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在中小學階段,語文課程是嚴格按照大綱要求來進行排課的。按照年級分段,一般在6-8節課之間。低年級的語文課一周排得比較多,在8節課左右,越是到高年級,隨著學科的新增,語文課也會相應地減少。語文老師們按照大綱要求和排課進度,做好一個學期的課程規劃。面對我們要掌握的知識點,很多內容是需要我們在課後進行擴容的,光靠老師課堂上的講的知識是不夠的,這點我們很多家長和學生都能明白。儘管課程安排得很緊,但是我作為語文老師,在帶四年級的時候,仍然在每周少上一節課,為的是給同學們講閱讀。
雖然現在很多中小學會給語文排出專門的閱讀課,但是不少老師都明白,這對閱讀教育來說是杯水車薪。一節課根本講不了什麼閱讀的知識點,可是我們的中小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不愛閱讀,書讀得少。在部編版語文課標中,也規定我們要重視閱讀,可是針對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大部分同學的閱讀時間還是太少。周末不是去補習班就是興趣班,看書是一件家長也頭疼的難事。所以作為語文老師,我一周拿出一節課,帶著同學們一起閱讀,盡力為孩子們做好閱讀教育。
01小學階段必須做好經典文學的閱讀教育
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必須做好經典文學的閱讀教育。很多孩子說不愛看《四大名著》,看不懂,但是考試的時候就考,不讀經典無法體會漢語言的發展和魅力。閱讀經典文學也有助於我們更好地學習文言文,了解古代漢語,這都應該成為閱讀作業,需要培養學生們長期閱讀的習慣。經典的文學著作,也許你會說,和小學生們的現實生活距離很遠,學生體會不到文學傳達的思想,如何做好閱讀?這就希望我們老師從閱讀興趣上入手,來引導學生進行閱讀。
在我一周一節的閱讀課上,我會根據教學進度,來帶領學生是閱讀經典文學還是其他的閱讀短文。快到暑假的時候,我也會給孩子們講一講老師小時候的暑假生活,從而代入《西遊記》的閱讀教學。針對中小學生無法理解的經典文學著作的,並不是孩子讀不懂,而是無法產生共情。當我們把名著中的故事,拆分一下,引導學生們想像一下,聯繫實際生活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孩子們名著中的人物體驗是可以做到產生共情的。對孫悟空的不羈、對豬八戒的貪吃懶惰等人物形象設定,也是能夠學習得很好。
02閱讀課教閱讀方法和技巧
一周一節的閱讀課,其實是佔用了其他語文學習的時間。只有45分鐘,老師很難在這45分鐘裡講太多的知識點,我會根據每個月的教學進度,進行技巧和方法的教學。通過閱讀課教給同學們閱讀的方法,也是語文老師經常使用的教學技巧。很多小學生不愛閱讀名著,不愛看書,其實是不會看書,不知道怎麼去讀文字。閱讀和學習課文是不一樣的,課文分段、老師帶著逐字逐句地理解。但是閱讀是需要自己通過消化和理解文字,與作者和作品建立情感連接。
我的閱讀課上不會教給學生們閱讀理解的技巧,所謂的閱讀公式、套路、答題的話術,這只是考試的策略,不是閱讀的方法。我更傾向於教給孩子們如何看書,讀一篇文章,從打開書本,集中精力開始,我們需要通過怎樣的方法來提取書中的故事。這一點得到了家長的支持,因為很多小學生他們不會閱讀,也無法建立閱讀習慣的原因,就是因為注意力不集中。對家長選擇的書籍表示抗拒,老師選的書能贏得家長和學生的信任,這也是一個好的閱讀練習的開始。
03分享和交流也是閱讀培養的關鍵
每周的閱讀課,時間太少,單靠老師帶書也不足以培養閱讀能力。閱讀更多的是分享,通過讀書,我們要讓學生明白,我從書中獲得了什麼?讀書交朋友,交流也是閱讀訓練的關鍵所在。孩子們不知道看什麼書,從流傳在學生之間的小說、故事書入手,你就會發現,其實學生們在選書的時候,是有閱讀興趣的天然劃分的。女生們愛看的童話書,男生們愛看科幻、武俠,當然這也並不絕對,只是通過分享與交流的建立,我們培養了學生對於閱讀的興趣,把被動閱讀變成了主動閱讀。
閱讀不應該成為中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負擔,相反我們一生的學習過程中,都離不開閱讀。一周一節的閱讀課只是引導學生們感受閱讀的魅力,掌握閱讀的技巧。語文老師少上一節課,帶著學生們做好閱讀,這也是語文教學方式的一種。學生們在課堂上閱讀到好玩的故事,回到家裡講給父母聽,也鍛鍊了孩子們的語言表達和複述能力,同時老師再要求寫一寫讀後感,可見,語文的學習是一系列的,環環相扣的。關於閱讀,你還有哪些困惑?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