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驕傲!中國能獨立實施人體冷凍技術,10位冷凍人年齡最大72歲

2021-01-17 譚松說說

人體冷凍技術是世界醫學難題之一。目前為止,世界上可以獨立完成人體冷凍的機構僅有4家,其中一家就位於中國山東生命科學研究院。

1.冷凍第一人的艱難

2017年5月9日,桂某終於等來了電話。山東生命科學研究院告訴桂某,他的妻子展某將完成降溫,很快就可以住進液氮進行冷凍了。

這個消息讓桂某懸在心裡的石頭終於落地了。

展某是中國第一位冷凍人,和展某一起冷凍的還有9位外國人。

據了解,全球能夠獨立進行人體冷凍的機構有四家,分別是

美國的阿爾科(Alcor)、Cryonice Institute、俄羅斯的KrioRus、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

山東研究院成立以來,完成冷凍者中最大的72歲,最小的僅13歲。

展某剛冷凍的時候,桂某幾乎隔三差五就會來看看,後來重大節日的時候才去,再往後的次數就更少了。

桂某說,每次去看望展某時,其實什麼都看不到,但是能夠感受到,他會用手機播放妻子喜歡的音樂。

沒到迫不得已,誰也不會做人體冷凍。

事情發生在2015年5月,當時展某去檢查身體,卻被發現患上了肺癌,而且是晚期,存活時間最多為6個月。

後來經過化療,效果很好,展某甚至還胖了30斤。

但是很快癌症就轉移到腦部。

2016年的正月,在妻子的要求,桂某把展某接回家過年。但是沒多久,妻子疫情惡化被緊急送往醫院。後來甚至不能完整說一句話了。

2月做完手術,展某被轉到了臨終關懷病房。

桂某感到非常傷心,這時醫生看到傷心的桂某,便試探性問他有沒有打算做人體冷凍?

桂某也是第一次聽說中國可以做人體冷凍,還真把這當作一回事,便到實地進行了考察。

在徵得妻子的同意後,還是放棄了治療,為妻子做了人體冷凍。

5月8日,桂某帶著兒子一起到醫院,親手關掉了支持展某生命系統的呼吸機。

踏上人體冷凍的路程。

2.中國人體冷凍技術槓槓的

中國的人體冷凍技術不點也不落後於外國,技術團隊的專家都是各領域的高端人才,有心外科專家、麻醉科專家、體外循環專家等等。

研究院還專門從美國請來了冷凍專家Aaron Drake,他是這個領域的高級專家。

中國對人體冷凍技術進行了創新,在不傷害心臟、不對心臟插管的情況下,僅僅通過頸動脈和股動脈插管就可以解決灌流問題,這在行業裡是非常精專的技術了。

冷凍實施的時間非常關鍵,既不能太早,也不能太遲,要在醫生宣布病人死亡後10分鐘以內。

在減少人體血液凝固的同時進行降溫,並馬上啟動人體血液循環,讓病人的身體各器官維持的復甦狀態。

當醫生宣布展某死亡時,技術團隊就給裝上了Lucas,進行心臟復甦,保證病人身體血液和呼吸正常運行。

技術團隊通過股動脈和頸動脈,建立一個雙通路的體外循環,將人體快速降低到18攝氏度以下,然後將她的血液進行置換。

人的血液被冷凍液替換,這樣人體就可以減少冷凍形成的冰晶對人體的傷害。

病人經過60多個小時的降溫後,再把人體轉到液氮中進行長期保存。

液氮中的溫度始終保持在196攝氏度左右。

中國人體冷凍的人中,有些是自己自主選擇的,有些是家人做出的選擇。其中有一位企業家,40歲查出患癌症,她兩個兒子非常優秀,在得知母親患癌症後,堅決要讓母親進行人體冷凍。

山東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賈春生表示,中國有許多獨立子女家庭,他們中失去任何一個人,對於家庭都是一個巨大的打擊,都希望通過人體冷凍形式,把家人暫時保留下來。

3.人體冷凍的倫理和未來

人體冷凍其實存在很大的爭議,涉及法律、倫理等各方面,為此山東研究院成立了醫學倫理委員會。

特別是當未來科技足夠發達的時候,冷凍人體被喚醒了,發現身邊沒有親人,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那麼將如何面對這個全新的社會?

但這又是一項令人著迷的技術。

美國物理學家詹姆斯·貝德福於1967年1月19日開始被冷凍,他也是全球第一個被實施人體冷凍的人。

2020年12月初,美國有一條新聞令人震驚,那就是27年前被冷凍的胚胎被「喚醒」,並成功移植到了一位母體的子宮中,成功分娩出了一個健康的女嬰。

這說明人體冷凍技術是可行的。

已故科學家皮丘金認為,或許未來幾百年後,人類的科學技術發達了,可以把冷凍的人類大腦進行喚醒,然後植入另一個人體,從而實現復活。

相關焦點

  • 揭秘中國第一家人體冷凍中心:最小冷凍者13歲
    目前,世界上可以獨立完成人體冷凍的機構只有4家,位於山東的生命科學研究院,就是其中之一。很多人進行人體冷凍,是寄希望於多年後能再次被復活。2017年至今,中國已有10位冷凍人成功「住進」了這裡的液氮罐,其中,既有著名的企業家,也有年僅13歲的小男孩。
  • 「人體冷凍」引爭議,第一個冷凍人復活了嗎?
    1967年,患有肺癌的詹姆斯先是支付了4000美元購買冰箱和液氮,之後支付了10萬美元用於未來幾十年的身體凍結。 為他實施人體冷凍的是羅伯特·尼爾森,他冷卻了詹姆斯的遺體,隨後用冷凍保護劑換掉其體內的血液,並將遺體放入貯存設備、存進相關協會的冰櫃裡。
  • 有了人體冷凍技術,「起死回生」還會遠嗎?
    據中國新聞網報導,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聯合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臨床專家採用人體冷凍技術,實施了中國首例人體冷凍手術。那麼什麼是人體冷凍技術呢?這種技術真的可以令人起死回生嗎?發展這一技術有何意義?目前最大型的人體冷藏公司為美國的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和美國人體冷凍機構。   我國首例本土冷凍病例   繼科幻小說《三體》編審之一的杜虹在美國接受人體冷凍手術之後,49歲的山東普通義工展文蓮今年5月因肺癌在濟南去世。
  • 揭秘:中國首例人體冷凍實驗背後的故事
    四個月前,因癌症去世的兒童文學作家杜虹成為中國首位選擇冷凍身體的人。幫助她聯繫美國阿爾科基金會以完成這一夢想的,是北京的幾個年輕人。他們,以及更多的人,已為這一夢想摸索多年。  但直至今日,冷凍是否能起到延長生命的作用,甚至是否能有效地保持人類身體的完整與活力,在科學上仍是未知數。
  • 人體冷凍:是起死回生的永生希望,還是被商業包裝的葬禮?
    無論是千古帝王,還是平民百姓,只要有機會,永生都是人類最大的終極夢想。可以說,古往今來,在渴望永生的道路上,無數的人投入了數不盡的精力。那麼,永生真的可以實現嗎?幾千年前,古埃及文明認為,人的所有精華匯聚於肉體,只要能儘可能葬於接近天空的地方,就有機會復生。於是,埃及人留下了兩大奇蹟——木乃伊與金字塔。
  • 中國第一家冷凍中心:10位冷凍人等待「復活」,最小者只13歲!
    我們在科幻電影中會看到這樣的場景,一個被冷凍得離世的人,在一群科學家和冰冷的儀器下,或者一劑藥物,讓這個冷凍人再次復活過來。 然而這種冷凍人在現實生活中也存在,中國第一家冷凍中心裡,有10位冷凍人在等待著「復活」,最小的冷凍人只有13歲。
  • 泰國父母忍痛冷凍3歲女兒,人體冷凍究竟是重生希望還是商業騙局?
    最近,隨著一部名為《凍結的希望》的紀錄片斬獲多個國際大獎,冷凍人再次引起討論。這部紀錄片的導演花了5年時間跟拍了一個泰國家庭,講述了3歲女兒因患癌症不治身亡,父母將女兒冷凍在了美國的ALCOR生命研究基金會的故事。ALCOR,全世界最大的人體冷凍機構,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
  • 冷凍技術出現後,我國有10人接受冷凍,未來「復活」有希望嗎?
    我國山東有個生命科學研究機構,它存在的目的是將人類冷凍起來,迄今為止我國已經有10名冷凍人,他們將自己的軀體冷凍起來,未來他們還有希望復活嗎?冷凍技術出現據科學家們統計,冷凍者的年齡最小年紀僅僅只有13歲,只不過他們在冷凍之前籤訂了保密協議,至於他們的信息小編在此不方便向大家透露,不過中國冷凍第1人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她的名字叫展文蓮,展文蓮當年在醫院查出自己身患癌症,為了和自己的丈夫能永遠在一起,於是她選擇向自己冷凍起來,時間一久會復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讓自己實現了永生。
  • 人體冷凍爭議背後:參與的人至今沒有一例復甦
    2017年5月8日凌晨4點01分,49歲的展文蓮在病床上呼吸和心跳停止,醫生宣布她臨床死亡。銀豐研究院與齊魯醫院的專家在為展文蓮實施人體低溫保存操作。圖/受訪者提供  銀豐科學院提供的材料介紹說,按照人體低溫保存技術的實施流程,在她生命終點即將來臨之前,銀豐研究院的臨床響應團隊已在醫院周邊待命了40多個小時。
  • 中國第二例本土「人體冷凍」手術完成 「復活」至少還要50年
    這是73歲的周長友和妻子的最後一次凝視,時間是2018年6月19日下午14時30分,時長10秒。「老伴,你的願望終於實現了。」周長友隔著玻璃窗喃喃。-196℃液態氮的罐內,72歲的劉愛慧被迅速密封。她是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銀豐研究院」) 生命延續研究計劃的志願者,也是國內第二例公開的在本土完成人體低溫保存實驗的志願者。
  • 屍體冷凍50年後重生?起底國內首家人體冷凍中心-虎嗅網
    據稱,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已經有10具遺體被冷凍在它們巨大的容器裡。這家媒體甚至有些樂觀地認為:「中國沒有宗教障礙——這阻礙了西方對「復活」的接受——中國可以很快趕上並在人體冷凍領域領先。」媒體的評論以及這家設在濟南的冷凍人保存中心的論點,似乎並沒有什麼不妥。在人類世界,潛力永遠都是存在的。
  • 揭秘中國第一家人體冷凍中心 一起來看看吧
    至今,中國已經有10位冷凍人成功「住進」了研究院的液氮罐裡,其中最小的只有13歲。一條探訪了中國唯一的人體冷凍中心,採訪到第一位冷凍人的家屬。冷凍人醒過來,記憶還在不在?如果有一天真的被復活,他將如何獨自面對嶄新的世界?
  • 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完成,人體冷凍技術獲重大突破,是真的嗎?
    濟南49歲的展女士因肺癌去世兩天後,身體被放進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氮罐內。工作人員表示,「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做出這樣的選擇,而且現在的條件,也並不能保證展女士未來一定就能夠『復活』,可以說她為醫療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犧牲。」如果是你,死後願意被人體冷凍等待覆活嗎?
  • 中國人體冷凍背後的豪賭:操刀方曾接手臍血庫,經營地產
    49歲的展文蓮成為了在中國本土實施的第一例人體全身冷凍者。8月14日的這則報導,瞬間引爆了公眾對於「永生」話題的討論。 在對人體冷凍尚且陌生的中國,展文蓮會有多少效仿者?無從得知,目前這一選擇更多地被稱作是一場富人的「豪賭」。然而,在中國搭建起這場「豪賭」平臺的是誰?
  • 人體冷凍真的能復活嗎?大腦和全身冷凍分別要花多少錢?
    人體冷凍,是指在人死亡後,以適當的方式迅速把屍體通過冷凍處理,在將來某個時刻就有希望「復活」。這一設想最早出現在科幻小說家尼爾·瓊斯發表於 1931年的科幻小說《奇異的故事》中。日前,牛津大學三位哲學教授選擇「死後」冷凍人體。人體冷凍,真能讓人在未來復活嗎?
  • 人體冷凍,何時能讓生者希望長存?
    儘管該技術從1967年被提出後,很長時間裡只是作為一個噱頭存在,但近些年人體器官、凍卵等低溫技術的頻繁應用,也讓不少人對此開始寄予厚望。當新冠致死人數不斷攀升,心痛之餘,一個疑惑也出現在我們心頭——能不能將患者冷凍起來,等到研發出治療藥物再解凍呢?即便現在做不到,那未來有沒有可能成為現實?
  • 寶寶一出生就「27歲」,冷凍胚胎技術是如何做到的?
    南開大學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帥領介紹,冷凍胚胎是試管嬰兒技術的衍生技術,一般來說,將 1 — 2 枚胚胎移植回人體子宮後,多餘的胚胎就會被冷凍起來。"冷凍後的胚胎目前都是保存在液氮中,液氮的溫度為 -196 ℃,在液氮中細胞酶的活力幾乎完全受到抑制,也就是說細胞進程處於停滯狀態。"帥領介紹,胚胎在液氮中保存是不會衰老的,存儲時間長短對其發育潛能及孩子的健康狀況沒有顯著影響,目前解凍復甦存活率幾乎能達到 100%。人體細胞內 70% 都是水分,當水從液態轉為固態時會結晶,冰晶會刺壞細胞。怎樣才能保證胚胎不被凍壞呢?
  • 中國首例人體冷凍:用防凍劑置換血液 手術持續55小時
    新京報記者 高敏 攝  阻力  在銀豐研究院宣傳中心主任李慶平看來,展文蓮成為他們第一例實施人體冷凍的人,是源於機緣巧合和長期溝通,其中最重要的是家人理解:「最大的阻力在於觀念,需要尊重病人本人和所有家庭成員的意見。」  促成此前杜虹頭部冷凍的志願者趙磊持有同樣的觀點。
  • 寶寶一出生就「27歲」,冷凍胚胎技術是如何做到的
    技術:胚胎從冷凍到復甦條件成熟「目前冷凍胚胎技術已比較成熟,沒有太大的技術難度。」南開大學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帥領介紹,冷凍胚胎是試管嬰兒技術的衍生技術,一般來說,將1—2枚胚胎移植回人體子宮後,多餘的胚胎就會被冷凍起來。
  • 寶寶一出生就「27歲」冷凍胚胎技術是如何做到的
    南開大學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帥領介紹,冷凍胚胎是試管嬰兒技術的衍生技術,一般來說,將1—2枚胚胎移植回人體子宮後,多餘的胚胎就會被冷凍起來。「冷凍後的胚胎目前都是保存在液氮中,液氮的溫度為-196℃,在液氮中細胞酶的活力幾乎完全受到抑制,也就是說細胞進程處於停滯狀態。」帥領介紹,胚胎在液氮中保存是不會衰老的,存儲時間長短對其發育潛能及孩子的健康狀況沒有顯著影響,目前解凍復甦存活率幾乎能達到100%。人體細胞內70%都是水分,當水從液態轉為固態時會結晶,冰晶會刺壞細胞。怎樣才能保證胚胎不被凍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