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在社交媒體上我們會遇到或使用標點符號的一些特殊用法,比如發送很多個句號「。。。」表示無語,又或是用浪紋線「~」表達歡快或委婉的語氣,也有很多網友習慣了在聊天時不加任何標點符號。
這些使用習慣與其書面用法大相逕庭,但在如今又十分常見,可以說是標點符號的一種異化現象。標點符號的異化指的是與規範用法不同的標點符號用法,其衍生出了新的形式和新的意涵。
根據國家2011年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標點符號用法(GB/T 15834-2011)》(以下簡稱為《用法》),當今網絡上許多標點符號的使用是不符合規範的。
例如,《用法》規定:「在多個問號連用或表達疑問語氣加重時,可疊用問號。通常應先單用、再疊用,最多疊用三個問號。」然而,在網絡交流時,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連串問號一起飄過的場景。
符號疊用的聊天記錄截圖1
還有一些標點符號本來無疊用的用法,在網絡上也出現了疊用的情況,例如逗號和句號。
符號疊用的聊天記錄截圖2
本期全媒派(quanmeipai)分享羊村傳播的一篇文章,帶你了解社交媒體上標點符號的延伸與隱喻。
標點符號異化的催化劑
傳播學上一般將符號分為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語言符號是一種有組織結構、約定俗成的符號系統,包括口頭語和文字。而非語言符號是指不以人工創製的自然語言為符號,而是以其他視覺、聽覺等符號為信息載體的符號系統。
《用法》對標點符號的定義是:「標點符號是輔助文字記錄語言的符號,是書面語的有機組成部分,用來表示語句的停頓、語氣以及標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詞語)的特定性質和作用。」
從定義可以看出,標點符號能輔助文字表達,但本身並不能像漢字一樣獨立使用,有著十分明確的意義。標點符號依附於文字符號,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的語言符號。
而自從社交媒體興起,標點符號異化的現象便已經出現了。因為在社交媒體上我們大部分時間是使用文字進行交流,因此標點符號的使用也會影響我們的日常表達。如十幾年前流行的「咆哮體」,每句話後面接著一連串的「!」,以此表達強烈的語氣。
根據前人的文獻和在網絡上收集相關例子,歸納出了標點符號異化的四種形式:標點符號的省略、標點符號的過度疊用、標點符號的組合使用和標點符號的變體用法。
符號省略的聊天記錄截圖
線上交流時我們常常不用標點符號或者是使用空格、表情符號代替兩種情況。這種省略現象其實是由社交媒體的實時性和設計決定的,線上聊天時消息是一句一句發送,每一次發送的間隔構成了語氣的停頓,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不加標點符號也不影響交流。
如果我們每一句話都加上句號,過於嚴謹反而產生了一種距離感。請看下面這個例子,是不是感覺左邊的朋友會有一些疏離感,瞬間腦補出冷漠的語氣。
符號使用的聊天記錄截圖
而空格和表情符號的使用可以表達句子的停頓,這是因為電腦和手機的鍵盤上空格總是在最下方,也是最容易觸碰到的一個按鍵,使用起來方便快捷。因此空格替代了標點符號,而使用表情符號不僅可以表示停頓,還能表達自身情緒。《用法》規定問號和嘆號的疊用最多三個。而標點符號的過度疊用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超出標準,三個「?」或「!」已經不足以表達網友洶湧澎湃的感情,所以聊天時我們經常看到一長串的標點。
網絡上一個被廣泛用來形容疑惑的問號表情,圖中人物籃球運動員尼克·楊也因這張圖在中文網際網路上具有很高的辨識度。
第二種是不能疊用的標點符號也疊用了,這種情況以句號、逗號、浪紋線居多。如句號疊用「。。。」一般表示無語和較為舒緩的語氣。逗號疊用「,,,」一般表示更為強烈的停頓,讓人感受一種時間的長度。而浪紋線的疊用「~~~」表示一種親切可愛的語氣,讓人聯想到有聲調的聲音。賣萌技巧你學會了嗎?
標點符號的組合使用
標點符號的組合使用指的是將不同的標點符號組合在一起使用,而《用法》指出:「當句子包含疑問、感嘆兩種語氣且都比較強烈時,可在問號後再加嘆號(問號、嘆號各一)。」
比如辛苦背書的你在考前得知開卷:「這次期末居然是開卷考?!」對開卷考的驚訝和難以置信的語氣一下子就腦補出來了。
而聊天時如出現了「!?」「?!!!」「???!!!」等變異形式以及其他一些不合規範的標點符號組合,一般可以表示強烈的疑問、驚訝語氣或說明發信息的人正處在思考或者是無語的狀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標點符號的變體用法
標點符號的變體指的是標準外的新用法,以連接號浪紋線為例。網絡上的浪紋線的意義已經不是單純表示連接某些成分,而是表示歡快綿長的語氣以及起伏的升調。還有像半括號的使用也耐人尋味。
許多小夥伴會常用諸如「(」這樣的半括號來作為自己的言外之意,又或者是起到舒緩語氣。半括號的弧度還會讓人聯想到表示難過的顏表情,代表著輕程度的沮喪語氣。
在下圖這個例子中,第一個半括號是朋友間的玩笑話,括號內的說明代表並不是真的指對方是豬。而第二個半括號表達的是對複習周熬夜的無奈。第三個則表達語句的結束,較為婉轉的語氣。由此可見,標點符號異化的種類多樣,而且含義隨語境而改變。作為一種輔助符號,它具有意義的模糊性也常使人費解。
符號變體用法的聊天記錄截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標點符號用法GB/T15834-2011》[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1.
2.張穎煒.網絡語言標點符號的變異用法[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0(05):154-160.
3.郭攀.標點符號的類文學語言性功能[J].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版),2004(06):35-40.
4.方豔.網絡標點符號使用現狀探析[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7(06):1-6.
5.伍靜.新媒體時代表情包發展的傳播學解析[J].出版廣角,2016(15):83-85.
6.儲澤祥.標點符號的象似性表現[J].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0(01):85-88.
7.羅琭昕.網絡語言中的「括號+」現象[J].瀋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0(04):472-476.
8.耶夫·維索爾倫.語用學詮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