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底層打工人的現狀

2020-12-18 千千話生活

今年的疫情斷斷續續,一些沒有穩定工作的人仍處於失業狀態,該怎麼辦?不是他們不就業,而是這個社會正在摒棄35歲以後的中年人,所以面臨就業最焦慮的也是過了35歲的中年人。尤其是沒有一技之長或者離開原來的工作崗位,失去了用武之地的平臺後,就好像一無是處,只得去幹體力活了。底薪+提成+其他,只是欺騙用工的幌子

最主要的是失業的人多,競爭大,不只有技術的競爭,年齡的競爭,甚至幹活也有競爭。如有些體力活,你嫌工資低不幹,但別人不嫌工資低,甚至好幾個人搶著去幹。因為他們更需要這份工作換取微薄的收入來維持眼前的生活。今天力氣使完了,明天可以再生,再說掙得少總比一分錢不掙強,這就是底層人為了生活最拼最樸實的想法。

這個技術活收費有點小貴但現實存在真實的情況是大多打工者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雖然國家也出臺了一些保障勞動者權益的好政策,如:用人單位給勞動者繳社保,節假日上班付2-3倍的工資,可真正落到實處的只有一些正規單位,一些私人單位打工的人大多享受不到這樣的待遇,還要面臨幹活能否拿到工資的煩惱。

打工人最關心的就是工資能否按時發到手。因為有太多的私人老闆剋扣工人的工資,有的老闆有錢帶家人外出旅遊,欠勞動者的錢卻耍賴不給。勞動者為了討要工資和老闆吵架,也有去勞動局投訴的,但結果都不盡如人意,只要回了少部分的工資,更多的付出沒貢獻給國家卻貢獻給了私人老闆。

一些私人老闆鑽法律的漏洞,千方百計剋扣勞動者的血汗錢,勞動局也拿他沒辦法,說來說去,苦的還是社會低層打工者。

什麼時候才能讓打工的人沒有後顧之憂,能真正保障勞動者的權益不受侵害。這就需要國家勞動局出手制定一些約束私人老闆用工的制度,還要進一步完善現有的制度,不讓私人老闆鑽空子,讓勞動者的付出勞有所得。

相關焦點

  • 只是為了活著:深圳三和大神,一群社會底層的辛酸人
    導讀 以天為蓋、以地為席,今日有錢今日花,明日無錢才打工。沒有夢想,只為了今日的下一餐做打算,這就是三和大神的生活 社會千奇百態,調侃不要見外!
  • 城市中的孤獨者:底層打工人也渴望得到愛,情感需求該如何滿足?
    很多時候,處於社會底層的打工者,擁有著最熱烈的感情。他們每天奔波忙碌,做著最苦的工作,被生活壓榨得透不過氣。但是每當夜幕降臨,孤獨和空虛感就充斥了全身,想找個傾訴的人都沒有。一些已婚農民工來到城市打工,由於長期兩地分居,呈現了許多在不影響夫妻關係的狀況下組建暫時小夫妻的狀況。這種不正常的關係被稱作「臨時夫妻」。老沈,江蘇人,2000年來寧波打工。他在江北一家機械廠做電工,有一個單獨的辦公室,裡面沒有電腦,只需一張寫字檯。
  • 窮人就只能處於社會的底層?補貼和福利能不能改變現狀?
    補貼和福利實際上只是緩兵之計,對於喪失勞動力的來說這是是現代文明社會的基本,真正能起作用的是提高教育程度,對勞動力進行培訓,提供就業崗位等(法律規章是寫了,但是實際工作卻一團糟)。這等於說是讓底層失去了生存的資格,接觸過底層的都知道,底層人的努力回報很少,頂多就是在溫飽線上多出一點而已,真就要餓死底層人了。
  • 世相百態:社會底層邊緣人,何以體面地活著?
    社會是一個複雜的大熔爐,充滿各式各樣的人,也飽含冷暖百態的人生。一個不可否認的現狀是,社會是有階層之分的。不同階層的人,從自己的角度,很難看清楚其他階層的人,也理解不了別人的生活。一個很明顯的表象,就是不同階層的鄙視鏈。
  • 社會底層的生活現狀!
    一個社會底層人的生活現狀。我是一個80後,安徽人,家裡有兄妹三人,一個哥哥,一個妹妹,從小家裡生活就不富裕,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一直過的比較清貧。從2006年高中畢業後,就來到浙江的一個小縣城裡打工生活。
  • 一直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往往都是這種人!
    任何人都經歷過艱難險阻,挫折是人生路途當中所不可避免的部分,可如果多年之後你毫無改變,一直在社會底層摸爬滾打,那就要好好自我反思一下了。你為什麼會把日子過成這個樣子?不要總抱怨命運,命運對於每一個人而言,其實都是公平的。
  • 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我們,究竟要怎樣才能過好一生
    喝了無數心靈雞湯,看了很多人生感悟,現在還是迷茫,生活在底層的我們,怎樣過好一生呢?我覺得應該這樣度過。第一、要有平和的心態。生活中的二八定律告訴我們,社會上20%的人是富人,80%的是窮人,也就是說社會上還是普通人多,底層人多。
  • 底層翻身悖論: 若文憑有效, 為何好學生還得給差學生打工?
    底層翻身悖論: 若文憑有效, 為何好學生還得給差學生打工?: 若文憑有效, 為何好學生還得給差學生打工?三校生源均來自於社會底層,也都厭惡文化課學習,但各自的心理機制並不相同。英國工人階級學校的學生拒斥學習,試圖通過所謂男子氣概來完成個人的社會角色塑造;北京打工子弟學校的學生忍受低劣的教學和生活環境,在破罐破摔的心理下發現升學無望,從而反抗學習;而雲鄉學校的學生則頗具矛盾心理,他們自知社會地位低微,卻又因為鄙視老師,而認為簡單體力勞動收入比教書匠更高。
  • 你好,「打工人」
    當文化照進現實,則言必稱「發財」,逢人叫「老闆」,滿街喊「美女」,簡單粗暴的「恭維」風靡一時,非黑即白的論調製造偏見,人們唯獨失去了平視自我、正視生活、直視困境的勇氣。「打工人」三個字,坦坦蕩蕩、踏踏實實,洋溢著投身事業的朝氣,傳遞了奮發圖強的態度。有擔當而不止步於過往,有責任而不滿足於現狀,有希望而不寄託於虛幻,這就是不卑不亢「打工人」。
  • 在當前拼爹的社會,出身於社會底層的娃娃們該何去何從
    本來他們的家長就可以較輕鬆給予施展其才的平臺和機會(譬如參加公務員考試、創業等等),再加上這些孩子本人就比較努力,所以在社會競爭中,既可拼爹又可拼自己的這類孩子無往不利。據說王健林先生在兒子王思聰能獨立時,一口氣拿出十個億讓其闖蕩四海,如果賠光了就要立馬到自家公司打工賺錢養活自己。大鱷馬雲、馬化騰等商界奇才,他們的父母往往都很優秀,他們本人也非常努力,取得了令絕大多數人望塵莫及的驚人成就。
  • 抖音上的打工人是什麼梗 早安打工人
    抖音上的打工人是什麼梗 早安打工人 來源:www.18183.com作者:藍藍鳳時間:2020-11-18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永遠難成神!
  • 揭秘國外打工內幕:華人打工者自述,底層家庭的生存歷程
    沒文憑、沒後門、沒經驗的人想要溫飽都很難了,何況是月入過萬?生而為人還是將心比心的好,或許他人並無惡意,但願是我的感受錯了。 其實,在我們身邊,出國打工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兒,很多朋友想通過出國工作來改善自己的經濟狀況。國內生活富裕,誰願離鄉背井?大多數的國外打工者都來自底層家庭。
  • 電影《故事》,多個小片段串聯,展示了伊朗底層人民的生活現狀
    電影《故事》多個小片段串聯,真實展示了伊朗底層人民生活的現狀。這部電影是由一串兒彼此相連的小故事組成的。為什麼要這樣拍呢?原來伊朗對長篇電影審查很嚴。短片卻不怎麼審查,導演如於是就鑽了空子,把一個個小短片集合在一起。
  • 開卷八分鐘|梁文道:底層人的人生夢想!
    鳳凰衛視11月13日《開卷八分鐘》,以下為文字實錄:梁文道:昨天跟大家講完于建嶸教授的《底層立場》,今天又給大家介紹一本書,書名也強調了底層,就是這本《傾聽底層》,它的作者郭於華教授是現在清華大學社會學系的教授。
  • 打工人打工魂全文 打工都是人上人是什麼梗
    打工人打工魂全文「人是鐵,工是鋼,一天不打憋得慌!」「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都是人上人!」一夜之間,全網風向突變,不管是保安小王、前臺Lisa還是外企高管、程式設計師大咖,大家都有了一個統一的名字——打工人。
  • 「社會底層」別說成「the lowest class」
    大家好,歡迎來的餅哥英語的頻道,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社會底層, 這個短語的含義不是指「the lowest class」,其正確的含義是:the bottom of the heap 社會最底層
  • 「底層」之痛:一篇痛擊家長心靈的好文章,道出中國教育現狀!
    這個世界上有一種屬於普通大眾的痛,不是貧苦,而是身處底層卻想要改變命運、突出重圍時遭受到的歧視。正所謂「底層」之痛,就是寒門再難出貴子。但往往卻不考慮現實情況,都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教育上同樣如此,近年來一些社會圈子裡流行「遊學」來教育孩子,就是通過世界各國、見到各地的風土人情來增廣孩子的眼界和見識。毫無疑問,我也不得不說,這是非常好的一種教育方式,但是想要給孩子營造這種教育方式需要極強的經濟能力來支撐。
  • 「打工人」一詞爆火背後的勞資關係演變觀察
    「打工人」這個梗最早來源於一個名叫「抽象帶籃子」的網紅,隨後爆紅於網絡。「打工人」,指對所有從事體力勞動或者技術勞動的人的統稱。不管是工地搬磚的工人,還是職場精英,亦或是中層領導、創業者,都可以自稱「打工人」。隨著越來越多的網友加入「打工人」的隊伍,以抽象的調侃文字為起點,開始自己一天的工作生活。
  • 潛規則、職場霸凌、加班猝死,HBO職場劇道出了底層打工人的辛酸
    想必每個剛畢業的大學生,起初都是滿懷憧憬地踏入職場,覺得通過自己的努力就能在此大展身手,直到遭遇了社會的毒打才逐漸認清了殘酷的真相。HBO職場劇《投行風雲》,就講述一群剛畢業的菜鳥實習生在倫敦頂級投行的生存故事。
  • 「打工人」為什麼突然火了
    昨天晚上,幾個朋友討論起了最近火熱的「打工人」,既有朋友困惑為什麼會火起來,也有朋友問這是「打哪裡的工人了?」........ 雖然政事堂也是昨天第一次聽到這個詞,不過,還是想嘗試用政治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一下這個詞的突然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