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最美的一河兩岸,斑駁了老常州的童年記憶

2020-12-20 微常州

隋大業六年京杭運河貫通,水路運輸興起,

大批漕糧貢品由此河北上。

「三吳襟帶之邦,百越舟車之會」。

那時的運河,河面上泊滿北方來的豆船,南鄉西鄉的糧船,還有運往滬蘇錫等地的木排,加上多色雜船。沿岸的百姓則在碼頭上洗滌、挑水,歷史的大幕緩緩拉開一派江南水鄉的市井風情圖景。

當然,這樣的景象現在當然早已是看不見了。

常州運河曾是江南運河中最繁忙的段落,緩緩流淌的運河水在浩浩湯湯的歷史中滋養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常州人。

在繁華的老城區,一河兩岸,不同的節奏裡也有著不相同的風景。

運河兩岸

西圈門裡被遺忘的時光

▲運河北側,綠樹陰翳,行駛在對岸的三堡街,卻不知道對岸也有一條街,還是一條老街,叫西圈門 。

▲長江中路的大橋從運河上空飛橫跨而過,巨大的橋墩在兩岸巍然矗立。巨大的橋面下,「穿堂風」呼嘯而過,於是這裡就成了一個天然的廣場。

▲停泊的輪船,垂釣的年輕人,圍坐在廢棄沙發上聊天的老人,這裡被搭建成了一個露天的茶室,看沙發的使用痕跡,不沾灰塵,應該每天都有人來。

▲翻過大橋左下就是西圈門,如若不是老街的房屋上還掛著幾塊門牌,屋後電線桿旁打下的編號,都不知道這樣窄,這麼短的一條街,還有姓名。

▲巷子很窄,除了自行車和電動車,便容不下再大的交通工具。不過在這樣的夏日的午後,也鮮少有人出沒。

▲老屋前的葡萄架上又牽滿了藤蔓,還是綠色的果子掛滿了枝丫。

▲穿堂而過的涼風和斜射進玻璃窗的陽光。空氣中有些許塵埃的味道,幾個老人聚在屋裡聊著天。

▲沒說幾句,一位阿婆拍拍大腿,急忙起身。「討債鬼,說叫水燒開了喊一聲,也不知道人跑到嗲個地方去了。」原來阿婆忘記煤炭爐子上還燒著開水。

▲ 幾個泡沫箱子,整點土,到處都是阿婆阿公的小菜地,人老了,反而閒不下來了。

▲ 門前一顆枇杷樹,樹幹粗的一個成年人都抱不過來。這個時節,樹上的枇杷果也已香甜可口,西圈門經過的人並不多,樹上還大把大把的保留著熟透了的果子。對岸就是高樓大廈,隔著一條運河與西圈門城中村的明清建築遙遙相對。

▲ 曾經設在西圈門的班船有開往泰興、連江橋、呂墅橋、鄒區、皇塘等班次。看慣了運河上往來不絕的船隊,與南來北往的吆喝聲。時至今日,運河的航運功能並不如以前那樣重要,而生活在這裡的居民,也早已多是花甲老人。

運河兩岸

三堡街上行走的文藝細胞

廣濟橋,又名西倉橋,跨過運河,連接西圈門和對岸的三堡街。此段因囤積漕米為倉,又稱倉橋。該橋原為三孔石拱橋, 1986年因運河通航需要而拆除。

▲廣濟橋舊圖

▲如今的廣濟橋仍然是連接兩岸的重要橋梁。

▲三堡街在西倉橋南,西大王廟處。此街舊稱三寶街,相傳元代三寶奴曾住此地。《武陽合志》載:「元至大三年六月,封三寶奴為楚國公,以常州路為分封地」。街即以此得名;另一說法此街南原有三個與堡壘相似的土墩,「寶」與「堡」同音,又稱「三堡街」,沿用至今。

▲線路錯綜的電線桿,還需要在一根杆子支撐下才能抵擋的住風雨的侵蝕。怎麼去形容呢,這一點特別雖然說不上什麼好,但是確實能讓人感到運河的味道。

▲多到數不清的弄堂。每個弄堂名稱的背後應該都有一個很長的故事。藏在深深巷子裡的鐘表店,一片片灰青色的瓦片下掛著紅色的燈籠,這都是小時候的記憶。

▲京杭大運河賦予了三堡街歷史與文化,也為它帶來了生機與活力。商業與文化的結合,讓它重新煥發了生機。

▲ 三堡街曾是常州古運河水上遊的碼頭之一。如今隨著運河五號的創意街區的建設,在現在大部人的眼裡他應該都是復古與現代交融的。

▲濃厚的工業風,不羈的酒吧街頭文化。三堡街除了老城風韻,還有年輕一代的小資情調。

▲現在的三堡街,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運河五號創意街區。

▲利用原常州恆源暢廠、常州第五毛紡織廠、常州梳篦廠、常州航海儀器廠等工業遺存和文化遺蹟,加以改造和利用,主打運河文化、工業遺存的保護、創意產業。是藝術、設計、工業文明的集散地。

▲保存完好的織布機陳列在街區內。

▲恆源暢紀念牆上的歲月留白。時間帶走了很多東西,帶不走一代人奮鬥著的青春記憶。

▲街區內基本保留了廠房原樣,有多家咖啡館、酒吧、書吧、青年旅舍以及文化企業入駐。

▲日頭越來越長,夏天越來越近,老工廠房上爬山虎爬了一牆又一牆。

▲ 老工廠的氣質被完好的保留,因此,這裡也是許多攝影愛好者衷愛的取景之處。運河五號裡到處有舉著相機拍照的。

▲ 路邊休憩的貓,眼睛像會講故事,但是不知它是否也知道三堡街的故事。

▲三堡街上還有一所西倉橋小學,小學生們躲在公交站臺後面玩著很多年前就有的扇紙牌的遊戲,心裡不禁覺得好笑:唔,這大概也是一種傳承。

蜿蜒的運河,穿常州城而過。依水而建的常州城生生不息,可以說運河也是常州的「母親河」。生活在常州,雖然對運河並不陌生,但它依舊神秘。看運河兩岸,一側是炊煙升起的市井生活,另一側是文化與商業結合的蓬勃生機,節奏的慢與快,在同一處,僅僅一河之隔,運河的兩種狀態便被演繹得淋漓盡致。

時代在進步,城市在飛速發展,常州與運河的細水一同緩緩地流淌。願運河久不乾涸,願我們的城市生機盎然。

發現家鄉·運河

相關焦點

  • 塘河漾起童年夢
    其實是憶起童年,那是割捨不斷的情愫。於是奶奶不知從哪裡弄了兩個小木桶,一條小扁擔,再三囑咐我河埠頭石階長了水苔要小心之後,便讓我去挑水了。我一蹦一跳地走到河邊,從河裡舀了半桶水,又一扭一扭從河埠頭挑到家裡。大人們便誇起我來。說實話,小孩子都是禁不住表揚的,一表揚就更來勁兒了。就這樣來來回回挑了十幾次後就再也挑不動了,但那歪歪扭扭的步伐還是引起了大家的笑聲。笑了也就樂了,樂了也就把記憶留下了。
  • 徒步老街區,踏尋地道常州記憶,拾起回憶裡遺失的美好!
    「獨家記憶」一、青果巷青果巷,舊有「千果巷」之稱,是常州古老的街巷之一,巷中的房屋大多臨河而建,形成了與河道並行的小巷和街道,弄堂或長或短,勾畫出一股寧靜的氛圍。《常州賦》云:「入千果之巷,桃梅杏李色色俱陳。」後運河改道,巷名仍保留至今。攝影:蔣微古巷兩旁除了青磚雕瓦的明清傳統民居外,還有大量歷史文化價值頗高的名人故居,形成了常州的一塊名門望族聚集地。兒時的記憶便是從老街的晨市開始的!
  • 「十大常州美味」宣傳冊首發
    常報全媒體訊 昨天下午,2018年「唱響常州菜」系列活動之一的常州市餐飲行業品質提升推進會,在都喜天麗富都中航酒店舉行。「十大常州美味」宣傳冊在會上首發。常州的餐飲文化源遠流長、積澱深厚,歷經40年的改革開放,常州餐飲進入了穩增長、促消費、惠民生的新時代,不光在滬寧線上享有盛譽,在全國餐飲行業中也佔有一席之地。今年上半年,我市實現餐飲收入135億元,增幅高於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個百分點。近年來,我市連續六年開展「唱響常州菜」系列活動。
  • 旅遊:常州的梳篦
    來到常州下榻旅館。一天奔波的疲乏,使我急急地要到盥洗室去梳洗一番。 打開洗臉盆上的壁櫥,一件小小的物品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見一把三、四寸長,手柄上刻有細花紋的黃楊木梳靜靜地躺在擱板上。我不由想到黃楊木梳篦不正是常州的傳統特產麼。常州素有「梳篦之鄉」之稱,一種好奇心驅使我要去走訪一下常州梳篦廠。
  • 那些老常州的童年遊戲,你曾玩過幾個?
    摸司哈   懷念  他畫了一套童年遊戲風俗畫   常州民俗文化研究者、畫家季全保是一位60後,這幾年來,他通過一幅幅圖畫,生動展現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甚至更早的時候,兒童遊戲的場景,他說,這些風俗畫裡,承載著一代又一代常州人包括他自己在內的童年回憶。
  • 「老常州」影像亮相地鐵1號線「博愛路」站
    「檔案裡的老城廂」200餘幅珍貴歷史檔案照片 亮相地鐵1號線「博愛路」站 請你留步,品味影像留存的「老常州」 常報全媒體訊 在國慶佳節即將到來之際,為深入貫徹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強推進老城廂復興發展的決策部署,發揮檔案「見證歷史
  • 踐行囑託開新局|古運河畔老工廠,華麗變身常州「文化新碼頭」
    交匯點訊 斑駁的老牆,大面積鋸齒形廠房,高聳的煙囪……走進常州運河五號創意街區,隨處可見工業遺存和文化遺蹟,由老廠房改建的各種文化建築,訴說著無聲的故事。這裡曾是常州紡織工業的搖籃,80多年前,這個地方叫「恆源暢」,燈芯絨、印花雙面絨、靛藍勞動卡、童鷹毛毯等當年紅極一時的搶手面料和床上用品,都是從這裡,走向全國眾多家庭。而今,歷經滄桑的廠房搖身成為文藝青年們最愛打卡的「創意聖地」,話劇場、展覽館裡文化大咖雲集,兩岸青年在這裡開展創意和文化的交流。
  • 尋味常州,十大「必吃餐廳」探秘
    7月30日上午,2019「尋味常州·廚神爭霸」大賽之必吃餐廳和人氣餐廳評選揭曉,經過激烈角逐,最終10家單位獲評「尋味常州·必吃餐廳」,22家單位獲「尋味常州·人氣餐廳」。今天,記者為您一探這十大「尋味常州·必吃餐廳」究竟有什麼非嘗不可的美味。
  • 春香的詩歌:時間斑駁了記憶
    《時間斑駁了記憶》文/春香時間斑駁了記憶逝水了~流年曾經的~懷念該如何~釋懷記憶~該往哪兒擺時光~應該怎樣填寫那些快樂的~年華難忘的~記憶還有幸福與~懵懂我憧憬~明天的美好但我更留戀~昨天時間的~腳步不會因為誰而停滯不前
  • 童年記憶的瓊瑤劇,全部都是經典,最美的回憶你們都還記得嗎
    陪伴童年時光就是這些瓊瑤劇了吧,大家還記得童年看過的瓊瑤劇嗎,現在回想起來都很經典啊,童年記憶的瓊瑤劇,全部都是經典,最美的回憶你們都還記得嗎,跟著小編一起在重溫一下~還珠格格《還珠格格》是瓊瑤劇從事以來是最長的一部連續劇
  • 童謠裡的兩岸記憶
    童謠裡的兩岸記憶 2011年01月12日 10:22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在我們的記憶中,總會有幾首童謠、幾段童話故事,那似乎是我們逝去的童年中不可或缺的甜蜜。有些童謠兒歌,我們的父輩唱過、我們小時候唱過,我們的孩子現在還在唱。在臺灣,童謠兒歌也是這樣,一代一代傳唱。忽然有一天,不經意間,我們卻發現在兩岸分別代代傳唱的童謠兒歌居然是相同的。這個時候,像是分別許久的骨肉同胞找尋到了彼此身上相同的印記,那一刻的驚喜和感動不言而喻。
  • 濟南平陰浪溪河一襲最美秋色原創/ 秦篤嶺
    濟南平陰浪溪河一襲最美秋色 原創 秦篤嶺 攝影家秦篤嶺老師近照 浪溪河,我對他情有獨鍾,因為我的家就在東阿鎮浪溪河畔,喝著浪溪河的水長大,夏天在河裡遊泳、逮魚,冬天在河裡滑冰我特別喜歡秋天的浪溪河,兩岸經霜浸染的楊樹,變的金黃,柳樹變的深綠,把浪溪河的秋天裝扮的像一幅五彩繽紛的畫卷。 浪溪河是平陰縣東阿鎮的母親河,也是東阿鎮文化的搖籃。她用甘甜的河水,滋補了老東阿縣城(今東阿鎮),使其成為東阿鎮福牌阿膠的發源地。
  • 精選作文|何亭瑤《童年的搖籃》
    忻州實驗小學三年級176班何亭瑤記憶深處,故鄉的小溪讓我流連忘返,那是我童年的搖藍。七、八歲的時候,我總是鼓足了勁,跳到了河的對岸。河兩岸,柳樹披著長長的辮子,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是多麼的婆娑。田野上,平整碧綠,綠油油的草地上,散落著片片綠葉。早晨的空氣清新溼潤。小溪散發著淡淡的、清爽的水腥味,滋潤著兩岸的田野。孩子們在樹下發出琅琅的讀書聲。我掬一捧清涼的水,灑在臉上、頭上、甚至澆在身上,舒服極了,可是媽媽會生氣。
  • 儋州石灘河和松濤水庫入選海南「最美家鄉河」
    據《今日儋州》消息歷經2個多月的社會徵集和推廣,經過專家評審綜合打分,7月18日,海南「最美家鄉河」專家評審會在海口召開,最終,儋州市石灘河和松濤水庫等10條河流被評為海南「最美家鄉河」稱號。 據介紹,尋找「最美家鄉河」活動是海南省「綠水行動」中的活動之一。從5月30日至6月15日,省河長制辦公室向社會發出「最美家鄉河」徵集令,徵集各市縣有關家鄉河的詩歌、散文、圖片、視頻等作品。經初步篩選,確定31條河流符合評選標準,進入專家評審環節。
  • 在貴陽,有一種記憶叫河濱公園!
    如果說,貴陽有心臟,那麼河濱公園大概就是貴陽的心臟;如果說 00 後的童年存在於 IPAD、吃雞、王者榮耀,那麼我們 80、90 後的童年就存在於河濱公園。七十七載匆匆而過,它見證著貴陽的風風雨雨,見證著一代代人的悲喜苦樂。
  • 首屆「常州最美法院人」、「常州優秀法院人」出爐
    他們是維護公平正義的法官,也是支持法官辦案的法官助理、書記員、司法行政人員……12月16日下午2點,「常州最美法院人」頒獎典禮在常州大劇院隆重舉行王佳等10位同志被評為「常州最美法院人」劉穎等10位同志被評為「常州優秀法院人」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蔡駿,省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李玉柱,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張屹,市政府副市長、市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杜榮良,市政協黨組成員韓筱筠
  • 臨沂"大水城"建設|百裡活水穿城過 一河兩岸寫春秋
    2003年以來,中心城區圍繞著沂河兩岸迅速發展,打造了「以河為軸,北擴東進,一河六片,組團發展」的空間發展布局。經過十幾年的系統治理和完善提升,臨沂形成「大水城」的框架格局,成為濱水生態特色凸顯的最佳宜居城市。
  • 一河兩岸之塔橋新暉
    本輯「一河兩岸」系列文章,通過描寫南山河流域的歷史文化及風土人情,為讀者們還原一個較為完整的南山河發展歷程。如今,雲浮城北還有一座羅桂橋,相傳就是由羅桂與其子羅石炎、羅英炎建造,迄今已有約四百年歷史,說到此處,就自然勾起了人們對於南山河古橋的記憶。
  • 常州青果巷4月29日部分開放
    明代文豪唐荊川,洋務運動先驅盛宣懷,晚清譴責小說家李伯元,劇作家吳祖光,語言學家趙元任,周有光,中共早期領導人 瞿秋白和「七君子」之一史良……他們都是從青果巷出發,成就了青果巷文脈奇觀。對於老常州人來說,巷口爐火紅,巷尾榔頭響,煙火氣才是青果巷的老味道,而今,一批老字號、本土化的業態入駐,為舊貌換美顏的青果巷帶來文藝範兒的「人間煙火」。
  • 詩人雪野走近常州「林—樹」課程 讀詩寫詩暢想童年
    詩人雪野走近常州「林—樹」課程 讀詩寫詩暢想童年 2017-06-6月23日上午,著名的兒童詩詩人雪野來到常州市實驗小學,借其「林—樹」課程—「親親我的兒童詩」的契機,與二年級的孩子和家長一起讀詩寫詩,共赴一場「兒童詩之約」,暢想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