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民主的缺陷與社會主義民主的優勢

2020-12-12 中國文明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制度深深植根於中國的歷史與現實之中,有著深刻的歷史必然性和現實合理性。通過與西方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比較,有助於我們更加深刻和準確地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優越性。

  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特點與缺陷

  資本主義民主制度形成於資本主義產生發展過程中的社會矛盾和政治鬥爭,是一種在法律上承認和保護公民權利、實行權力制衡與多數決定原則的處理社會矛盾的政治解決方案。議會制、普選制、多黨制是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經過長期發展形成的三大制度,三者相互聯繫、相互依託,共同構成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體系。在實踐中,現代西方資本主義民主制度具有三項主要政治功能:獲取政權合法性、程序化的利益博弈和權力制衡。

  經過長期發展演變,現代資本主義國家已經建成了相當成熟穩定的民主制度體系,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階級實質並沒有改變,由此導致的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形式與內容、理論與實踐相互脫節、相互對立的矛盾依然存在。資本主義民主制度具有不可超越的歷史局限性和制度缺陷,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金錢政治。私人資本控制公共權力,這是西方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痼疾。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本質是資本增殖運動,這種運動不僅存在於經濟領域,也要滲透到政治以及其他社會領域,成為資本主義社會支配一切社會活動和人們行為的根本準則。在資本主義社會,掌握經濟命脈的大資產階級,加上上層社會其他精英階層,形成了掌握國家政權的權勢集團。權勢集團通過複雜的社會過程、政治程序,將其掌控的經濟社會資源轉換為政治權力,其基本方式是:利用金錢控制選舉、操縱輿論、影響政策制定。

  2.集團政治。鄧小平曾明確指出,西方民主制度的突出問題是「三足鼎立」的權力體系中的相互掣肘,並認為這是西方民主制度的主要弊端之一。在資本主義民主制度下,資產階級對外實行階級統治,對內實行政治平等,承認利益多元,由此形成了權力制約機制和多中心、多層級的決策機制。多中心、多層級決策在增加利益表達和利益博弈的充分性的同時,也增加了不同利益集團影響決策的機會,牽扯進更多的部門利益,提高了決策的複雜程度,並使立法和行政效率下降。多中心、多層級決策易於形成集團利益與整體利益的衝突,造成政策短期化、功利化的趨勢。

  3.政治腐敗。西方學術界、輿論界長期以來一直在製造和宣揚多黨制、議會制可以制約腐敗。而事實上,在執政黨與在野黨之間以及立法、司法機構與行政機構之間相互監督的表象背後,由於資本主義民主的固有弊端,西方政治運行中需要支付巨大的社會成本並形成了嚴重的政治性腐敗。大量的存在於眾多層級和領域的競爭性選舉是西方政治運行的核心內容。現代資本主義民主制度下的競選已經演化為一場按商業規則運作的政治推銷活動,耗費日益浩大。無論是西方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為選舉耗費了大量錢財,使社會不堪重負。更為嚴重的是:選舉導致了資本主義社會政治性腐敗的大量產生。由於大量的選舉投入和預支成本,導致資本主義國家普遍存在選前的政治獻金和選後的政治回報現象。因選舉導致的腐敗是一種政治性的腐敗,較之於行政領域的腐敗更普遍、更隱蔽,也更具危害性。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政治性腐敗十分猖獗,導致了嚴重政治失序,甚至引起政治衝突和社會動蕩,成為資本主義民主制度一種被廣為詬病的弊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優勢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體系,是實現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制度。與西方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相比較,中國的民主制度具有明顯的優勢。

  第一,有利於形成代表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的方針政策。在中國的民主制度下,執政的中國共產黨不是任何一個利益集團的代表,而是全中國各民族人民共同的政治代表,其執政理念是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中國共產黨能夠根據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條件和要求,正確地把握全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制定出符合科學發展規律的方針、政策,努力實現全社會、全民族利益的最大化。

  第二,有利於統籌協調各方利益。各國經驗表明,在現代化進程中的「轉型期」,西方民主制度的強化社會利益分歧傾向尤為突出。而中國民主制度,在運行中既能夠反映人民群眾中不同群體的意見和呼聲,同時又能夠從全局出發將人民群眾中各種意見集中綜合起來,使國家的法律與政策能夠兼顧各方利益,妥善化解人民內部矛盾,使人民內部的局部利益、個別利益與整體利益、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地協調。

  第三,有利於政治穩定、社會安定。穩定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條件。在中國民主制度下,國家政權具有高度的穩定性,國家政策具有明顯的連續性,其明顯的優點是可以保持國家長期穩定發展。中國作為一個後起的發展中國家,要在經濟、文化上追趕發達國家,就必須制定科學周詳的發展戰略,並經過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最終才有可能實現跨越式的發展。中國的民主制度,保證了中國能夠克服重重困難,始終不渝地向著工業化、現代化的目標前進;保證了中國能夠儘可能集中一切資源、力量和智慧,用於建設和發展,儘可能地減少紛爭與內耗;保證了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具有前瞻性;保證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得以長期堅持和實施。

  正是由於上述功能特點與制度優勢,中國的民主制度為中國成功的工業化、現代化提供了有效而可靠的制度保障。概括起來說,中國的民主制度具有雙重功效,一方面,它為人民提供權利保障,煥發社會活力,使中國工業化、現代化獲得源源不斷的推動力;另一方面,它能夠集中民力、民智,集中資源、合理規劃、統籌兼顧,實現國家穩定而有效的發展。在這一方面,最為重要的機制在於:在這一制度下,能夠形成一個代表社會整體利益的政治核心。政治核心受全民族委託,統籌兼顧各方利益,代表全體人民行使權力,極大地降低了社會內部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利益交換成本,最大限度地減少社會矛盾帶來的內耗,使國家整體利益超越各種利益群體的個別利益,實現全民族、全體人民的利益最大化。保障權利與集中力量的雙重功能構成了當代中國民主制度的基本特徵,這是中國成功實現工業化、現代化的根本制度原因。(房寧 作者系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託項目首席專家、中國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

相關焦點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特點與優勢
    民主是社會歷史發展的產物,與一個國家的經濟、社會、歷史文化傳統以及在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和任務密切相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團結全體人民,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共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與西方資本主義民主的根本區別。
  • 民主社會主義
    二戰後,國際聯盟--社會黨國際進行了恢復和重建工作,在這一過程中,基本上以其戰前所主張的理論、綱領作為相互溝通的思想基礎。1951年社會黨國際在法蘭克福召開成立大會,通過了《法蘭克福宣言》即《民主社會主義的目標與任務》的宣言,闡述了社會民主主義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國際關係等方面的主張,激烈地攻擊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國家,並第一次明確地宣布把「民主社會主義」作為各國社會民主黨的綱領性目標。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而不能搞民主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
    有人說,民主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的正統,搞民主社會主義才可以解決中國發展中遇到的問題。這種說法是不對的。  什麼是民主社會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有的時候又叫社會民主主義。它作為一種國際政治思潮,是20世紀50年代後才有了廣泛的影響,但其淵源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上半期的歐洲社會民主黨(包括社會黨、工黨)。
  • 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本質上超越資產階級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把協商民主與選舉民主有機地結合起來,彌補了單一的選舉民主的不足。兩黨制、多黨制和議會製作為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實現形式,其主要特點是通過選舉的方式實現政黨輪流執政,以維護資產階級的根本利益。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選舉民主存在著內在缺陷:選民只能通過投票來決定誰代表他們行使國家權力,他們的民主權力實際上就是隔幾年參加一次選舉投票。
  • 民主社會主義及其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區別
    這對於我們辯證地認識民主社會主義,在吸收其某些合理因素的同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一、什麼是民主社會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是20世紀以來西方社會盛行的一種資本主義改良主義思潮。它是社會民主黨、社會黨、工黨和社會黨國際思想體系的總稱,由第二國際社會民主黨右翼發展而來,「民主社會主義」基本思想的奠基者是伯恩斯坦。
  • 我們應該怎樣看待「民主社會主義」
    它喜用抽象的「民主、平等、自由、公正」去衡量一個社會發展的程度,認為社會主義的實現是一種道義上的必然而非根源於資本主義內部不可調和的矛盾,用價值判斷代替了科學原則,否定了無產階級專政、無產階級領導、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等一眾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問題的癥結就出現在了抽象的人道主義上面。
  • 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
    原標題: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系統闡述了協商民主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指出協商民主是實現黨的領導的重要方式,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為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指明了方向。
  • 民主社會主義的歷史與發展
    比如;伯恩施坦否定歷史唯物主義、辯證法、剩餘價值理論等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認為資本主義的壟斷組織可以防止經濟危機,反對無產階級進行暴力革命,提出了社會主義可以和平進入資本主義,而他的觀點很快就在第二國際中產生思想裂縫。
  • 夜讀經典|《民主社會主義在中國的歷史沉浮》
    在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中,有很多關於資本主義社會中成長的新社會因素的論述,如馬克思就曾說過: 「資本主義生產的歷史趨勢歸結成這樣: 『資本主義生產本身由於自然變化的必然性,造成了對自身的否定』 ;它本身已經創造出了新的經濟制度的要素……」
  • 統戰史話 | 【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新中國成立和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1949年10月—1956年9月)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的地位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成為掌握全國政權、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執政黨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迅速恢復國民經濟,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歷史性轉變。在這一偉大進程中,人民民主統一戰線自覺服從服務於人民民主專政的鞏固、國民經濟的恢復發展、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貫徹執行,成功地完成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 熊彼特: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
    、社會主義與民主》我們在討論正在消失投資機會的理論時,曾作過一個保留,主張有這麼一種可能性,即人類的經濟需要到某個時候可能得到充分的滿足,那時就不會再有推動人的生產努力進一步提高的動力。本質上屬於一個進化過程的資本主義就會萎縮衰退。此時,企業家將無事可做。他們將發現自己處於與完全確保永久和平的社會中將軍們同樣的地位。利潤以及與利潤亦步亦趨的利率都會趨向於零。靠利潤和利息為生的資產者階層將趨於消失。工商業的管理將成為日常行政管理的事情,而管理人員將不可避免地具有官僚主義的特性。一種非常清醒的社會主義將幾乎自動地出現。人的精力將離開工商業。
  • 【十九大 理論新視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勢
    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長期奮鬥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都表明,建設繁榮昌盛、各族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為根本的就是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獨特優勢,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獨特性和優勢體現,是相對於西方愈益低效的代議選舉制度而言的。
  • 社會民主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歷史、理論和現狀
    ▲:社會民主主義—民主社會主義同科學社會主義的根本區別何在?●:社會民主主義或民主社會主義同科學社會主義,是兩個不同的思想體系, 它們之間的區別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地表現在三個方面,即對馬克思主義、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的不同態度和觀點上面。
  • 科學認識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與優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穩步發展,政治文明建設不斷向前推進。黨的十九大報告莊嚴宣告:「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勢和特點充分發揮出來,為人類政治文明進步作出充滿中國智慧的貢獻。」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與優勢,首先必須在認識層面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實質理清楚、把握好、講明白。
  • 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
    一、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  堅持三者有機統一是我國民主政治建設的鮮明特色和重要優勢。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有機統一,是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本質規定和核心內容的深刻揭示,是我們黨成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鮮明標誌。
  • 【獨家】揭秘世界民主社會主義近況
    社會黨國際越來越關注全球治理問題,民主社會主義增加了建立新的國際秩序的內涵冷戰時期,1951年重建的社會黨國際在其綱領性宣言中特別強調民主在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時也是為了強調與高度集權的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區別,社會黨將民主視為社會主義的核心,因此其思想體系稱為民主社會主義。
  • 唐青釗:人民民主專政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徵
    (毛澤東《關於培養接班人的講話》) 無產階級專政就是要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無產階級實行對資產階級的專政,實行上層建築領域的社會主義革命,實行無產階級的民主就是為了「堵住資本主義的路,邁開社會主義的步」,用社會主義制度代替資本主義,實現共產主義。「社會主義制度終究要代替資本主義制度,這是一個不以人們自己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
  • 陳社招:從兩種民主形式看我國民主政治的優勢
    原標題:從兩種民主形式看我國民主政治的優勢 《中國的政黨制度》白皮書指出:「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相結合,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的一大特點。」「拓展了社會主義民主的深度和廣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共同成就了我國民主政治的優越性。
  • 社會主義民主的兩種形式
    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的一個重要成果,也是中國的民主形式更重視對自己國家民主實踐及其經驗進行研究的成果。協商民主提升為國家民主制度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進程,是一個不斷探索的實踐過程。民主只有在實踐中才能體現其價值,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完善自身。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繼續推進選舉民主,大力發展協商民主,使之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兩翼,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的戰略選擇。
  • 知識體系創新系列——全方位民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理論體系...
    儘管任何一個經濟體在工業化初期可能都要經歷資本集中化的進程,但是對於資本主義社會體制而言,集中是其本質。從這種集中根本不可能發展出民主。也正是在此意義上,馬克思指出「現代的國家政權不過是管理整個資產階級的共同事務的委員會罷了」,在指出國家的工具性同時,也指出了資本主義民主的局限性,也就是說,即便資產階級試圖去推動民主,它們也會把民主嚴格局限於政治領域,以便於由資產階級在其內部控制政治權力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