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崇建老師TED演講:教育,如何讓孩子成為他自己

2021-02-19 薩提亞雲南中心

我們允許孩子成為他自己嗎?

這麼問的時候,很多父母想都不想,

張口而出,當然了,

我就是讓孩子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可事實上呢?

我們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嗎?

我們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情緒嗎?

我們允許孩子自己做選擇、做決定嗎?

檢驗的時刻到了,

你是否真的做到「傾聽」、「尊重」,

「接納」甚至「支持」……

李崇建老師的這段TED演講,讓我們重新認識如何喚起孩子的自我覺察、轉化情緒,值得所有父母認真聽聽。

演講者:李崇建 臺灣著名教育實踐家

演講文字版精彩摘錄:

教育如何讓孩子成為自己?

我是一個老師,我經常要和孩子談話,也要和父母談話,偶爾也會跟老師談話。我常常看到孩子面臨抉擇的時候,最常說的一句話是:「我不知道我自己要什麼。」

他們在談自己的時候,常常讓我覺得,那個「自己」好遙遠,好像不是他們認識的人。我就在想,怎麼會這樣?後來才發現,我們的孩子在教養的過程中,不被允許成為他自己。

所以常常會問老師或父母,你們願意讓孩子成為他們自己嗎?

而他們的回答都很肯定,「可以啊,我當然允許孩子成為自己呀。」

我接著會問,「他們可以有自己的意志嗎?他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嗎?當個工程師或者服務員,你們都不會幹涉嗎?你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性取向嗎?他可以當一個異性戀,也可以當一個同性戀,也可以是一個跨性人。你允許嗎?你允許孩子自由地表達嗎?你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情緒,他可以認識自己的情緒嗎?」

當孩子生氣的時候,大人會安慰孩子:「你不要生氣,你再生氣爸爸就生氣咯。」

當孩子難過的時候,大人會說:「不要難過了,別想那麼多,沒事啦。」

當我們這麼說了的時候,他就不難過了嗎?

尤其男生,他的身體裡面從小就被教育要剛毅,不能隨便流眼淚。那麼孩子長大之後,難過的時候,他可以流淚嗎,他可以承認他是傷心的嗎,他真的認識他自己嗎?

比如說,我要來TED演講了,我跟老師說我害怕。我的老師會跟我說:「不要害怕,你把臺下的人當西瓜。」有時他們還會給我建議:「你要相信你自己,你一定可以的。」

可這句話一說出來,我就離自己更遙遠了。我不能接受自己的害怕,那我怎樣相信自己呢?一個孩子從這麼小長到大人,他跟他的情緒就失去了連接。他不認識自己了。

有一個媽媽問女兒中午吃什麼,女兒跟往常一樣,回答:「隨便,都可以。」媽媽說:「不要隨便,今天什麼都可以吃,你來點,我都會滿足你。」孩子聽到這裡非常開心,還認真地跟媽媽核對,「媽媽,什麼都可以吃嗎?」媽媽說:「都可以,你說吧。」孩子想了很久,媽媽開始催女兒,「叫你自己想了,你又想不到了,趕快!」

一隻雞被裝在籠子裡太久了的話,就算放出來,它也不會走路了。一個孩子常常被規定要這樣要那樣,有一天你給了他自由,他也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孩子又過了一會兒,小心地說,「我想吃鹽酥雞。」媽媽臉色就變了:「媽媽跟你說過多少次,鹽酥雞太油膩了,換一個別的。」孩子雙手託腮,又想了很久才說:「我想吃布丁。」這次媽媽火氣來了:「布丁不能當正餐,中午要吃正餐的!」

這算是尊重孩子意見嗎?

有一次,我看到一個爸爸對孩子說:「你有什麼想法,可以說啊?」可是當孩子說出了自己的選擇,父母又常會皺著眉頭問,「你真的要這樣做嗎?你想清楚了嗎?」

讓孩子說了以後,爸爸的回應卻讓孩子非常沮喪。孩子應該相信的是爸爸的表情,還是他的語言。如果孩子放棄了選擇,父母還會義正言辭地說:「我答應你啊,是你自己不要去的。我本來就很開明。」

哦,這是開明嗎?這是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意見嗎?

一個從小就意見不被尊重的孩子,他長大之後,會是怎麼樣呢?這樣的孩子,不能接觸自己真正的內心,打從內在就不能接納自己。

曾經有一個媽媽帶著女兒向我求助,孩子已經輟學了。她不願意去上學,原因是她在學校裡沒有朋友。

於是我問她,「你願意跟自己做朋友嗎?如果有一個你站在這裡,你願意跟她做朋友嗎?」她聽到我這麼奇怪的問題,想了一會兒說,「我不願意。」

「因為我覺得她很糟糕,她不是個好孩子。」

一個耶魯大學的教育心理學家說:一個人要有良好人際關係,他才有良好的學習能力。可是良好的人際關係根源在哪裡?跟自己的關係。

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讓孩子跟自己的關係變得很差勁,因為我們漠視了孩子內在真正的感覺,內在真正的想法,內在真正的需求。

我常常問,你最常跟孩子說的一句話是什麼?問大人不準,問孩子最準,孩子往往會說:「快點!快點!功課做了沒!澡洗了沒!趕快去睡覺!」

孩子任何的事情,他提的一個想法,他提的一個情緒,他遇到的一個困擾,我們都應該真正傾聽,與孩子發生一種聯結性的互動。在這個聯結性的互動中,我們才能漸漸引導孩子,認識他自己。

那麼孩子才能學會接納,學會愛自己。當他跟自己有了比較美好的關係,我想他跟世界的關係,也會好一點了。

關於崇建

他與人對話,常常幾句話就讓人落淚。

他的課堂,即便是由多動症的孩子組成,也能秩序井然,漸獲安定。

他來自破碎家庭,曾經內心充滿憤怒、焦慮,與家人的關係疏離、多有衝突。如今他不僅內心和諧安定,與家人親近相愛,更帶領其他家人擁有更好的生命狀態。

他用自己的生命體驗,將薩提爾模式深入應用在心教育中,創造了完整、極具實踐性的脈絡體系,影響了眾多家長和教育工作者。

他是東南亞久負盛名教育專家,臺灣著名教育家,薩提亞模式資深教育專家、多家媒體的專欄作家;「臺灣青少年教育協進會」理事長、擔任多所大學教授,長期在日本新加坡臺灣等地舉辦各類大型講座,被譽為「最優秀的華人講座大師」。

創辦薩提亞心靈成長工作坊以及「千樹成林」、「快雪時晴」創意作文班。

李崇建老師曾出版多本童書、小說、教育書,其中《麥田裡的老師》,曾獲2013年中國教育報「影響中國教師之10本書」。

現擔任臺灣地區青少年教育協會理事長,多家中小學特約作家,經常受邀在世界各地演講。

雲南薩提亞中心

【雲南唯一官方薩提亞推廣中心】

0871-65165668

相關焦點

  • 李崇建:教育孩子如何成為他自己
    分享TEDx上一位臺灣老師--李崇建的視頻演講《教育孩子如何成為他自己》,孩子需要學習,其實父母也需要學習如何跟孩子更好地相處,讓孩子成為他自己。我是一個老師,我經常要和孩子談話,也要和父母談話,偶爾也會和老師談話。我常常看到孩子面臨抉擇的時候,最常說的一句話是,「我不知道我自己要什麼。」或者「我不知道我自己要選擇什麼。」
  • 李崇建老師特刊︱每個孩子都有逃課的自由!
    進「全人學校」前,人性化的教育理念究竟怎樣才能被用到實際教學中去,沒人教李崇建怎麼做,他只能自己探究。調皮的「三劍客」(三個年齡相仿的學生)在山下探險,拔了老農菜園裡的青菜當炸彈,人家來告狀,雖然他們來自首,但嬉鬧的態度還是令李崇建怒不可遏。「無恥!」
  • 【專訪】教育工作者李崇建:三十歲後,我的人生因對話而自由
    現在的他,是熟悉冰山對話的溝通大師,一句簡單溫暖的「怎麼了?」就能安撫從潘多拉盒子衝出的情緒怪獸,帶領對話者在眼淚中重拾力量。陪伴每個父母和小孩,成為更好的自己。讓每位父母、教育工作者,都有能力,以生命滋養另一個生命,帶領孩子,走向海闊天空的未來。
  • 李崇建薩提亞工作坊,我知道你等了很久!
    他成了許多學生的「救星」,幫助孩子們找到人生的定位,引發他們努力的動機,甚至能讓從不寫作的孩子動筆寫出出色的文章。他示範了教育的可為,給在教育路上有困惑的師長,極大的激勵與真實的幫助。@溫美玉  高中教師看崇建老師與孩子的故事,非常震撼。一位教師的內在可以如此寬廣與定靜。他身上仿佛有一種魔法,讓來到眼前的孩子,無論是生氣、叛逆、和抗拒都能在瞬息間平靜下來。我看崇建老師與孩子們的對話,常常會溼了眼眶。
  • 教育者們不可不看的50個TED演講
    Conrad Wolfram:用計算機教導孩子真正的數學從火箭發射到股票市場,人類社會最驚人的創舉大都由數學支持。那為何孩子會喪失學習數學的興趣呢?康拉德·沃爾夫拉姆指出部分原因在於,我們注重筆算的教學方式,不但沉悶繁瑣,還與我們實際生活毫無關聯。在這個演講中,他為我們呈現了他鮮明的觀點:通過計算機編程教導孩子學習數學。
  • 教育人不可不看的50個TED演講,附觀看連結
    在這個演講中,他為我們呈現了他鮮明的觀點:通過計算機編程教導孩子學習數學。觀看連結:http://www.ted.com/talks/conrad_wolfram_teaching_kids_real_math_with_computers14.
  • 幼兒教育從業者必看的10個「TED」演講
    她回應道:「孩子們不會跟他們不喜歡的人學習。」 這個充滿激情的演講號召教育者們相信他們的學生並且從個人角度上真正建立起和孩子們的聯繫。她堅持每個孩子都需要一個相信他(她)的成年人。她認為,教學是嚴格的非個人的從9到5的努力,並不是用教師的號召力來塑造下一代的生活。
  • 李崇建老師的工作坊開始報名啦!
    這樣的痛苦促使我重新拿起了這本書,在書中例舉的各個對話的情境裡,去想像阿建老師文字裡的那些聲音是如何的,萬般嚮往阿建老師所說的內在和諧與寧靜。頑媽一口氣把市面上所有能買到的阿建老師的書都搬了回來。看著這些書的同時,我想,是否我可以真正的去見到這個人?於是在網上搜尋,發現了阿建老師會在大陸開工作坊的消息,心裡無法抑制的狂喜。
  • HelloChinese 創始人李崇:工科男的教育夢
    現在,隨著中國網際網路行業的興起,曾有過教育類夢想的人,都通過另一種方式,來完成他們當初的想法。那就是—教育類App。李崇就是其中之一。李崇表示。於是在如此,天時地利人和的基礎上,2015年7月份,HelloChinese—一款教外國人說中文的App誕生了。「我是很喜歡教育的,即使當初不做這個,也會做別的教育方向。」他表示。
  • 崇建老師工作坊之課後問與答
    或者要怎麼跟反悔的阿建應對呢?答:若是小朋友忘記自己送了,那麼自己的孩子,是否會在好奇的對話中說出來?若是能夠有好奇的對話,孩子就多了一些機會說出真實。那麼送人的小孩反悔了,怎麼辦呢?透過書寫療愈,沒有問題,但最好在結尾處,收在對自己的欣賞、正向裡。還有上課時提到,建立一個安全的島嶼,在安全的感官與不舒服感擺蕩,是讓自己安全的方式。問:與小弟對話時,常用以往經驗,認為他在說謊或討好,內在無法真心接受時,彼些如何相處?如何對話比較適當?
  • 他是學思達教學法創辦人,自覺個性孤僻高傲,直到遇見了……
    此後他自創的「學思達教學法」吸引了數萬「認同者」追隨,他成了臺灣「翻轉教育」的先行者,聲名遠播海外。近2年前他毅然請辭公校教職,到中國大陸協辦學校,如今他又回到臺灣,催生出第一所「學思達專校」,將由此展開一場大型教學實驗。原本平凡甚至有點孤癖的高中老師,靠著一步一腳印成了「學思達創辦人」,性格變得柔軟也包容許多。被問到這改變如何發生,他總強調「因為我跟崇建學過薩提爾啊」。
  •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如何正確地教育讓TA更加美好?
    這就是教育的作用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好的教育應該是什麼樣的?操心的父母們理解怎樣教育孩子更科學?孩子們需要什麼樣的教育方式? 愛因斯坦的回答是:「當一個人把他在學校學到的所有知識全部忘掉,剩下的就是教育。」 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培養,而是一種習慣,一種能力的培養。
  • 分享600萬次的TED視頻!20道題,孩子錯了18道,如何鼓勵所謂的「差生」?
    我當時就想怎麼能在9個月之內,把這些孩子提升到他們必須具備的水平?這真的很難,太艱難了。我怎麼能讓一個孩子重拾自信的同時,他在學術上也有進步? One year I came up with a bright idea.
  • 當孩子考壞了,張輝誠老師教你用「自我冰山圖」跟他談成績
    重視「課堂對話」的學思達,與同樣「注重對話」的薩提爾結合在一起,讓「考壞了」這件孩子難以開口的事,透過一張「自我冰山圖」幫助孩子與父母得以自我探索與成長!本文摘錄張輝誠老師在《教室裡的對話練習:當學思達遇見薩提爾》的操作範例分享。陪伴每個父母和小孩,成為更好的自己。讓每位父母、教育工作者,都有能力,以生命滋養另一個生命,帶領孩子,走向海闊天空的未來。
  • 如何覺察和回應--阿建老師最新解答
    阿建老師以自我成長為案例,清晰的解讀如何覺察和回應自己。 自接觸阿建老師之後,我也開始進入阿建老師所說的那種奇妙的境地,學會了在思考與體驗之間的自由切換,亦常常令自己進入臨在的狀態。頭腦間的概念容易解釋,體驗性的部分,卻很難用文字做出詳盡的表達。阿建老師從不藏私,也願意花費時間和精力來做如此深刻的回答,這便是「無理由的愛吧!」
  • TED 演講: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交談者?
    TED 演講: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交談者?by Celeste Headlee演講者 Celeste Headlee 成長在一個熱鬧非凡的家庭:因為外公是名人,所以在她小的時候,也總是能遇見非了不起的人物。
  • 年度推薦 | 2020年度TED演講 TOP20(附視頻)
    在2020年最受歡迎的TED演講中,一改18分鐘的限制,TED官方發起的TED connect,我們認識疫情,想辦法對抗疫情,並在疫情中安頓自我;回歸到人本身,我們如何對抗這個時代無所不在的孤獨和焦慮,科技對個人隱私的入侵,又該如何培養自己的韌性並保持良善。20個TED演講,望不虛此行。
  • 『對話的力量』國際知名學家李崇建老師2020年元月精品課
    2019年5月11日 西安怡然老師有幸在西安大會上第一次遇見崇建老師第一次 作為他的聽眾聽老師現場演講滿心欣賞 感動 收穫2019年5月14日 西安怡然老師有幸在崇建老師工作坊裡做助教在整個工作坊裡,怡然老師無法忘記,每次崇建老師都直呼
  • 直擊教育真相,他的TED演講比巨星、政要更受歡迎
    Summer姐姐 / 文最近宅在家裡,開始翻看歷年的TED演講,讓我有點意外的是,播放量最高的演講,不是世界巨星,也不是國家政要,而是來自於英國教育家肯·羅賓遜的《學校扼殺創造力》。羅賓遜在演講中提到,現在教育體系提倡,一個有奉獻精神的老師,能發現一個天才學生。但他認為,所有孩子都是偉大的天才,而我們卻無情地扼殺了他們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