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標點符號用法》國家標準的權威解讀

2021-02-14 語言茶座

《標點符號用法(GB/T 15834-2011)》自2012年6月正式實施以來,在教育界、新聞出版界得到廣泛應用,也引起社會公眾的一定關注。但由於該標準為推薦性國家標準,加之宣傳力度不夠,因此發布施行5年多來,很多人還不了解甚至不知道有這個新的國家標準,當然也就不能嚴格和自覺地執行這個標準。

在使用書面語進行交際時,為了能在「視覺」上「看」出句子中停頓、語氣和某些詞語的作用,就必須在書面文字上增加各種具有特定含義的符號,用來明確句子意義,增強書面語的表達效果,這些具有特定含義的符號就是「標點符號」。標點符號和文字都是書面語的組成部分,標點符號是輔助文字記錄語言的符號。



標點符號在書面語言中可謂必不可缺,試想一段話如果沒有標點,那麼就會難以看懂句子的意義。有時一句話所使用的標點不同,句子的意思乃至意境也會大相逕庭。例如杜牧的詩《清明》,有人就利用標點的各種功能「任意修改」。


(1)a.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b.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c.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

   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後兩句中使用了括號、分號、引號、嘆號等,巧妙地將這首唐詩斷成了宋詞和電影中的背景和人物動作等特寫鏡頭。可見這小小的標點真可謂「小卒過河也能頂大車」!


標點符號並非能隨意使用,而是有自己的規範用法。目前我國實施的《標點符號用法》(簡稱新標準)是2011年12月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委正式發布的。


根據新標準,常用標點符號分為「點號」和「標號」兩個大類。「點號」包括句末點號3種:句號、問號、嘆號;句內點號4種:逗號、頓號、分號、冒號。「標號」分為引號、括號、破折號、省略號、著重號、連接號、間隔號、書名號、專名號、分隔號10種。


標點符號的用法應該既具有規範性,也具有靈活性。沒有規範性,用法混亂,必然造成閱讀理解的困難,妨礙正常語言交流;沒有靈活性,作者便不能根據作品的需要,利用標點符號手段表現寫作意圖和獨特風格。使用標點符號需要協調好規範性與靈活性之間的關係,根據文體的性質、作者的情感表達或特殊偏好而進行一定程度的活用。


標點符號的靈活性主要與以下兩個因素有關:


一是點號的功能。標點符號的活用現象主要集中在點號或具有點號用法的標號上,而純粹的標號則通常不能靈活使用。因為點號用來表示語氣和停頓,與作者的寫作意圖、思想感情密切相關,受作者支配選擇的空間也較大;而純粹的標號則必須遵守使用規範,否則即是錯誤的用法。比如,逗號作為點號就有較大靈活性,在行文中有的地方用或不用逗號都可以,而有的地方可以用逗號也可以用句號。而作為標號的引號和省略號就沒有這麼大的自由度。如下面(2)中沒有引號,便無法清晰地得知那是文中人物的對話。


(2)餘司令飛去一腳,踢到王文義的屁股上。

「咳什麼?」「司令……」王文義忍著咳嗽說,「嗓子眼發癢……」


二是文體和個人寫作風格。不同的文體在標點符號的活用上往往有不同的表現。法令、條例、報告等公文一般不用問號、嘆號、省略號,且多為比較規範的用法;而文學作品使用標點符號的種類就較多,也比較靈活。另外,不同作品和不同作家對某個或某些標點符號也往往有習慣用法和特殊偏好。曹禺的名著《雷雨》總共使用了481個破折號,就是這種情況。下例中可以體會到第一處破折號表達的人物將話語故意中斷,而第二處則是有意延長。例如:


(3)「你說得很有道理,不過——」陳先生假裝一笑。

「那——」老張趕緊陪上一個笑臉。


「標號」和「點號」具有不同的功能。點號的作用在於點斷,主要表示語句的停頓和語氣;標號的作用在於標明,主要標示語句的性質和作用。但有時二者也不是截然分開的,有些標點符號既有點號性質又有標號性質。比如問號和嘆號主要用來表示句末停頓和語氣,是點號。但當問號和嘆號加括號插入句中表示對所指事物的懷疑、否定、不詳或感嘆、驚異等意義時,既不表示停頓也不表示語氣,僅起標號作用而沒有點號作用。例如: 


(4)出現這樣的文字錯誤,說明作者(編者?校者?)很不認真。


再如,破折號主要用來標示文中的注釋和補充說明,是標號;但有時也用來表示語氣的停頓、語音的延長和跳躍,又具有點號的性質。又如,省略號主要用來表示文意的省略,是標號;但也可以用來表示停頓或語音的斷斷續續,則也具有點號性質。例如:


(5)a.「班長他犧——」小馬話沒說完就大哭起來。

 b.她磕磕巴巴地說:「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認錯了。」



「勿以善小而不為。」標點符號書寫起來所佔空間不多,但功能強大,因此切不可因其「小」,而忽視了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原《標點符號用法》制定於1995年,近20年間,標點符號的使用隨著社會語文生活的發展也在不斷發展變化。與原標準相比,新標準在幾個方面做了細化和補充:


第一,統一了小圓圈句號。原標準規定的句號,既有圓圈「。」又有圓點「.」,給文本自動處理帶來不便。由於圓點句號只在西文(或以西文為主要內容的科技文體的文本)中使用,在中文行文中通常並不使用。而且小圓點在西文中的功能很多,如小數點、縮略詞標誌等。無論從功能還是效率考慮,小圓點句號的存在都是弊大於利,因此新標準明確將句號統一為小圓圈句號的形式。


第二,對分號的定義進行了修改。原標準只說明分號用於表示並列關係。但根據大量實際語料統計,分號不僅可以表示並列關係,也可以表示轉折、遞進等非並列關係。為此,新標準對分號的定義表述為「表示多重複句內部並列關係分句之間的停頓,以及非並列關係的多重複句中第一層分句之間的停頓」。(6)中的分號就表示轉折關係。例如:


(6)儘管人民革命的力量在開始時總是弱小的,所以總是受壓的;但是由於革命的力量代表歷史發展的方向,因此本質上又是不可戰勝的。


第三,省略號的形式規範為六連點,並可以採用省略號連用形式。針對省略號有三連點、六連點、十二連點等多種形式的使用混亂現象,新標準規定六連點是省略號的基本形式,十二連點是連用形式,後者只用於段落和詩行的省略。三連點屬於科技領域的專門用法,其餘連點形式均為不規範用法。


第四,連接號的形式規範為三種,即一字線「—」、短橫線「-」和浪紋線「~」。原標準規定連接號的形式為「—」,又指出還有另外三種形式,即長橫「——」、半字線「-」和浪紋線「~」。通過語料考察發現,長橫不僅在形式上與破折號完全一致,容易引起使用上的混亂,而且在功能上也與一字線基本一致。因此,新標準取消了連接號中的長橫線,將連接號的形式規範為三種,並對三者的功能進行了歸併與劃分:表示起止用一字線「—」;表示產品型號、複合詞等用短橫線「-」;表示數值範圍用浪紋線「~」。例如:


(7)a.北京—上海特別旅客快車

b.沈括(1031—1095),宋朝人。

c.參見下頁表2-8、2-9

d.WZ-10直升機具有複雜天氣和夜間作戰的能力

e.25~30g


第五,對括號的不同形式進行了區分,並規定了不同形式的括號適用範圍。方括號「[ ]」常用於標示作者國籍或所屬朝代,方頭括號「【】」常用於報刊中標示電訊、報導的開頭,而六角括號「〔〕」多用於標示公文編號中的發文年份。例如: 


(8)a.[英]赫胥黎《進化論與倫理學》

b.【新華社南京消息】

c.國發〔2011〕3號文件


第六,允許問號和嘆號連用。新標準根據實際情況承認問號連用的用法,指出「在多個問句連用或表達強烈語氣時,可疊用問號。」但同時也強調,這種問號疊用並不是沒有限制的。所以「通常應先單用,再疊用,最多疊用三個問號。在沒有異常強烈的情感表達需要時不宜疊用問號。」新標準對嘆號的連用形式也做出了一致的處理。例如:


(9)a.這就是你的做法嗎?你這個總經理是怎麼當的??你怎麼竟敢這樣欺騙消費者???

b.轟!!在這天崩地塌的聲音中,女媧猛然醒來。


第七,問號嘆號可以合用。網絡媒體、文學作品中問號和嘆號合寫的用法越來越普遍,使用中也出現了一些混亂情況。新標準將這一用法正式納入規範用法,也就是「當句子包含疑問、感嘆兩種語氣且都比較強烈時(如帶有強烈感情的反問句和帶有驚愕語氣的疑問句),可在問號後再加嘆號(問號、嘆號各一)」,問號在前,嘆號在後,各使用一個。例如: 



新標準還對有些標點符號的用法進行了必要補充,並對一些容易混淆的用法進行了說明和辨析。


以頓號為例。新標準指出,「標有引號的並列成分之間、標有書名號的並列成分之間通常不用頓號。若有其他成分插在並列的引號之間或並列的書名號之間(如引語或書名號之後還有括注),宜用頓號。」其實,並列的引號、並列的書名號之間再使用頓號,不僅形式上不美觀,也降低了符號的表達效率,因為並列的引號或書名號本身已經有分隔的作用。


根據2012年實施的《標點符號用法》,我們在使用逗號時宜注意以下問題。


第一,在較長的主語後和較長的賓語前宜用逗號。例如:


(1)老舍先生寫的《北京的春節》《我熱愛新北京》《住在北京》《北京》《頂可愛的北京》《要熱愛你的胡同》等一系列謳歌新北京、新胡同的散文,我都很愛讀。


(2)產自雲南勐海縣海拔一千七百米布朗山上的「文人的普洱茶——老班章王」,有著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


(3)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如何為整個絲綢產業發展凝聚更多智慧、增強原創力、塑造企業特有品牌。


(4)他還指出,有的家長給孩子選擇學校時僅「看光環、看表面、看形式、看榮譽」,而忽略了孩子的個體差異。

上面的例(1)(2)主語較長,其後使用了逗號;例(3)(4)賓語較長,其前使用了逗號。


在逗號的使用中,應避免「一逗到底」現象。例如:


(5)大鼓有的以地域名稱來命名,有的以配器或調式特色來命名(如梨花大鼓、京韻大鼓),歷史悠久並已定型的鼓書大多列入了國家或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作為曲藝形式,大鼓至遲在漢代就具有了雛形。


這段話要表達三個意思:大鼓的命名方式,有的鼓書已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大鼓藝術最晚產生於漢代。全段宜分為三個句子,第二、第三個逗號宜改為句號。「一逗到底」往往是因為言語片段前後意思連貫,作者擔心阻斷語義聯繫而連續使用逗號。在表達一個完整意思後,宜使用句號等,句群中的語義聯繫讀者是完全可以體會出來的。


第二,某些序次語後宜用逗號。例如:


(6)在這件事上應注意:第一,需樹立信心;第二,需拿出辦法;第三,需持之以恆。


(7)這次的競價模式有三種:其一,由幾方面共同商定一個底價;其二,只提出廣告金額和預想;其三,私人競標。


(8)首先,要有一個好的發展戰略;其次,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並使之獲得發展;再次,要對創新有足夠的資金投入。

需要注意,在「首先」「其次」後宜用「再次」或「最後」,不宜用「第三」。若並列成分有四項,可依次用「首先」「其次」「再次」「最後」。在序次語「一」「二」等後宜用頓號,不宜用逗號。


第三,「以及」前可用逗號,「及」前不宜用逗號。例如:


(9)至於編成幾個組,以及編組時如何按照工作經驗的多少和體力的強弱進行搭配,由張隊長來決定。


(10)老王、小李以及兩位新來的同志發了言。


(11)他現在跟爸爸、媽媽及外祖父同住。

如果「以及」後詞語較長,「以及」前宜加逗號,如例(9);較短則不加,如例(10)。


第四,「特別是」「尤其是」前宜用逗號。例如:


(12)現在廣大技術人員,特別是青年技術人員,進行科技創新的積極性很高。


(13)大家的發言,尤其是兩位從北京來的工程師的建議,對我啟發很大。

第五,插在直接引語中的「某某說」後用逗號。例如:


(14)「這樣做就很好,」孫金年想了想說,「我也打算這麼做。」


(15)「我同意老李提的辦法,他考慮得很周到,是可行的。」村長喝了口水,繼續說,「按照這個路子來操作,今年村民的收入一定會增加不少。」


(16)「吃飯嘍!」吳嫂從廚房端出一碗熱氣騰騰的蒸魚說,「你們先去洗手。」


「某某說」插在直接引語中間時,其前後的話是一個人說的,「某某說」後須用逗號。前面的話沒說完,末尾用逗號,如例(14);前面的話獨立成句,末尾用句號等,如例(15)(16)。


內容來源:《光明日報》7月23日 

相關焦點

  • 國家標準《標點符號用法》使用解析
    但由於該標準為推薦性國家標準,加之宣傳力度不夠,因此發布施行5年多來,很多人還不了解甚至不知道有這個新的國家標準,當然也就不能嚴格和自覺地執行這個標準。光明日報特邀該國家標準修訂課題組首席專家瀋陽教授和蘇培成、杜永道兩位語言專家,對《標點符號用法》的修訂和使用舉例做些說明。
  • 《出版物上數字用法》《標點符號用法》《中國人名
    《出版物上數字用法》《標點符號用法》《中國人名漢語拼音字母拼寫規則》三項國家標準發布 2012-03-28 來源: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   經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准
  • 國家標準標點符號用法
    10、標點符號排在一行末尾時,若為全形字符則應佔半角字符的寬度(即半個字位置),以使視覺效果更美觀。11、在實際編輯出版工作中,為排版美觀、方便閱讀等需要,或為避免某一小節最後一個漢字轉行或出現在另外一頁開頭等情況(浪費版面及視覺效果差),可適當壓縮標點符號所佔用的空間。
  • 國家標準 | 《標點符號用法》(GBT 15834—2011)
    本標準代替GB/T15834—1995,與GB/T 15834—1995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根據我國國家標準編寫規則(GB/T 1.1—2009),對本標準的編排和表述做了全面修改;——更換了大部分示例,使之更簡短、通俗、規範;——增加了對術語「標點符號」和「語段」的定義(2.1/2.5);——對術語「複句」和「分句」的定義做了修改
  • 21個常用標點符號用法解讀
    本文整理自《<標點符號用法>解讀》,語文出版社出版。這要根據「某某說」的位置而定。
  • 學習:新版國家標準《標點符號用法》的主要變化
  • 標點符號用法
    《標點符號用法》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的國家標準。該標準規定了標點符號的名稱、形式和用法。
  • 參考:新版《標點符號用法》(國家標準)
    附錄 B(資料性附錄)標點符號若干用法的說明 一、易混標點符號用法比較1、逗號、頓號表示並列詞語之間停頓的區別逗號和頓號都表示停頓,但逗號表示的停頓長,頓號表示的停頓短 二、兩個標點符號連用的說明1、行文中表示引用的引號內外的標點用法當引文完整且獨立使用,或雖不獨立使用但帶有問號或嘆號時,引號內句末點號應保留。除此之外,引號內不用句末點號。
  • 關於文章標題中標點符號的用法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它要求簡潔明了、新穎別致、醒目奪人。一個好的文章標題往往能達到先聲奪人的藝術效果。近日在閱讀時,我發現一些著作和報刊雜誌上文章的標題大量使用標點符號,便生疑竇。究竟文章標題中能不能用標點?有沒有一個使用的標準呢?為此,我查閱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標點符號用法》及《編寫教材常用的標點符號的用法》相關資料,結果都未找到科學的依據和標準。我又在教材、課本、作品、教輔等資料中去尋求規律,結果各種不同著作中的文章標題形式也不一樣。
  • 標準規範| 《標點符號用法》怎麼用?不要讓錯誤一直延續
    引言你覺得標點符號重要嗎?你是否明了每種標點符號的含義?你是否知悉國家標準《標點符號用法》的新變化?毋庸置疑,標點符號是極其重要的。是否使用標點符號、標點符號的所在位置、所用標點符號的類型等都會對所表達的意思產生影響。
  • 夾用英文的中文文本的標點符號用法(全圖)
    摘要:    本規範(草案)規定了夾用英文的中文橫排右行行文本的十三種常用標點符號用法,並對各標點符號的用法舉例說明。本規範(草案)適用於夾用英文的中文文本,包括中文版的英文教材、雙語報刊、雙語辭典、雙語科技文章等。
  • 《標點符號用法》標點疑難用法診斷21例;標點符號的正確書寫格式
    (夏衍《包身工》)表示注釋性話語的時候,破折號的前面一般不用標點符號,因為它把注釋語和被注釋語分成兩部分,人們在讀到破折號的時候,自然會停頓一下,前面不用標點也不會妨礙閱讀理解。破折號的後面不用標點符號。
  • 標點符號用法釋疑
    ——編者注)附錄 B(資料性附錄) 標點符號若干用法的說明B.1 易混標點符號用法比較B.1.1 逗號、頓號表示並列詞語之間停頓的區別逗號和頓號都表示停頓,但逗號表示的停頓長,頓號表示的停頓短,並列詞語之間的停頓一般用頓號,但當並列詞語較長或其後有語氣詞時,為了表示稍長一點的停頓,也可以用逗號。
  • 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公文標題要素中標點符號的用法
    【導讀】中公事業單位為大家帶來公共基礎知識《公文標題要素中標點符號的用法涉及公文知識的題型一般有單選題或公文改錯題目,經常會考到標題中標點符號的用法。這種題目高頻的出錯率,讓許多同學感覺到非常棘手。因為在大家印象中公文標題一般不應該出現標點符號。但是,注意,在某些情況下,標題是可以用標點符號。為了讓大家更好地掌握這部分知識,我們結合題目對這個問題進行分析。
  • 還在糾結用什麼標點?各種標點符號用法,超全!
    語文學習中,標點符號的使用一直是一個不小的難點,從小學到高中,總有不少學生不清楚一些標點符號的正確用法,尤其是在語文寫作文時,可能存在一個段落「一逗到底」的情況出現,標點符號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作文的得分。今天,小星給大家整理了各種標點符號的不同用法,一起來看看吧。
  • 標點符號用法40問
    標點符號是幫助文字記錄語言的一套符號,在數理化等自然科學中,遇到公式時,如果這個公式可以用語言讀出來,我們就可以按照《標點符號用法》(提醒,注意新版本)的規定使用標點符號,不同的是常常選用小圓點的句號。例如:如果A>B,B>C,那麼A>C.在表格中,如果只有數字、單詞,末尾不用標點;如果有句子,就應該和一般文句一樣使用標點。
  • 《標點符號總動員》讓愛閱讀的孩子更會寫作
    熟悉標點符號的用法,有助於迅速鎖定題意,縮短審題時間。小升初、中考語文對標點符號知識的考查,主要以選擇題形式出現。試想,如果一篇文章裡只見文字而不見標點,那……那不是「天書」嗎?!從「天書」到「非天書」的轉變,離不開對標點符號用法的正確解讀。
  • 為什麼我們熱衷於使用一連串或組合式的標點符號???
    表示無語,又或是用浪紋線「~」表達歡快或委婉的語氣,也有很多網友習慣了在聊天時不加任何標點符號。這些使用習慣與其書面用法大相逕庭,但在如今又十分常見,可以說是標點符號的一種異化現象。標點符號的異化指的是與規範用法不同的標點符號用法,其衍生出了新的形式和新的意涵。
  • 公文中標點符號用法
    一、標題中標點符號的用法 公文的標題,即一級標題的末尾,一般不加標點符號。
  • 關於文章標題中標點符號的用法,你真的都知道?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它要求簡潔明了、新穎別致、醒目奪人。近日在閱讀時,我發現一些著作和報刊雜誌上文章的標題大量使用標點符號,便生疑竇。究竟文章標題中能不能用標點?有沒有一個使用的標準呢?為此,我查閱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標點符號用法》及《編寫教材常用的標點符號的用法》相關資料,結果都未找到科學的依據和標準。我又在教材、課本、作品、教輔等資料中去尋求規律,結果各種不同著作中的文章標題形式也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