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克木先生說書讀完了,我真的羨慕那個時代的人,處在中西交融的起點,很多學科沒有過度的分化,追根溯源比我們方便很多。
一個現代人,一門學科有萬本出版物,一天讀一本,也需27年。當你興趣太廣,又想更專業一點時,面對的可能是幾萬本書中選一些來讀,以一生來度量也是目不暇給。我想說的是:有知和無知的邊界一樣寬闊,人只是橫在它們中間的一根繩子,書讀不完。
長期以來,我的閱讀興趣主要在心理學、社會學和傳播學領域,但這三個學科也是最分化的學科,往往讀一本書只是吃一碟小菜,抓不住本質。年近而立,大眾暢銷書讀的越多,從中獲得的成就感就變得越低,也會極度想去讀一些知識樹上枝幹本源的一些書。
2020年主要是解決以前興趣很強烈的一些書:地理遊記、傳記、消遣小說,其次是接近讀專業的小菜,強迫自己去翻一翻涉及本源的書,但幾部大部頭都沒翻完。
由於一直被好奇心驅使去閱讀,所以讀的很雜,讀起感興趣的書興趣盎然,去讀有計劃的書反倒很吃力,還是得抑制無邊界的好奇心,讀書更專注於專業方向。
明年一個月讀一類或者一個學科的書,對於過去暢銷的大眾讀物、謀生計的飯碗讀物只會穿插去讀。
閱讀本身不像生一個孩子養,成就會顯現在可衡量的明面,所以很難說今年有什麼閱讀成就。要說閱讀最大的益處,無非解決一些求知過程中的一些困惑而已。
1月
《見識》都是大道理,以後再不會讀這些書了。
《唯一的規則》
《崗底斯的誘惑》
《拉薩河女神》
2月
《民國國學文庫:李白詩》
《鼠疫》
《紙上臥遊記》
《20世紀思想史》
3月
《那不勒斯四部曲3/4》
《大獎電影手冊》
《娛樂至死》
4月
《童年的消逝》
《華爾街日報是如何寫故事的》
《攀巖人生》
《大獎電影手冊》
5月
《刀鋒》
《孤身絕壁》
《顧劼剛講國史》
《情節與人物》
6月
《面紗》
《人性的枷鎖》
《絲綢之路與唐帝國》
《小津》
《樞紐》
《伊斯坦堡:一座城市的回憶》
《影視敘事的力量》
7月
《我已與一萬株白樺相遇》
《人人都該懂的認識論》
《人生的五大問題》
《許倬雲說美國》
8月
《大眾經濟學》
《李光耀論中國與世界》
《世界經濟入門》
《夏日走過山間》
《山中最後一季 : 一個將生命、靈魂與激情融入山野的故事》
《傳播學原來這麼有趣 : 顛覆傳統教學的18堂傳播學課》
《單讀:人的困境》
9月
《獨居的一年 : 當你找到愛的時候,也就找到了自己》
《愛情和其他魔鬼》
10月
《絕非偶然 : 社會心理學家阿倫森自傳》
《愛的先知 : 弗洛姆傳》
《成為我自己 : 歐文·亞隆回憶錄》
《從大都到上都 : 在古道上重新發現中國》
《20世紀的美國(修訂版)》
《我甚至希望旅途永無止境 : 蒙古國紀行》
《生命的邊緣 : 站在珠穆朗瑪峰之巔》
11月
《三體》
《失落的衛星》
《亞洲教父》
《我的二本學生》
《在西伯利亞的森林中》
《把自己作為方法 : 與項飆談話》
《尋路阿富汗 : 在歷史與現實之間》
《China : A New History》
《欲望的演化》
《亞洲腹地旅行記》
《蒙古帝國與其漫長的後世》
《戰略:一部歷史》
《夜航西飛》
《正午故事》
《情慾、倫理與權力:香港兩性問題研究報告》
12月
《奇石》
《江城》
《文明時空下的全球通用語》
《說理》
《奧斯曼帝國的衰亡:一戰中東1914-1920》
2020上半年未讀完
《幕後產品》
《產品方法論》
《營銷按鈕》
《文案的基本修養》
《傳播學的基本概念》
《原則》
《時間的秩序》
《伊甸園之門》
《生命是什麼》
《思想史:從火到弗洛伊德》
《電影創造美國:美國電影文化史》
《當自我來敲門》
《腦與意識》
《神經的邏輯》
《人人都應該懂的認識論》
《紅色資本》
《印度,漂浮的次大陸》
《雕刻時光》
2020年下半年未讀完
《社會性動物》
《偉大的經濟學家》
《人人都該懂的認識論》
《世界哲學史》
《人的行為》
《電影藝術 : 形式與風格》
《精神分析心理治療實踐導論》
《情緒》
《認知三部曲》
《基因傳》
《情緒是什麼》
好像沒有太強烈的情緒表達一些多超越的話語,我想把底氣留給更日常的東西,總結無非是給一年劃個完整的句號。希望你頭腦清醒,行動十足,情緒飽滿,心中更有底一點。
獨立思考,理性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