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奧這段經歷影響了我對未來的計劃,一次次的碰撞幫我找到了前行的方向」
文/本刊記者 梁偉
2014年8月16日,南京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這是繼北京奧運會後中國舉辦的又一次重大奧運賽事,也是中國第一次舉辦的青奧會。
有一個年輕女孩和青奧會有著非同一般的感情。四年前,她在溫哥華見證了南京申辦青奧成功,四年後,她將自己與青奧結緣的故事寫進了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和中美富布賴特項目碩士獎學金的申請文件。這些故事一下子打動了對方。「我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年輕就能如此深入參與奧運的學生。」面試官說。
她,就是南京姑娘,青奧會形象大使--許吉如。
「如果不是因為青奧,我現在會是一名普通的清華學子,但肯定不會收到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的錄取通知書。我感謝青奧會,它給我完美的成人禮,讓我經歷無悔的青春。」許吉如說。
「我有一種輪迴的感覺」
「隨著青奧越來越近,我有一種『輪迴』的感覺。高三時,我以申青奧成功結束了18歲之前的學生時代,馬上我又將以青奧會的成功舉辦結束在清華的大學時代,啟程赴美國念書。青奧總是在我人生的重要節點,跟我每一個重大決定緊密相連,帶給我無限自信去面對今後的挑戰。」許吉如說,「青奧記錄著我從17歲到21歲的成長,並且一定還會以其他方式陪伴我今後的生活。」
在南京外國語學校,許吉如這個名字幾乎無人不曉,她是眾多學弟學妹心中的偶像,她的成績更是大家嚮往的目標。今年以優異成績被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錄取的趙溯嘉毫不掩飾對學姐的仰慕之情:「我初一時就認識了許吉如學姐,她是第一個激勵我的南外人,告訴我一定要把學習和活動平衡好。在我心目中,學姐是南京最佳學生代表。」
不光在學校,在整個南京,許吉如都是頗有名氣的。除了成績優異,她還將南京市主持、吟誦、中英文辯論賽等各項大獎桂冠收入囊中。在2008年和2009年兩屆全國中學生模擬聯合國大會中,許吉如分別斬獲最佳代表獎、最佳口語獎和傑出代表獎。在2008年度中央電視臺迎奧運「希望之星」英語風採大賽(高中組)中,她摘取了全國總冠軍。
這也就難怪她在青奧會形象大使選拔過程中脫穎而出,那一年,作為南京外國語學校高三學生的許吉如,只有17歲,一向熱衷社會活動的她向組委會投遞了自己的簡歷。
青奧會是國際性比賽,對於英語的要求自然不會低,許吉如認為學習英語的訣竅在於「學以致用」。
雖然模糊記憶是她背單詞的竅門,但對於口語許吉如卻要求精益求精。「一般一部電影我最少要看三遍,第一遍看劇情,第二遍模仿發音,第三遍學些新鮮詞。」從初三開始,她就養成了看英文原版電影、電視劇的習慣,即便升入高二,學習緊張,許吉如也會保證每周看一部英文電影,她認為這既是休息也是學習,這樣可以學到最地道的發音,還可以了解文化,最難能可貴的是還可以學到一些俚語和諺語。就像學中文不學成語是不完整的,學英文不知道俚語、諺語也不算真正學過。
回憶自己面試形象大使的場面,許吉如笑了,「當時參加比賽,評委說現場唱一段歌吧,我感覺申青奧大使必須落落大方,唱就唱吧。直播現場,我用英文清唱了一段《歌劇魅影》,其實唱的挺一般的,主持人點評說歌聲感覺寧靜中帶來一絲振奮。我現在要是再唱,肯定不一樣,看似波瀾不驚,但會有一股生命的張力。畢竟這些年成熟了很多。」
對於令人豔羨的成績,許吉如說,「很多人會問成功女性怎麼平衡事業與家庭,她們可能睡得比別人少,吃得沒有別人好,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回報,成績都是用時間和汗水換回來的。成功靠天分,更要靠後天的努力。」
「青奧就是我的成人禮」
2010年,許吉如成為南京申辦青奧會的形象大使,那一年,她剛剛18歲。從南京青奧會申辦成功開始,在南京的各個角落,許多人的生活軌跡,也正像許吉如一樣因為青奧而改變著。正如羅格先生所說,青奧是一個大舞臺,每個參與的人都是這個舞臺的主角。
因為要隨南京申奧代表團於當年2月前往溫哥華,時間與清華大學的面試時間相衝突。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為了不錯過這個人才,清華招生組特別為許吉如提前設置了一場面試。許吉如報考的志願是法學專業,在6位陣容強大的面試考官隊伍中,四位是法學院的教授,另外倆人分別是心理學教授和招生辦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