全檢查各項工作部署。重點要求各A級景區、旅行社等場所要嚴格落實文旅行業疫情防控指南相關措施要求,督導各類文化旅遊經營主體強化員工疫情防控培訓。
二是做好廣播電視管理工作。推進伊春電視頻道高畫質化改造工作,強化衛視設施和境外衛視節目管理,推進全市非法衛視設施整治工作,聯合下發《2020年度全市治理非法衛星電視接收設施考評工作實施意見》《關於開展2020伊春市衛星電視傳播秩序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在全市範圍內開展非法衛星電視接收設施調查摸底工作,共有14567件非法衛視接收設施,計劃2021年全部清理完畢。
(七)優化營商環境工作
我局依申請類政務服務事項共35項,34項實現了網上辦理,網辦率達97.1%。37項政務服務事項均可在政務服務大廳綜合窗口辦理。進一步優化辦事流程和審批環節,壓縮辦理時限,整體壓縮時限達到70 %。梳理我局權責清單事項,經司法部門法制審核後保留140餘項。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強化疫情防控措施。根據我市疫情防控總體形勢,按照疫情的變化及防控級別,繼續加強公共文化場館、娛樂場所、景區疫情防控常態化管理。
(二)加強宣傳推廣。鞏固主流媒體宣傳,加強新媒體宣傳,繼續與省內重點客源市場進行媒體資源共享,通過參與省廳開展的營銷活動和自主推介,加強宣傳營銷。繼續舉辦5·19中國旅遊日等節日活動,通過舉辦活動招徠客源,進一步宣傳我市旅遊資源和產品。繼續執行《伊春市招徠省外旅遊客源獎勵辦法》,刺激市場,鼓勵省外客源地組團社積極性。
(三)做強旅遊產業基礎。一是全面推進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力爭推薦1-2個縣(市)區申報2021年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驗收。二是完善景區景點旅遊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創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
(四)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強化全市文化和旅遊經營企業、場所業務監督指導,加強我市旅行社業務經營規範管理,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規經營行為,切實維護文化旅遊市場秩序和遊客合法權益。
(五)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大對旅遊廁所的建設及整治力度,完善公共旅遊設施。在保證旅遊廁所數量的基礎上進行提檔升級,提高旅遊廁所的建設質量。
伊春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
2020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