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脫貧攻堅的決勝年。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即將迎來「收官之戰「,創作者們也用「脫貧攻堅」主題的劇集創作「將戰鼓擂得更響」。
農村題材電視劇,從寫實主義苦情劇和「審醜」喜劇的1.0時代,到關注農民擺脫三農困境,建設新農村的2.0時代,再到班底全面升級、市場元素加入的「3.0時代」。而如今,在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農村題材電視劇呼喚邁入貼近市場需求、講好農村故事的「3.0+時代」。
【融PING數讀】農村題材電視劇如何邁入「3.0+時代」(上)
如何進入「3.0+時代」?我們從現狀講起。
「改革春風吹滿地」,百花齊放「真爭氣」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背景的激勵下,農村題材電視劇得到電視劇行業更多關注。2019年相比2018年,農村題材電視劇佔廣電總局年備案電視劇總量的比例有提升;同2019年農村題材劇備案佔比9.5%相比,2020年第一季度的備案情況呈現佔比進一步提升。
為了改善農村題材電視劇「不討好」「不吃香」的市場現狀,廣電的扶持文件隨之而來。3月17日,廣電總局發布《關於做好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創作工作的通知》,再次對重大脫貧題材電視劇的購買和排播給予大力支持。
集「大背景」 「行業關注」 「文件扶持」 等優勢,終於等來 「天時地利人和」的時機,農村題材電視劇是否能迎來裡程碑式的發展?
裡程碑難說,但是「百花齊放」正當時。
在今年年初,環球時報輿情中心舉辦的「融屏優選2019」活動中,扶貧主題劇集《蘭桐花開》在一眾歷史和都市題材中突圍成功,獲得「新時代」榜樣劇集獎。這也昭示著2019年農村題材電視劇受到了業內人士、觀眾和市場的共鳴與認可。
回顧2019年,《劉家媳婦》《麥香》《希望的大地》等農村題材電視劇CTV融屏傳播力指數表現可圈可點,指數分均高於48分,在農村題材電視劇中表現突出。而2020年農村題材電視劇更引人注目。當前已收官的5部2020年開播新劇,CTV融屏傳播力指數均值已達到34.4,高於2019年均分近5分,勢頭強勁。
總局公布的脫貧攻堅題材重點電視劇名單中的「排頭兵」——《一個都不能少》開播第二周即成為勾正ORS收視系統電視劇直播日到達總榜的第一;《遠方的山楂樹》《我哥我嫂》《綠水青山帶笑顏》表現也在平均水平之上,不禁讓人對今年農村題材電視劇,特別是「脫貧攻堅」主題電視劇的「百花齊放」有更多期待。
除了收視所顯現出的「百花齊放」趨勢,越來越多頭部播出平臺也參與進來,加大排播力度,宣傳造勢。央視作為農村題材電視劇播出的「第一陣地」,今年在排播力度上明顯加大,在黃金時段排播了4部「脫貧攻堅」主題劇集;湖南衛視、浙江衛視、江蘇衛視等頭部衛視,作為「脫貧攻堅」主題劇集的「新生力量」,排播共計3部該類題材電視劇也帶來了不少驚喜。不僅如此,視頻平臺的「拼播」也對農村題材電視劇的市場拓展起到助力作用。
但是,收視的「高亮」和平臺的助力所帶來的"百花齊放"掩蓋不了農村題材電視劇面臨的網絡聲量和評價表現低迷的現狀。
農村題材想「致富」,找準問題才有出路
在今年的新播農村題材電視劇中,CTV融屏傳播力前三的劇集以及「長青」農村喜劇《鄉村愛情12》在網絡聲量和評價方面的表現不免讓人憂心。
4部劇集的日均網絡聲量可謂「實慘」。在與2020年代表性的主旋律劇集《新世界》的對比中,農村題材電視劇無一能及。日均網絡聲量最高的農村題材電視劇《綠水青山帶笑顏》與《新世界》都相差5倍的網絡聲量。
不僅網絡聲量與主旋律頭部劇集差距較大,在衡量劇集好評程度的重要指標——美譽度中,上述4部2020年新播劇集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在環球時報輿情中心2019年融屏活動中參評的農村題材電視劇的平均美譽度為23.4%;而在這4部2020年熱播農村題材電視劇中,僅《綠水青山帶笑顏》超過2019年的平均水平,且與2019年農村題材電視劇美譽度TOP1還有差距。同時,網友對這4部劇集的正面評價各異,但負面評價多數詬病劇情——這也是農村題材電視劇面臨的一大問題。
除此之外,豆瓣低分和評論的嗔怒也都在一次次提醒創作者:新鄉村的新面貌,需要匹配新的創作認知和態度。
【融PING圓桌】農村題材電視劇如何邁入「3.0+時代」?(下)
"融PING圓桌"——融先鋒觀點,PING影視未來
第一屆"融PING圓桌(RPRT)"正式開幕!專家、媒體人、導演、資深觀眾,四方觀點對撞,共同探討——農村題材電視劇如何邁入「3.0+時代」?
我們今天的三位大咖都來頭不小:
陳曉春,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影視項目評估研究所所長。
文煒,《中國扶貧》雜誌社總編輯。
白永成,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導演,國家一級演員。
另外還有特約邀請到的資深觀眾王女士。
如何進入「3.0+時代」?我們從發現農村題材電視劇存在的問題開始聊起。
此次圓桌形式為虛擬構建,通過對專家的採訪內容進行觀點的提煉和整合後,不改變專家觀點本意的情況下稍加「戲劇化」加工,形成「隔空討論形式」。
真實採訪時間如下:
陳曉春教授:2020年4月11日
文煒總編:2020年4月15日
白永成導演:2020年4月22日
資深觀眾王女士:2020年4月26日
問題一:故事取材
觀點1:農村「空心化」導致農村題材電視劇的故事源頭枯竭。
文學作品是電視劇的創作資源,中國影視劇百分之六十改編自小說。而農村題材電視劇的問題也在這,它的故事源泉現在面臨枯竭。在50、60年代,甚至90年代,都有很優秀的農村題材影視劇。過去農村是社會的主體,主要的改革和大的社會事件也都發生在農村。當時創作環境也好,文學作品可以給農村題材電視劇提供創作資源。現在在城市化過程裡,農民走向城市,農村已經慢慢「掏空」。農村「空心化」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中青年進城,老人和孩子留下來,生活狀態被瓦解,社會載體沒有了,還有什麼故事呢?社會形態、生活形態產生了變化,農村題材電視劇的衰落也是必然。
融PING:被"源頭截流"的農村題材電視劇難道真的「未來不可期」?
觀點2:「脫貧攻堅」是農村題材作品新的故事源頭
「脫貧攻堅」的好素材有很多,也是創作者最需要的土壤。身殘志堅的貧困戶;家庭事業兩不誤的扶貧幹部;新發地的發展和成功史……基層有太多動人的故事,但是創作者不願意了解農民,不願意了解這些故事。
融PING:不是農村故事枯竭,而是農民之間的故事枯竭。農村故事的主體已經轉移到了扶貧過程裡,鄉村幹群關係中。現在看來不僅農村的故事源頭沒有斷,甚至還帶來了順應當代新農村發展的故事新主體,農村題材電視劇依然未來可期。
問題二:創作過程
融PING:農村題材電視劇另外一個問題集中在創作過程。4位嘉賓都提到了「人物塑造」和「創作者還需精進業務能力和端正心態」兩大類問題。
NO.1 人物塑造不夠好
參與大咖:
陳曉春教授:
農村題材電視劇通病之一是人物塑造不起來,說教太多,更多是圖解政治。
文煒總編:
現在有個問題是農村題材作品「不塑造人物塑造符號」,甚至人物都沒有形象。
資深觀眾王女士:
近期看了《遠方的山楂樹》,這部劇人物塑造有問題,對人性刻畫幾乎顛覆了我的認知, 三觀盡毀。
No.2 創作者還需精進業務能力和端正心態
參與大咖:
陳曉春教授:
1. 農村題材難寫,戲劇衝突少,需要編劇心態和功底好。但現狀是有些編劇不懂農村現實,有些編劇不懂市場,難達到平衡。
2. 有些創作者不是做精品的心態,沒有心思去積累。
3. 做農村題材,需要了解農民到底在想什麼。
文煒總編:
1. 創作者沉不下心,為入帳急功近利。
2. 部分創作者不了解「三農」,也不打算了解。對土地沒有感情,何談真誠的創作。
3. 創作者如果不塌下心,真正去了解扶貧和扶貧政策,解讀一旦出現偏差,會造成觀眾反感這類題材,甚至對「扶貧」產生誤解。
白永成導演:
創作者要放下身價,端正心態,體驗生活。
資深觀眾王女士:
1. 創作者要沉澱、積累、讀書、思考、熱愛生活、觀察生活。
2. 就像《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遙一樣,對時代、形勢把握非常準確,創作態度十分嚴謹。
融PING:農村這片"寶藏地",有酒也有故事,只是缺少願意沉下心傾聽、塌下心記錄的創作者。「時代呼喚寫作者紮根火熱生活,以現實主義精神書寫日新月異的當下經驗,塑造新時代新人形象,開拓農村題材創作新境界」。我們期待一個創作者能真正紮根「土地」、端正心態、精進業務、真誠創作的未來。為農村題材電視劇的"生長"輸送優質的"營養"。
問題三:市場氛圍
融PING:除去主觀的「創作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市場氛圍也對農村題材電視劇有不小考驗。
No.1 市場需求低擠壓農村題材電視劇生存空間
參與大咖:
陳曉春教授:
市場環境不佳,從廣告到觀眾和平臺對農村題材電視劇的需求都小。
白永成導演:
1. 各大播出平臺對農村題材電視劇沒有需求,創作氛圍不好,作品少。
2. 今年扶貧攻堅年,播出機會多一些,國家廣電總局領導很重視,各大衛視也會有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播出的任務。但是也會面臨其他困難,平臺怕廣告不好跟進,收視狀況欠佳等,具體排播也不容樂觀。
3. 播出平臺多年來的誤導,造成觀眾對農村題材電視劇有誤解和偏見,認為這類題材就是醜陋、貧瘠,畫面髒兮兮,演員醜兮兮。
4. 農村題材電視劇在網絡發行非常困難,因為新媒體認為該類題材無法吸引流量。只能主要靠政府支持,微博也做一些努力,但是和別的熱搜沒法比。
No.2 農村題材商業化不能「一枝獨秀」「固步自封」
參與大咖:
陳曉春教授:
農村題材裡面,商業化最成功的是趙本山。《劉老根》《鄉村愛情1》二人轉演員出身的經歷帶來天然喜劇優勢,農村題材喜劇化獲得了成功。雖然發生地是農村,但是從類型來看,是一個愛情喜劇電視劇。"趙家軍"的受眾群體+電視劇天然喜劇土壤,把所謂東北農村愛情喜劇系列做了起來,形成延續性的成功。
白永成導演:
這些年在農村題材的電視劇的創作上沒什麼突破,觀眾基本上還是停留在「鄉愛」的東北農村戲的狀態裡。
文煒總編:
這些年我們對農村題材的印象還停留在"趙家軍"創造的流派。好不好呢?最初是挺好的。《劉老根》想寫社會主義新農村,講的是招商引資、返鄉創業,帶領農民脫貧致富。一炮而紅之後,後面的續集不論是人物塑造還是主題上,包括幹群關係、基層治理都沒有突破。
融PING:面對市場的考驗,辦法總比困難多。市場需求低,一方面需要政策和平臺雙管齊下的支持,另一方面自然也要求農村題材電視劇完成商業化轉型。但商業化不能以犧牲題材先進性為代價,故事內核也要與時俱進。中國社會正在發生深刻變革,農村更是一面反映社會進步的鏡子。農村題材電視劇需要擁抱市場,但更需要展示時代新面貌。
圓桌升華——農村題材電視劇邁入"3.0時代"的解題密碼
No.1 關注主旋律商業性,將故事講給年輕人
1. 不能忽略主旋律作品的商業性。
2. 我希望年輕人了解中國共產黨是怎麼走過來的,這個民族這個黨是多麼不容易。主旋律題材都是為了謳歌,我們寫正面人物的目的是要人心嚮往之。
No.2 藝術性、真實性、生活性一體的精神愉悅
1. 農村題材未來的作品應該是藝術性、真實性、生活性一體。
2. 忌脫離現實和狗血,應讓人精神愉悅。
No.3 主旋律+商業化模式是未來
1. 主旋律電視劇中融入商業成分,政治上保持正確性,適應時代和國家方針,這條路是比較好的,也是發展方向。
2. 在政治性中融入商業化,在政府和老百姓的訴求間找到契合點,在政治和商業裡找到一個契合點。
融PING:農村題材的"3.0時代"需要在主觀上保持創作的"接地氣"和"藝術性"相統一,也需要在客觀上找到主旋律和商業化間的契合點。
習總書記在主持文藝工作座談會時強調,一部好的作品,應該是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同時也應該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作品。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了銅臭氣。優秀的文藝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場上受到歡迎。
融PING圓桌,融先鋒觀點,PING影視未來。
我們下期再見。
參考文獻:
1. 《扶貧題材劇展現精準敘事(牆內看花)》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0.4.6
2. 《農村題材創作綻放時代光彩》人民日報 2020.4.19
出品:環球時報融PING計劃
策劃:環球時報輿情中心
撰稿:薛丁格的C
數據支持:勾正數據、尼爾森Nielsen
設計:張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