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之下中小銀行如何進行轉型選擇成重點和難點

2020-10-20 財經文化評論

我國的商業銀行一直面臨轉型的壓力,但如何轉型選擇卻決定著銀行發展的未來。

以前我國的商業銀行向零售銀行轉型已經成為一種共識,只是轉型的力度和程度不同而已,但是疫情衝擊之下,零售銀行的不穩定性和脆弱性就突出地反映出來,零售銀行之王提出反思零售銀行轉型戰略就引發了銀行業的轉型再思考和反思。

疫情衝擊之下,中小銀行如何選擇轉型戰略就決定著銀行的發展未來:

一是中小銀行立足於本地、建立根據地應該是一個堅定不移的方向性選擇

以前中小銀行紛紛向外擴張、從而實現了區域化和部分區域化,在外向型擴張過程中,資源的向外傾斜就是一個必然的選擇,但往往忽略了深耕本地、建立根據地的重要意義,因而不僅缺乏業務特色,甚至也拋棄了地域特色,有的連老家的根據地也失去了,不僅沒有了基本的客戶基礎,也沒有了基本的業務支撐,一有風吹草動就體現了基礎的薄弱。

作為中小銀行,應該回歸本地、立足當地,建立好自己的根據地,建立本地的基本客戶群體,打造本地的業務基礎和業務特色。這才是未來中小銀行的轉型方向和戰略立足點。

二是中小銀行的網際網路金融和數位化轉型需要警惕銀行業務和客戶的「空心化」

疫情之下,線下所有的經濟活動和銀行經營活動暫停,中小銀行不僅表現出客戶基礎弱、客戶數量少的弱點,更是暴露出業務手段單一、業務空間延伸度不夠的不足,因此,很多中小銀行將網際網路金融和銀行數位化作為未來的轉型重點。

網際網路金融和銀行數位化雖然是銀行未來發展的方向,但是卻有兩個不可忽略的問題:

如果中小銀行自我發展網際網路金融和銀行數位化業務,投入資金量大不說,建設周期也長,能不能支撐到出效果也未可知。

如果藉助於網際網路科技公司和網絡金融服務,雖然短期內可以快速增加業務量和客戶數量,但這種外地客戶和業務難以成為銀行的基礎,反而時間一長會形成小銀行業務和客戶「空心化」。

三是中小銀行可以通過與網際網路公司、金融科技公司進行戰略重組,實現銀行的本地化和銀行數位化的兼容

我國銀行業迎來併購和重整機會,而這種機會對大銀行來說是考慮如何兼併重組中小金融機構,而對於中小銀行則是一種或者被兼併、或者如何引入戰略投資者進行業務戰略重整的選擇。

中小銀行既要通過尋求社會資金以緩解經營壓力和資本壓力,又希望通過社會資金的引入提升自己的經營能力。引入網際網路金融科技公司和網際網路機構則是一種非常好的選擇。

更重要的是,中小銀行面臨業務空間延伸的需要和銀行業務數位化轉型需求,這為與網際網路企業充分的戰略合作有較大的空間,傳統銀行在依靠已經較強基礎的地區實體網點基礎上,通過引入網際網路企業股東,快速提升中小銀行的網際網路及金融科技水平,增強中小銀行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等非傳統業務的精準營銷手段,彌補中小銀行缺乏有效的獲客渠道及風控手段的不足,在消費金融、財富管理、養老金融等熱門領域取得一定的優勢,形成局部地區的差異化經營的目標。

疫情過後,人們不僅僅需要反思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中小銀行也應該反思如何轉型的選擇,這關係到銀行的生存、發展和未來。(麒鑑)

相關焦點

  • 中小銀行數位化轉型如何擺脫「知易行難」?
    數位化轉型是在宏觀經濟結構深刻調整、利率市場化縱深推進和大數據等前沿金融科技技術日臻成熟的形勢下,商業銀行為應對日益嚴峻的金融脫媒、網際網路金融等的衝擊,而主動順應時勢做出的戰略抉擇。數位化轉型的戰略意義無需贅言,數位化轉型的趨勢人人都懂,數位化轉型的路徑也有眾多專家學者建言獻策,但是從中小銀行的視角來看,目前的數位化轉型,依然是知易行難,任重道遠。
  • 金融機構數位化轉型成大趨勢 中小銀行為何望而卻步?
    銀行已然成為數位化轉型的排頭兵,數位化改革的意識覺醒也終於從頭部企業延伸到了中小銀行。然而,對於中小銀行來說,實現數位化轉型並非一蹴而就。 如何明確突圍方向,實現經濟轉型、動力轉換,抓住金融科技帶來的發展新契機,成為中小銀行亟須破解的課題。 「數位化轉型已然是生死之戰」 「在數字經濟時代,銀行不做科技的投入,就只能『活著』。」
  • 疫情之下,律所如何實現數位化轉型?
    新冠疫情期間的在線化辦公,成為推動律師行業數位化轉型的契機,律師們通過微信、郵件、視頻會議等多種遠程溝通形式辦公,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律所數位化轉型的進展。疫情之下,多地律所都在積極探索數位化轉型的方式辦法:京師制定《北京市律師事務所疫情期間律師在線辦公操作指引》,通過OA系統為全國44家分所和346家聯盟所提供線上辦公支持;盈科上線Law Wit盈科雲端辦公室,律師通過雲端辦公室進行客戶洽談、案件辦理、電子所函、在線籤約;無訟發起倡議建立「全國律師協作聯盟」,並開放「無訟天工系統air版」;瀛和開放「KindleLaw
  • 中小銀行在格局分化之下 是否有比兼併重組更好的出路?
    縱觀美國、歐洲和日本銀行業的發展歷程,在市場變動、格局分化之下,中小銀行除了兼併重組,也可以及時轉型,從追求規模轉向效益優先,探索高質量、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即信Fintech智研中心認為,中小銀行要想轉型效益優先,實現降本增效,從通信架構著手,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通過將應用範圍廣、標準程度高、專業需求強的通信資源集約化,打通跨地域、跨機構層級的局限,不但可以實現行內整體系統架構的降本增效
  • 央行消保局局長餘文建:中小銀行數位化轉型是很重要的問題
    央行消保局局長餘文建:中小銀行數位化轉型是很重要的問題 2020-10-22 13:25:07 來源:新浪財經
  • 得助智能:74%地方中小銀行面臨創新挑戰,實現數位化轉型難度大
    當前,國內外經濟金融環境正發生深刻變化,銀行業傳統發展模式難以為繼,競爭加劇、資本約束、資產質量等問題日益凸顯,迫切需要加快戰略轉型和業務結構調整,以適應新時代和新環境的要求。 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會同相關單位對商業銀行數位化轉型進行了專項調研,調研顯示,34家被調研的地方中小銀行中74%面臨創新技術與業務模式融合挑戰,資金投入方面,約68%的被調研的地方中小銀行信息技術資金投入佔總營收比例低於3%,僅有約12%的被調研的地方中小銀行信息技術資金投入佔總營收比例高於5%。人員投入方面,71%的被調研的地方中小銀行信息技術人員佔總員工比例低於5%。
  • 百融雲創:專注AI+大數據 助力中小銀行零售信貸轉型
    據《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0》測算,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35.8萬億元人民幣,佔GDP比重36.2%,總量規模和增長速度都位居世界前列。這也意味著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為基礎的金融科技,已影響到金融行業,滲透進金融業務中來。數位化轉型能夠提升商業銀行的競爭力,對於中小銀行,數位化轉型更有特殊的意義。
  • 大數金融柳博:聯合運營是中小銀行建立數字信貸能力的最優選擇
    在傳統金融業務受到衝擊、市場競爭加劇、客戶習慣變化的背景下,傳統商業金融機構面臨一場求突破、求變革的大考。作為零售信貸專家,大數金融董事長柳博近日於行業知名媒體、北大核心期刊《銀行家》雜誌上發表署名文章,探討商業銀行發展數字小微信貸的痛點與突破路徑。柳博認為,中小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開放、聯合是實現數位化轉型的最優選擇。
  • 中小銀行遭遇異地非持牌經營瓶頸 數位化轉型如何突破困境?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中小銀行遭遇異地非持牌經營瓶頸 數位化轉型如何突破困境?當下的中小銀行,不僅面臨市場化利率下行導致的淨息差縮窄,而且還要應對大型銀行運用科技手段進行市場下沉搶奪客戶。騰訊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胡浩近期在騰訊雲商業銀行北京城市沙龍上表示,未來,銀行的集中度將大大提升,中小銀行迎來退出潮。由此,當中小行在談論數位化轉型的時候,更多是以結果為導向,這也造就了金融科技公司場景生態解決方案的興起,即,幫助銀行以非常低的時間成本、財力成本,快速連接海量外部場景觸達客戶。
  • 年終報導|2021年銀行業監管將持續趨嚴,資本補充、資管轉型及金融...
    面對複雜多變的經濟金融環境,金融監管部門因勢利導,採取了較為溫和的逆周期監管政策,對受疫情衝擊較大的個人和企業客戶的紓困、階段性放鬆部分中小銀行撥備監管標準、延長資管新規過度期;同時,狠抓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影子銀行風險持續收斂、不良資產認定和處置大步推進、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形勢根本好轉,威脅金融安全的「灰犀牛」得到控制。
  • 疫情之下的教育培訓如何突圍?
    疫情之下,線下教育培訓機構可能會遭遇多方面衝擊其一,疫情之下,教育培訓的預付費機制可能導致的退費風險。因此,為了應對疫情,部分機構選擇了增資與裁員的手段,而如何快速將線下教學平移到線上,成為當前多數培訓機構不得不思考的方向。線下機構與在線教育之間的用戶爭奪戰打響,這次疫情,很可能將推動教育行業洗牌拐點來臨。
  • 「深度」中小銀行普惠金融數位化轉型挑戰及對策
    數位化轉型過程中可能導致信息安全、隱私保護等技術風險以及法律合規風險。對銀行的風險防控能力構成更大的考驗。當前,金融科技正處於不斷完善和發展的過程中,如何運用金融科技防控金融風險,還存在著諸多未知領域。同時,傳統銀行業務也面臨被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相關風險滲透的危機。
  • 陳根:後疫情時代,中小微企業困境背後的困境
    儘管國家為了緩解疫情對經濟造成的影響,出臺了相應的信貸和財政紓困政策,但是在執行層面卻由於各級政府財政收入的減少和金融機構風險規避偏好而遇到許多實際的困難,疫情危機之下,中小企業能否獲得一線生機?中小銀行為了滿足不良貸款容忍度的要求,不敢向中小微企業,特別是向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製造業和住宿餐飲業中小微企業發放貸款。信貸人員因擔心被追責,也可能選擇減少中小微企業貸款發放。因此,如何讓階段性提高不良貸款容忍度短措施發揮更大作用,靈活調整信貸人員考核方式,是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
  • 疫情衝擊下,商業銀行深度轉型面臨大考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讓眾多行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衝擊,銀行也未能倖免。資產質量下滑、中間業務收入減少、淨息差降低……在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輸送戰疫一線和實體經濟背後,銀行業面臨著陣痛。不過,陣痛也是雙刃劍。如何從中挖掘新機遇,或將成為銀行下一步彎道超車的關鍵。
  • ...研究員方才:中小銀行改革或可參照1998年四大行模式,使用特別...
    在會議相關議題中,中小銀行改革問題尤其值得關注。會議指出,有關部門已經制定中小銀行深化改革和補充資本的工作方案,要抓緊落實。會議要求,必須把改革和發展有機結合起來,立足服務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在充實資本的同時,解決好中小銀行在業務定位、公司治理、信貸成本等方面的突出問題,推動治理結構與業務發展良性循環。
  • 如何看待一季度經濟負增長?發改委:疫情衝擊和影響是階段性的
    如何看待一季度經濟負增長?疫情衝擊和影響是階段性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6.8%,為1992年有季度統計以來的首次負增長。本次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面對疫情衝擊,我們迅速果斷採取超常規的防控舉措,不僅在較短時間內阻斷了本土疫情傳播,也有力保障了14億人的基本生活,保持了社會秩序安全穩定。在疫情防控過程中,我們難免要付出一定代價,但生命無價,相比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經濟短期承壓這個代價是必須承受的,也是值得付出的。
  • 天宜上佳上市一周年 疫情之下加快轉型增加研發投入
    天宜上佳上市一周年疫情之下如何轉型?今年以來,由於疫情影響,鐵路行業受到較大衝擊,天宜上佳作為上遊企業也受到影響。在此情況下,天宜上佳通過增加研發力度,技術升級,推出新產品,捍衛市場地位,既是應對疫情對業績的短期影響,也是從長期戰略層面加快轉型升級、提升核心競爭力。
  • 金融科技浪潮下,淺談對中小銀行運營的看法
    對中小銀行來說,由於資金、人才、科技能力、政策等方面的限制,在限定區域外發展業務的難度很大,區域化是中小銀行最好的選擇。另一方面,政策在限制中小銀行業務區域的同時,也支持中小銀行在特定區域的發展。而這恰恰是中小銀行的優勢之一,中小銀行深耕區域多年,比較理解小微企業和消費者金融服務的痛點、難點。對中小銀行來說,在此基礎上,加強服務意識,努力解決用戶的金融難點,是建立差異性優勢最好的辦法。在這樣的情況下,深耕區域成為中小銀行轉型的關鍵。在金融科技時代,中小銀行需要完成的是運營、數據、科技、組織架構、人才全方面的應對轉型。
  • 疫情之下海外代購轉型之路:從滿街掃貨人轉型品牌營銷者
    每周,從澳大利亞運往中國的包裹數量多達50萬個 圖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 又到「618購物節」,而在這場席捲全球的疫情之下,對於不少代購和跨境電商而言
  • 董事長司機保姆竟是銀行股東 中小銀行股權亂象叢生
    4月3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央行副行長劉國強和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出席並介紹了強化對中小微企業普惠性金融支持的有關情況。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經濟衝擊有多大?劉國強表示,「衝擊很大,但是到底有多大,何時好轉?還充滿不確定性。」對於央行來說,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更加注重靈活適度,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