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道德許可」、「黑小將」到「香港病人」

2021-02-19 tuzhuxi

今天引用一個社會心理學概念,moral self-licensing.

(又稱moral licensing),中文「道德自我許可」或「道德許可」。

這個道理很簡單:就是人們如果認為自己之前做過一些好事,那麼就有可能容忍(甚至放縱)自己未來做一些不那麼好(即不符合自己及公眾道德標準)的事。

史丹福大學Merritt、Effron、Monin幾位學者給出的定義如下:

http://adam.curry.com/enc/20140824153442_monin2010compassonmorallicensing.pdf

「Past good deeds can liberate individuals to engage in behaviors thatare immoral, unethical, or

otherwise problematic, behaviors that theywould otherwise avoid for fear of feeling or appearing immoral。」(過去從事的善舉可以讓人們『解放』自己,讓自己從事一些不道德,不道義或存在其他問題的行為——這些行為本來是人們選擇避免的,因為人們擔心這麼做會讓自己覺得不道德,或會讓他人覺得自己不道德)

「When under the threat that their next action might be (or appear tobe) morally dubious, individuals can derive confidence from their past moralbehavior, such that an impeccable track record increases their propensity toengage in otherwise suspect actions. Such moral self-licensing (Monin &Miller,2001) occurs when past moral behavior makes people more likely to dopotentially immoral things without worrying about feeling or appearing immoral.We argue

that moral self-licensing occurs becausegood deeds make people feel secure in their moral self-regard. For example,when people are confident that their past behavior demonstrates compassion,generosity, or a lack of prejudice,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act in morallydubious ways without fear of feeling heartless, selfish, or bigoted.

(如果人們認為其下一個行動可能在道德上存疑,他們可以從過去的道德行為中獲得信心,這時,無可挑剔的(道德)往績可能會增加他們從事這種可疑行為的傾向。這種道德許可出現的場景是:過去的道德行為使得人們更有可能從事潛在的不道德行為,同時不用為行為的不道德感到擔心。我們認為,道德自我許可的出現是因為善舉能夠加強人們的自我道德感。例如,人們認為他們過去的行為已經說明了自己的同情心、慷慨、缺乏偏見,因此在未來從事可疑行為時不會再感到自己無情、自私或帶有偏見)

這個概念直觀、符合直覺,一聽就明白,只是用看似學術的詞語把一些大家都能明白的道理講出來。

道德許可(moral licensing)其實是一種認知偏見,它有點類似之前我們提到的用於克服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時所要援引的心理防衛機制(defensive mechanism)中的「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即當一個人從事的行為不符合自己或公眾的道德習慣,可能會讓自己不適,就會找許多外部藉口來證明自己的行為是合理的,例如被強迫,例如自己不是主要決策人,例如事件具有隨機性,一次性;如果對它人從事了暴力,那是因為對方之前幹了壞事,是活該。諸如此類。都是給自己找藉口)。

「道德許可」則為人的惡行提供了一個非常具體的合理化理由——自己過去的善舉。不但如此,「道德許可」還認為,過去的善舉還有可能淨增加自己實施惡行的可能性。就是今天幹了好事,明天會變得更壞。另外,在「道德許可」的思維下,人們可能認為,只要初心是好的,一開始有正面的動機,行為能夠實施正面的影響力,有好的部分,那就可以為後面不好的行為以及道德放縱提供藉口。

這些換成中文通俗語境,有點類似的概念是「人品」。人品好像一個庫,一個銀行,是可以「攢」的。攢來的人品是可「花」的。當然中文裡的「人品」現在多用於運氣,而不是道德行為。

還有一個相似的概念就是傳承佛教因果理念的「報應」。好人有好報,惡人有惡報。做了壞事就要再做好事消災、「消業」,破除罪障,消除業障。這種思維的一個結果就是,善行和惡行是可以「儲蓄」和「消費」的。幹了壞事就去行善事抵消一下。同時,善事幹多了,就不怕幹一點壞事。只要在道德的帳簿上是「正值」就可以。

東方人特別容易理解這個概念。

這個概念在西方經常用於歧視行為,例如性別歧視、種族歧視。有不少人研究過歐巴馬當選後對白人群體心理的影響。2008年歐巴馬當選總統是美國歷史上的大事——這是首次第一位當上總統的黑人,代表美國黑人地位的提高。無數的民主黨白人base(今天很多轉化為Trump的鐵粉)當時都投票支持了歐巴馬。學者通過研究認為,許多白人比原來更敢於表現出種族主義傾向。邏輯很簡單,「我都投票支持了歐巴馬做總統,怎麼可能是歧視黑人?」

因此,大選時支持歐巴馬為他們心理上攢了巨大的人品,不但會在以後讓自己暴露本來就有的種族主義傾向,甚至可能鼓勵自己釋放這種傾向,並找到漂亮的開脫理由。

黑人群體對此是有集體意識的。歐巴馬當總統的八年,是美國種族關係積聚惡化的八年。本來第一個黑人當上總統,按理說應該幫助美國種族關係更親和,結果是反作用:白人的種族主義似乎反而加強了。黑人們的說法是,白人選歐巴馬當總統,就是為了麻痺黑人,欺騙黑人,他們的種族主義絲毫沒有改變,反而更進一步。這就是他們種族主義的陰謀。

再試想如果一位男性企業高管在2016年投票投給了希拉蕊。之後在一個公司內部會上不同意提拔一位女性高管,可能就是對後者帶有某種性別偏見。這時他會說:「我首先不可能歧視女性,別忘了,我還支持了希拉蕊。」諸如此類。道德許可,各位可以舉一反三。

現在回到我們關心的香港事件中的黑小將暴力行為,包括對公共基礎設施以及對大陸人及資產的無差別攻擊。他們的行為,從多個維度看,正屬於道德許可。

以下簡要分析。

1、  打著光輝的旗號,自認為站上了道德的高地。

他們事業是「民主」、「自由」,弘揚的是高尚的「普適價值」,追求的是人類現代政治文明最崇高的精華,初心正確,無論如何施加了正面影響,這樣,後續有些行為失常和越軌,犯一些錯誤,也是可以理解,需要包容的。光輝旗號為後續的不道德行為提供了道德許可。

2、為了香港的公共利益、大多數人的利益、香港的下一代。

他們自認為運動是為了香港的公共利益,是為了大多數群體,是為了香港的下一代的,能帶來長久的善,是為香港做好事,香港這一代人和未來幾代人都要感激他們。因此也得容許他們做一些失格的事情——包括在短期內傷害了少數本土港人的利益(比如在上班時間堵了你的地鐵,給你造成不便)——我們給香港大多數人及未來香港人帶來的福祉足可以「抵消」當下我們給一些香港人帶來的麻煩。

有人問,你們怎麼知道自己代表香港大多數人的利益?這是可以祭出盧梭的公共意志(General Will)——我們代表的就是香港的公共意志,代表的就是香港的未來,行的是天道。你們這些反對我們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利益所在。

3、我們「和理非」了呀

白天「和理非」,傍晚到晚上開始打、砸、四處破壞,施加暴力,就是用白天的和理非為晚上的暴力提供道德許可。白天把「人品」攢夠,讓電視機前的觀眾們可以看到文質彬彬的、井井有條、老幼出動、不留垃圾的運動,體現了極高的市民風貌和公民素質,晚上就可以實施最惡劣的暴力,把白天攢的人品釋放掉。

然後,暴力如果一下搞太多了,搞太太猛了,那就趕緊組織「和理非」攢攢人品,當他們在媒體面前高聲疾呼自己是和平理性時,也在那個瞬間真的相信了這點。而且這個是集體行為:大量的黃絲市民一起出來和理非(且不割席),為黑小將轟轟烈烈的暴力「攢」人品、提供道德援助。

4、歧視、攻擊大陸人

這就涉及多個微觀方面的道德許可:

1)  切割我們(in-group)與他們(out-group):我們是為了土生港人——真正的香港人的利益。我們為他們做了很多,行了很多善舉,對你們這些內地的少數派、外來者就可以適當適用暴力。我們的善舉大於惡行。

2)  香港作為一個整體已經給大陸提供了好處,「行了善事」:大陸人已經從我們這裡獲得了無數好處,從單程證、自由行到優才,大陸每年從香港這裡獲得多少好處。香港已經積了足夠的德。砸你幾個店,打你幾個人算什麼。

3)  強調個人與大陸的某種聯繫,試圖自證對大陸人沒有歧視:

a)我母親就是大陸來的移民。我對大陸怎麼可能有你們說的歧視;

b)我讀書時/工作時都有大陸的朋友;c)我根本就在中資公司工作;

d)我的工作很多時候需要和大陸和大陸人打交道,我對大陸很了解;

e)我/我們家在XXX時給大陸捐過錢;

f)我們專門進修過普通話……諸如此類。

通過這種過往的行為或聯繫,對自己和對外說明自己不可能是歧視大陸的,然後做出更加赤裸裸的歧視大陸(人)的行為。

以上都是非常典型的道德許可。

香港的政治/社會運動存在很多奇怪的地方,從政治目標的不切實際,到政治口號和思想的混亂,到運動的去中心化和缺乏邏輯,再到運動者和市民認知中存在的很多扭曲和病態。

當代史上各種政治運動和社會運動是非常多的。甚至在「顏色革命」這細分品類裡,也有大量的歷史案例。無論做何種比較,香港都是非常、非常奇葩的一個案子。

這個系列如果繼續寫下去,就會派生出一個新的、可供在未來進一步展開的概念——香港病人(the Hongkong patient),一個處在深度的認同危機、認知扭曲和困惑、缺乏根基與目的,充滿戾氣和偏見、不得解脫的社會病人群體。從溫情的社會觀察者角度來講,我們當然認為他們是社會的產物,歷史的產物,制度的產物。他們的個體是不幸的,值得我們同情。

今天寫到這裡。

(全文結束)

圖片授權:Unsplash相關協議

 ​​​

相關焦點

  • 《大冰小將》易烊千璽學粵語 雷佳音獻唱「黑鳳梨」
    本期節目,為進一步開拓小將視野,夯實基礎,易烊千璽與回歸的雷佳音帶領小將們來到香港,他們不僅要與田家炳小學的小球友們打一場「旱地」冰球友誼賽,更參與觀戰CWHL加拿大女子冰球聯賽,學習頂級冰球技巧,開始一次前所未有的冰球體驗之旅。
  • 《大冰小將》易烊千璽獨家音標學粵語 雷佳音爆笑獻唱「黑鳳梨」
    本期節目,為進一步開拓小將視野,夯實基礎,易烊千璽與回歸的雷佳音帶領小將們來到香港,他們不僅要與田家炳小學的小球友們打一場「旱地」冰球友誼賽,更參與觀戰CWHL加拿大女子冰球聯賽,學習頂級冰球技巧,開始一次前所未有的冰球體驗之旅。
  • 中新社通訊:卡特在香港與籃球小將合演灌籃絕技
    中新社香港七月二十五日電 題:卡特在港與籃球小將合演灌籃絕技           中新社記者 盧峰 張志偉  籃球飛人文斯·卡特今天旋風式訪問香港五小時,並擔任了「香港青少年花式走籃大賽」的評判。他在講授其灌籃絕技時淡然道:「我沒有專門練習,這全是與生俱來的!」
  • 香港金管局呼籲加強金融科技產業「數據道德」管理 - 專注金融科技...
    據悉,該項目旨在探討機構如何透過提倡道德數據管治文化及處理資訊及通訊科技所帶來的個人資料私隱風險,達至有道德及公平地處理個人數據及進行高階數據處理活動(advanced data processing activities)(如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等),平衡所有持份者的利益。共有來自銀行、保險、電信、醫療服務等20多個香港地區組織和機構參與了該框架的研究工作。
  • 香港中大醫院下月運作 正商討接收情況穩定的新冠肺炎病人
    中新社香港12月29日電 (記者 韓星童)香港中文大學醫院(中大醫院)29日發布消息,中大醫院將於2021年1月6日投入運作。院方正與當局商討接收情況穩定新冠肺炎確診病人。中大醫院將成為全港首間全面電子化智慧醫院,包括設立無紙化電子病曆紀錄系統,並引入多元化自動配藥系統,利用「多劑量包裝」配藥模式,為門診病人將不同時段所需服用藥物作獨立包裝,減低錯服或漏服藥物的機會。中大醫院營運總監胡志遠表示,首階段中大醫院將提供普通科、專科門診及日間治療服務,醫院會要求住院及日間服務患者入院時需持有72小時內的新冠肺炎陰性檢測證明。
  • 無合法居留許可無證上課 濱城警方遣返一名"黑外教"
    「黑外教」幼兒園非法教學被遣送出境  今年5月,濱城公安分局出入境管理大隊接到群眾舉報,轄區一家幼兒園存在無工作類許可外籍老師授課情況。經調查,民警發現該園「外教」艾瑞克涉嫌在多家幼兒園非法就業。  「黑外教」英語不純正 給孩子留下發音壞習慣  所謂外教,絕非能說英語就可以勝任。而且,把孩子交給「黑外教」學習,還可能存在一些潛在危害,比如口音問題,「黑外教」沒有經過培訓,有些說的不是純正英語,不僅達不到學習目的,反而給孩子留下一些發音壞習慣。
  • 想培養孩子良好自控力,要注意「道德許可效應」,避免獎勵變誘惑
    這其實就涉及到人的自控力的範疇裡,「道德許可」的部分,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 用更加形象的事來說,即使一個人想著戒掉宵夜,剛開始的時候鄭重宣布,或者大刀闊斧的做,可沒多長時間就沒勁了。說是堅持多久多久,但可能兩三天或者一個星期都不能堅持到。 然後就又開始吃了。
  • 臺「內政部」居然稱港警為「黑警」,香港撐警網友怒罵:爛仔!可恥!
    【環球網報導】香港《星島日報》等港媒今天(13日)下午報導稱,臺"內政部"官方臉書帳號發文以"黑警"稱呼香港警察,引起爭議。環球網記者前往臺"內政部"臉書主頁發現,最新一條貼文是13日11時08分有關"嚴格把關港澳居民移民來臺"內容,貼文正文第一句即寫道:"有網絡消息稱,香港黑警將攜家眷大舉移民臺灣,並呼籲政府慎防!"也正是這句話引起眾多網民的爭議與不滿。
  • 致精神病人懷孕,僅僅是「道德問題」嗎
    而醫院儘管在事發以後辭退了郭某,院領導卻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這屬於郭某個人道德問題,醫院沒有多大責任」。但至少目前的案情走向足以說明,郭某與女精神病人發生關係絕非簡單的你情我願,更不是普通婚外情所指向的道德問題。作為醫院工作人員,他利用患者弱點滿足個人慾望,喪失了最起碼的職業操守已是無疑,如果有關證據確認女患者的精神病狀態,等待他的將是嚴肅的刑罰制裁。嫌疑人狡辯並不讓人意外,但涉事醫院的做法卻讓人難以原諒。
  • 「攬炒」病人,泯滅良心
    從臺上這幾位的人員配置,我們就可以得出結論,無非就是反對派借抗擊疫情企圖癱瘓香港、達到其「港獨」的政治目的。眾多周知,在這場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中,醫護是最重要的防線。可在危難關頭,一個口口聲聲自稱代表醫護的工會,卻煽動香港公立醫院醫務人員背棄救死扶傷的天職,不顧受苦的病人以及整體社會利益,發動罷工。
  • 童年經典《神兵小將》,來源於港漫教父的這部漫畫
    香港漫畫對於很多老宅來說就像是香港電影之於上一代人,是一個特別的、難忘的回憶。港漫從清朝時期開始發跡。畫風比較偏向於歐美漫畫,同時吸收了日漫和水墨畫的特點,有著獨特的畫風和敘事風格。而香港漫畫的教父級人物黃玉郎就是一個為香港漫畫開創新紀元的漫畫家,他的作品吸收了日式漫畫的畫風、分鏡和敘事手法等元素,同時融入了中國傳統連環畫的特點。而他與央視合作的動畫《神兵小將》就是一部在港漫改編動畫中知名度極高的經典。
  • 香港一名捐血者確診,病人輸其血後次日死亡!橫琴澳門新街坊項目...
    當中明確到2025年,人文灣區與休閒灣區建設初見成效;到2035年,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全面建成。在建設休閒灣區方面,《規劃》提出,探索試行核發3地通行自駕旅遊營運車牌,有序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出入境自駕遊;建設貫通潮州到湛江並連接港澳的濱海景觀公路。
  • 大冰小將千璽學習粵語點菜,「易式諧音記憶法」get一下
    新一期的《大冰小將》中,經紀人易烊千璽帶隊來到香港跟當地的冰球學校進行友誼比賽。來到香港首先體驗了一回用普通話點餐,那麼多美味佳餚想吃確要靠小將們自己去拿,想大吃一頓真的不容易啊。經理人易烊千璽帶著小將們來到香港最老茶樓—蓮香居,體驗特色早茶文化。首先是千璽跟負責人阿姨學習了一遍菜名,然後教給小將們去拿,不熟悉廣東話的全能千璽哥哥也是很尷尬的說啊,隔著屏幕都能夠感受到他尷尬而不失禮貌的笑,聽不懂一臉懵逼的樣子太可愛了,大佬也有今天啊,我想我是個假粉絲,哈哈。
  • 英國對香港人民的「道德和法律義務」?
    在全國人大通過港區國安立法決定後,作為香港的前殖民國,英國最近對香港事務大刷存在感。6月3日,英國首相詹森在《南華早報》上發表文章稱,「英國別無選擇,只能堅持維繫其與香港人民歷史悠久的關係及友誼。」這些前外交大臣表示,作為「前殖民大國」,英國負有「特殊的領導責任」,也對香港人民「仍然負有道德和法律義務」。不知道詹森的發言是否受這7名前外交大臣聯合信的影響。對於他們所講的「法律義務」,想必就是《中英聯合聲明》。
  • 香港一新冠確診病人逃離醫院後失蹤…
    香港一新冠確診病人逃離醫院後失蹤… 2020-12-20 11: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香港新增109宗確診病例 從醫院逃走病人尚未尋回
    中新社香港12月19日電 (記者 韓星童)香港12月19日新增109宗確診病例,包括42宗沒有源頭的本地病例。18日晚從伊利沙伯醫院逃走的一名確診病人迄今仍未尋回。記者從19日的疫情簡報會上獲悉,新增的109宗病例中,7宗是輸入病例,102宗是本地病例,包括42宗沒有源頭的病例和60宗相關病例。
  • 香港私立醫院曝嚴重護士荒 人均照料10病人(圖)
    香港公立和私家醫院的護士荒問題日趨嚴重,令人擔心醫療質素下降。   中新網5月10日電 「護士荒」蔓延至香港私家醫院。記者巡查港九多間私家醫院,發現每間私院的護士與病人比例參差,部分私院護士分身乏術的情況時有發生。
  • 香港「職業病人」夜診騙藥轉售 漏洞已存20年(圖)
    南方網訊香港衛生署夜間門診多年來沒有為求診者開設個人獨立病歷,醫生每次診治病人時不知其以往求診紀錄,不法之徒利用此漏洞,包括癮君子在內的十多名病人被發現從今年七八月起,頻密到油地賽馬會門診夜診覆診取藥,一個月達十多次,然後把藥物向私人藥房兜售圖利。這次是香港警方及衛生署首次發現有「職業病人」靠裝病賣藥圖利。  醫學界相信問題存在了二十幾年,損失以天文數字計,今次只算冰山一角。
  • 《大冰小將》首播 易烊千璽激勵小將重拾信心
    易烊千璽金牌經理人由易烊千璽擔任金牌經理人並被國家體育總局冬運中心委任為推廣大使的國內首檔少兒燃動冰雪成長類節目《大冰小將》於1月12日正式開播。首期節目中,作為「經理人」的易烊千璽十分稱職,他對待冰球小將們嚴格又溫柔,在與小將們的相處中,他細心地給小將們的杯子做了標記,照顧生病的孩子剝好香蕉遞過去,還幽默地強調「東北人不能住一屋,會很鬧騰。」
  • 香港大埔一醫院醫護人員制康體地圖 鼓勵病人運動
    香港大埔一醫院醫護人員制康體地圖 鼓勵病人運動 2018-11-19《文匯報》報導,適當的運動有助剛完成手術的病人提升活動能力,香港大埔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一批醫護人員,早前用6周時間走遍大埔,記錄區內各個公園提供的康體運動設施種類,製成「大埔運動地圖」,鼓勵病人在不用到醫院做物理治療的日子也可以做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