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了統編版語文教材之後,語文教師驚呼:教學任務變重了。字詞量增加了不少,小學必背古詩詞有原來的75首變成了128首,課外延伸閱讀也增加了,還增設了習作單元。
統編版語文教材主編溫儒敏在接受採訪時曾撂下一句讓學生膽戰心驚的話:「高考語文最後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閱讀能力跟不上,分分鐘被淘汰。對這句話別說學生們,連語文教師都驚呆了。語文為王的時代到來了,得閱讀者得語文,得語文者得天下。仔細研究中小學語文教材,發現主編們非常注意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這從一到九年級學生必讀經典書目的增加可以看出來。附上閱讀書目:一年級必讀經典書目
七年級
在這裡不難看到,語文大刀闊斧的改革,主要圍繞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的培養。對於不愛閱讀,不重視寫作的學生來說,這次改革絕對具有殺傷力。但如今的校園,時間恨不得用秒來計時,哪所學校會「闊綽」地給學生排上一節閱讀課呢?
我兒子今年讀八年級,在一所私立學校就讀,我們來看一看他學校規定的作息時間表。早上5:50分起床,然後是出操、早自習。中午滿滿當當四節課,連一節自習課都沒有。下午又是滿滿當當四節課,同樣都有教師輔導。晚自習上三節,9:20結束,然後20分鐘洗漱完畢,9:40寢室熄燈。按照他語文老師的要求,我早就給兒子把這學期的必讀經典書本都買回來了,可在家裡沒時間看,星期天布置的家庭作業,一動不動寫兩天也寫不完,哪有時間讀書?在學校裡更沒時間看,因為沒有開設閱讀課,語文教學任務重,老師也不會犧牲自己的講課時間讓學生閱讀,課間時間還要處理各科作業,根本無法擠出時間閱讀。
據筆者觀察,學校對學生閱讀不太重視,對語文課甚至也不夠重視。這是因為:許多人普遍認為語文比較容易學,基本上都能考及格,所以語文給英語、數學讓了道,大家都認為後兩者太難。所以假期補習,有補習數學的,有補習英語的,補習語文的鳳毛麟角。從學校這一層面來說,語文是一門需要長期積累的學科,短期內成績很難大幅提高,於是急功近利,把大部分時間都派給了理科。筆者參觀過許多學校,特意研究了他們的課程表,發現幾乎90%的學校都沒有排語文閱讀課。某所學校即使排了閱讀課,語文老師私下偷偷告訴我,這張課程表是為了應付上級部門檢查的,閱讀課形同虛設。
學好語文能為其他科目的學習打好基礎,因為閱讀能促進孩子的思維能力、認知能力、理解能力、領悟能力和記憶力,提高孩子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欠孩子們一節閱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