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20日 18:0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陳兆紅
字號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2020年全國兩會劃上了圓滿的句號。兩會期間,黨和國家領導人分別到各代表團和政協各界別組參加審議,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就疫情防控、脫貧攻堅和「六穩」「六保」等問題與代表委員們共商國是、共議民生,呈現出一幅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生動畫卷。
集中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實質
在中國,全國人大和人民政協是兩個平臺,是中國式民主的生動縮影。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政治協商制度相互交織、分工協作,鑄成了中國式民主最閃光的品質。第一,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最高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第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保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是貫徹群眾路線的最好實現形式,是中國式民主的重要支撐。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是擴大公民有序參與,用更加健全的制度、更加多樣的形式和更加通暢的渠道,充分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力。第三,人民政協是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一種重要形式。人民政協本質上是政治機關,必須堅決站穩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立場,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職能,彰顯人民政協為人民的本色擔當。
彰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獨特優勢
與西方國家的選舉民主或票決民主不同,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制度設計,充分展現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相互補充、相得益彰。協商民主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人民內部各方面圍繞改革發展穩定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利益的實際問題,在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中,開展廣泛協商,努力形成共識的重要民主形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諦。作為實現黨的領導的重要方式,協商民主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豐富了民主形式,拓展了民主渠道,豐富了民主內涵,具有顯著的中國特色。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進程,既要完善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體系,加強協商民主制度建設,規範協商民主程序,培育協商民主意識和協商文化,做到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統一思想、凝聚共識,把多元化的利益訴求統合為公意,達成最大的公約數,既提高決策的科學性、民主性和實效性,又維護和保障人民利益,真正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
心繫群眾,始終堅持人民至上
全國兩會始終貫穿著以人民為中心的主線,充分展現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價值理念。兩會期間,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不同場合反覆強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價。政府工作報告兩次提到「生命至上」。儘管一季度經濟出現負增長,但「生命至上,這是必須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價」;「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必須「堅持生命至上」。全國兩會開幕會先後兩次向新冠肺炎疫情犧牲烈士與逝世同胞默哀,體現了國家對生命的尊重、對百姓的關愛,彰顯了生命至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因此,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並落實到各項決策部署和實際工作之中,落實到做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落實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打贏脫貧攻堅戰中。
充分體現協商於民、議政為民、謀事惠民
第一,與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分別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和湖北代表團審議,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經濟界委員聯組會,與代表委員們親切交流、共商國是。在內蒙古代表團,習近平以「人民」為關鍵詞,強調我們黨要「始終同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幹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在湖北代表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無論面臨多大挑戰和壓力,無論付出多大犧牲和代價,這一點都始終不渝、毫不動搖。」黨和政府始終與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凝聚人民智慧力量,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以更紮實的作風乾事創業。第二,修改政府工作報告體現了發揚民主、匯集民智。根據代表委員的意見建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共修改89處,其中90%以上都是補充內容的修改,修改意見主要集中在民生保障、疫情防控、宏觀政策、投資消費、生態環保、農業生產、科技創新等方面,直接與民生和就業相關的補充修改意見佔三分之二,保障和改善民生部分修改了31處,佔比超過三分之一。政府工作報告的修改,是政黨、人大、政府、政協等多種渠道協商民主的結果,從制度上保障協商成果落地,使政府決策和政府工作更好地順乎民意、合乎實際,成為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生動實踐。
(作者系天津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姓名:陳兆紅 工作單位:天津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