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視點:電子政務助推「中國式民主」

2020-12-14 央視網
兩會視點:電子政務助推「中國式民主」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12日 12:40 來源:新華網
     
    [內容速覽]在網絡電子政務的助推下,人大的各項工作在公開、透明等方面正在邁上新的臺階,「中國式民主」正在隨著電子政務技術手段的運用逐漸推進。
專題:2007全國兩會

    新華網北京3月12日電(記者 南辰、任芳、任會斌) 今年的兩會與往年比,一個比較突出的變化就是中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電子政務工作以很高的起點逐步浮出水面。人大電子政務工作深入地走進了代表和媒體的視線。

    

    3月2日,中國人大網首次開通了代表服務專區,為全國人大代表提供電子信息資料服務。兩會前夕,在收到出席證、座次卡的同時,代表們還收到了關於中國人大網電子信箱的使用說明,以及報到、表決和同聲傳譯系統的使用說明。

    近幾年,人大的電子政務工作一直在低調大步邁進。每次召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全國人大專門委員會成員都會通過手機簡訊收到郵件提示,通過人大代表專用電子信箱接收會議的日程、文件和資料等。

    在電子政務的助推下,全國人大及全國人大機關的各項工作在公開、透明等方面正在邁上新的臺階,「中國式民主」正在隨著電子政務技術手段的運用逐漸推進。

    網絡為基層民聲插上翅膀

    作為人大電子政務工作的一個重要突破口,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主辦的人大官方網站中國人大網,3年來在收集民意、推動基層民眾參與立法方面起到了鮮為人知的作用。

    據全國人大信息中心負責人介紹,在立法進程中,網絡讓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立法者得以廣泛、直接地聆聽基層民聲。例如,2005年7月至8月,中國人大網全文公布物權法草案,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共收到11000多條修改意見,其中9000多條是通過中國人大網站收集到的。去年3月20日,勞動合同法草案全文公布,一個月的時間裡收到了各方面意見19萬多條,其中通過中國人大網收到18萬多條,在這19萬多條意見中,65%來自基層勞動者。今年2月閉幕的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上傳出消息,考慮到就業是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委員長會議決定,就業促進法草案將於近期向社會全文公布,廣泛徵求各方面的意見,尤其是基層群眾的意見。

    對此,全國人大信息中心負責人表示:「中國人大網將繼續成為基層民聲上達的快車道。今後,隨著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工作的進一步推進,通過中國人大網公布法律草案也將成為一種常態。」2005年9月,全國人大法律委、財經委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聯合舉行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歷史上第一次立法聽證會,直接聽取公眾和有關方面關於個人所得稅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的意見。這次聽證會共有4900多人報名,其中通過中國人大網報名並表達自己觀點的有4600多人。

    民聲藉助網絡渠道上達還有很多形式。例如,截至3月11日中午,新華網「我有問題問總理」欄目已吸引了22萬多名網友。「通過網絡,人大代表和各級官員可以穩定地了解民意。」湖北省教育廳副廳長周洪宇代表這樣概括。2003年以來,他平均每天都可以收到10多封來自社會各界的反映情況和意見的郵件。

    速錄系統促委員「三思而後言」

    全國人大信息中心負責人還特別向記者介紹了全國人大常委會的速錄編輯系統。這套系統可以實現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的發言有言必錄、實時錄入、實時編輯、實時在內網發布,不在現場也可以在網站上看到每位常委會委員在說什麼。

    「我們的速錄員都是經過高級培訓的,每分鐘可以輸入250至280個字,比一般人說話的速度都快。在這個系統的基礎上還可以及時形成會議簡報、關於法律案的修改意見匯總等。特別是速錄員的記錄完全忠實於發言者的原意,為常委會修改好法律案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全國人大信息中心負責人介紹說。

    據介紹,這套系統現在已使用4年多了。有了這套系統,常委會委員在會議發言前大都會進行充分的準備,此前個別委員發言隨意、零亂的現象基本沒有了,委員們普遍反映,會議發言質量提高了。

    表決細節前進一小步,民主監督前進一大步

    在中國這個擁有十三億多人口的大國中,如何保證民主監督的質量一直引人關注。就拿投票這個民主最基本的體現形式來說,二十多年前,農村選村幹部的時候,村民們往往要在眾目睽睽之下往候選人面前的碗裡放紅棗,民主遭遇了技術手段落後帶來的尷尬。即使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表決手段,也走過了從代表舉手表決到目前先進的無記名電子表決的蛻變。

    今年兩會,人大代表都收到了會議表決系統的使用說明。其中特別註明,本次會議表決議案採用無記名按表決器方式。代表按鍵表決時,系統只累加相應的按鍵結果,不記錄每個代表的表決態度。武漢大學政治學副教授儲建國表示,中國在國家級和省級人大建立起了電子表決系統,大大提高了表決的效率,保護了代表的權利。

    全國人大信息中心負責人介紹,除了表決系統,全國人大目前還建設有代表信息管理系統,包含代表的自然信息和選舉信息;還有代表議案處理系統,代表建議處理系統,文件管理系統等等;還可以用圖文、視頻直播等多種先進的電子手段為人大的各種會議提供服務;另外,還有地方性法規備案系統、信訪工作管理系統、對外交往工作管理系統、檔案工作管理系統等,這些都屬於人大電子政務工作的範疇。這些電子政務系統極大地提升了全國人大各項工作的質量,使各項民主工作有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電子人大」在推進民主中成長

    談到中國人大網的英文主頁,全國人大信息中心負責人介紹,中國人大網是中國法律英文版最規範、齊全的窗口。上面的法律都是法工委翻譯的。一般外國人需要了解中國的立法情況,都會上這個網站來查詢。但目前互動性還不是很強。

    記者點開網站英文法律庫,看到裡面收集了254部近幾年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出臺的法律的英文版。從新聞和活動預告欄目,英文讀者可以及時了解中國人大的一舉一動。這是中國人大面向世界,坦誠進行展示的一個官方窗口。全國人大信息中心負責人介紹,今年年中,中國人大網還將進一步改版,提升在線互動、訪談等交互功能,讓網站更好地為推進民主服務。

    儲建國認為,要加快發展「電子人大」,現在值得考慮的是建立電子立法系統、電子代表系統和公民陳情系統等。

    「中國有全球最大的網絡群體,人大代表一定要儘快與這一群體保持密切的聯繫。人大的電子政務工作開展得晚不怕,關鍵要站在更高的起點上。」正在北京參加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湖北省教育廳副廳長周洪宇代表對記者表示。

    中國各級人大電子政務工作快步推進的一個重要基礎是中國網民數量近幾年爆炸式地增長。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今年1月發布的《第19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06年底,中國網民人數達到了1.37億,佔中國人口總數的10.5%。

    人大電子政務工作向深入推進的一個大背景是中國目前在「十二金」工程之上的頂端業務辦公系統,包括人大、政協、高檢、高法等六家。尤其是近些年,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電子政務工作,各級政府以及各部委的門戶網站建設等電子政務工作有力推進。中國政府門戶網站於去年1月1日正式開通,顯示了中央政府推進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的決心。

    「民主事業是一項宏偉的事業,也是一項精細的事業。它有體制層面的顯著推進,也有技術和行動層面的增量發展。」武漢大學政治學副教授儲建國表示,「要充分利用電子政務,促進民主發展。」

責編:毛婷

相關焦點

  • 辛識平:中國式民主的本質、特質、品質
    辛識平  【學習進行時】從兩會讀懂中國,這是觀察中國政治生活的重要窗口。「中國式民主」到底什麼樣?習近平總書記如何認識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專欄今天推出「辛識平」融媒體評論,與您一起思考「中國式民主」的本質、特質和品質。
  • 中國式民主與美國式民主之比較
    中國式民主與美國式民主的比較研究一直是學界熱點之一,在這個問題上,存在兩種錯誤的認識:一是以美國民主標準為參照,即先按照美國民主設定一個標準,然後將中國民主對號入座,這是在別人標準、別人話語體系下研究自己,結果總是對自己橫挑鼻子豎挑眼,長此以往,自己好的東西都會被「整容」給毀了。
  • 更開放的會場 更民主的氛圍:中外記者熱議中國兩會
    全國兩會是數千名中外記者關注中國發展、聚焦中國命運的「新聞發布廳」。「本屆兩會,處處彰顯著『開門辦會』的會風,大家走進了更開放的會場,體會到了更民主的氛圍。」光明日報社融媒體記者張永群說。第二十一年參與全國兩會報導的日本亞洲通訊社社長徐靜波,今年是第四年在「部長通道」和眾多國內外記者「搶新聞」。他發現,不少部長有備而來,不僅接受採訪的態度十分積極,而且還有意識地藉助這個平臺介紹自己所屬部門的工作開展情況以及對兩會精神的理解。「『部長通道』的開放,體現出中國執政的民主,也有效地建立起部長與媒體、部長與民眾之間直接對話的渠道,意義非常重大。」
  • 【兩會】從A數到Z,兩會熱點串起來(順便複習英語單詞)
    中國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已經拉開大幕。在這個為期兩周的政治季,中國將總結過去一年工作的成果,部署新一年的重點工作。今年的兩會有哪些看點?我們以26個英文字母為索引為你梳理。 Anti-Corruption|重拳反腐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重拳反腐,「打虎拍蠅」,力度空前。
  • 【2020中國奮進】新時代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中國實踐與表達邏輯
    兩會期間,黨和國家領導人分別到各代表團和政協各界別組參加審議,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就疫情防控、脫貧攻堅和「六穩」「六保」等問題與代表委員們共商國是、共議民生,呈現出一幅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生動畫卷。  集中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實質  在中國,全國人大和人民政協是兩個平臺,是中國式民主的生動縮影。
  • 「中國式民主」的理論構建
    因此,所謂「中國式民主」並不意味著中國已經形成了固定的民主模式,走出了自己的道路,「中國式民主」只是指這樣一種在既有體制框架下,特別是在保持共產黨執政地位的前提下,旨在化解大眾參與壓力,進而實現「民主治理」目標的訴求和努力。本文的目的在於討論這種訴求和努力在理論上的可能性,力圖為中國積極推進漸進有序的民主化探索過程提供論證。
  • 電子政務門戶網站與政務社交媒體的互補性研究
    三、電子政務門戶網站與政務微信公眾平臺的現狀分析  渭南市華州區電子政務平臺是全國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試點區,其政務公開、服務、問政的功能,給群眾提供了民主參與的便利渠道。但是,網站建成之後,對於網站的有效利用變成了難題。  (一)電子政務門戶網站。以下是電子政務門戶網站下的區長信箱和民意徵集的數據統計結果(統計時間為:2019年4月12日)。
  • 2020兩會:建議全國推行電子身份證,電子身份證什麼時候可以普及?
    關於2020兩會:建議全國推行電子身份證,電子身份證什麼時候可以普及?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2020兩會:建議全國推行電子身份證,電子身份證什麼時候可以普及?
  • 英國和瑞典電子政務及政府網站建設的特點與啟示
    如政府門戶網站實行「一站式」服務,即企業和居民只要進入一個政府門戶網站,就可以方便地訪問各部委、市政機構和各地區的政府網站,獲得相應的政府信息;實行「統一式」管理,由司法部制定統一的標準和格式,其他各部委、地區均按統一標準和格式獨立製作本部門和地區的網頁,並與主站連結;實行「協議式」信息共享。各建庫單位通過籤定協議,共享各類資料庫。
  • 三句話讀懂中國式民主內涵
    什麼是中國式民主?筆者認為,這指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與中國國情相適應的社會主義性質的民主政治形態。從堅持和發展中國式民主的戰略視角來看,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 第一句話,中國式民主是社會主義性質的民主。十八大報告強調「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推進社會主義民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 中國式民主具有兩大優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是個新事物,也是個好事物。」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指出,人民民主是中國共產黨始終高舉的旗幟。在前進道路上,我們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繼續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如何理解中國式民主的真正優勢?
  • 電子政務——資訊時代的政府再造
    特別是通過電子政務所內含的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與政府再造的關聯性研究,揭示了電子政務在實現政府管理創新、優化行政業務流程、重組行政組織結構、合理配置行政職能和實現科學決策等方面的具體途徑及其解決方案,揭示了電子政務在政府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方面的功能與價值,揭示了當代中國電子政務發展的趨勢,從而進一步豐富和拓展了電子政務研究的理論內容。
  • 人民日報:中國式民主在中國行得通、很管用
    這8個民主黨派大都成立於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是在爭取實現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的鬥爭中建立的。中國實行的政黨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黨制度。作為中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偉大政治創造,是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新型政黨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既強調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也強調發揚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凝聚共識,就是這種民主最基本的體現。
  • 鄔賀銓:信息技術新時代的電子政務
    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進司指導、北京大學信息化與信息管理研究中心主辦、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電子政務中心協辦、CIO時代網和銳捷網絡承辦、北大CIO班和北達軟特別支持的「第六屆中國電子政務高峰論壇」隆重開幕。中國工程院鄔賀銓院士發表了《信息技術新時代的電子政務》的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尊敬的楊部長,各位專家,早上好!
  • 習近平的兩會時間(三):關於臺灣他講了哪些話?
    新華網北京3月5日電 據新華社「新華視點」微信報導,正如視點君前兩天「預告」的,習總書記兩會期間的一項重要日程是參加政協界別的聯組會。政協開幕第二天,他就參加聯組會,看望民革、臺盟、臺聯等幾個與寶島臺灣緊密聯繫的政協界別的委員。
  • 2019——春天裡的中國兩會故事
    世界經濟增長乏力,中國怎樣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不確定的世界注入更多的確定性?  2019年的中國兩會,向世人講述了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故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的故事、中國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故事。
  •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
    從「一五」計劃到「十三五」規劃,五年規劃是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獨特方式。而它的制定實施,從充分發揚民主、廣泛聽取意見,到經由民主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成為社會主義人民民主的經典範例。民主的真諦在於真實體現人民意願和社會最大公約數這組數據來自今年的全國兩會——今年,全國人代會共收到議案462件,其中有關立法方面的442件,有關監督方面的14件,有關決定事項方面的6件;全國政協大會共收到提案5375件,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多個方面。
  • 兩會十大「高頻率熱詞」折射中國發展新走向
    新華社北京3月16日電(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記者李柯勇、蘇曉洲、許祖華、黎華玲) 黨的十八大之後召開的首次全國兩會臨近尾聲。回眸近半個月的會期,5000多名新一屆代表、委員參政議政,共商國是,為13億人民代言,為中國發展貢獻智慧。  會場內外,一些高頻率出現的熱詞引人注目。
  • 從A到Z讀兩會 不看熱鬧看門道
    兩會是觀察中國的重要窗口。在這個為期兩周的政治季,中國將總結過去一年工作的成果,部署新一年的重點工作。根據數據顯示,環境汙染問題和環境治理是今年兩會最受公眾關切的話題之一。今年是中國的三個重要「之年」——「全面深化改革關鍵之年」、「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開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收官之年」。處在這樣特殊的歷史節點上,兩會也必定不平常。今年的兩會有哪些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