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社會主義的歷史與發展

2021-03-02 老魏講歷史

恩格斯在去世前寫了《法蘭西階級鬥爭導言》,提出利用選舉擴大工人階級的勝利,並且還說暴力革命的方式已經過時,而伯恩斯坦的很多觀點就是在恩格斯的這個觀點上展開。

比如;伯恩施坦否定歷史唯物主義、辯證法、剩餘價值理論等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認為資本主義的壟斷組織可以防止經濟危機,反對無產階級進行暴力革命,提出了社會主義可以和平進入資本主義,而他的觀點很快就在第二國際中產生思想裂縫。

                                         伯恩斯坦

1900年,第二國際召開巴黎大會,會上以伯恩施坦和法國社會黨領袖饒勒斯為一派,支持米勒蘭加入資產階級政府,形成右傾;以羅莎·盧森堡和蓋得為一派,堅決反對米勒蘭入閣,形成國際中的左派;以德國社會民主黨馬克思理論家考茨基為核心形成中間派。

第一次世界大會大戰,歐洲各國社會黨人由於民族情感,紛紛拿起槍來保障自己的祖國,第二國際名存實亡。俄國十月革命後,第二國際左派紛紛加入蘇聯,史稱「第三國際」,也稱共產國際。相比第一、第二國際之精神領袖馬克思和恩格斯,第三國際精神領袖列寧則擁有實質性政治權力。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第二國際右傾在瑞士日內瓦召開會議宣布恢復第二國際,歷史上稱之為伯爾尼國際,後因其總部設在倫敦,又稱倫敦國際。即伯恩斯坦路線,通過改良而非暴力實現社會主義。

伯爾尼國際的建立引起中間派的不滿,以考茨基為核心的中間派嘗試加入共產國際,但被拒絕。於是,他們在奧地利維也納成立了社會黨國際工人聯合會,史稱「維也納國際」,又被戲謔為「第二半國際」。即考茨基路線,主張根據具體的革命形勢確定鬥爭的手段和策略,既運用民主的方法,同時也不排除使用暴力和實行專政。

不論伯恩斯坦路線,還是考茨基路線,都有一個共同的稱呼,就是「修正路線」。二者後來不久,在德國決定合併為社會主義工人國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社會主義工人國際在歐洲各國推動全面裁軍與和平運動,但仍無力阻止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和法西斯勢力的興起。

1940年5月17日,納粹德國佔領布魯塞爾,社會主義工人國際徹底停止活動。二戰期間,歐洲各國大部分社會主義工人國際人員流亡英國,倫敦一下子成為當時社會黨人活動的中心。

1951年7月3日,在聯邦德國的法蘭克福,社會黨人秉承社會主義工人國際的衣缽成立社會黨國際,其指導思想基本繼承的是伯恩施坦的主張,實現民主社會主義。或者說通過民主實現社會主義,在社會主義實踐中強調民主。

社會主義最早源於希臘柏拉圖理想國,後經由《烏託邦》、《太陽城》等著作,以及聖西門、歐文和傅立葉的空想社會主義,到馬克思恩格斯科學社會主義,自恩格斯去世後門派眾多。儘管如此源遠流長,且派系複雜,然而其共同價值觀諸如平等、公正、自由、民主和普遍幸福,這五種價值觀基本一樣。

至於分歧,主要集中在使用什麼樣的方式實現社會主義?大致分為以上三種觀點:革命、非革命和中間路線。非革命方式主要是民主社會主義,即後來的社會黨國際。「民主社會主義」這個詞最早由法國人路易勃朗等人在二月革命中提出,後來歐洲各國成立的社會黨、社會民主黨、工黨、費邊社等,都屬於民主社會主義的政黨。

他們的主張是謀求增加工人的福利,從而實現社會主義,用聖西門的話就是「人人平等,個個幸福」。他們不主張消滅私有制,也不主張通過暴力打碎舊有的國家機器,而是採取漸進的方式,爭取普選,限制政府權力,擴大就業,救助婦女兒童等。簡單地說,就是走合法改良的道路,這也是為什麼後來伯恩斯坦能獲得歐洲大多數民主社會主義政黨支持的理由。

馬克思則認為民主社會黨人不是為了消滅資本和僱傭,而是為了使雙方緩和,所以是否通過革命還是改良,從一開始就有所區分,而非伯恩斯坦故意搞破壞,甚至馬克思在巴黎公社之前,他的革命理論也不完善,他還曾勸告巴黎工人革命可能不一定成功。

當巴黎公社獲得成功,馬在已經出版的《共產黨宣言》中才又加進激進的革命理論,結果導致後來各國革命的士氣不斷高漲,並且在再後來的某些歷史中單單誇大革命的效果,導致民主社會主義政黨被有意模糊,甚至只能在批判的時候被抓成反面典型。

歐洲民主社會主義各政黨不贊成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而列寧則為了和歐洲民主社會主義各政黨劃清界限。於是,將俄國社會民主工黨改為布黨,但隨著蘇聯的解體,共產國際退出歷史舞臺。

相反,社會黨國際到目前為止,有正式成員黨、諮詢成員黨和觀察黨一百五十個,並且在三十多個國家成為執政黨,而目前俄羅斯執政的統一俄羅斯黨,也屬於民主社會主義政黨的性質。

                                社會黨國際組織標誌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社會黨國際在前德國總理維利·勃蘭特主政時期,為吸收亞非拉地區的政黨加入社會黨國際,放寬發展中國家政黨加入社會黨國際的條件。

為此,許多奉行民族主義的解放運動和反猶主義的政黨,乃至長期實行獨裁統治的政黨也加入了社會黨國際。這些政黨尤其在「阿拉伯之春」後,遭到歐洲社會黨國際成員,諸如德國社會民主黨、英國工黨、瑞典社會民主黨、荷蘭工黨等的猛烈批評,並最終引發社會黨國際內部分裂。

雙方大致可以分為歐洲和非歐洲之別,其主要原因除了經濟、政治和宗教外,還有所謂的「歐洲中心論」,雙方雖然暫時還不能消除彼此之間的隔閡,但二者未來的發展前景仍值得我們關注。

相關焦點

  • 夜讀經典|《民主社會主義在中國的歷史沉浮》
    在閱讀《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共產黨和社會黨百年關係史》、《民主社會主義在中國的歷史沉浮》之後,本人對這些問題逐漸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見解。今天,我為大家分享的是由中央黨校常欣欣教授等人編撰的著作《民主社會主義在中國的歷史沉浮》。書中梳理了自從洋務運動以來,民主社會主義思潮對中國產生的廣泛影響。
  •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深刻內涵
    黨的十九大報告在第六部分以「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為題,闡釋了社會主義民主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是要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提出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交匯期,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主要措施,強調了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 社會民主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歷史、理論和現狀
    社會民主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歷史、理論和現狀——訪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徐崇溫徐崇溫,1930年7月生,江蘇省無錫市人。二是在對資本主義的態度和觀點上,科學社會主義根據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的深刻分析,從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到鄧小平1992年南方談話一再重申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是社會歷史發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科學社會主義又根據20世紀以來社會主義首先在經濟文化較不發達的國家取得勝利的客觀事實,從列寧開創的蘇聯社會主義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都強調社會主義要吸收和借鑑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
  • 堅定不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然要求與之相適應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政治保證。市場經濟自身的發展必然導致利益多元化和社會階層結構分化,這要求通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建立健全利益訴求表達和利益整合的體制機制,有效保障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的穩定。
  • 民主社會主義
    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聯和東歐國家的領導人奉行民主社會主義,把鬥爭的矛頭直接指向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制度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地位,導致東歐劇變、蘇聯解體,造成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最大的歷史悲劇。一段時間以來,在我國圍繞著民主社會主義問題出現的種種議論。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而不能搞民主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
    中國革命的歷史條件和發展趨勢,包括共產黨的領導和沒收官僚資本,使得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階段」包含了很多的社會主義因素,因而不可能停留在這個階段,必然要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從新民主主義進入社會主義。  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進步和發展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和制度基礎。社會主義給中國帶來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 天兵學習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今天,「我們的天空」帶您一起學習該書第十專題《積極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愈發展,民主也愈發展。以什麼樣的思路來謀劃和推進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具有管根本、管全局、管長遠的作用。
  • 民主社會主義及其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區別
    社會民主黨在許多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中長期執政或輪流執政,對當代世界的進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隨著資本主義由自由競爭資本主義向私人壟斷資本主義、從私人壟斷資本主義向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以及從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向國際壟斷資本主義的三次轉變,民主社會主義經歷了三次重大歷史轉型。1、第一次轉型,以伯恩施坦修正主義為標誌,從馬克思主義左翼轉變為中右翼理論。
  • 社會主義民主的兩種形式
    展出的近500張圖片、70件實物見證和講述了70年前大批民主人士響應「五一口號」奔赴解放區、籌備新政協、協商建國這一波瀾壯闊的歷史。這段歷史震撼人心,更發人深省。歷史告訴我們,誰更高地舉起民主的旗幟,誰就能贏得人民的擁戴。反之,就會被人民所拋棄。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特點與優勢
    民主是社會歷史發展的產物,與一個國家的經濟、社會、歷史文化傳統以及在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和任務密切相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團結全體人民,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共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與西方資本主義民主的根本區別。
  • 資本主義民主的缺陷與社會主義民主的優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制度深深植根於中國的歷史與現實之中,有著深刻的歷史必然性和現實合理性。通過與西方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比較,有助於我們更加深刻和準確地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優越性。  經過長期發展演變,現代資本主義國家已經建成了相當成熟穩定的民主制度體系,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階級實質並沒有改變,由此導致的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形式與內容、理論與實踐相互脫節、相互對立的矛盾依然存在。資本主義民主制度具有不可超越的歷史局限性和制度缺陷,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金錢政治。私人資本控制公共權力,這是西方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痼疾。
  • 深刻領會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大...
    原標題:深刻領會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大部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長期奮鬥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必然結果,是堅持黨的本質屬性、踐行黨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
  • 我們應該怎樣看待「民主社會主義」
    民主社會主義作為一種西方社會思潮在中國逐漸流行,是在改革開放之後:隨著社會大幅度地轉型,中國社會出現許多的新變化,並不可避免地產生一些問題、矛盾,民主社會主義以其獨有視角為解釋這些新變化、解決這些新問題提出了自己的主張,為一部分人所接受。民主社會主義作為一種中國社會思潮逐漸發展起來。
  • 社會主義民主就是人民當家作主
    探究其中的根本奧秘,在於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將當代中國的發展有機地融入到人類社會現代化的發展洪流之中,並形成集制度框架體系、運作機制體系、價值追求體系、內在邏輯體系、文明發展體系於一體的新型發展體系。其中,在政治發展領域,形成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建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新型形態,為開創「中國之治」理想圖景提供至善的政治制度體系。
  • 堅持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主體性原則
    如果認真分析,就可以看出,歸根到底是由於迴避或者模糊了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這個問題,而它的核心,則是如何認識社會主義民主的主體究竟是什麼這個關鍵問題。  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是什麼?對此,黨的十五大報告明確指出:「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同時還強調說「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鮮明品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長期奮鬥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必然結果,是堅持黨的本質屬性、踐行黨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是符合中國國情、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正確道路。與西式民主相比,堅持人民當家作主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擁有無可比擬的理論和實踐優勢。
  • 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道路探索的偉大成功不僅粉碎了政治發展道路千篇一律、歸於一尊的神話,宣告了「歷史終結論」的破產,更以中國政治發展的社會主義方案凸顯了社會主義民主的價值。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核心內容,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深刻認識、準確把握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有機統一,對於增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具有重大意義。
  •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內涵
    全面地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思想,具有豐富的民主內涵,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提供了理論創新的起點和實踐行動的遵循,有著鮮明的時代內涵和時代特點。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黨的十九大報告為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完成新使命提供了理論創新和實踐行動的指南,這個指南就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博大精深,全面地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思想,具有豐富的民主內涵,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提供了理論創新的起點和實踐行動的遵循,有著鮮明的時代內涵和時代特點。
  • 民主:社會主義始終高揚的旗幟
    、經濟制度、社會文化制度健康發展過程中的現實需要,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保障中國人民最根本利益的重要理念。  講民主是我們黨歷來的優良傳統。鄧小平同志曾說:「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當然,民主和現代化一樣,也要一步一步地前進。社會主義愈發展,民主也愈發展。」
  • 科學認識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與優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穩步發展,政治文明建設不斷向前推進。黨的十九大報告莊嚴宣告:「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勢和特點充分發揮出來,為人類政治文明進步作出充滿中國智慧的貢獻。」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與優勢,首先必須在認識層面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實質理清楚、把握好、講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