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教育真相,他的TED演講比巨星、政要更受歡迎

2020-12-14 壹父母

Summer姐姐 / 文

最近宅在家裡,開始翻看歷年的TED演講,讓我有點意外的是,播放量最高的演講,不是世界巨星,也不是國家政要,而是來自於英國教育家肯·羅賓遜的《學校扼殺創造力》。

羅賓遜在演講中提到,現在教育體系提倡,一個有奉獻精神的老師,能發現一個天才學生。

但他認為,所有孩子都是偉大的天才,而我們卻無情地扼殺了他們的才能。

他講了一個故事——

上世紀30年代,有一個8歲小女孩叫吉莉安,她無法集中注意力,在課堂上老是坐不安生。

老師給她的家長寫信說:「我們認為吉莉安患有學習障礙症。」

媽媽帶吉莉安去看病,醫生聽完描述之後,對吉莉安說:「你媽媽跟我說了很多,現在我想和你媽媽出去單獨談談,你在這兒等一下。」

在出去之前,醫生把房間裡的收音機打開了。

房間外,醫生對吉莉安的媽媽說: 「我們就站在這兒觀察一下她。」

他們看到,吉莉安站起來,隨著音樂翩翩起舞。

觀察了一會兒之後,醫生對媽媽說:「吉莉安沒病,她是個舞蹈天才,讓她去上舞蹈學校吧。」

於是,媽媽送吉莉安去了舞蹈學校,那裡有很多像她這樣「坐不住」的人,吉莉安終於找到了「同類」,如魚得水。

後來,吉莉安考入了皇家芭蕾舞學校,畢業後成立了自己的舞蹈公司,成為著名舞蹈家和舞蹈編劇,她參與編舞的作品有《貓》、《歌劇魅影》等經典佳作。

她給數以萬計的觀眾帶來了藝術享受,同時她也是個成功的企業家,有著億萬身家。

可是,這樣一個人,曾經被認為有多動症,需要治療。

如果沒有那位懂得看見孩子天賦的醫生,就不會有現在的吉莉安。

最近,我讀了肯·羅賓遜的最新著作《什麼是最好的教育》

作為全球知名教育家,肯·羅賓遜在這本書裡,從了解家長的角色、理解孩子的壓力、理解學校的功能等維度,為家長們提供了清晰的思考路徑:孩子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教育?

01每個孩子都很聰明

作者在書中明確提出——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固有的性格、天賦和獨一無二的個性,基因決定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路徑。

一旦認識到,所有的孩子在不同的方面都很聰明,我們就可以看到許多實現孩子人生價值的途徑,而且不僅僅是一條。

天才,是一個廣義概念。每個孩子都有天賦,只是天賦各不相同,聰明的地方不一樣。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確定了人類的八種智能

空間智能、身體動覺知能、音樂智能、語言智能、數理邏輯智能、人際關係智能、內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

智力沒有單一形式,人類智能各不相同,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智能組合。

因此,隨著孩子成長,養育責任應該適時調整,才能跟上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個人興趣發展的步伐。

我有個好朋友,兒子今年八歲,和慣常人們認為的男孩子喜歡理科、喜歡運動(其實這也是「性別刻板印象」)不同,小朋友特別喜歡烹飪,尤其喜歡做甜點,小小年紀就做得似模似樣。

小朋友在六、七歲時的烘焙作品

好友帶著孩子四處上甜點體驗班,周末還會讓兒子在家拿著麵粉自己創造,完了再和孩子一起「打掃戰場」。

小朋友學習成績在班上算中等,不拔尖也不落後。

好朋友告訴我,她已經開始存教育基金,將來如果兒子真的感興趣,她就送他去法國藍帶廚藝學院,回來開個米其林餐廳。

我很開心孩子有個理解他、支持他的媽媽。

02你了解孩子的壓力嗎?

書中還提到,當家長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拼車接送孩子、家庭作業和孩子們聚會上時,就有可能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分心:孩子的感受。

持續的壓力,會對孩子產生長期的消極影響,而這種影響會持續發生作用,使他們成長為充滿焦慮和患有慢性疾病的成年人。

我本人從小就是老師和家長口中的「乖孩子」,成績一直不錯,也正因為是這樣,哪怕是考了99分,我也會被問:「那一分為什麼會丟?」

後來工作了,我還經常會做關於考試的夢,不是考試時筆沒有墨水,就是面對試卷時腦子裡一片空白……

偶爾,我在家中玩遊戲或者刷劇時,還會突然激靈一下:馬上要考試了,我為什麼沒有好好複習,還在這玩?然後,再反應過來:我已經畢業十幾年了。

直到近幾年,這樣的「噩夢」才漸漸減少。

我從來沒有被老師、父母責罵、體罰過,但那種「永遠不希望別人對自己失望」的壓力,在漫長的成長過程中,一直都在。

孩子的壓力表現,其實是有跡可循的,而且會在各個方面發出「預警」,只要家長關注,就一定能夠察覺——

身體:頭痛、噁心、失眠、疲勞。

情緒:急躁、不安、易怒、悲觀。

認知: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顧慮加重,焦慮嚴重。

行為:飲食習慣改變,孤立感增加,咬指甲,無法完成日常任務。

所以,當孩子突然有一些異常行為發生時,不要一味地批評,這可能是孩子在向你「求救」。

如何緩解壓力,書中也有可實操的方法——

讓他們休息

讓他們運動

讓他們玩耍

請記住,玩耍不是荒廢時間,玩耍是孩子的工作。

許多研究證據表明,玩耍對於孩子擁有快樂的童年,成為獨立的成年人至關重要。

這裡的玩耍,不是社團活動,也不是宅在家裡玩電子遊戲,而是和夥伴們一起玩耍。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學會了適應,培養了在走向成年的過程中,應對生活壓力和不確定因素的能力。

讓他們去戶外。

讓他們去做一些「危險的事」。

但是,要讓孩子學會區分「真正危險的」事物和「包含風險因素的」事物,而這種能力,是需要家長給孩子機會和時間來培養的。

比如,用工具釘釘子和縱火都有風險,但它們是有本質區別的。

家長要通過測量和監督,讓孩子認識風險,從而教會他們如何安全地探索,並讓他們走上自主探索的道路。

03選一所好學校

書中還提到了一所好學校的六個核心要素

① 首先就是課程設置廣泛而平衡。

包括語言、數學、科學、藝術、人文、體育和生活技能方面的課程。

特別是體育課,事實證明,削減體育課並不能提高學生的成績,「體育活動對學生的記憶力、注意力和課堂行為有積極的影響。」

專家建議,學生每天應該參加一個小時及以上的、中度到劇烈的體育活動。

② 老師能否因材施教。

給孩子提供個性化的支持和反饋,發揮他們的長處,並且幫助他們克服困難,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③ 是否採用開放的形成性評估。

學校在學習過程中,為學生、老師和家長提供信息和反饋,也使用總結性評估,即在學習過程結束時報告成績。

一句話總結,就是重視結果,但是更重視過程,及時發現學生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為他們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④ 學校能夠提供差異化的日程安排。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課程表和個人評估檔案,記錄和支持他們所做的事情,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節奏進行學習。

⑤ 環境因素:學校裝飾和學生作品是否展現活力。

孩子每天要在學校待七個小時以上,環境會影響他們的學習情緒和欲望,所以馬虎不得。

⑥ 文化因素:這所學校是否有家長參與的社區意識?

你可以通過幾個問題來衡量這個因素:學校是如何與家長和社區互動的?家校組織在學校有多活躍?家長們會被歡迎來旁聽課程和參與活動嗎?

具有強烈社區意識的學校,為學生提供的幫助是無價的。在這樣學校,學生更有可能在學業上受到激勵,發展社交及情緒能力,避免問題行為。

小學社區建設項目的積極影響,可以一直持續到初中和高中。

本書作者是英國教育家,所以在某些方面,與我們國內的教育有很大不同,但有一點是肯定的:

有效的教育,是嚴謹與自由、傳統與創新、個人與群體、理論與實踐、內心世界與外部世界之間的平衡。

04不做「直升機父母」

我上初中時,有個女同學,大家都不敢跟她玩耍,不是因為校園霸凌,而是因為她有個「厲害」的媽媽。

有一次,扔沙包時,一個同學不小心砸破了她的眼鏡,老師第一時間帶她去了校醫院,幸好眼睛沒受傷。

但第二天,她媽媽就風風火火地找到班主任,要求那個同學的父母帶她去眼科做詳細檢查,還對班主任提出要求:禁止我們課間休息戶外活動。

後來我才知道,這位女同學在家中,沒有自己燒過一壺開水,熱過一次飯,更別提獨立上學、放學了,都是她爸爸騎著自行車一路護送。

我們那時候都是中午回家吃飯。所以,她爸爸一天要往返學校和家中四趟,風雨無阻。

正是因為這樣,她從來沒有和同學一起在路上聊天的經歷,更別提去路邊攤一起吃個餡餅,再抹抹嘴去同學家做作業了。

我想,她的童年和少年,一定很孤單吧。

現在,我也明白了,這樣的父母就是「直升機父母」,這種對孩子過度保護的教養方式,極端而自私。

當孩子沒有足夠空間來獨自面對問題時,他們就無法學會解決問題。

這本書裡也介紹了四種父母教養風格:專制型、權威型、寬容型、不參與型。

大多數家長的育兒方式,很可能是其它三種方式的結合。

作者還安慰父母們,不必強迫自己必須這樣或那樣,「如果你太過執拗地去違背自己作為父母的本性,你和孩子很可能不會因此而變得更好。」

你所能做的,就是為孩子的成長創造最好的條件和機會,這就是你的責任。

05

這是一本旅美英國教育家寫給西方家長看的書,因此在社會制度、教育體系和文化環境方面,和我們有很大不同,不可一味照搬。

通讀全本書之後,我最大的感受是:這不是一本「秘籍」,也不是單純的「心靈雞湯」。

最好的教育,恰恰不是一成不變的模板或萬能公式,可以毫不費吹灰之力地套用、起效。

如果我們忘了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人們的心靈和思想,轉而追求數據和排名,那麼教育的其它目的也就無法實現。

我們應該儘量避免用他們不感興趣的東西去壓抑他們。

家長能做的是,創造讓孩子想要學習的環境,讓他們清楚地知道:自己應該學習什麼、如何學習以及為什麼要學習。

在此基礎上,可以看看孩子所接受的教育是否適合他們,如果是,考慮如何提高,如果不是,考慮如何改進。

教育,必須是個性化的。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作為父母,能看見並欣賞他們的天賦,為他們創造最適合的教育方式,在這個過程和孩子一同發現、成長,成就彼此,才是教育最大的意義。

你認為最好的教育應該什麼樣?歡迎留言。

- 作 者 -

Summer姐姐

資深電視人、綜藝達人

熱愛一切八卦,對世界永遠好奇

貓奴、吃貨、愛購物

在意生活品質,更喜歡種草

堅決不過「沒必要」和「差不多得了」的生活

倡導美好的親子生活方式

相關焦點

  • TED盤點2017年最受歡迎的演講TOP14 你都看了嗎?_申請指南_中英網...
    留學僧和其他英文愛好者最愛的英文學習資源大概就是TED演講了,這一演講聚焦了世界最前沿的思想觀點,演講嘉賓為各行各業的頂尖人物。
  • 教育者們不可不看的50個TED演講
    在這個演講中,他為我們呈現了他鮮明的觀點:通過計算機編程教導孩子學習數學。http://www.ted.com/talks/conrad_wolfram_teaching_kids_real_math_with_computers▼長按二維碼 即可觀看此視頻
  • 年度推薦 | 2020年度TED演講 TOP20(附視頻)
    在2020年最受歡迎的TED演講中,一改18分鐘的限制,TED官方發起的TED connect,我們認識疫情,想辦法對抗疫情,並在疫情中安頓自我;回歸到人本身,我們如何對抗這個時代無所不在的孤獨和焦慮,科技對個人隱私的入侵,又該如何培養自己的韌性並保持良善。20個TED演講,望不虛此行。
  • 教育人不可不看的50個TED演講,附觀看連結
    我們作為教育人,要了解教育的前沿和風向標,TED演講絕對是一個最便捷的途徑。下面,由在美國擁有超多粉絲的教育博主Saga Briggs為你精選出50個教育類TED演講,每個簡介下面都附有播放連結。優酷播單:http://list.youku.com/albumlist/show?
  • TED迄今最好的9個關於領導力的演講
    傑出領導者做了什麼明顯不同於他人的事情,使他們成長為更傑出的人?我做了一件事——因為思考這些問題越發感到無力同時因為不同個體領導力失敗的故事而感到沮喪,我離職了,這樣我就可以專職研究。我花了一年時間遊歷世界的各個地方,試圖了解高效和無效的領導力實踐。我前往南非,在那裡我有機會了解到納爾遜·曼德拉是如何超越他的時代預測和引領政治、社會和經濟走向。
  • 幼兒教育從業者必看的10個「TED」演講
    這個充滿激情的演講號召教育者們相信他們的學生並且從個人角度上真正建立起和孩子們的聯繫。她堅持每個孩子都需要一個相信他(她)的成年人。她認為,教學是嚴格的非個人的從9到5的努力,並不是用教師的號召力來塑造下一代的生活。
  • 超全TED演講視頻網站合集(強烈推薦)
    很多朋友都喜歡通過TED演講視頻來學習英語,我就為大家整理了一批能夠學習TED學習視頻的網站。希望大家能夠從這些網站中學好英語。1. https://www.ted.com 這是TED的官方網站,如果網速不是很快的話,進入網站會比較卡,但是頁面整潔的樣子還是很令人喜歡的
  • 分享600萬次的TED視頻!20道題,孩子錯了18道,如何鼓勵所謂的「差生」?
    我的父母都是教育家,我的外祖父母也都是搞教育的,過去40年我也在從事同樣的事業。 And so, needless to say, over those years I've had achance to look at education reform from a lot of perspectives.
  • 跟TED學英語演講 1/5
    如果你能遊刃有餘地在不同的場合,就不同主題做或長或短、或正式或非正式、嚴肅或風趣幽默的 English presentation,這一定是你職業發展中的亮點和加分項,讓你的職業發展路徑更寬。English presentation skill 翻譯成漢語是英語演講技巧,一般聽到演講這個詞,我們腦海裡會浮現出一個高大上的場合,一個人飽含激情地站在臺上演講。
  • 2019 年最受歡迎的TED 演講Top10 | 推薦
    編者按:2019 年最受歡迎的TED 演講主要聚焦3大主題。首先是個人成長,比如在複雜多變的市場,適應力商數(AQ)比智商(EQ)更重要,或是老生常談的語言學習,以及工作者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擁有好的睡眠品質。第二是社會進步,臉書的崛起,對美國選舉、英國脫歐造成不可抹滅的影響,社會化媒體是否會讓苦心建立的民主毀於一旦?
  • 誰是當前最受歡迎的WWE巨星?一個數據分析表明,第一果然是他
    誰是當前最受歡迎的WWE巨星?這個話題並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然而,一個選手越流行,人們對於他相關產品的購買慾望也會越高。今天,我們就從由谷歌「購買與時尚」收集到的周邊搜索數據來看一下,當今最受歡迎的10名巨星都有誰。
  • 多國政要談習近平主旨演講:指明世界應何去何從的正確方向
    多國政要談習近平主旨演講:指明世界應何去何從的正確方向 201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葉攀   (聚焦博鰲)多國政要談習近平主旨演講
  • 李崇建老師TED演講:教育,如何讓孩子成為他自己
    檢驗的時刻到了,你是否真的做到「傾聽」、「尊重」,「接納」甚至「支持」……李崇建老師的這段TED演講,讓我們重新認識如何喚起孩子的自我覺察、轉化情緒,值得所有父母認真聽聽。演講者:李崇建 臺灣著名教育實踐家演講文字版精彩摘錄:教育如何讓孩子成為自己?
  • 瀕推薦|5個經典的TED演講,告訴你什麼是好的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好的教育應該是什麼樣的?怎樣教育孩子更科學?孩子們需要什麼樣的教育方式?五個關於教育的TED演講告訴你教育的真正本質5教育的核心是建立聯結美國教育家 Rita Pierson 用40年的教育經驗,總結出了教育的核心。這部8分鐘的視頻,值得我們深思什麼是真正的教育。學習就是理解各種關係,而教育的核心是建立聯結。沒有強有力的聯結,孩子就不會有有效的學習。
  • 世界最受歡迎10個TED演講,你值得收藏!
    下面小編為大家推薦世界上最受歡迎的10個演講:No.1:馬特·卡茨-嘗試做新事情30天是否有些事情,你一直想去做,但就是...沒有實現?馬特·卡茨建議:嘗試30天。這個簡短而輕鬆愉快的演講提出了一個簡潔方法,用來考慮制定和實現目標。
  • 【那些雞血滿滿的TED演講集,也許會改變你的人生軌跡】
    >1.Richard St.John: 「Success is a continuous journey」 成功是趟持續的旅程Richard St.想幫助他人,你該怎麼做?絕大多數好心的援助人員,在聽到一個他們認為能解決的問題時,會立即投入工作。這在Ernesto Sirolli看來,是非常幼稚無知的。在這個妙趣橫生而又充滿激情的演講中,他提出,對他人提供幫助的第一步其實是傾聽對方的意願,利用他們創業的主觀能動性。他的實用性的建議會令任何企業家都從中受益。
  • TF-IDF和餘弦相似度告訴你該看哪個TED演講
    好吧,我喜歡TED演講,誰不喜歡呢?當我查看Kaggle上的TED數據集(rounakbanik/ted-talks)時,有不少發現。首先,由於數據集包含許多TED演講的字幕,因此我們有了一個非常豐富、語言學上結構良好的語料。其次,由於該語料具備良好的語言學屬性,它很可能和Reuters 20 News Group或者古登堡語料庫差不好。
  • 如何正確地教育讓TA更加美好?
    這就是教育的作用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好的教育應該是什麼樣的?操心的父母們理解怎樣教育孩子更科學?孩子們需要什麼樣的教育方式? 愛因斯坦的回答是:「當一個人把他在學校學到的所有知識全部忘掉,剩下的就是教育。」 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培養,而是一種習慣,一種能力的培養。
  • 都說TED演講比別家好,他們都怎麼準備的?
    荷蘭駐美大使周三來到大會現場看荷蘭設計師丹·羅斯加德(Daan Roosegaarde)的演講。以色列總理曾親自給次日登臺的演講者打電話祝好。演講者在臺上更像演員「如果到時候太緊張,我會把現場所有人都想成裸體的,這樣能放鬆一點。」羅斯加德在演講前一天對《好奇心日報》說了自己的應對方式。他說自己沒有背講稿,因為這會讓自己變得像機器人。
  • 2019最受歡迎的TED演講:如何區分健康和不健康的愛?|遠讀重洋
    這次演講的標題為:《區分健康和不健康的愛》(The difference between healthy and unhealthy love)。演講發表之後,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這個演講也被評為了「2019年最受歡迎的TED演講之一」,獲得了近450萬次的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