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衝擊下,高校圖書館還能這樣轉型

2021-02-15 一讀EDU

全文4854字,預計閱讀8分鐘

隨著全球創客運動的興起,創客教育開始進入高校,但我國創客教育開展較晚,還需借鑑與完善,本文就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最著名的亨特創客空間進行介紹,為我國創客教育提供一定參考。

近年來,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及「人人創客」的引領下,不少高校正在積極開展創客教育。

所謂創客,就是從興趣愛好出發,將頭腦中抽象的創意轉化為現實的人,他們通常具備創新理念和動手實踐精神。

創客教育的實施離不開軟硬體資源的支持,需要高校精心設計與建設創客空間。很多推行創客教育的美國高校均將目光投向圖書館,紛紛將創客空間設在那裡

但據《圖書館建設》2017年刊文介紹,儘管我國國內已有數百家高校開展創客教育,可開展創客教育的高校圖書館卻僅有十幾家

本文將聚焦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下稱「北卡州立大學」)創客教育案例,試圖為諸位分析高校圖書館在創客教育中的作用。

創客空間與圖書館看起來不搭?

創客教育是為了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而興起的一種活動,其能否開展以及實施效果如何,往往要依託於創客空間。

按照美國《創客雜誌》(Maker Magazine)的定義,「創客空間是一個真實存在的物理場所,一個具有加工車間、工作室功能的開放交流的實驗室、工作室、機械加工室」。學生在其中,能夠通過自己動手進行項目製作,實現技術創新,在創造中學習。

不同於一般的專業實驗室那樣只對一定專業的學生或教師開放,創客空間應具有充分的開放性,以支持不同學科背景的創客參與其中

而圖書館是全校甚至當地社區居民都可利用的共同空間,因此,很多推行創客教育的美國高校均將創客空間設在圖書館。

東北師範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鄭燕林教授研究發現,美國高校開展創客教育通常有三種途徑

高校圖書館採用的是第一種途徑,美國內華達大學裡諾分校De La Mare科學與工程圖書館就是美國首個向學生提供3D印表機的高校圖書館。

為了實施創客教育,該圖書館還曾於2011年將6.5萬冊圖書搬到密集書庫,為創客空間騰出1800平方英尺的場所,並利用建設資金、年度基金和捐贈善款來解決創建、運營創客空間的資金問題。

該館館長Tod Colegrove曾指出:

創客空間與圖書館的傳統形象可能不是那麼契合,但是二者本質是相通的:圖書館鼓勵協作,其應該是一個學生們一起學習、一起做事,幫助他們事先想法的地方;創客空間則鼓勵人們利用館內工具,進行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

北卡州立大學創客教育的載體

亨特創客空間

美國北卡州立大學的創客空間也位於圖書館內。

該校共有4個圖書館,而創客空間因為分別位於其中的亨特(Hunt)圖書館和希爾(D.H.Hill)圖書館,而被稱為亨特創客空間和希爾創客空間。

鑑於圖書館定位已從傳播書本知識轉向交融與創造知識,亨特圖書館重塑了圖書館的物理形態,在整個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了讀者的個性化學習需求,並將交互式學習理念滲入其中

最終,亨特圖書館採用了開放式的物理構造,並設計了各種各樣的研究室。

2013年,這個圖書館還獲得了AIA/ALA圖書館建築大獎。

亨特圖書館設計的一大特點就是儘可能縮小圖書管理範圍、擴大學習空間、縮短檢索時間,進而實現高效的知識互動

館內有150萬冊圖書,但卻不設傳統書架,而採用自動書籍揀選系統替代。圖書以高密度的排列方式被統一放置在底層大廳一側的「倉儲式立體書庫」中。

書庫由8排1.8萬餘個金屬箱和4個機器人組成。借書時,讀者只需在在線目錄中點擊想要閱讀的書籍,5分鐘內就能從取書機器人手中拿到書,完成借閱過程。

這一改進拉近了讀者與知識互動的距離,能夠幫助讀者更高效、專注地投身於創新活動中。

借書實錄

在設計時,亨特圖書館充分考慮了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需求,為此建造了各式各樣的學習空間,同時,還兼顧了色彩搭配和環境設計。

其中,為了營造具有交互特點的學習空間,圖書館設立了100個小組研討室(Group Study),供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創客學習。

這些研討室布局自由、隨處可見,貫穿樓層的閱覽廳,使學生隨時能進行協同創造。

不僅如此,圖書館的各個樓層還採用開放式樓梯連接,強調了互動和社交更加集中的學習區域。

各種各樣的學習環境和技術—聚焦實驗室也超越了現在普遍存在的學習共享模式。

開放式樓梯與研討室

亨特圖書館的信息化程度比較高,不僅能夠保障學生在館內任意地方均可方便使用自己的移動電子設備,還提供了大量以新興科學技術為基礎的實驗設備供師生使用,包括3D列印技術、3D掃描技術、電路原型等。

通過使用這些設備,學生可以在實踐過程中激發創造靈感,提升自己的信息化素養。

除此以外,亨特圖書館在三層還設立了「新生代學習共享空間」,內設超大觸屏屏幕,為各學院師生提供了關於計算機互動科技研發的合作平臺。

應該說,亨特圖書館的高度信息化為創客教育的有效開展提供了客觀條件

新生代學習共享空間 

在創客空間建設上,亨特圖書館的另一大突出特色就是,在圖書館最顯眼的位置設有前沿科技作品的展覽區

展覽主題涉及經濟、自然、人文、醫療等人類所面臨的重大問題,如「植物為了更好的世界而規劃」展覽會。

展品在各自領域也具備較強的前沿性,來源於國內外,能夠在傳播科學知識的同時,促進國際學術交流。

通過設立相關展區、舉辦並參與展覽會,亨特圖書館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促進交叉知識的融合,實現跨學科交流。

北卡州立大學創客教育的實踐

以亨特創客空間作為基礎之一,北卡州立大學結合課程規劃開展了一系列創客教育活動。

仔細分析的話,這些創客教育實踐主要涵蓋以下特點。

北卡州立大學創客教育的學習模式以研討會形式開展,包括專業問答、難題研討、頭腦風暴、設計思維、案例分析、方案策劃等活動。

研討會圍繞研究主題和技術問題,進行形式多樣的創新學習活動,主要包括可視化研討會(Visualization Workshops)、創客空間研討會(Makerspace Workshops)、學術研討會(Research Workshops)和數字媒體研討會(Digital Media Workshops)。

其中:

可視化研討會通過圍繞可視化數據分析系統製作可視化的統計圖來分析數據,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與科技素養;

創客空間研討會針對創客空間中的學習項目進行討論,關注學生在創造過程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術研討會為師生之間的跨學科交流營造溝通知識、傳播理念、洽談協作的學術氛圍,創造跨學科的思維視角;

數字媒體研討會則旨在塑造學習者的數字媒體素養,使他們在網際網路時代下能夠熟練運用各類媒體工具,實現數據分享、數據操控、數據管理和個性化服務。

亨特圖書館為創客們的創客學習提供了大型可視化工具,包括遊戲實驗室、教學和可視化實驗室、創意工作室、3D列印工作室和廣泛的數字媒體製作設施。

其中,遊戲實驗室通過提供實驗共享來探索協作遊戲設計和遊戲在教育中的作用,為NC State的數字遊戲研究中心提供了支持。

而在數字媒體製作設施的協助下,教學和可視化實驗室、創意工作室等能夠使學生快速實現原型設計、建模和可視化功能。

北卡州立大學的學生注重「做中學」,在學習過程中強調多人參與,大家通常以小組方式,在實驗室中協作完成創意作品。

不僅如此,他們還會應用最先進的視頻會議和遠程呈現技術,和校外包括北卡羅來納州甚至世界各地的人們進行協作。一些學生甚至可以在與海軍合作開發的模擬環境中練習指揮潛艇。

可視化實驗室

北卡州立大學創客教育課程體系建設主要圍繞STEAM領域(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而展開,包括電子學、3D列印、3D掃描、切割與銑削、穿戴技術和物聯網等六大系列課程。

圍繞這些內容,北卡州立大學在亨特創客空間和希爾創客空間中設置官方課程活動表,開設單元式課程,以便相關學習者靈活掌握。

整個課程體系的設置有如下特點:

(1)在美國聯邦政府創客運動的支持下,聯合社會創客與群眾的力量,以民間團體組織或協會的形式,構建全國專業的創客網絡平臺,共享創客教育的資源、經驗、技術、創意等;

(2)整合校內資源,聯合校領導、教師教研組、專家教授、圖書館管理員,共同研討創客教育課題項目或課程資源的開發;

(3)利用學生資源,即聚合校內優秀的學生創客、研究生、博士生等人才資源,以傾聽學生意見的方式,鼓勵學生參與到創客課程的編制中,收集並反饋他們的意見。

對我國的借鑑與啟示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特別是以谷歌、百度等為代表的搜尋引擎的發展,人們獲取外界信息變得越來越方便,對傳統圖書館的依賴程度也在逐漸下降。這給傳統圖書館的生存與發展帶來了危機

與此同時,人們對自我動手能力和協作解決問題能力的需求,也讓一些圖書館注意到一種新的發展可能

在此背景下,全球領先的美國圖書館率先提出創客服務口號,並付諸於實踐,湧現出不少典型的成功案例,本文介紹的北卡州立大學即是其中一例。

反觀我國,儘管在2015年後,已陸續有武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天津大學、上海海事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福州大學等10餘家高校的圖書館建立創客空間、開展創客教育,但總體而言,開展創客教育的主體一般還尚為創新創業學院或企業。高校圖書館在創客教育中的主體地位仍未被重視。

對此,筆者認為,今後,我們可以考慮採取以下具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

考慮到創客教育允許創客把實物帶入圖書館,在館內還要有開展創客教育的空間,允許進行適度分貝的交流,製造一定程度的噪音,創客教育確實可能看上去和傳統意義上的圖書館並不搭。

但美國一些高校圖書館決策層敢為人先,大膽改革,挑戰了圖書館的傳統。

如果我國要提升創客空間在高校圖書館的普及程度,就要首先在增量上取得明顯成績。這就需要國內高校圖書館決策層正確審視創客教育對於圖書館轉型發展的重大意義,從戰略層面重視和規劃創客教育

在戰略規劃的指引下,國內高校圖書館就可能通過改革和創新,解決經費、空間、設備、人才等資源不足的問題。

創客空間的日常管理也要日趨科學化。

一方面,可以搭建線上學習分享平臺,保證線上課程的開展,鼓勵學生隨時分享自身的創意觀點,進而營造創客學習氛圍;

另一方面,在人力資源管理上,也要實現科學化。

除了圖書館自身的教員,還要儘可能多地引入館外人才,如行業企業技術人才、科研人員等,這樣既能保證學生的創客行為得到指導,也維持了創客空間的日常化管理。

宏觀來看,創客空間的存在具有極強的社會或商業意義,其創建目的是激發創意活動,促進創新能力的提高,進而轉化為一系列創業項目。

具體到高校應用場景,創客空間可被視為學生或讀者的創業「孵化器」,通過向讀者提供豐富資源,幫助他們將自己的創意轉化為創新產品,從而形成產學研生態鏈。

由此,為了更好地促進創意孵化過程,高校圖書館要引進多方資源建設創客空間,為創意的實現提供更多可能

例如,在校內資源和校外企業的雙重支持下,天津大學「天大-飛龍創客空間」開展了通用航空領域小型飛機的科研創新設計及製造工作。

又如,上海交通大學的「交大-京東創客空間」同時滿足了圖書館服務、校外企業聯絡、校企項目合作三項功能。

同時,由於創客空間的搭建和各項服務都需要大量資源作為支撐,僅靠圖書館單方的力量還遠遠不夠,所以高校圖書館需要儘可能多地動員各方力量,開展廣泛合作。

未來,圖書館創客空間要在更大程度上保持開放性和可創造性,在把握地區經濟、文化、環境的基礎上,以地區需求的創新為著力點,引入更多形式,整合社會力量參與到創客空間建設過程中,並將創造過程延伸至行業、企業,大力開展雙創載體建設,打造萬眾創新的社會氛圍

小結

創客空間與圖書館的傳統形象可能不是那麼契合,但是二者本質是相通的。在全球圖書館業界,創客空間也正成為圖書館發展的新方向。

借鑑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經驗,我國高校圖書館在開展創客教育的時候要建設開放的創客空間、廣泛徵集各方力量、完善課程體系,進而調動師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References:

陳珊,韓芳.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創客教育及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17, 39(1):59-64.

鄭燕林.美國高校實施創客教育的路徑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5(3):21-29.

張巧娜.美國高校圖書館創客教育實踐研究——以DeLaMare科學與工程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建設,2017(10):4-8.

丁永健.美國圖書館創客空間的實踐特色與建設經驗[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6, 1(6):104-107.

武雲霞,夏明.圖書館的未來——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亨特圖書館側記[J].新建築,2014(2).

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15/12/30/030725959.shtml

http://www.lib.sjtu.edu.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211&id=1177

本期作者

方略研究院天津研究分站 劉帥瑤

一讀EDU編輯部

相關焦點

  • 高校圖書館館藏建設助力「雙一流」大學騰飛
    ——「2018中國高校圖書館發展論壇」分論壇之五專題報導   2018年6月8日上,「2018中國高校圖書館發展論壇」分論壇之五在雲南昆明雲安國際會議中心樓3號廳舉行。此論壇的主題是「機構知識管理、開放獲取及數字學術研究」,會議由山東大學圖書館副館長、CALIS山東省中心建設與服務推廣負責人程蓓主持。
  • 我國高校圖書館空間建設現狀分析及對策
    如今,隨著時代發展,人工智慧技術正在成為未來高校圖書館建設發展的新動力,「智慧空間」這種形態更加高級的空間形式在高校圖書館逐漸火熱,有學者預測這將是圖書館創新空間發展演變的必然趨勢[2],智慧空間正在成為我國高校圖書館空間建設發展下一個重要內容。
  • 融媒時代我國高校新聞教育數位化轉型研究
    我國高校新聞教育應該反饋這些轉變,思考應對之策。本文以數位化轉型為背景,為我國高校新聞教育的數位化轉型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新媒體;新聞教育;衝擊與轉型 融合媒體的平臺由報刊、雜誌、電視、移動終端組成。融合媒體環境下,人們的思維和行為方式都發生了變化。
  • 移動網際網路轉型戰略中的圍棋法則(2):配合與獨鬥
    移動網際網路轉型戰略中的圍棋法則(2):配合與獨鬥   傳統企業轉型須抓好內部協同  配合與獨鬥的平衡理念,對向移動網際網路轉型的企業同樣富有啟發意義。  在移動網際網路的衝擊下,業務發展的迭代速度大大加快,需要企業內部各個資源模塊實現前所未有的密切協同,包括產品、營銷、服務、運營各模塊的緊密嚙合。
  • 夏樂:疫情衝擊加速銀行業轉型
    新冠疫情暴發給全球經濟帶來巨大衝擊,很多行業被迫裁員重組,甚至曾被稱為「百業之母」的銀行業也未能倖免。據外媒報導,在今年前三個季度,全球銀行業宣布裁員人數已達6.38萬,預計全年將會超過去年近8萬的裁員總人數,創下2015年以來的最高紀錄。
  • 【圕人心語】圖書館人愛學習---「高校圖書館知識服務與創新應用高級研修班」參會側記
    為高校圖書館以及圖書館工作者的轉型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十四五規劃的制定提供了借鑑和啟發。為了今天的直播,重慶大學圖書館專門布置了直播現場,並且表示在未來也會成為一種常態,畢業答辯等都可以利用圖書館來進行遠程的、更加專業化的在線交流。
  • 疫情衝擊之下中小銀行如何進行轉型選擇成重點和難點
    我國的商業銀行一直面臨轉型的壓力,但如何轉型選擇卻決定著銀行發展的未來。以前我國的商業銀行向零售銀行轉型已經成為一種共識,只是轉型的力度和程度不同而已,但是疫情衝擊之下,零售銀行的不穩定性和脆弱性就突出地反映出來,零售銀行之王提出反思零售銀行轉型戰略就引發了銀行業的轉型再思考和反思。
  • 少子化衝擊下 臺灣高校出路何方
    而受到最直接衝擊的,莫過於島內的高校。 少子化帶來的影響已經持續多年,根據島內教育機構的最新數據,島內有十二所大專校院註冊率未達六成,瀕臨「淹水線」,校數創近三年來最高。對此,臺灣觀光學院代理校長王燕軍表示,受少子化等因素影響,今年註冊率偏低,學校已停招併力拼轉型。
  • 【媒體湖科】:高校圖書館,人性化的知識殿堂
    去年12月底,省高校圖工委評選了湖北省高校圖書館先進集體,全省126所高校,共評出先進集體28個。
  • 胡越:北京地區高校圖書館現代化親歷記
    圖書館改革從隊伍建設開始  1977年,由於文化大革命的衝擊而中斷了十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復,中國由此重新迎來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春天。對於高校圖書館來說,也迎來歷史發展機遇,但也不得不面臨嚴酷的現實——專業人員嚴重缺乏。提稿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成為首要解決的難題。
  • 2020年度山東省高校圖書館館長工作會議在青島召開
    」這一主題,深入交流探討省內高校圖書館在新時代背景下的創新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策略、路徑及實施辦法,來自全省各高校圖書館館長、業務骨幹200餘人參加了會議。在常態化疫情防控的要求下,會議以線下加線上相結合的形式開展。開幕式上,青島大學副校長於紅波、山東省教育廳高教處處長李霞分别致辭。於校長對各位專家學者和高校圖書館界同仁的到來表示歡迎,並介紹了青島大學的建設、發展情況。
  • 這次新冠疫情後,還能不能出現「網際網路+」第二春?
    這個時期,政府採用了拉架式規範——把進入各個行業裡的傳統企業和網際網路企業拉開。比如在支付領域,傳統的是銀行卡支付,新進入的是支付寶、微信支付這樣的網絡支付,政府把它們分成線上和線下兩部分。在2015年以後,中國的網際網路(除了共享單車)總體處於平穩階段。
  • 百米衝刺找位置 高校圖書館成了大型自習室?
    1月初,各大高校陸續進入考試周。早上6點,天還沒亮,霧氣尚未散開,重慶某高校的圖書館外已經排起了長隊。隊伍中,有人一邊跺著腳一邊吃著早點,有些則念念有詞地小聲背書,時不時低頭看一眼手裡的課本。  7點不到,圖書館的大門打開,隊伍瞬間就散了,大家以百米衝刺的速度衝進去,尋找最佳位置。
  • 第二屆中國高校智慧圖書館(館長)論壇成功舉行
    2020年11月26日,由北京地區高校圖書館工作委員會、北京地區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保障體系(BALIS)、中國傳媒大學等單位共同主辦的「第二屆中國高校智慧圖書館(館長)論壇」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行此次論壇主題「展望『十四五』,促進智慧圖書館大發展」。論壇採取線下主會場和線上分會場相結合的方式,全程現場直播。北京地區部分高校圖書館館長、副館長等60餘人參加了現場論壇,線上觀看人數達到60萬。
  • 成都9所高校圖書館對外開放
    辦證  記者走訪發現,有的市民到了圖書館後卻「空手而歸」,很多人是因為辦理所需材料沒帶夠。每個圖書館的規定各有差異,為了避免「空跑一趟」,市民去圖書館之前要諮詢清楚。  畢業後回母校泡泡圖書館、下班後到高校圖書館清靜下、周末再借幾本書回家看……書籍館藏豐富、閱讀氛圍濃厚的高校圖書館,走進它曾是很多人的願望。
  • 圖書館:「機遇與挑戰並存」,大學圖書館可持續發展策略及實踐
    單位/職務:武漢大學圖書館副館長、副研究館員 報告人:聶 華報告題目:直面未來挑戰,聚焦機構使命—嵌入科研服務學者的學術成果生態系統的構建與服務單位/職務:北京大學圖書館副館長、研究館員報告人:潘 衛報告題目:高校圖書館服務轉型深化的探索與思考——以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為例單位/職務: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黨總支書記兼副館長
  • 網際網路時代的共享圖書館,是天堂還是地獄?
    圖書館的創辦人如是說。這個「在高處圖書館」成立於2016年5月,由共享平臺「享借」的創始人李厚辰創辦。在參與共享圖書館運營的數月後,我逐漸明白網際網路文化下的共享圖書館並非博爾赫斯所言「天堂的模樣」,因為網際網路將現代人帶到了天堂口,卻無法告訴你前路是不是地獄。但這一切的開始,的確是猶如天堂般美好的想像。
  • 首屆全國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案例大賽舉辦
    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陳巖)10月16日,首屆全國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案例大賽在華中師範大學舉辦,來自全國180多所高校圖書館的代表參加。    16日上午,簡短的開幕式之後,推廣案例決賽評比隨即開始。來自全國圖書館的9位專家擔任評委,每個案例展示5分鐘,回答問題3分鐘。
  • 「玩具之都」汕頭澄海疫情衝擊下的轉型突圍之路
    新華社廣州9月9日電 題:「玩具之都」汕頭澄海疫情衝擊下的轉型突圍之路  新華社記者詹奕嘉、洪澤華  拼接、檢驗、包裝、裝箱……奧飛娛樂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一個個藍白相間的汽車玩具在流水線上製作完工,準備運往各地。
  • 網際網路環境下大學生閱讀教育研究
    但由於網際網路的沉迷特質,加上網際網路充斥著各類信息,極易分散注意力。同時網絡作品的質量良莠不齊,大學生的思想體系尚未完全成熟,難以進行判斷,因此產生閱讀花費時間長、閱讀質量卻下降的悖論現象。閱讀是人類獲得信息和知識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人口素質和國家實力的引擎,高校必須重視這一現象,採取手段提高閱讀質量,完善高校的閱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