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

2020-12-15 人民網

原標題: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系統闡述了協商民主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指出協商民主是實現黨的領導的重要方式,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為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指明了方向。

構建程序合理、環節完整的協商體系是新時代的客觀要求

黨的十九大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的重大判斷。隨著人民生活從短缺到溫飽再到總體上實現小康,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也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特別是,隨著利益主體的多元化和利益訴求的多樣化發展,以及主體意識的提升和參政議政能力的增強,人民對民主政治的要求也在顯著增長。

適應新時代的客觀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對協商民主進行總體安排部署。黨的十八大首次將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寫入黨的代表大會文件,提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我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十八屆三中全會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關於協商民主的戰略部署,明確提出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程序合理、環節完整的協商民主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是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綱領性文獻,對於協商民主的定位和定性、切實落實推進協商民主的戰略任務等,進行了全面系統深刻的闡述。2015年,中共中央印發《關於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城鄉社區協商的意見》,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政黨協商的實施意見》。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一系列文件的出臺,極大地推動了協商民主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拓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以協商渠道為例:從國家政權機關、政協組織和黨派團體3個協商渠道擴展為5個,形成立法協商、行政協商、民主協商、參政協商、社會協商;再從5個協商渠道進一步擴展為7個,提出重點加強政黨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積極開展人大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基層協商,逐步探索社會組織協商。與此同時,協商主體更加廣泛,協商形式更加多樣,協商內容更加豐富,協商層次更加明晰,協商制度不斷完善,協商效果日益凸顯。總之,程序合理、環節完整的協商體系正在形成。

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下,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找到全社會意願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是人民民主的真諦。我們要堅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商量得越多越深入越好。之所以要多商量,是因為利益主體不同,利益訴求也不同,因此要區分不同區域、不同範圍、不同層級的議題和事項所涉及的利益主體,分別進行協商;即使少數人甚至是個別人的利益訴求,也應傾聽並進行合理協商,因為社會主義尊重每個人的價值主體地位。

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徵,協商民主與選舉民主一樣共同構成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方式。實踐表明,保證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通過依法選舉、讓人民的代表參與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管理十分重要,通過選舉以外的制度和方式讓人民參與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管理同樣十分重要。

協商民主與選舉民主相互補充、相得益彰,它們的功能都是為了實現人民當家作主。人民當家作主的基礎在於自由公開地參與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而參與的廣度、深度和範圍則成為判斷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依據。因此,參與和民主是共生的和相互建構的關係:不同的參與需要不同的民主機制;不同的民主機制建構不同的公民參與。協商民主和選舉民主都是公民參與的基本民主形態,相對於定期的選舉民主,協商民主具有平等對話、理性協商和多元共贏的技術優勢,已成為現代社會公民參與的重要機制。

充分發揮協商民主在我國民主政治生活中的獨特優勢

與西方所謂民主發展的政治環境和具體語境不同,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在我國有根、有源、有生命力,是中國民主政治中獨特的、獨有的、獨到的民主形式。這種特有的民主形式源自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天下為公、兼容並蓄、求同存異等優秀政治文化,源自近代以後中國政治發展的現實進程,源自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實踐,源自新中國成立後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共同實現的偉大創造,源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政治體制上的不斷創新,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礎、理論基礎、實踐基礎、制度基礎。

充分發揮協商民主在我國民主政治生活中的獨特優勢,與黨的群眾路線的根本工作方法是完全一致的。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自己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黨要保持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繫,時刻傾聽人民的意見建議和呼聲,接受人民的監督。同時,由於時代條件發生了重大變化,與之相應也要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特別是在基層,鞏固基層政權,完善基層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統一於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偉大實踐中,協商民主是重要方式。

充分發揮協商民主在我國民主政治生活中的獨特優勢,與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完全一致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實行和發展協商民主的重要前提和基礎。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國家,一切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一切工作部署和工作安排,都應該來自人民,都應該為人民利益而制定和實施。因此,在中國共產黨統一領導下,進行多種形式的協商,是中國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獨特優勢。習近平總書記全面概括了這一獨特優勢:可以廣泛達成決策和工作的最大共識,有效克服黨派和利益集團為自己的利益相互競爭甚至相互傾軋的弊端;可以廣泛暢通各種利益要求和訴求進入決策程序的渠道,有效克服不同政治力量為了維護和爭取自己的利益固執己見、排斥異己的弊端;可以廣泛形成發現和改正失誤和錯誤的機制,有效克服決策中情況不明、自以為是的弊端;可以廣泛形成人民群眾參與各層次管理和治理的機制,有效克服人民群眾在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治理中無法表達、難以參與的弊端;可以廣泛凝聚全社會推進改革發展的智慧和力量,有效克服各項政策和工作共識不高、無以落實的弊端。

進一步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

進一步推進協商民主廣泛發展。廣泛發展包括主體廣泛、內容廣泛、領域廣泛、區域廣泛等多方面。黨的十八大以來,協商民主獲得極大發展、取得一系列成果:從城市社區到鄉村地區治理,從民生建設到基層選舉,從政治協商、社會協商到經濟協商,從公共政策決策、公共項目實施到公共財政預決算,等等。在這一過程中也存在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其中,區域協商民主發展不平衡是主要問題。比如,協商民主實踐起步早、發展好、效果明顯的地區,是在經濟發展水平較發達的地區,而經濟欠發達地區協商民主發展較為緩慢,這符合經濟對政治的決定性作用原理。然而,如何利用政治對經濟的反作用推動經濟發展和政治建設共同進步,這是今後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事實上,協商民主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都很好地發揮了經濟和政治的雙向互動作用,因為協商民主創造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民主和諧的良好環境,而這並不是經濟發展本身能夠自然生成的。

進一步推進協商民主多層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統籌推進政黨協商、人大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基層協商以及社會組織協商,從中央到地方再到基層的協商民主層級清晰明確,協商成果日益凸顯。在今後推進協商民主各層級發展過程中,要著重推進基層協商民主建設,這是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的基礎。《關於加強城鄉社區協商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協商主體廣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程序科學、制度健全、成效顯著的城鄉社區協商新局面,並提出了明確協商內容、確定協商主體、拓展協商形式、規範協商程序、運用協商成果等具體要求。這同時也是進一步推進各層級協商民主發展的奮鬥目標。

進一步推進協商民主制度化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確保協商民主有制可依、有規可守、有章可循、有序可遵。加強協商民主制度建設,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參與實踐,保證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廣泛持續深入參與的權利,是協商民主制度化發展的根本要求。十八大以來相繼出臺的一系列決定和文件,為協商民主制度化提供了重要依據。全國政協相繼出臺了《政協全國委員會雙周協商座談會工作辦法(試行)》和《政協全國委員會雙周協商座談會工作規則》,民主黨派、社會團體和企業建立了協商對話制度,地方政府和社區建立了民主懇談會、村民評議會、社區議事會等制度,保證了協商民主的可行性、穩定性和有序性。當然,制度建設是一個過程,還需要在協商民主實踐中不斷建構和完善。

(作者:史瑞傑,系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本文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重大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研究」[2015YZD0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相關焦點

  • 陳社招:從兩種民主形式看我國民主政治的優勢
    原標題:從兩種民主形式看我國民主政治的優勢 《中國的政黨制度》白皮書指出:「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相結合,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的一大特點。」「拓展了社會主義民主的深度和廣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共同成就了我國民主政治的優越性。
  • 【100秒漫談斯理】如何理解協商民主的「特有」和「獨特」
    《理學院》之【100秒漫談斯理】系列之三  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諦。在我國,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始終是社會主義民主相互補充、相得益彰的兩種重要形式。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協商民主是實現黨的領導的重要方式,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  如何理解這裡的「特有」和「獨特」?四個關鍵詞告訴你:  1. 集思廣益。
  • 社會主義民主的兩種形式
    《意見》是新中國成立56年來第一個由中共中央發出的關於政協工作的意見,更是第一次把我國社會主義兩種民主形式寫進中央文件:「人民通過選舉、投票行使權利和人民內部各方面在重大決策之前進行充分協商,儘可能就共同問題取得一致意見,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兩種重要形式。」前一種稱為「選舉民主」,後一種稱為「協商民主」。
  • 充分發揮人民政協獨特優勢 切實推進中國社會主義協商民主
    習近平同志關於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論述十分豐富,其要點可以概括為:(一)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的兩種重要形式;(二)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中獨特的、獨有的、獨到的民主形式;(三)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構建程序合理、環節完整的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體系;(四)人民政協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
  • 科學認識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與優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穩步發展,政治文明建設不斷向前推進。黨的十九大報告莊嚴宣告:「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勢和特點充分發揮出來,為人類政治文明進步作出充滿中國智慧的貢獻。」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與優勢,首先必須在認識層面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實質理清楚、把握好、講明白。
  • 權威材料:協商民主通過最低制度性成本收到民主形式最好效果
    ,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百問》在解答「如何理解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這一問題時指出,實踐證明,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符合我國國情,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這主要體現在以下4個方面。第一,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具有集思廣益的優勢。
  • 馬仲良:加強協商民主制度建設 更好發揮協商民主重要作用
    報告指出,協商民主是實現黨的領導的重要方式,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要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加強協商民主制度建設,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參與實踐,保證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廣泛持續深入參與的權利。協商民主符合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反映了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特點和優勢,體現了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巨大的優越性和強大的生命力。
  • 堅定不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堅持和完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作出了新的明確部署。以人民當家作主為本質特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政治實踐,實現了程序民主與實體民主相結合、形式民主與實質民主相統一、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相促進,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
  •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深刻內涵
    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就要從中國的基本國情出發,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同時借鑑和吸收世界上一切政治發展的成果和經驗,創造出適合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和法治建設不斷發展、完善,使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權利不斷充實、擴大的政治內容和形式。
  •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價值、要素和構成體系
    [摘 要]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的重要內容,是實現人民當家做主的重要方式,作為人民民主重要形式和制度的協商民主深深植根於中國政治制度、社會和文化的土壤中。在新的歷史方位下,要堅持「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形成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
  • 我國憲法視角下的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
    在現代國家,民主本質上是憲法問題。選舉民主是現代民主國家及其憲法具有合法性、正當性的前提性、根本性問題。協商民主是選舉民主的輔助性手段和補充性方法。在我國的政治生活中,協商民主不僅是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政治協商、參政議政的重要民主形式,也是有關政治主體在決策前後對選舉民主的重要補充。
  • 【十九大 理論新視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勢
    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長期奮鬥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都表明,建設繁榮昌盛、各族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為根本的就是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獨特優勢,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獨特性和優勢體現,是相對於西方愈益低效的代議選舉制度而言的。
  •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
    隨著近3000名代表按下表決器,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的決議由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表決通過,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行動綱領和指南。從「一五」計劃到「十三五」規劃,五年規劃是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獨特方式。而它的制定實施,從充分發揚民主、廣泛聽取意見,到經由民主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成為社會主義人民民主的經典範例。
  • 【2020中國奮進】新時代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中國實踐與表達邏輯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政治協商制度相互交織、分工協作,鑄成了中國式民主最閃光的品質。第一,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最高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第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保證。
  • 俞正聲:人民政協的協商民主 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要求
    俞正聲:人民政協的協商民主 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要求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鮮明品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基本原則為指導,借鑑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制度文明中的民主性因素,具有鮮明品格和巨大優勢。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人民當家作主為本質特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活動規範,實現了形式民主與實質民主相統一、程序民主與實體民主相結合、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相促進,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
  • 中國式民主具有兩大優勢
    從美國學者亨廷頓所說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到近年來發生的「阿拉伯之春」,世界上有80個左右的國家和地區進行了所謂民主化轉型,結果成功者寥寥無幾,更有導致「國家失敗」的例子,如利比亞、伊拉克和阿富汗。 相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發展的基本原理,按照中國國情,順應時代要求,不斷成長完善,形成了自身的獨特優勢。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特點與優勢
    因此,社會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相對薄弱的環節,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建設需要重點探索和發展的領域。    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根本特徵。人民當家作主,就是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民族區域自治以及基層群眾自治等制度形式,掌握國家政權,行使民主權利,管理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業和社會事務,實現人民利益和要求。
  • 人民日報評論員:基本的政治制度 重要的民主形式
    基本的政治制度 重要的民主形式—— 論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這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這條道路之所以能夠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和社會和諧提供根本保障,最重要的就在於我們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建立並實行了一套適合我國國情、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就是其中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 中國特色民主政治的制度優勢與治理效能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在長期實踐中逐漸形成了兩種典型的實現形式:一種是選舉民主,另一種是協商民主。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實行人民民主,就是保障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不僅需要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需要完整的參與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