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深刻內涵

2020-12-16 人民網

黨的十九大報告在第六部分以「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為題,闡釋了社會主義民主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是要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提出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交匯期,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主要措施,強調了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加強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充滿了深刻的內涵意蘊。

一、發展民主政治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進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奮戰,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一九四九年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人民民主要以人民為中心,這是政治學的基本命題。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更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問題,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構成核心的政治理念。

第一,人民群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創造主體。在全面深化改革新時期,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充分發揮首創精神,開拓進取,不斷創新,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來越寬廣,理論體系越來越豐富,制度建設越來越完善。

第二,人民群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發展主體。沒有人民主體地位作用的發揮,就不可能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持續發展。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進程來看,人民群眾切實擔當起了國家主人的責任,人民或親自、或依法通過民主選舉選出自己的代表,積極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充分行使自己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同時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各項活動進行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

第三,人民群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治理主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依法治國,人民是國家治理的主人,在依法治國中處於主體地位,起著主體作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通過法治的方式實現當家作主,人民以法治的方式治理國家,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共產黨人和領導幹部,無論何時都必須認識到,人民群眾是黨的力量之源、勝利之本、執政之基,也是實現中國夢的根本力量。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要充分激發人民群眾的創造活力。必須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積極營造鼓勵人們幹事業、支持人們幹成事業、幫助人們幹好事業的社會氛圍。要廣泛集中人民群眾的智慧,要把群眾路線貫穿於決策和工作的全過程,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做到認真聽取群眾意見呼聲,並在群眾的實踐活動中接受檢驗。

二、發展民主政治必須走中國自己的道路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長期奮鬥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必然結果,是堅持黨的本質屬性、踐行黨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脫離特定社會政治條件和歷史文化傳統來抽象評判,不能定於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國政治制度模式。」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第一,發展必須是基於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意義上的發展。發展是關於事物向前運動所表現出來的漸進與突變、連續與中斷、平穩與跳躍等諸多形態,這樣的發展始終在進行著。在政治領域,政治發展同樣在不停地發生著。不能把政治發展束定在某一階段,似乎在其他時期、其他階段,就不存在發展了。

第二,政治發展不可能只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多樣性和多模式是各國政治發展的基本趨勢。不能認為西方發達國家的政治制度和價值觀就是最優越的,發展中國家只有照搬西方國家的政治制度模式才能發展。實踐已經證明,經濟社會較落後的國家要實現現代化,要實現政治發展,照搬照抄西方國家的經驗和模式是完全行不通的。在中國,無論是直接選舉還是間接選舉,都不搞兩黨制或多黨制的競爭選舉,實行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和共產黨形成了「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關係,和共產黨一道為中國式民主的發展建言獻策、出力使勁,絕不像西方國家的多黨制或兩黨制那樣,為了爭奪執政地位,為了各自的政治利益而彼此對立,互相傾軋,從而有力地保持了社會的穩定。

第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是一種嶄新的模式,具有鮮明的社會主義性質。政治發展建立在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基礎之上,政治發展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政治發展要有利於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於人民當家作主。

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就要從中國的基本國情出發,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同時借鑑和吸收世界上一切政治發展的成果和經驗,創造出適合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和法治建設不斷發展、完善,使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權利不斷充實、擴大的政治內容和形式。

三、發展民主政治必須大力推進協商民主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發揮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重要作用。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諦。協商民主是實現黨的領導的重要方式,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要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統籌推進政黨協商、人大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基層協商以及社會組織協商。加強協商民主制度建設,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參與實踐,保證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廣泛持續深入參與的權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通過協商民主的形式,才能夠把人民最廣泛地、最大限度地涵蓋進來、包容起來。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需要借重協商民主形式。中國實行民主政治,當然包含著選舉民主、協商民主。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沒有也不能排斥選舉民主,選舉民主是不可或缺的。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即人民通過選舉、投票行使權利和人民內部各方面在重大決策之前進行充分協商,儘可能就共同性問題取得一致意見,這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兩種重要形式。這兩種民主形式不是相互替代、相互否定的,而是相互補充、相得益彰的。但是,若對這兩種民主政治形式進行比較的話,顯而易見,協商民主更為重要。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民主不僅需要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需要完整的參與實踐。人民當家作主必須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中國共產黨執政和國家治理上來,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機關各個方面、各個層級的工作上來,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人民對自身利益的實現和發展上來。」

四、發展民主政治必須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長期堅持、不斷發展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保證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鞏固和發展生動活潑、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要營造這樣的政治局面,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政治體制改革針對的不是國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而是存在著很大弊端的具體政治制度。國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不能否定,而是要完善。當前,政治體制改革針對的具體政治制度有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第一,進行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國家公共事務歸根到底要通過公職人員貫徹執行。為政之道,首在用人,要能夠行之有效地選拔、培養和使用公務人員。要繼續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廣納群賢、人盡其才、能上能下、充滿活力的用人機制,把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的各項事業中來。要堅決糾正唯票、唯分、唯生產總值、唯年齡等取人偏向,堅決克服由少數人在少數人中選人的傾向。領導幹部要帶頭執行黨的幹部政策,不準任人唯親、搞親親疏疏,不準封官許願、跑風漏氣、收買人心,不準個人為幹部提拔任用打招呼、遞條子。杜絕跑官要官、買官賣官的惡劣現象,建設一支清正廉潔的高素質的幹部隊伍。

第二,進行決策體制改革。在現實政治生活實踐中,一些「一把手」及領導者拍板定案,幾乎成為一種不成文的決策模式。有的地方決策在很大程度上還存在著「唯上論」的傾向,主要表現為圍繞上級領導批示開展決策。必須深化改革,建立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的體制機制。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決定》規定了重大決策的法定程序,包括「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等,同時要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對決策嚴重失誤的責任者依法追究責任。

第三,進行權力制約和監督體制改革。傳統政治體制在權力制約監督方面,實際上使各級一把手以及主要幹部成了「特殊人物」,處於「虛監」「失監」狀態。克服這樣的缺陷,就要形成嚴密的權力制約監督體制,形成有權必有責、用權必擔責、濫權必追責的制度安排。實行權力清單制度和責任清單制度,公開權力運行過程和結果,健全不當用權問責機制,把權力關進位度籠子,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第四,進行基層治理體制改革。傳統政治體制缺乏基層民主自治。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一個重要層面是發展基層民主。必須建立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健全民主治理制度,實行群眾參與討論和決定基層公共事務的自治方法,對幹部實行民主選舉,民主監督。企業職代會、城鎮社區自治委員會以及其他群眾團體,都要在社會民主政治活動中起到積極作用。

(來源:《行政管理改革》2017年第11期)

 

相關焦點

  • 堅定不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是一個有機整體,其中經濟建設是根本,政治建設是保證,文化建設是靈魂,社會建設是條件,生態文明建設是基礎。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民主政治建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提供正確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政治環境和可靠的制度保障。
  • 深刻領會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大...
    原標題:深刻領會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大部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長期奮鬥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必然結果,是堅持黨的本質屬性、踐行黨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
  •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內涵
    全面地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思想,具有豐富的民主內涵,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提供了理論創新的起點和實踐行動的遵循,有著鮮明的時代內涵和時代特點。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黨的十九大報告為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完成新使命提供了理論創新和實踐行動的指南,這個指南就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博大精深,全面地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思想,具有豐富的民主內涵,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提供了理論創新的起點和實踐行動的遵循,有著鮮明的時代內涵和時代特點。
  • 天兵學習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今天,「我們的天空」帶您一起學習該書第十專題《積極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愈發展,民主也愈發展。以什麼樣的思路來謀劃和推進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具有管根本、管全局、管長遠的作用。
  • 科學認識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與優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穩步發展,政治文明建設不斷向前推進。黨的十九大報告莊嚴宣告:「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勢和特點充分發揮出來,為人類政治文明進步作出充滿中國智慧的貢獻。」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與優勢,首先必須在認識層面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實質理清楚、把握好、講明白。
  • 【十九大 理論新視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勢
    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長期奮鬥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都表明,建設繁榮昌盛、各族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為根本的就是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獨特優勢,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獨特性和優勢體現,是相對於西方愈益低效的代議選舉制度而言的。
  • 堅持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主體性原則
    如果認真分析,就可以看出,歸根到底是由於迴避或者模糊了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這個問題,而它的核心,則是如何認識社會主義民主的主體究竟是什麼這個關鍵問題。  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是什麼?對此,黨的十五大報告明確指出:「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同時還強調說「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
  • 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道路探索的偉大成功不僅粉碎了政治發展道路千篇一律、歸於一尊的神話,宣告了「歷史終結論」的破產,更以中國政治發展的社會主義方案凸顯了社會主義民主的價值。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核心內容,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深刻認識、準確把握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有機統一,對於增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具有重大意義。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鮮明品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長期奮鬥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必然結果,是堅持黨的本質屬性、踐行黨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是符合中國國情、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正確道路。與西式民主相比,堅持人民當家作主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擁有無可比擬的理論和實踐優勢。
  • 獨家文稿 朱松嶺:準確把握民主的深刻內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導讀: 報告人縱向把握民主的發展脈絡,橫向對比東西方民主的發展模式,條理清晰地闡釋了民主的定義、特點及發展歷程,最後落腳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探索,指出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六大啟示。
  • 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
    原標題: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系統闡述了協商民主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指出協商民主是實現黨的領導的重要方式,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為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指明了方向。
  •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
    新華社北京8月28日電題: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述評新華社記者陳菲、吳晶晶、楊維漢2016年3月16日上午,北京人民大會堂。
  •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第十專題
    今天,筆記君與您一起學習該書第十專題《積極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一  社會主義愈發展,民主也愈發展。以什麼樣的思路來謀劃和推進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具有管根本、管全局、管長遠的作用。
  • 民主社會主義
    民主社會主義作為一種思想體系,它是當代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社會黨、社會民主黨和社會工黨的思想體系與意識形態的總稱,是同科學社會主義相對立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思想體系
  • 深刻把握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科學內涵
    【內容提要】 深刻把握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科學內涵,著力發揮意識形態的重要作用,對於持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深入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人類社會仍由「物的依賴性」所主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及中國現代化進程飛躍的三種時空交織疊加,決定了在新的時代坐標下開展意識形態偉大鬥爭的複雜性、艱巨性和長期性。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而不能搞民主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
    為什麼中國人民會選擇社會主義道路?其中深刻的原因是什麼?對於這些問題,要從中國社會具體的歷史條件來說明。從歷史發展看,中國之所以走上社會主義道路,至少有這樣三點原因:   一是中國社會經濟政治狀況不允許走資本主義道路。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從19世紀下半期開始萌芽,但由於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始終沒有發展為獨立的力量。
  • 【2020中國奮進】新時代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中國實踐與表達邏輯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政治協商制度相互交織、分工協作,鑄成了中國式民主最閃光的品質。第一,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最高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第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保證。
  • 民主社會主義的歷史與發展
    相比第一、第二國際之精神領袖馬克思和恩格斯,第三國際精神領袖列寧則擁有實質性政治權力。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第二國際右傾在瑞士日內瓦召開會議宣布恢復第二國際,歷史上稱之為伯爾尼國際,後因其總部設在倫敦,又稱倫敦國際。即伯恩斯坦路線,通過改良而非暴力實現社會主義。伯爾尼國際的建立引起中間派的不滿,以考茨基為核心的中間派嘗試加入共產國際,但被拒絕。
  • 資本主義民主的缺陷與社會主義民主的優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制度深深植根於中國的歷史與現實之中,有著深刻的歷史必然性和現實合理性。通過與西方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比較,有助於我們更加深刻和準確地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優越性。  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特點與缺陷  資本主義民主制度形成於資本主義產生發展過程中的社會矛盾和政治鬥爭,是一種在法律上承認和保護公民權利、實行權力制衡與多數決定原則的處理社會矛盾的政治解決方案。
  • 準確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
    原標題:準確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 黨的十八大從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高度,提出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大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