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有叛逆期,每個叛逆期家長都不可忽視,特別是14歲的青春期尤為重要。
執筆:王豔微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很多父母發現當孩子到達14歲這個年齡段時,原本乖巧懂事的孩子突然變得叛逆、敏感,而且不願意和家長溝通交流,甚至開始頂撞、反駁父母,總之一定要和父母對著幹。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教育家冉乃彥提到:從多家心理諮詢機構中了解到,在接待的青少年的諮詢案例中,其中14歲孩子的叛逆心理最為突出。
前段時間,一名14歲的肖同學在網吧用刀刺向了自己的父親。原因是肖同學沉迷網絡,暴躁的父親在網吧找到孩子後,直接甩了孩子一個巴掌,而肖同學沒有反抗、辯解,只是陰沉著臉,滿臉冷漠的拿刀捅向了父親。
英國倫敦大學神經科學家認為:青少年能衡量自己的行為所帶來的利弊影響,但是往往會忽略這點,他們更熱衷於感受危險行為所帶來的刺激和快樂,而不是安全與否。
14歲的孩子就像是脫韁的野馬,如果父母一旦與孩子的關係處理不好,很容易使其關係降到冰點。
原本聽話的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聽管教,而且敏感,脆弱,行為也變得越發偏激,實際上,這其中潛藏著許多心理問題。
1、認為自己已經長大
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往往都希望自己可以快點長大,這樣就可以不再被父母約束,因此到了青春期,許多兒童都認為自己和以前不一樣了,長大了,並且還會下意識的模仿成年人。
而這些在大人的眼裡非常幼稚,不成熟,甚至還有些滑稽,在父母和孩子的意識出現偏差後,矛盾也就激發了。
2、 意志薄弱
許多孩子在14歲時,因為個人閱歷和經歷較少,意志薄弱,適應性差,承受壓力的能力匱乏,很容易出現種種消極情緒,一旦大人無法給予及時的疏導,心中的負面情緒不斷積壓,並會造成種種不良後果。
3、喜歡尋求刺激
英國科學家研究證實:14歲是青少年最容易出現叛逆、打架、學壞的年齡。
很多孩子到達這個年齡段後會開始學壞,通常會通過做一些傷人傷己的行為帶給自己的快感和刺激,對於安全性置之不理,例如打架鬥毆、逃學、沉迷網絡、頂撞父母等。
教育學家冉乃彥曾言:當孩子處於14歲這個年齡段時,其實是一個關鍵的時刻,不僅是危險叛逆期,同時也是孩子的最佳塑造期。
那麼,在這個時期,為了讓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以免其行為帶來不可預計的後果,家長們應該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1、 接納孩子的觀點
處在青春期的孩子,對外界有了已經基礎的認識,也開始有了自己的思維想法。
所有家長們不要一再去給孩子灌輸自己的觀點,而是聽聽他的想法,試著去接納他的觀點,另外,思考話中所潛藏的意義,如果可以接受就給予肯定。
其次,在他出現叛逆行為時,不要急於責罵,要學會理解、包容他,接受他的叛逆期,才能夠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接納和關心。
2、 多陪伴孩子
孩子處在叛逆期時,適應性差,心理承受壓力差,面對問題時很容易出現疑惑、困擾、誤解等,這時需要家長的投入時間和精力在孩子身邊,與他溝通,導孩子把不良情緒及時發洩出來,防止兒童做出其他過激行為。
3、控制自己情緒
一般而言,父母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也很難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特別是在孩子做出一些家長不能理解的事情後,更是會大發雷霆。可如果父母都失控,那又如何管教兒童了?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要保持心平氣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才能和孩子更好的溝通。
4、家庭和睦
家庭氛圍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如果家長天天爭吵,讓孩子在紛爭,雜亂,暴力的家庭生活,也會讓兒童學會只用暴力解決問題。
所以,建議父母的關係一定要融洽,做到相親相愛,給孩子一個好的生活環境,感受到家庭的愛和溫暖,成為一個有溫度的人。
衝動、叛逆、任性、厭學、脾氣大是孩子青春期的代名詞。當孩子處於青春這個關鍵時期,家長要格外重視,為了孩子未來的健康發展,父母們一定要重視起來,以免釀成大禍。
今天幸孕姐給大家推薦的《別跟青春期的孩子較勁》 《青春期孩子的正面管教》2冊書本能讓家長找到孩子叛逆的「根」,拆掉隔閡的「牆」,陪他們度過「危險」青春期。
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家長會發現孩子出現一些不能理解的行為,比如自私、暴力、自殘等,而這些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但往往這個階段他們通常都會拒絕溝通。
想要跨過與孩子「溝通障礙」的這道坎,與其建立良好的溝通,能像朋友一般平和的交談,就顯得格外重要,書本中不僅能幫助父母答疑解惑,還能解答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