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政務門戶網站與政務社交媒體的互補性研究

2020-12-13 國脈電子政務網

  社交媒體自出現以來發展迅猛,政府在不斷進行「兩微一端」的平臺建設。本文以華州區電子政務門戶網站為例,對華州區人民政府網和掌上華州微信公共平臺進行統計,得出華州區電子政務現階段建設的情況,分析了政務社交媒體與電子政務門戶網站二者之間的關係,基於二者強大的互補性特點,針對華州區人民政府網的服務現狀,以社交媒體良好的交互性為突破口,提出了設立在線論壇、建設特色化網站等解決措施。

  一、研究背景與意義

  在現階段「大社會,小政府」的社會治理趨勢下,政府著力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促進政府和公民之間的溝通與協作,力求實現社會治理中「共治」的目標。伴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新型社交媒體逐漸發展繁榮起來,受到人們的日益關注。社交媒體的發展,為電子政務門戶網站建設提供了新思路與新選擇。

  二、研究綜述

  在電子政務門戶網站和政務社交媒體二者關係的研究中,我國學者丁香桃視角獨特,她立足於自媒體,研究了自媒體的發展對政府信任結構的影響。她認為自媒體擴大了民眾的信息獲取和傳播渠道,使民眾對政府不信任的可能性加大,政府在微觀事務處理上難以自如。她也認為社交媒體的發展是歷史的必然,應該順應自媒體發展的新情況。也有學者提出了政府作為自媒體治理的主體,應當針對自媒體時代的網絡失範進行治理、監管,建立起以政府為主導、廣大網民共同參與自律的治理體系。也有學者將社交媒體充當成一個渠道,發現用戶通過社交媒體進行網絡問政的行為習慣大大增加,提高了電子政務效率並減少工作人員和用戶的精力。我國大部分學者對於自媒體和電子政務之間的關係,普遍主張積極擁抱自媒體潮流,對其中出現的信任問題,政府應該改變傳統的信任建構模式和公共管理方法,注重發掘自媒體的積極意義,使自媒體有效推動政府信任提升,成為公共管理的有利因素。

  三、電子政務門戶網站與政務微信公眾平臺的現狀分析

  渭南市華州區電子政務平臺是全國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試點區,其政務公開、服務、問政的功能,給群眾提供了民主參與的便利渠道。但是,網站建成之後,對於網站的有效利用變成了難題。

  (一)電子政務門戶網站。以下是電子政務門戶網站下的區長信箱和民意徵集的數據統計結果(統計時間為:2019年4月12日)。進入華州區人民政府網站首頁—網絡問政—區長信箱可知:從2010年10月26日至2019年4月8日,區長信箱共收到557封民眾來信(以提交時間為準),平均約5.5天有一封民眾來信。這裡以2018年區長信箱的來信為樣本,共收信54封,其中用6天辦理的有19封,答覆較快的有13封(天數<3),答覆延時的有5封(天數>7)。點擊進入民意徵集,從2016年6月17日至2019年3月15日共發出82條進行民意徵集的公文,其中以2016年6月17日到同年8月26日發出的共5篇公文的瀏覽量位居前列,高達350+,在2016年9月21日起開始大幅下降,最低瀏覽量低至27次。

  (二)政務微信公眾平臺。微信平臺——掌上華州,其推文內容豐富多樣,面面俱到,大到國務院的通知、公告,小到生活中的貼士、天氣預報。然而,其推文總體瀏覽量偏低。據統計,掌上華州自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4月4日共發布政務、民生信息6260條。這裡以2018年6月掌上華州發布推文為樣本,該月推文總瀏覽量為39571次,其中瀏覽量最高為1647次,最低僅為20次。

  四、華州區人民政府網存在問題

  在對其電子政務門戶網站下的區長信箱、民意徵集和微信公眾平臺的數據進行分析後,可以得出:首先,群眾參政議政的主人翁意識較弱,沒有打破原有的「小民意識」觀念,對政治參與的興趣較低,而對「身邊事」較為關注。其次,政府工作人員沒有真正落實「服務理念」,給群眾樹立服務型政府的形象,區長信箱中存在著信息回復不及時、民眾來信不積極的情況,民意徵求也存在著「走過場」「不負責」的現象。再者,政務微信公眾平臺推文存在主題分散、瀏覽量較低的情況,並未將微信的交互性和易用性良好地發揮出來。

  五、解決措施

  從數據的統計結果看,華州區電子政務門戶網站並沒有將政務社交媒體與電子政務門戶網站的優勢有效結合,使微信公眾平臺助力政府門戶網站。因此,針對其政府門戶網站的現狀和如何將二者進行優勢互補,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將政務社交媒體與電子政務門戶網站的優勢結合,促進二者協同發展。在政務社交媒體中,政務微信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政府不斷投入對電子政務網站和微信公眾平臺的建設,力求利用政務社交媒體進一步打通信息傳播的通路。相對於發展較早的電子政務門戶網站,政務微信自身既存在優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現將政務微信與電子政務門戶網站的優劣勢分析如下:

  可見,政務社交媒體與電子政務門戶網站存在著多方互補的特點。所以,藉助新型社交媒體,發揮彼此的優勢,實現二者的雙向互補,協同發展,已經成為移動政務體系建設的必由之路。「兩微」以其良好的社交性、互動性、便捷性等特點,彌補了電子政務網站的局限性;電子政務門戶網站的權威性和專業化又可以彌補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輿論不實的情況。但是目前,政務微信、微博與電子政務門戶網站的結合不夠緊密,沒有形成良好的協同發展的效果,政務社交媒體上的話題與互動信息沒有充分融入電子政務門戶的語義資料庫中,從而造成信息資源的閒置與浪費等問題。所以,應將政務社交媒體進行深度整合,實現以電子政務門戶網站為主體,政務社交媒體為助力的雙向彌補、協同發展的局面。相對於政務社交媒體的「微內容」,政務網站提供的就是「宏內容」,二者之間各有優勢,也各有其不足之處。「微內容」可以利用用戶的碎片化時間做到精準傳播和快速周知;但是其可信度和信息零散化不利於有特定需要的用戶的專指查詢。而政務網站提供的「宏內容」有著系統化、全面化的優勢,可以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但是其查詢、傳播的複雜程度導致其利用率低於政務社交媒體。因此,為了營造政民互動的良好環境,應將二者優勢有機結合,實現長足發展。

  (二)增強責任意識,落實服務型政府理念。受傳統的層級制影響,政府的行政組織結構呈現著「層層分級」的特點,而電子政務的開展打破了原有的官僚制度,使組織結構趨於扁平化。而此時,政府領導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一把手」,應該具有開明的領導作風和高度負責的工作態度,真正將服務型政府落到實處。相關管理人員更應該明確,電子政務的建設不是上級分配下來的任務,而是要真正做到由官本位到民本位思想的轉變。1.增強信息公開的深度和廣度。現代化信息技術促進了政府職能的轉型升級。只有政府真正落實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在其深度和廣度上下工夫,讓群眾了解並參與政務活動的全過程,才能發揮出信息的價值。在信息公開的過程中,可以採取領導「帶頭轉發」的方式,按時公開政務信息並主動汲取民眾建議,對工作及時審查,並將推文的瀏覽量納入政府工作人員的考核標準之中,強化工作人員的信息公開意識。2.重視區長信箱的建設。現階段「重管理、輕服務」的思想普遍存在,電子政務投入側重於政府內部系統建設和管理職能的信息化,圍繞民生的公共服務類業務系統比例相對較低,電子政務服務社會公眾的數量和質量都有待提高。作為人民問政重要渠道的區長信箱,是群眾心中的「定心丸」,對於這種具有針對性的問政方式,區長信箱應專人在線,及時回復,爭取做到收信「日清、日結、日分發」,辦理不過2天,回復發出不過3天,定期回驗落實,讓民眾的「煩心事」做到件件有著落、案案有結果,讓人們重拾對電子政務的信心。3.設立在線論壇。當前電子政務網站的建設,對於普通民眾來說,總是戴著「神秘面紗」,通過論壇的形式,來搭建一個讓群眾自由表達,暢所欲言並實現群眾與工作人員的對話平臺,使人們真正融入電子政務的使用之中,這既為人們了解政務活動提供了有效途徑,也有助於落實民主監督。使政府的戰略決策更加的科學化、規範化、民主化,有利於加強本地區的對外交流、提高華州區的知名度和感召力,從而增強人民的凝聚力。

  (三)加強政府網站與社交媒體的優勢互補。1.抓住機遇,融入潮流。作為政府,應著力完善微信、微博等政務社交媒體平臺。以微信為例,首先,應不斷提高其推文質量,把人民的需要作為自己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人們看到推文既「想點」也「想轉」。其次,推文應既生動、有趣又通俗易懂,重視公眾視角,了解用戶的滿意度,鼓勵用戶對政務社交微信的建設情況建言獻策。另外,政務微信不應該只注重政務活動本身的「詩和遠方」,更要有貼合民眾的「人間煙火」,使地區政務微信平臺發展具有特色化,從而進一步提升政務社交媒體的影響力。2.成立督導小組,定期進行評估。督導小組應及時對政府門戶網站和微信公眾平臺的瀏覽量、主題、評論、回復進行收集、統計、分析,從而便於工作人員了解用戶的喜好和需求,利用統計結果,開闢出相應的專題專欄,形成具有針對性的政務服務。另外,督導小組應根據電子政務評價體系,對地區電子政務建設進行績效評估,將評估結果進行量化。3.加強宣傳力度,提升自身影響力。在網際網路時代,社交媒體作為電子政務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務微信需要對自身的價值、使命進行重新定位,應從服務方式、宣傳手段等方面進行革新,更多地考慮民生,可以政務社交媒體為通道,以微信公眾平臺為橋梁,提供天氣、交通路況、火車票查詢等服務,將政務微信平臺真實融入公眾的日常生活當中。

  (四)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打破信息鴻溝。在世界各國電子政務建設的過程中,地處貧困地區的人群,由於他們網絡基礎設施、受教育程度、工作收入等原因,與城市居民所獲得的信息存在巨大的信息鴻溝。所以,應尋求適合國情的解決數字鴻溝的辦法。例如,政府主導推進落後地區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在貧困地區以村委會為依託,設立政務信息服務點,「一村一點」,滿足貧困地區信息獲取難題。

  六、小結

  電子政務更多的是政務問題,而不是「電子」問題。這需要政府領導首先作出表率,利用整合新型社交媒體,打破政府與民眾之間的障礙,讓群眾真正能夠參與到民主決策、民主監督中,促進電子政務信息流從單向到雙向互動的演變,不要讓建好的網站「束之高閣」,更不要因「政務的問題」讓電子政務建設止步不前。

相關焦點

  • 英國和瑞典電子政務及政府網站建設的特點與啟示
    英國和瑞典在電子政務和電子政府(即政府網站)建設、發展方面的理念和做法值得我們研究和參考。    一、主要做法和特點    (一)建立強有力的領導機構。英國雖然是一個聯邦制國家,但為了電子政務的建設和發展,建立了強有力的機構,實現了在全國範圍內統一、協調的領導。
  • 電子政務二十年
    重心轉向為公眾提供服務的政府網站,陸續開設的政務微博,都體現出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對電子政務的重視,發展了20年的電子政務,如今已越來越多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想辦事?先上網!一項調查顯示,打開政府網站,了解當地風情的只佔17%,了解政府部門相關政策的佔3/4,向相關領導或部門反映問題的佔四成。 可見,政府門戶網站作為電子政務的重要載體,已經不單純是一個宣傳陣地,它早已從初建時期的形象展示階段進入了深化應用階段,從名片型向互動型轉變。縱觀近兩年出現在各大媒體論壇上關於政府網站的輿情熱點,有80%左右的內容與互動相關。
  • 移動電子政務改變政府工作模式
    電子商務和電子政務的飛速發展讓人們盡享資訊時代的便捷。而隨著無線網絡和移動技術的發展,「無線城市」、「移動商務」和「移動政務」正逐漸深入並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在公共管理領域,北京、蘇州、深圳等地在2G時代對移動政務的發展應用,已證明了移動政務的廣闊前景。特別是在政府信息發布方面,手機媒體在移動政務中的應用更是表現出其他信息發布模式所不具備的優點。
  • 榆陽區召開政務公開暨新版政府門戶網站上線培訓會
    10月27日,全區政務公開暨新版政府門戶網站上線培訓會召開。區政府辦副主任杜夢晨主持會議。會上,區委宣傳部新聞中心主任張利平對政務新聞採寫進行了培訓。張主任圍繞新聞採寫的基本理論、找新聞的方法、常用採訪技巧、常用寫作技巧展開,佐以生動的案例,實用性強,融理論性、實踐性和針對性於一體,讓大家對政務新聞寫作的領域有了新的認知。隨後,網站技術維護人員以新版政府門戶網站的基本構架、實操方法以及安全等方面為側重點進行了細緻的解讀。
  • 政務信息「傳聲筒」 數字時代新門戶
    通過廣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進入平臺板塊後,市民只需要輸入簡單的關鍵詞,並選擇成文日期、文件類型等篩選條件,即可迅速檢索到相應的文件。值得注意的是,該平臺不僅是全市統一的行政規範性文件電子發布平臺,還是市、區、街鎮規範性文件的集約管理平臺和社會公眾高效查詢平臺。
  • 鄔賀銓:信息技術新時代的電子政務
    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進司指導、北京大學信息化與信息管理研究中心主辦、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電子政務中心協辦、CIO時代網和銳捷網絡承辦、北大CIO班和北達軟特別支持的「第六屆中國電子政務高峰論壇」隆重開幕。中國工程院鄔賀銓院士發表了《信息技術新時代的電子政務》的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尊敬的楊部長,各位專家,早上好!
  • 服務主導邏輯下的電子政務服務--概念模型、關鍵要素及特徵分析
    各地各部門都在積極響應國家號召, 建設政務門戶網站, 開發移動應用客戶端, 以及藉助微博、微信等現有社交平臺推出政務服務 (微博、微信、客戶端簡稱「兩微一端」) , 湧現出一大批電子政務服務優秀實踐, 如福建省人民政府政務網 (網站) 、北京發布 (微博) 、首都之窗 (微信) 和雲南通 (APP)。
  • 2020年全國政府網站和政務新媒體檢查結果發布
    國辦信息公開辦提出,一些地方和部門運用政府網站和政務新媒體的水平有待提高,如個別政府網站和政務新媒體內容保障機制有待健全,一些地方和部門政策解讀針對性不強,部分地方和部門監管責任有待落實。六成多的地方和近四成的國務院部門,未督促本地區、本部門政府網站規範公開有關網站工作年報。
  • 2020年政府網站和政務新媒體檢查情況通報
    92個地方政府門戶網站中,廣東、北京、湖南、四川、安徽、吉林6個省級政府門戶網站和茂名、密雲、合肥3個市(區)政府門戶網站得分靠前,江西、重慶、貴州、內蒙古、陝西、浙江、廣西7個省級政府門戶網站和廣元、長沙2個市級政府門戶網站得分較高。北京、天津、上海、江蘇、安徽、廣東、重慶7個地區的省、市、縣三級政府門戶網站均達到良好。
  • 國家文物局政府網站與政務新媒體取得好成績
    (原標題:《2020年政府網站和政務新媒體檢查情況公布 國家文物局政府網站與政務新媒體取得好成績》)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通報2020年政府網站和政務新媒體檢查情況。政府網站與政務新媒體監管工作評分達100—110分的有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17個國務院部門,國家文物局位列其中。
  • 談香港政府電子政務「一站通」的發展
    【IT168 信息化】在1月11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辦,中國軟體評測中心承辦的「第七屆(2008)中國政府網站績效評估結果發布暨經驗交流會」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諮詢科技總監辦公室副總監蘇植良從香港網站的發展,從每個部門有不同的網站,到香港電子政務的「一站通」,到明年年底推出多元化網站的發展,做了報告。
  • 全國政府網站和政務新媒體這些年,從清「殭屍」到「指尖辦」
    2020年全國政府網站和政務新媒體檢查結果今天(12月16日)發布:廣東、北京、茂名、密雲等18個地方政府門戶網站及發改委、水利部等4個部委網站得分過百;民政部、住建部等13個部門和地方政府網站和政務新媒體監管工作「不合格」。
  • 全國2011年10月自學考試電子商務與電子政務試題
    l.按照企業參與的方式分類,B to B電子商務分為綜合式B to B網站、行業型B to B網站和( )A.交易型B to B網站 B.協作型B to B網站C.行業門戶網站 D.企業門戶網站2.在電子政務的技術結構中,為廣大電子政務系統用戶提供單一信息接口的是( )A.電子政務應用體系 B.電子政務網絡體系C.電子政務支撐技術平臺
  • 兩會視點:電子政務助推「中國式民主」
    [內容速覽]在網絡電子政務的助推下,人大的各項工作在公開、透明等方面正在邁上新的臺階,「中國式民主」正在隨著電子政務技術手段的運用逐漸推進。 專題:2007全國兩會     新華網北京3月12日電(記者 南辰、任芳、任會斌) 今年的兩會與往年比,一個比較突出的變化就是中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電子政務工作以很高的起點逐步浮出水面。人大電子政務工作深入地走進了代表和媒體的視線。
  • 論G2G電子政務應用的建設原則
    從這個意義上說,G2G項目已成為電子政務整體項目的關鍵一環,其建設的好壞直接決定著我國電子政務水平的高低。    當前我國電子政務的發展呈現出重G2B/G2C,輕G2G的趨勢,後者無論是實踐還是理論,均遠遠落後於前兩類。
  • 深入推進媒體融合部省協同做好農業農村系統政府網站和政務新媒體...
    深入推進媒體融合部省協同做好農業農村系統政府網站和政務新媒體工作 下一步將按照加快推進媒體融合的工作要求,探索嘗試用網際網路思維優化資源配置,把更多優質內容、先進技術、專業人才、項目資金向網際網路主陣地匯集、向移動端傾斜,讓分散在網下的力量儘快進軍網上、深入網上,做大做強政府網站、門戶網站和網絡平臺。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出席並就農業農村大數據推進路徑作了專題報告,江西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鄧賢貴出席並致辭,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總工程師劉桂才出席並做年度工作報告。
  • 2020長沙市政府網站和政務新媒體「成績單」怎麼樣?國辦這份通報...
    2020長沙市政府網站和政務新媒體「成績單」怎麼樣?國辦這份通報告訴你!中國政府網截圖12月16日,國務院辦公廳政府信息與政務公開辦公室發布了2020年政府網站和政務新媒體檢查情況通報,長沙市政府門戶網站得分過百,位居省會第二。
  • 政務微博互動情況研究
    Key words: official micro-blog, interactions, content analysis 一、 導言 隨著中國網際網路以微博、SNS 為代表的社交媒體的持續高速發展,社會輿論開始以大眾傳播為主導向人際傳播為主導的格局轉變。
  • 國務院通報政府網站和政務新媒體檢查情況:北京得分靠前
    92個地方政府門戶網站中,廣東、北京、湖南、四川、安徽、吉林6個省級政府門戶網站和茂名、密雲、合肥3個市(區)政府門戶網站得分靠前,江西、重慶、貴州、內蒙古、陝西、浙江、廣西7個省級政府門戶網站和廣元、長沙2個市級政府門戶網站得分較高。北京、天津、上海、江蘇、安徽、廣東、重慶7個地區的省、市、縣三級政府門戶網站均達到良好。
  • 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2020年第三季度全省政府網站與政務新...
    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全省正常運行的政府網站538家,政務新媒體1240 家。其中,省政府部門網站49家;設區市政府門戶網站11家,市級政府部門網站372家;縣級政府門戶網站100家,其它政府網站5家。各級政府和省直部門政務新媒體263 家。(二)檢查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