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和高考到底哪一個更重要,我們很難給出確鑿的答案。高考決定的是大學的檔次,進而決定了就業甚至一生的發展;然而如果中考發揮得不好,沒能考上好高中,就少了很多優質的學習資源,高考考出好成績、考上好大學的可能性也相對降低。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努力拼一把,儘量在中考時就闖進重點高中的原因。
對於那些在初中成績相當出眾的學生而言,似乎沒有這個煩惱。因為在中考結束之後,他們基本上都是重點高中錄取名單上的「候選人」。但是每年都出現很多中考時成績很好的學生,在上了重點高中之後成績反而下滑得厲害,著實出乎人們意料。初中成績很好的優等生,為什麼在更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中反而出現成績下滑的現象?這些原因不可忽視!
【心理壓力太大,抗壓能力差】
在重點高中裡,學生周圍幾乎全部都是和自己一樣、甚至比自己還要優秀許多的同學。這時很多在初中本來是年級裡遙遙領先的尖子生的學生慢慢發現,自己不再是最優秀的那一個,在人才濟濟的學習環境中,自己的水平只能排在中等甚至是中下的位置,一些壓線考進重點高中的學生甚至會感到自卑。因此,對於那些已經習慣了優秀的學生而言,突如其來的環境變化和心理壓力使得他們對自己的學習失去信心,甚至產生自我懷疑,沒有了學習的動力。抗壓能力較差的學生很容易受環境影響,從而成績不斷下滑。
對於這類學生而言,問題基本出在心理壓力上。因此,一定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同時家長和老師們也要適時給予鼓勵和引導,幫助他們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重新找回信心和學習的動力,才能有效提升成績。
【周圍學生太優秀,實力拼不過】
還有一些學生曾經之所以能一直保持名列前茅的身份,很可能是因為學校優秀的學生並不多,因此長期以來習慣了沒什麼競爭對手的學習環境。但是一旦上了重點高中,身邊能夠考進來的同學個個都是高分學霸,有的甚至已經達到了所謂「學神」的高度,想要找到比自己差的同學才真正困難。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周圍每個學生都是曾經班級裡的尖子生,優秀學生與優秀學生間的pk當然更加激烈,出現排名的滑動也是比較正常的。這時學生要做的就是儘量向比自己還要優秀的學生看齊,在競爭壓力的驅使下不斷提升自己的學識水平,才能夠趕得上他人。
總而言之,上了重點高中之後出現成績波動不要緊,既然之前是尖子生,就說明具備較為紮實的基礎,只要放鬆心態、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去努力,再加上周圍優質的學習氛圍和學校優良的教育資源,願意努力的學生一定能趕上去。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