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商業銀行一直面臨轉型的壓力,但如何轉型選擇卻決定著銀行發展的未來。
以前我國的商業銀行向零售銀行轉型已經成為一種共識,只是轉型的力度和程度不同而已,但是疫情衝擊之下,零售銀行的不穩定性和脆弱性就突出地反映出來,零售銀行之王提出反思零售銀行轉型戰略就引發了銀行業的轉型再思考和反思。
疫情衝擊之下,中小銀行如何選擇轉型戰略就決定著銀行的發展未來:
一是中小銀行立足於本地、建立根據地應該是一個堅定不移的方向性選擇
以前中小銀行紛紛向外擴張、從而實現了區域化和部分區域化,在外向型擴張過程中,資源的向外傾斜就是一個必然的選擇,但往往忽略了深耕本地、建立根據地的重要意義,因而不僅缺乏業務特色,甚至也拋棄了地域特色,有的連老家的根據地也失去了,不僅沒有了基本的客戶基礎,也沒有了基本的業務支撐,一有風吹草動就體現了基礎的薄弱。
作為中小銀行,應該回歸本地、立足當地,建立好自己的根據地,建立本地的基本客戶群體,打造本地的業務基礎和業務特色。這才是未來中小銀行的轉型方向和戰略立足點。
二是中小銀行的網際網路金融和數位化轉型需要警惕銀行業務和客戶的「空心化」
疫情之下,線下所有的經濟活動和銀行經營活動暫停,中小銀行不僅表現出客戶基礎弱、客戶數量少的弱點,更是暴露出業務手段單一、業務空間延伸度不夠的不足,因此,很多中小銀行將網際網路金融和銀行數位化作為未來的轉型重點。
網際網路金融和銀行數位化雖然是銀行未來發展的方向,但是卻有兩個不可忽略的問題:
如果中小銀行自我發展網際網路金融和銀行數位化業務,投入資金量大不說,建設周期也長,能不能支撐到出效果也未可知。
如果藉助於網際網路科技公司和網絡金融服務,雖然短期內可以快速增加業務量和客戶數量,但這種外地客戶和業務難以成為銀行的基礎,反而時間一長會形成小銀行業務和客戶「空心化」。
三是中小銀行可以通過與網際網路公司、金融科技公司進行戰略重組,實現銀行的本地化和銀行數位化的兼容
我國銀行業迎來併購和重整機會,而這種機會對大銀行來說是考慮如何兼併重組中小金融機構,而對於中小銀行則是一種或者被兼併、或者如何引入戰略投資者進行業務戰略重整的選擇。
中小銀行既要通過尋求社會資金以緩解經營壓力和資本壓力,又希望通過社會資金的引入提升自己的經營能力。引入網際網路金融科技公司和網際網路機構則是一種非常好的選擇。
更重要的是,中小銀行面臨業務空間延伸的需要和銀行業務數位化轉型需求,這為與網際網路企業充分的戰略合作有較大的空間,傳統銀行在依靠已經較強基礎的地區實體網點基礎上,通過引入網際網路企業股東,快速提升中小銀行的網際網路及金融科技水平,增強中小銀行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等非傳統業務的精準營銷手段,彌補中小銀行缺乏有效的獲客渠道及風控手段的不足,在消費金融、財富管理、養老金融等熱門領域取得一定的優勢,形成局部地區的差異化經營的目標。
疫情過後,人們不僅僅需要反思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中小銀行也應該反思如何轉型的選擇,這關係到銀行的生存、發展和未來。(麒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