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材料:協商民主通過最低制度性成本收到民主形式最好效果

2021-01-20 澎湃新聞
權威材料:協商民主通過最低制度性成本收到民主形式最好效果

澎湃新聞記者 王俊

2017-11-11 17:09 來源:澎湃新聞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協商民主是實現黨的領導的重要方式,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

近日出版的學習理解十九大精神權威輔導材料《十九大報告輔導百問》(以下簡稱「《百問》」)中指出,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諦。在我國,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始終是社會主義民主相互補充、相得益彰的兩種重要形式。隨著社會主義民主實踐的不斷發展,我國在建立健全選舉民主的同時,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作用越來越顯著、成效越來越大。

《百問》在解答「如何理解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這一問題時指出,實踐證明,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符合我國國情,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這主要體現在以下4個方面。

第一,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具有集思廣益的優勢。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充分體現人民當家作主地位,為保障人民群眾權益和廣泛參與提供了制度平臺,有利於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有利於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有利於促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正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強協商民主制度建設,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參與實踐,保證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廣泛持續深入參與的權利。」這就必須健全廣開言路、集思廣益、博採眾長的有效機制,使各方面、各層級意見和建議都能充分反映,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能夠真正做到廣泛溝通、廣納群言、集中民智、形成合力,在最具廣泛性、代表性、包容性基礎上形成最大公約數和統一意志,形成求同存異、和衷共濟的局面,避免相互掣肘和各行其是。這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最大優勢。

第二,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具有黨派真誠合作的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人民政協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加強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的政治協商,凝聚各黨派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政治認同,增進對黨和國家路線方針政策及重大決策部署的廣泛共識,既是我國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優勢所在,也是我國政黨制度和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勢所在。必須充分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的作用,聚焦黨和國家中心任務,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完善協商議政內容和形式,拓展協商議政渠道,提升協商議政實效,把協商民主貫穿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全過程。

第三,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具有達成廣泛共識的優勢。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主體,涵蓋各黨派、各民族、各國家機關、各階層、各團體、各行業、各領域等社會各方面人士。協商民主的內容,既涉及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也涉及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問題;既涉及黨和國家大政方針政策的制定過程,也涉及各個層級的組織人事工作。協商民主的渠道和途徑,有政黨協商、人大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基層協商以及社會組織協商。協商民主的形式和方法,有會議協商、文件協商、提案協商、諮詢協商、談話協商、信函協商等。如此具有廣泛性、包容性、多樣性的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必然能夠充分反映各方面情況,表達各方面訴求,集中各方面意見,提出各方面建議,通過協商民主的制度化安排,按照規定內容、形式和程序形成協商民主的制度體系,進而從制度上保證有效集中各方面意見和建議,達成廣泛共識。

第四,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優勢。協商民主的要義不在於協商本身,而是要通過最低制度性成本,收到民主形式的最好效果。中國共產黨和民主黨派的關係,是執政黨和參政黨的關係,不是執政黨和反對黨的關係,不存在對抗和競爭,這與資本主義國家的多黨制、輪流執政有本質區別。我們黨與各民主黨派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包括政黨協商在內的社會主義協商民主,能夠集思廣益、達成廣泛共識,能夠有效克服黨派和利益集團相互競爭和傾軋帶來的弊端;通過暢通民主決策程序和表達各種利益訴求,能夠有效克服不同政治力量為了維護自身利益爾虞我詐、唯利是圖的弊端;通過凝心聚力廣泛調動全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能夠有效克服各項決策和政策步調不一、各行其是的弊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這種低成本、高效率優勢,在中西方民主政治實踐中表現出的優越性越來越明顯。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十九大報告,協商民主

相關推薦

評論(15)

相關焦點

  • 【100秒漫談斯理】如何理解協商民主的「特有」和「獨特」
    《理學院》之【100秒漫談斯理】系列之三  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諦。在我國,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始終是社會主義民主相互補充、相得益彰的兩種重要形式。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協商民主是實現黨的領導的重要方式,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  如何理解這裡的「特有」和「獨特」?四個關鍵詞告訴你:  1. 集思廣益。
  • 馬仲良:加強協商民主制度建設 更好發揮協商民主重要作用
    他接著說:「人民通過選舉、投票行使權利和人民內部各方面在重大決策之前進行充分協商,儘可能就共同性問題取得一致意見,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的兩種重要形式。」這裡習近平同志提出了兩種中國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一是選舉民主,就是人民通過選舉、投票行使權利;二是人民內部各方面在重大決策之前進行充分協商。
  • 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
    特別是,隨著利益主體的多元化和利益訴求的多樣化發展,以及主體意識的提升和參政議政能力的增強,人民對民主政治的要求也在顯著增長。 適應新時代的客觀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對協商民主進行總體安排部署。黨的十八大首次將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寫入黨的代表大會文件,提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我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 我國憲法視角下的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
    在現代國家,民主本質上是憲法問題。選舉民主是現代民主國家及其憲法具有合法性、正當性的前提性、根本性問題。協商民主是選舉民主的輔助性手段和補充性方法。在我國的政治生活中,協商民主不僅是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政治協商、參政議政的重要民主形式,也是有關政治主體在決策前後對選舉民主的重要補充。
  • 西方協商民主理論在現實中難以落實
    他們將民主的合法性基礎置於公共理性之中,同時認為,這一公共理性需要通過協商獲得。哈貝馬斯把公共權威的合法性基礎建立在交往過程的主體間性之上,因而需要通過協商規則和論辯形式來確認共識的形成。羅爾斯則認為,協商民主解決了程序合法性的問題,即通過「原初地位」和「無知之幕」設定的程序之正當性保障作為結果的「共識」的合法性。第二期的核心問題是如何推進協商民主的理想與複雜的現實社會相結合。
  • 陳社招:從兩種民主形式看我國民主政治的優勢
    原標題:從兩種民主形式看我國民主政治的優勢 《中國的政黨制度》白皮書指出:「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相結合,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的一大特點。」「拓展了社會主義民主的深度和廣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共同成就了我國民主政治的優越性。
  • 王宏英:新中國憲法史與協商民主制度的發展
    70字誓詞的末句是「接受人民監督,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努力奮鬥!」其中的「民主」和「接受人民監督」如何理解?從語言邏輯看,「民主」是「社會主義國家」的修飾語,帶有約翰·鄧恩的「民族國家制度的道德性通用標尺」[1]含義,在這一意義上,一個民族國家只要是民主的就是道德的,只要是民主的就是正當的。
  • 陳劍:協商民主的關鍵詞
    「三三制」政權成為一種民主施政、政治協商的政權形式,通過平等原則的實施,兼顧各方利益,體現了民主的實質。 資質、實力或代表性,這是平等協商的條件。 現實生活中,要使平等原則得到有效實施,以下兩個層面的協商需要關注: 1. 政黨協商如何體現平等 政黨協商是被國家憲法和法律確認的一種制度安排。
  • 馬正義|當民主遭遇傳統:非正式制度在民主鞏固中的兩幅面孔
    三、國家失效與權威弱化:非正式制度對民主鞏固的負面影響民主能否防止崩潰,實現持久穩定,達到最低限度的鞏固標準,首先取決於一個根本性的前提,也即現代民族國家的存在。「民主是現代國家的一種治理形式。沒有國家,就不可能有現代民主。」 [29]以民族國家作為基本組織形式的現代國家出現以來,便成為民主制度的基本單位。
  • 人民日報評論員:基本的政治制度 重要的民主形式
    基本的政治制度 重要的民主形式—— 論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這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60年來的實踐充分證明,這一制度顯示了巨大的優越性,展現了強大的生命力;堅持和完善這一制度,符合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    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實踐中,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形成了兩種重要的民主形式。
  • 社會主義民主的兩種形式
    《意見》是新中國成立56年來第一個由中共中央發出的關於政協工作的意見,更是第一次把我國社會主義兩種民主形式寫進中央文件:「人民通過選舉、投票行使權利和人民內部各方面在重大決策之前進行充分協商,儘可能就共同問題取得一致意見,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兩種重要形式。」前一種稱為「選舉民主」,後一種稱為「協商民主」。
  • 中國特色農村民主協商治理機制創新的典型案例分析
    從制度基礎看,中國農村民主協商治理機制可以分為制度改良型、制度創新型、制度改良與制度創新混合型。中國農村民主協商治理機制創新普遍強調黨組織的「元治理」角色,儘可能保障農民的平等協商權利,節約制度成本,從本地實際出發,培育典型和漸進發展。當然,農村民主協商治理機制創新還存在很多問題。
  • 完善兩種民主形式 形成中國民主理論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在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道路的過程中,逐漸認識到了「人民通過選舉、投票行使權利和人民內部各方面在重大決策之前進行充分協商,儘可能就共同問題取得一致意見,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兩種重要形式。」這兩種形式,前一種一般稱為「選舉民主」,後一種可稱為「協商民主」。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把它與選舉民主結合起來,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特色之所在,正是我們自己的經驗,值得大書特書。
  • 中國特色民主政治的制度優勢與治理效能
    這一制度體系,既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制度成果,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健康發展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在長期實踐中逐漸形成了兩種典型的實現形式:一種是選舉民主,另一種是協商民主。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實行人民民主,就是保障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
  • 俞正聲:人民政協的協商民主 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要求
    俞正聲:人民政協的協商民主 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要求
  • 譜寫協商民主的和諧樂章
    在黨的領導下濃厚協商氛圍 中共益陽市委全力支持政協開展工作,市委高度重視協商民主制度化建設。為加強新時代人民政協工作,市委出臺《關於新時代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實施意見》,為我市政協事業創新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科學指導。 市政協毫不動搖地在中共益陽市委領導下開展工作,嚴格執行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確保政協工作始終與市委同心同向。
  • 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
    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我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努力發展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為人類政治文明進步作出了充滿中國智慧的貢獻。本版今天刊發3篇文章,聚焦和闡釋人民民主的制度形式、本質特徵、核心優勢和時代發展,以期對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有所助益。
  •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價值、要素和構成體系
    [摘 要]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的重要內容,是實現人民當家做主的重要方式,作為人民民主重要形式和制度的協商民主深深植根於中國政治制度、社會和文化的土壤中。在新的歷史方位下,要堅持「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形成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
  • 西方協商民主理論興起的哲學基礎
    一、西方協商民主理論產生的哲學背景    西方協商民主理論通過語言交往實現主體間理解和形成共識的核心特徵正是當代西方哲學領域語言學和主體間性哲學轉向的體現。主體間性哲學的轉向為重新理解和認識民主理論提供了新的視角,西方協商民主理論的產生和興起正是主體間性哲學在政治哲學領域的一個具體表現,這種民主重視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理解,以及在理解基礎上達成共識。而中國重視和諧、「從人從二」的倫理哲學,體現在民主政治制度的設計上是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表達的是和諧、合作、團結、協商的價值理念。
  • 論「全過程民主」的人民民主特質
    恩格斯在談到工人階級的國家形式時指出:「如果有什麼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我們的黨和工人階級只有在民主共和國這種形式下,才能取得統治。民主共和國甚至是無產階級專政的特殊形式。」1949年毛澤東發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強調「對人民內部的民主方面和對反動派的專政方面,互相結合起來,就是人民民主專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