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電子政務改變政府工作模式

2020-12-16 donews

以網際網路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管理和服務不斷創新正成為資訊時代關注的焦點。電子商務和電子政務的飛速發展讓人們盡享資訊時代的便捷。而隨著無線網絡和移動技術的發展,「無線城市」、「移動商務」和「移動政務」正逐漸深入並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在公共管理領域,北京、蘇州、深圳等地在2G時代對移動政務的發展應用,已證明了移動政務的廣闊前景。特別是在政府信息發布方面,手機媒體在移動政務中的應用更是表現出其他信息發布模式所不具備的優點。隨著3G時代的到來和3G新技術在公共管理中的應用,手機媒體在政府信息發布領域的應用和發展為建設新型政府、創新服務模式提供了機遇。

一、移動技術在公共事務管理中的應用

(一)移動政務的內涵

移動政務(Mobile Government),是傳統電子政務和移動通信平臺相結合的產物,是移動技術在政府公共管理工作中的應用[1]。移動政務主要提供3類服務:第一類是基於消息的服務,其典型代表是簡訊;第二類是基於移動網際網路的服務,將GPRS、CDMA和3G數據傳輸技術等應用於電子政務領域;第三類是基於位置的服務,利用移動通信網絡獲得特定物體的地理位置,從而為其提供相應的服務[2]。

隨著時代和技術的進步,屬於第二類移動技術的載體蜂窩電話——手機,已經逐漸成為融合了另外3類移動技術,擁有廣播、PDA、GPS、藍牙等四位一體功能的「全能手機」。在移動政務所應用的眾多終端中,全能手機正日漸取代其他設備,成為移動政務中重要的應用終端,並在消息服務、移動網際網路服務和位置服務中都得到非常廣泛的應用。

2008年5月1日正式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其中第十五條有「行政機關應當將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通過政府公報、政府網站、新聞發布會以及報刊、廣播、電視等便於公眾知曉的方式公開」。政府信息發布,不只是包括政府對外的信息發布,也包括政府內部的信息傳播和發布。在政府對外的多種信息發布方式中,政府網站憑藉其便捷性和信息的全面性成為廣大公眾獲取政府信息的首選[3]。政府對內的信息發布方式主要是政府內網綜合門戶和各類公文等。以政府網站為主的傳統的電子政務在信息傳播的針對性、響應速度、覆蓋率和可及性方面存在局限性,而移動政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傳統電子政務的一些局限。不論是政府對內還是對外的信息發布,都不難看出政府網站憑藉其及時性、權威性、互動性以及信息的全面性日益取代傳統政務運作模式。

(二)移動政務的具體內容

依據電子政務內容劃分的思路,移動政務也可劃分為4個部分:mG2G、mG2B、mG2C、mG2E。下面將按照這4類劃分結合移動政務的3類服務,探討移動政務在針對性、可及性、覆蓋率和響應速度方面較傳統電子政務的優勢。

⒈消息服務

在移動政務的消息服務中,簡訊息(包括彩信)是主要的應用方式。在G2G事務中,政府部門內的通知可以通過手機簡訊下發(廣州等城市政府開會用簡訊通知),比面對面和電話通知更省時省力,而且因為非工作時間緊急會議的存在和開會通知往往並非涉及到全體人員,所以傳統電子政務的政府內網並不完全適用於此類響應速度較高、針對性較強的事務。在G2B事務中,企業證照辦理通知和稅務繳納通知也可通過簡訊而有針對性地下發,甚至可以在政府採購招標計劃中對一些企業發送通知。這樣不僅解決不方便上網企業信息不通暢問題,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政府採購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在G2C事務中,手機簡訊發揮了其不可忽視的作用。其中簡訊預警(颱風預警、地質災害預警等已在多個城市廣泛應用)、簡訊公告(比如廣東氣象局簡訊闢謠「湛江暴雨將引發大地震」)、簡訊預約掛號就醫(東莞已經試點簡訊掛號業務)的應用極大地體現了移動政務的及時性和覆蓋廣的優勢。同時,以彩信方式發放的手機報發展速度快,潛力大。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手機媒體研究報告顯示,手機報用戶普及率已經達到了3 9 . 6%。其中「十七大」手機報6期發行1 . 5億份,收到8萬多條讀者的留言回復,是手機媒體影響力的一個最好證明。在G2E事務中,公務員的個人日常辦公常常需要處理大批文件,而在這方面由於手機簡訊容量的局限性,移動政務在G2E業務中的發展受到局限。

⒉網際網路服務

在移動政務的網際網路服務中,GPRS,CDMA和WAP是主要應用技術。在G2B和G2C事務中,政府將GPRS遠程監控應用於城市管理(北京、上海等地的「城管通」)和環境保護部門(佛山的「環保通」)。GPRS在遠程數據採集中的應用,不需要為監測設備專門改造已有的運行環境,省去建設無線專網的成本[4]。其按流量計費的方式也更為經濟,更適合頻繁突發的小流量數據傳輸。同時,GPRS網絡具有覆蓋範圍廣、數據傳輸快、實時性好、通信質量高、持續在線和費用低等優點,特別是在工作環境惡劣、地理位置偏僻、無人值守場所等領域,GPRS網際網路技術更是體現出傳統電子政務所不能有的可及性和低成本性。在G2E事務中,政府WAP版門戶網的開通在一定程度上減小了數字鴻溝。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第23次網際網路調查顯示,中國手機用戶已超過6 . 4億,是中國網民人數規模的2 . 9 8億人的兩倍還多。政府WAP版門戶網站的開通讓數億沒有條件用電腦上網的人可以通過手機來享有同等的公民信息知情權[5]。WAP版「中國蘇州」開通後,平均每天下發「公眾監督」欄目處理的「WAPPUSH」回覆信息達到260多條,而且這個數字還在持續增長。這些都證明了移動政務的巨大優勢。

 

相關焦點

  • 上海從電子政務到建設卓越智慧政府
    近年來,隨著上海「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工作深入推進,政務服務智慧化水平不斷提升,類似的共享平臺越來越多。企業和群眾辦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獲得感也更強。上海電子政務水平居前列上海在電子政務領域起步較早,已率先建成法人、人口、空間地理三大基礎資料庫。從2010年起,「中國上海」門戶網站還開通了市級網上政務大廳。
  • 電子政務——資訊時代的政府再造
    特別是通過電子政務所內含的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與政府再造的關聯性研究,揭示了電子政務在實現政府管理創新、優化行政業務流程、重組行政組織結構、合理配置行政職能和實現科學決策等方面的具體途徑及其解決方案,揭示了電子政務在政府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方面的功能與價值,揭示了當代中國電子政務發展的趨勢,從而進一步豐富和拓展了電子政務研究的理論內容。
  • 鄔賀銓:信息技術新時代的電子政務
    我演講的題目是「信息技術新時代的電子政務」。我要講四個問題:後Web時代的電子政務;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電子政務;物聯網時代的電子政務;雲計算時代的電子政務。我們看一下,70多年前發明了電視機、60多年前發明了計算機、50多年前發明了集成電路,40多年前發明了光纖和網際網路、30多年前發明了PC機和移動通信,20多年前發明了Web,10多年有了3G。
  • 電子政務門戶網站與政務社交媒體的互補性研究
    也有學者提出了政府作為自媒體治理的主體,應當針對自媒體時代的網絡失範進行治理、監管,建立起以政府為主導、廣大網民共同參與自律的治理體系。也有學者將社交媒體充當成一個渠道,發現用戶通過社交媒體進行網絡問政的行為習慣大大增加,提高了電子政務效率並減少工作人員和用戶的精力。
  • 英國和瑞典電子政務及政府網站建設的特點與啟示
    英國首相任命了電子事務大臣(e-Minister),全面領導和協調國家信息化工作,並由兩名官員(內閣辦公廳主任、電子商務和競爭力部長)協助其分管電子政務和電子商務。聯邦政府各部門也相應地設立電子事務部長一職,由聯邦政府核心部門的電子事務部長組成電子事務部長委員會,為電子事務大臣提供決策支持。同時,在內閣辦公廳下設電子事務特使(e-Envoy)辦公室(下設若干工作組),專職負責國家信息化工作。
  • 全國2011年1月自考電子商務與電子政務試題
    1.電子政務與傳統政務最顯著的區別是( )A.行政業務流程的集約化和高效化B.與公眾進行溝通的實時化和雙向化C.信息資源的數位化和信息交換的網絡化D.政府工作透明化和服務個性化2.電子商務的實施主體是( )A.企業客戶 B.社會公眾C.政府機構 D.商業機構3.下列關於加密技術的說法正確的是
  • 推進電子政務提高行政效率
    加快推進電子政務發展,不僅是提高政府部門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內在要求,也是全面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務水平,建立起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的重要保障。首先,加快推進電子政務建設是當前我國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內在要求。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電子政務為行政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新的契機。資訊時代的電子政務發展是現代政府管理創新不可或缺的工具。
  • 服務主導邏輯下的電子政務服務--概念模型、關鍵要素及特徵分析
    「網際網路+政務服務」, 是政府和公共部門運用網際網路思維和技術實現資源融合創新的過程, 其本質是通過政府與社會間更深層次的「化學反應」, 重構政府和公共部門的組織模式、辦事流程和工作方式, 重塑公共產品/服務的內容和供給方式, 使之適應並融入以知識為基礎的數字經濟發展環境, 從而提升國家的整體競爭實力。
  • 電子商務與電子政務關係初探
    電子商務包括4種運行模式:一是企業對企業(B2B)的電子商務;二是企業對消費者(B2C)的電子商務;三是消費者對消費者(C2C)的電子商務;四是企業對政府機構(B2G)的電子商務。  1.2 電子政務的內涵  電子政務是指政府部門運用計算機、網絡和通訊等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實現政府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的優化重組,向社會提供優質和全方位的、規範透明的、符合國際水準的管理和服務。
  • 全國2011年10月自學考試電子商務與電子政務試題
    l.按照企業參與的方式分類,B to B電子商務分為綜合式B to B網站、行業型B to B網站和( )A.交易型B to B網站 B.協作型B to B網站C.行業門戶網站 D.企業門戶網站2.在電子政務的技術結構中,為廣大電子政務系統用戶提供單一信息接口的是( )A.電子政務應用體系 B.電子政務網絡體系C.電子政務支撐技術平臺
  • 談香港政府電子政務「一站通」的發展
    【IT168 信息化】在1月11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辦,中國軟體評測中心承辦的「第七屆(2008)中國政府網站績效評估結果發布暨經驗交流會」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諮詢科技總監辦公室副總監蘇植良從香港網站的發展,從每個部門有不同的網站,到香港電子政務的「一站通」,到明年年底推出多元化網站的發展,做了報告。
  • 開啟大數據賦能「電子政務」
    【聚焦】「大數據」時代,建設網際網路+政府創新的新型電子政府,實現政府流程再造,是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提升政府服務的關鍵。電子政府是建構在電子化、網絡化基礎上的政府體系,其本質是網際網路+政府創新。【調查】電子政務的內容非常廣泛,從服務對象來看,主要包括幾種模式:政府與政府之間電子政務模式(G2G)、政府與企業之間電子政務模式(G2B)、政府與公務員之間的電子政務模式(G2E)。
  •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河南省加快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工作...
    、便民服務、陽光政務、電子監察、互動交流等功能於一體,省、市、縣、鄉四級標準統一、資源共享、業務協同的河南省網上政務服務平臺,打造建設集約、服務集聚、數據集中、管理集成的「網上政府」,促進政府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
  • 國脈智庫·《數字政府周刊第74期》—政務新媒體發展研究
    、水利部辦公廳《關於依託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做好取水許可電子證照應用推廣工作的通知》近日,國務院辦公廳電子政務辦公室、水利部辦公廳印發《關於依託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做好取水許可電子證照應用推廣工作的通知
  • 電子政務二十年
    重心轉向為公眾提供服務的政府網站,陸續開設的政務微博,都體現出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對電子政務的重視,發展了20年的電子政務,如今已越來越多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想辦事?先上網!難怪被網友譽為「最詼諧幽默的政府網站」。 由此可見,做好互動、加強互動是政府網站的基本工作之一,而政府網站偶爾「賣萌」亦能拉近網民與政府的距離,樹立起政府的親和形象。 對比而言,我省的政府網站,雖然基本都設置了「在線問答」板塊,可是回復網民諮詢方面顯得差強人意,四成以上網友認為政府網站諮詢回復慢。
  • 徐達內:移動網際網路改變了信息生產、分發、贏利模式
    原標題:徐達內:移動網際網路改變了信息生產、分發、贏利模式   近日,在湖北武漢召開的2015新媒體大會上,300多位來自中央及全國各地主流媒體的領軍人物和新媒體的負責人匯聚桂花飄香的東湖賓館   嘉賓演講:   移動網際網路改變了信息生產、分發、贏利模式   新媒體很核心的因素就是移動網際網路改變了信息生產、分發和盈利模式,這是核心問題。我們信息的搜集模式、信息分發模式、成本結構發生了最根本的改變,當我們談媒體或者是談一件生意的時候最核心的就是成本結構,網際網路極大的改變了這一點。
  • 「新基建」賦能「數字政府」,智慧政務辦公成新支點
    在基礎支撐層,建 立數字政府雲平臺「1+N+M」總體架構;在數據中心層,匯聚政府、社 會數據實現數據資源開放利用;在政務網絡層,對接整合各部門業務 專網,實現統一、高速、穩定、安全、彈性的網絡通信環境;在應用支撐層,為各類政務應用特別是政務服務和行政辦公兩大類應用提供支撐平臺。
  • 2020年黑龍江公務員考試常識備考:電子政務分類及縮寫
    今天黑龍江公務員考試網給大家帶來的常識相關考點是「電子政務分類及縮寫」。   電子政務分類及縮寫   電子政務根據其服務的對象不同,基本上可以分為以下四種模式:   1、G2G   政府對政府(Government to Government,G2G)。
  • 日本數位化發展「步履蹣跚」 政府電子政務
    人民網東京9月4日電(李沐航)隨著人工智慧、IT產業、數位化在全球的迅速普及,各國從民間至政府,從生活到工作的溝通、辦公效率均大幅提升。反觀日本,無論政府層面還是國民層面,數位化的普及則由上至下展現出一種「步履蹣跚」的姿態。
  • H3C助江西省加快電子政務外網建設
    江西省於2010年在中西部省份中第一個啟動了全省級電子政務外網建設,構築起一個覆蓋全省的電子政務統一網絡平臺,用一條全省政務「信息高速公路」,承載起大量面向公眾的政務應用,成為全省政務處理工作最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