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上午,教育部召開通氣會提出,減負不是讓學生沒有學習負擔,而是要優化學生的合理負擔,學校要減少考試次數,不得公布考試成績和排名,堅決禁止分班考試,實行均衡編班。
對於是否公布成績與分班,家長這樣看
關於是否需要公布考試成績與排名,是否需要禁止分班考試,是否進行分班, 一直是家長們爭論的焦點問題。
支持不公布成績不分班的家長主要觀點是公布成績,如果學生考得差容易受到公布帶來的負面影響,分重點與普通班會導致老師只關心重點班學生,普通班學習氛圍不濃,學習不好的學生就更難出人頭地,學校應該對多類學生一視同仁。
而對於另一部家長來說,他們認為高考地位沒有改變的情況下,不談成績是掩耳盜鈴的做法,況且成績不同的學生分成普通班重點班也更有利於教師因材施教,因為考慮差生的感受就禁止分班,也就是所謂的一視同仁實際上對這部分學生非常不公平。
從個體上,我們可以這樣看這個問題
在目前高考仍是絕大部分學生奔向理想大學的主要途徑,既然這一點並未發生本質的改變,那麼所謂的不公布成績、減少學生作業量,就沒有多少價值與意義,因為高考成績,仍然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擔心學生無法承受成績而不公布成績,頗有掩耳盜鈴的味道。
對於是否分班,家長和學生也是從自己的角度與利益出發,成績好的學生和家長希望區分重點與普通班級,重點班學習氛圍會更加濃厚,而教師在重點班可以用更高速的模式進行教學,讓成績優秀的他們在高考中獲得更多成績上的優勢。
而對於成績不夠理想的學生,家長擔心他們分到學習氛圍差的班級,就會更加厭學,也擔心教師不願意用心去教導普通班的學生,會進一步加大與成績優秀學生的差距。
而對於分班問題,作者是這樣看待的,首先,教育局禁止在義務教育階段分班,那麼我們主要討論在高中是否需要分班這個問題。
作者當年的學校也十分糾結於這個問題,但根據考學數據來看,不分班的年級考上重本、普通本科學生數量遠遠低於分班年級考上重本與本科學生數量。其次,學習終究是個人的事情,即使不分班,不願意學習的學生仍然因為個人意願、基礎差等原因繼續不學習。而他們的家長期待班級學習氛圍可以對孩子產生正面影響,實際上往往學習氛圍對他們影響十分有限。一個學生能否學好,把希望寄托在成績好的學生的幫助或者班級氛圍上,這個想法本身是否也需要反思一下呢?
關於禁止學校公布成績,禁止考試分班,你又是如何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