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越來越多的女性投入工作,婚姻觀也發生了改變。很多電視劇題材開始描寫新時代女性,讓我們共同回顧這些女性題材的日本電視劇吧。
與花錢去電影院觀看電影相比,電視劇更適合茶餘飯後的閒聊,更能引起普通人的共鳴。
今年4月,日本TBS播出的吉高由裡子主演的電視劇《我,到點下班》,從劇名就可以知道這是一部反映社會問題的作品。日本從事服務業的人面臨著過度加班、過勞死等問題,隨著勞動改革的呼聲高漲,當代的日本社會呼籲企業要改掉舊習,重視員工的自主意識。
《我,到點下班》
在日本,越來越多的女性投入工作,婚姻觀也發生了改變。很多電視劇題材開始描寫新時代女性,讓我們共同回顧這些女性題材的日本電視劇吧。
打開職場女性題材大門的電視劇
1970年,日本萬國博覽會舉行。在一片沸騰中,一部女性題材的電視劇在眾多同類作品中脫穎而出,這就是《甜心空姐》。該劇講述了出身平凡的女主經過不懈努力最後成長為國際航線的空姐的故事。劇中描繪了勤懇踏實的空姐形象,電視劇播出後,空姐一躍成為日本女性最想從事的職業,甚至成為很多女性的夢想。可見電視劇在當時社會的影響力。
沒有從事專門性工作的女職工大多被稱為「OL」。值得一提的是,「OL」這個單詞來源於1963年女性雜誌開展的對「新時代工作女性」的自我稱呼的公開投票的結果。在那個年代,即使女性非常有能力,也只能端茶倒水,或者是當男職工的助手。因為結婚被迫結束職業生涯的女性比比皆是,甚至日本女性一過25周歲,就會被帶上「結婚適齡期」的帽子,這簡直就是無形的重壓。敢於打破社會固化思想的,正是1981年播出的電視劇《回憶製造》。該劇講述了3名適齡女性不願按部就班地走家人鋪設好的道路,開始計劃不同的人生道路的故事。在日本社會上掀起了一股浪潮。
夢想比戀愛更重要
1985年,日本制定了《男女僱傭機會均等法》。1986年,電視劇《男女7人夏物語》也順應新時代的潮流登上了螢屏。劇中描寫了7名在城市工作的大齡男女的感情故事,重點體現了女性獨立自主的意識。劇中的女主比起戀愛,更重視追逐紀實文學作家的夢想。支持女主赴美的男主(明石家秋刀魚扮演)說了一句「你去吧。我等你回來。」反映出當時社會人們觀念的轉變。
女性題材的電視劇的全盛期在1988年,當時播出了由淺野溫子和淺野優子主演的電視劇《想要擁抱你!》。劇中女主使用的便當盒式手機、公寓的按摩式浴缸還有呼之即來的助理,都展現了獨立的職業型女性的姿態。當然還有描寫離開男友,依靠工作和友情也能很好生活的情節,體現了新時代女性的特點。
揮別昭和時代,時間來到了平成時代。泡沫經濟的狂熱尚未消散,人們在閒暇間通過《東京愛情故事》(1991年)找到了共鳴。該劇的女主從事的工作與男職員一樣屬於綜合崗。在當時,男女從事同樣的工作已經較為普遍。該劇講述了男女主人公站在同一高度的愛情故事。
《東京愛情故事》
在平成初期,泡沫經濟破滅的影響尚未波及電視劇領域,所以觀眾仍然可以看到職業女性的身影。1994年,隨著「就業冰河期」一詞的出現,電視劇《即使過了夢想的時候》正式播出。這是一部描寫大學生們在求職中歷經職權騷擾、性騷擾等挫折的青春劇。這些大學生與幾年前驕傲地宣揚自己被內定了的畢業生們仿佛生活在不同的時代。
當時還出現了從東京向地方流動的「東京中心主義」題材的電視劇,引起了不小的爭議。1994年《夏子的酒》播出,講述了在東京廣告代理店上班的主人公,為繼承家人的遺志回到家鄉,在新瀉縣幹起了釀酒工作。很多觀眾都在討論「不是東京,是地方。不是賣酒商,而是釀酒廠」的話題。這樣的題材與泡沫經濟崩潰有關。人們更加注重生存的幸福感和工作的多樣性。90年代職業女性題材電視劇的特點是,從事適合自己的工作,尋找屬於自己的職業。
提到改變了職業女性題材電視劇走向的作品,就是1998年的《庶務二課》。主人公是一些工作在最不起眼的部門的OL們,部門位於地下倉庫,她們的工作內容就是調換螢光燈和廁所用紙等瑣事。這部劇聚焦不被人重視的雜務工作,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男女僱傭機會均等法》實施十餘年後,曾經的OL被安排做雜務工作,實在是讓人笑不出來。
《庶務二課》
女醫生、女警察題材的電視劇越來越多
1999年,女性開始進入一直以男性為主的刑警、醫生領域。
醫療題材的電視劇裡,較為活躍的女主角多從事護理崗位。在講述救人醫療組的電視劇《救命病房24小時》播出以後,女醫生開始活躍在螢屏上,這部電視劇有著很大的功勞。
1999年播出的《科搜研之女》與以往描寫的想要成為女刑警的電視劇不同,講述了一位生活粗糙,但對犯罪事件有著超人的敏銳感的女性故事。這部劇給女刑警題材提供了更寬廣的思路,成為今後該類題材作品逐漸增多的關鍵。
《科搜研之女》系列
2000年以後,日本電視劇的勢力版圖被重新劃分。富士臺和TBS電視劇較為受歡迎,當然還有日本電視臺。周三晚間10點播出的電視劇被成為「水10」。1995年的《星之金幣》、2002年的《極道鮮師》等都是大熱的作品。但富士臺的9月劇和TBS的周五劇場都未能獲得固定的觀眾。直到2005年播出了面向女性的《anego》,才獲得了固定的收視率。
2007年播出了派遣員工題材的電視劇《派遣的品格》,社會的目光開始聚焦到非正式僱傭的勞動者身上。劇中主人公面對各種不公平並沒有退縮,多次化險為夷,贏得了觀眾的支持與讚賞。
天海佑希
2008年播出的《Around 40~要求過多的女人們~》中,天海佑希扮演精神科醫生。主人公在工作上兢兢業業,深得患者、同事的信賴,但涉及戀愛生活相關的問題時卻顯得十分笨拙。反映出了當時日本女性的煩惱和願望。
《Around 40~要求過多的女人們~》
優秀職場女性的結婚煩惱
我們接著分析近些年播出的電視劇。
2016年播出的《我選擇了不結婚》,講述了高學歷高收入的優秀女性在婚姻上的煩惱,體現了當代很多女性的新問題。
《我選擇了不結婚》
當然也有在不起眼的崗位上工作的女性題材電視劇。2016年播出的《校對女孩河野悅子》,以時尚穿搭展現女性新形象,體現了與眾不同的職場女性。
《校對女孩河野悅子》
2018年播出的法醫題材電視劇《非自然死亡》,向觀眾展現了理想的職場環境。如清閒的人會自行從事端茶倒水等後勤工作,主人公遇到問題時會及時與同事溝通,而不是獨斷專行等。
女性該如何工作?
今年播出的《傲骨賢妻》雖然翻拍自美國人氣電視劇,但從中可以看出美國社會也有女性重返職場的思想。該劇講述了家庭主婦的女主在丈夫被捕後,為了養家她不得不重返職場,重返時隔16年的律師崗位。從家庭主婦到職場一線,體現了當代女性的獨立自主。
《傲骨賢妻》
電視劇是時代的鏡子,劇中刻畫的主人公正是社會的理想形象。正如電視劇《我,到點下班》中的情節,職員可以自主決定到點下班,這並非無稽之談,反而體現了這個時代日本民眾對工作的要求。那麼,下一部職場女性題材的電視劇又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示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