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老生常談的話題:本科申請同學怎麼規劃自己—從阿牛老師的痛苦談起
每年的十月份,我都比較緊張,每天我必須在12點有學生到訪前完成申請表格中的「活動和獎項」部分。接了三個很長的電話後,我深吸一口氣,看看表,開始發揮最高級別的寫作能力,戰鬥值瞬間過萬,當辦公室敲門聲響起,寫完了,正好11點53分。
對一個國家的強弱,體會最深的是它的士兵和將軍;對於一個學生整個的申請工作,體會最深的是他(她)的文書捉刀老師。寫了改了指導了這麼多年的文書,說實話,寫個千八百字簡直不在話下。
有很多家長和同學在剛開始的時候通常會問,一個學生十多個學校,一個學校好幾篇文書,到時候您一個人怎麼寫得完?文書真是您親自負責?
我說是,大家將信將疑,結果到了十月份,大家就都相信了。
因為大家看到了我回復的速度,很多同學在辦公室也親眼看著我譁啦譁啦就弄完了他們幾糾結十多天的東西。這裡我只想說,英文寫作已經不是我考慮的問題,更多的是寫的貼切的問題。
只要大家談好溝通好討論好了,我只需要十分鐘就能寫出來(你看,我說了你又不相信了!)我真沒吹牛,不信拉倒。
但這不是我想說的,我想說的是無論一千還是兩千字的文書,都不是我的痛苦,十年前就不是了,老師和你已經不在一個時空維度了。作為文書老師,我說說一個深藏心底的秘密吧,最大的痛苦,是這系統要求的10個「課外活動」的填寫。
這10個活動填寫,極其刁鑽和詭異:
我先說一下「字符」和「字數」的差別,免得大家混淆。字符指的是字母,空格或者標點,字數是按照單詞來計算。
兩者差別巨大,如「我愛你I love you.」這個句子,一共11個英文字符,但合計字數是三個單詞。那麼160字符也就是20個詞上下,這麼點東西就要把「一次登山,騎行,模擬聯合國,競賽,科學實驗,國外交換」寫出來?大家感受到了我的痛苦嗎?說實話,這裡就要求寫作能力,語言組織能力,空間安排和預估的能力的最高級體現。多一個標點或空格都不行!反覆刪減斟酌,也有可能就全亂套了,必須推倒重來。所以,這麼多年我想說一直不願意說的是:同志們,體現阿牛老師最牛逼地方的,不是你的四十篇文書瞬間搞定,也不是對你的作品搞了什麼化腐朽為神奇的修改,更不是啥神來之筆,而是這160個小小的字符!
言歸正傳,在本次文章結尾處,我們開始轉入正題。阿牛老師就不在這裡抱怨了,免得有人說老師你借題發揮自我吹噓了。大家退一步想想,請所有明年申請,後年申請或者正在申請的家長和同學問問自己,你們有沒有問過我「老師,我的課外活動怎麼辦?「我沒有課外啊,我的活動好弱啊,好捉雞啊!」「別的孩子聽說安排這啊那啊,我啥都沒時間,我好焦慮啊!「我聽學校國際部老師說,還有群裡幾十個媽媽說要十幾個活動,而且要延續一年以上才有用啊!」「我聽了好幾個講座,老師,他們說的我好慌,新西方,地道,美加萬利,啄木鷹,揩油,好多機構都說至少要有4,5個拿得出手的活動啊!」
對比反覆回答同樣問題的痛苦,我覺得更痛苦的是,我說了正確答案,結果大家還是將信將疑,憂心忡忡。那麼這樣吧,話已至此,請大家用常識(就是你最低戰鬥力的思維狀態)想一想,回答我這個問題:
如果一個東西,一件事情,只能用160個字符表述,這個東西或者事情,你確定它特別關鍵和特別重要嗎?
(就事論事,先不說鍛鍊成長那些好處,就說對於申請錄取而言)
我們認真看到底有沒有必要花這麼多時間和金錢去做所謂的「活動」?如果不是,那麼做幾個?做什麼?最後,怎麼表述對方才最好理解和接受?
02
本科申請同學怎麼規劃自己的課外活動?—從阿牛老師的痛苦談起
我們這次徹底回答「留學美國,本科申請中活動到底重不重要」的問題。我覺得正確答案是:活動和背景重要,但不是關鍵。在錄取過程中,相對別的因素,我覺得滿分100,「活動」重要性佔20%最多,遠遠比「標準化成績」和「GPA與年級排名」還有「家庭關係」「運氣和判斷」等要低很多。
我這麼說肯定很多人不爽。但我覺得真相就是這樣,如果哪位同學家長或者朋友覺得這個很不爽,抱歉,純屬正常,但我只說真話,絕對不故意說讓你爽的話。為了論證這個答案,我覺得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說。
原因很簡單,所謂「活動」的提交送達學校的途徑非常有限。這是是唯物主義的,是客觀存在的,是歷史決定的,這點我看看誰能反駁?一個高中生的活動,本身時間和精力就有限,決定了它很難「多年堅持不懈,最後迸發燦爛結果」。說「活動」重要,是因為我們的申請必須有內容有材料,這個是無可厚非的。然而,說「活動」不是最關鍵,主要是因為它的提交展示途徑太有限了。
打個比方,你做的菜很好吃,但也要出鍋盛到盤子上吧?沒有盤子,你做了十個菜,也不可能盛得下,客人也就自然吃不到看不到了,就永遠呆在廚房裡了。
我們假設有一個同學「正義的A」,他做了一個驚天動地的活動,那就是連續兩年參加嫦娥一號火箭和登月艙的設計,好,那我們看,他在申請中有哪幾個地方可以說這個事情?共有以下幾個方面:
有些人問,老師,別的材料確實交不上去嗎?
我會冷冰冰的回答,是的,因為我們都試過了!親身驗證,絕對無錯。不信?你自己可以試試。以下是我們試過的「大坑」,歡迎好事者勇敢跳躍!
最後證明了什麼呢? 學校不接受。
對於「正義的A」來說,他只能這麼做和提交,有心的招生辦老師,會在審理的時候打開GOOGLE看看,如果看到了「正義的A」在月球表面蹦跳雀躍的照片,他會「嘖嘖」地點點頭,也許會點個讚。如果沒心情查閱,他考慮了一下,這學生這麼牛不正常啊,有沒有什麼貓膩?嗯先放放再說。關於什麼活動才是真正有用而不被人懷疑造假的?
這是給美國學生準備的!為啥?有些人問,「我看那些錄取哈佛耶魯的同學,背景都好牛啊,活動好多好多」「說活動重要這麼多年了,就憑你張阿牛一篇文章就變得不重要了?」 「美國大學可是素質教育和綜合考量的,沒有活動只強調分數是極端和片面的想法!」
咱們冷靜一下,不要意氣用事,要理性,不要扣帽子。從一開始,美國的頂尖大學就不是為中下階層的民眾所準備的,屌絲們一開始就輸了。高昂的學費,精英的環境,高強的學習壓力,排他的社交環境,等等,直到1986年,幾乎所有常春藤學校都只有寥寥無幾的少數民族或者黑人,有也就是在科學專業,但絕少出現在文科類專業。
1986年,哥倫比亞大學首開先河,幹啥?本科招收女生了!我靠,這麼「民主自由法治和開明」的楷模學校,之前也歧視我們女同胞?社會風氣打開了,平權法案和接連四五個最高法院判決直接改變了美國「名校」
—我這裡只說私立的前25個大U或者文理學院,他們被迫招收「大量的」少數民族,曾經有個笑話,說哈佛招生官最喜歡的本科申請人應該是一個「貧困的,殘疾的,黑皮膚的女生」,這樣他們就可以驕傲滴向社會宣布,Behold, all! We have them covered! 看吧,我們什麼人都有!
的確,一個人佔了四項指標,簡直無敵。但這也太明顯,不免被人告上法庭,於是,這些大學的招生辦很機智地宣布,向這個世界宣布:我們要的是綜合素質高的學生,無論種族家庭經濟背景!我相信無數人,包括我在內,都親口問過無數的這些招生辦老師,綜合素質打幾分?沒人說過準確答案,都諱莫如深。連紐約時報都抱怨,這個過程簡直就是做戲!可惜,不明就裡的你,恰恰坐在臺下,如痴如醉,欲罷不能。
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每年總有一大票學生,分數巨高活動巨多,結果最後「全拒得」一個錄取的名校都沒有?這個臉打的響亮打得結實。我聽過最多的對這種現象的評論是「那肯定他背景裡面有什麼特別的或者不合適的,否則學校怎麼會瞎了眼呢?」我覺得說這個話的人才有可能「瞎了眼」。
為啥?二十個學校的招生官都瞎了眼?這概率有多大?我覺得最核心的地方,就像我認識的那位斯坦福招生辦老師評論的,「 It is simply impossible for any one to complete so many tasks andstay sane at the same time.」 在保持不發瘋的情況下完成這麼多事情對於任何人都不可能。
請問一個高中生,就是像張阿牛老師這樣的學霸,每天有多少時間上課,學習正常課程,考SAT-1/2,託福,AP,還要完成:學生會模聯辯論隊生物社AMC籃球隊遊泳隊敬老院支教學校紅十字會科學實驗......我先說我搞不定,你們誰能搞定誰搞,我不行。
所以,在短短幾秒,招生辦老師一眼就能發現,以下所謂的活動,絕對不可能活下去到下一輪:
以上就是我的論斷的三個大的理由.
下面老師又開始出題,請問一個學生,高一就立志上哈佛,無論啥專業,發毒誓SAT1600託福120AP10門5的情況下,你是這位同學的升學輔導老師(就是讓你扮演我),請問以下哪一個活動,不能同時做,就選一個,是他(她)最應該做才能往夢想學校靠近的?
答案是D
所謂有價值,我覺得是這樣的活動:放眼世界,理解和支持文化融合和人類互相理解的;著眼於新時代科技,對未來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觀察的,關於個人成長的掙扎,醒悟和轉變的,這一點,我們不能強求每個人都有,但實際上它不是「活動」,應該是經歷。我想問一下,每個人看到這篇文章的人,你們問問自己,難道你的生活經歷中,沒有這個轉折點嗎?應該有。也許你現在才發現,之前渾然不覺。
一本書,一個人,一次小小的別離,一次意義非凡的談話,一次痛心疾首的失誤和丟臉,還有.......你長大了,不叛逆了,或者繼續叛逆下去,但這個就是最有價值的一點,因為它即將決定你後面無數的事情。
這麼多年,無數的人問我,「張老師,當年不離開新東方,做個廣州的校長,殺回北京總部,上市後分它幾千萬股份,不比在外面念書這麼辛苦好嗎?」「您做律師這麼賺錢,幹嘛做教育?對這麼多年書多虧本啊!」
我有很多版本的回答,但我內心,一直覺得這都開始在我初一那年,一個八月的下午,學校組織我們去聽了一個講座,那是我們縣城高中當年的全省高考狀元,他叫範斌,考上了復旦大學,我作為學生代表,給大哥哥送花,休息期間我偶然撞到他了,在廁所裡,他和我聊了幾句。
「我以前也是送花升旗啥的,你是不是也是成績特好?」我說「範斌哥哥,我沒那麼強,我只是儀仗隊的。」他蹲下來和我說了幾句,「我看你眼睛又大又亮,是個聰明小子!哈哈。我和你說一句,剛才臺上講的都是稿子,就一句話你要記住:這個世界你要自己對得起自己,自己成全自己,別人都靠不住,你要去看天安門,去見不同的世界風景,你就自己搞定,記住了嗎」「那你以後還回來嗎?」他猶豫了一會,「應該不會,還有更多地方要去。」
我當時完全不理解,只能點了點頭,他拍拍我肩膀,轉身走了。
我認同他說的,我也想去看不同的世界,走出去,闖一闖。從此,就像毛主席在湖南做完農民運動調查後說的那樣,「工農群眾有了自己的覺悟,有了自覺,中國革命就成功了。」我想了很多,開始有了努力的自覺,之前純粹拼我的IQ,也沒有目標,整個傻小子一個,現在不同了。後來,我做任何決定的時候,都想想範斌對我說的這幾句話,然後看看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再做決定。
如果時光倒流,我也來申請美國大學,遇到這六個題目的選擇,我肯定寫這件事,因為,沒有任何事情對我影響更大了。那麼說,同學們,同志們,你自己呢?你的「活動」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