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別人否定,自己就要更加努力。」電影《名揚四海》講述背景各異的青少年通過驚險的應考進入了大學。在此期間,有人面臨失望,有人面臨欺騙。
然而每個人都在挫折與失敗中不斷成長。「我或許不會贏,但我不會放棄」,沒有成功是一蹴而就不需要代價的,或汗或淚或血的教訓。
影片《名揚四海》中匠心獨運的敘事蒙太奇展現生活的苦辣。
鏡頭在各個應考房間與應考生的表演之間不斷來回切換,這一組平行蒙太奇向觀眾展現了一種平靜甚至略帶歡樂的氛圍之下的拔刃張弩暗流洶湧,合格的名額數量有限,究竟鹿死誰手,就要看各家的本事了,隱含藝考生的不易。
聲樂課上,被老師評價「只是你好像完全不懂自己在唱什麼」的詹妮臉上的失落與不甘、嫉妒的情緒在老師對馬克表演的由衷讚美的笑容裡放大;
舞蹈室內凱文在出類拔萃的同學當中顯得那麼平凡又普通,他心底的驕傲自豪被打擊得徹徹底底,臉上的拘謹、失落和尷尬與此時歡樂的氛圍格格不入。
導演善於運用對比蒙太奇,將主角的情緒在對比襯託下放大傳達給觀眾,映現了生活不會事事順心這一生活常態,同時也為主人公的遭遇做足了心理鋪墊,主題也隨之勾勒成型。
凱文請求老師寫推薦信遭拒,鏡頭在心灰意冷走向軌道的凱文與聊得歡快的女生們之間切換,交叉蒙太奇為此情節增添了緊張刺激的效果,使得觀眾的心情如過山車般跌宕起伏。
同時又與下文凱文的釋懷之笑形成對比,彰顯了電影的主題立意,達到了打動人心的勵志效果。
敘事蒙太奇是影片的點睛之筆,巧妙地將人物與觀眾聯結,讓觀眾如同置身其中,深入地感受了一番主人公的心理歷程。
影片《名揚四海》運用撩人心扉的音樂展現生活的喜哀。
青年們在餐廳內盡情地狂歡,肆意的歌聲和自由的舞步與樂器敲打出來不羈的音樂為觀眾帶來了一場難以忘懷的音樂盛宴。
展現了這個年齡段特有的青春活力,勾起了深藏於觀眾記憶深處那段放蕩不羈愛自由的青春歲月。
丹妮絲獨自一人坐在大廳內彈唱歌曲,訴說著她的孤獨與迷茫,她的導師給了她一個演出機會,她覺得這是更深入了解自己、發現自我的機會,但卻因演出時間的不恰當性被爸媽無情駁回。
她借音樂淋漓盡致抒發自己的情感,歌曲散發的悲傷與落寞觸動著每一個屏幕前的觀眾。
馬可在餐廳內深情彈唱的定情曲,宛轉悠揚又夾帶著一絲絲愉快輕鬆,甜蜜與純真美好溢出屏幕,如同盛開的梔子花的芬香,沁人心脾。
在畢業演出中,青年們的歌唱中充滿了決心與勇氣,他們收穫了成長 ,而觀眾收穫了滿滿的感動。撥人心弦的音樂是本電影的一大特色,巧妙地渲染主人公們的情感,感人至深。
影片《名揚四海》中的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深入人心。丹妮絲是懦弱的也是勇敢的。
前期的丹妮絲給人的印象是聽爸媽話的乖乖女,她無法忍受餐廳內「火熱」。
她不想止步於鋼琴,她想要嘗試,去尋找自己內心深處真正想要的,可是她又不敢做出什麼違反父母意願的事情讓父母失望,她的內心十分壓抑,十分迷茫。
而後期的丹尼絲,機緣之下被人發現唱歌的才能,因而找到了真正的自我,做出了勇敢的抉擇,邁著堅定的步伐向前進。
這樣轉折性的發展使得丹妮絲這個人物變得生動鮮活,使人印象深刻。
而凱文,他一開始非常自豪,這得益於他有一個身為舞蹈老師的母親,使得他的專業水平很出色,但是在眾多出色的同學面前,他卻顯得那麼平庸,甚至在最後連推薦信都沒有資格得到。
凱文心灰意冷,想到了尋死,卻被同學一把從死亡邊緣拉回。釋懷的他宛若新生,從容樂觀,決定回到家鄉繼承母業當一個舞蹈老師。
凱文這個角色的遭遇讓人唏噓,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路要走,這也是導演想要表達的。
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為影片添磚加瓦,導演藉以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闡釋了夢想的定義。
夢想之路遙遠坎坷,翻山越嶺跋山涉水之後可能一無所獲。
導演以精彩的表達技巧帶給觀眾一場不一般的視覺盛宴,帶觀眾重拾成長之路的回憶。我們的路還長,有成功也有失敗,要充滿熱枕滿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