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蘆是瓜類蔬菜的一種,它的結瓜能力強,產量是瓜類蔬菜中比較高的,所以適合進行栽培,有著較高的收益。如果家裡有一塊空地,自己也可以嘗試種一種,一顆西葫蘆可以結瓜十多個,還是非常多的。種植一顆兩顆當然簡單,如果種植多的話,難度就上來了,有不少農戶表示,現在西葫蘆存在化瓜的情況,好不容易長大了,結果化掉了,非常的可惜,影響到了產收。對於這種化瓜的問題,有什麼方法預防呢?
化瓜是什麼呢,就是西葫蘆等瓜類蔬菜,長大之後,還未完全成熟,自己在地裡爛掉了,不再繼續生長。發生這種情況,可能與授粉有關,授粉沒有完成,導致子房不能成熟,所以後來會化掉。也可能與溫度光照變化有關,幼瓜受到了這些因素的影響,不再吸收養分生長,也會化掉。
西葫蘆是雌雄異花的作物,雌花很容易觀察到,它有一個很大的子房,這個子房繼續膨大的話,就是西葫蘆了。而西葫蘆主要的授粉方式是昆蟲完成的,在大棚栽培的條件下,如果沒有人工放蜂的話,授粉效率低,容易影響到子房的發育,會導致化瓜的大量發生。對於這種情況,常見的方式是人工授粉和放蜂,有利於促進子房的發育。
授粉正常的情況下,西葫蘆同樣會出現化瓜的情況,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西葫蘆對光照的需求很高,特別是在結瓜期,要求充分的光照,如果光照較弱的話,會導致化瓜的問題。現在雖然已經是夏季,光照條件不錯,但部分地區迎來了連續的陰雨天,連續不放晴的情況下,對西葫蘆的影響是很大的,可能導致化瓜發生。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西葫蘆的葉片是很大很濃厚的,而它的藤蔓非常短,和黃瓜絲瓜不能比,在這麼短的藤蔓上,既要結瓜又要生長很多葉片,很容易導致鬱閉的條件,影響到光照效果,所以一樣會發生化瓜。對此要合理地控制栽培密度,一般每畝保留2000株就可以了,在定植之後就要開始疏苗,可以少不能多。對於某些品種,需要進行吊蔓操作,把藤蔓吊起來有利於西葫蘆的發育,也能避免葉片帶來的遮光影響。
對於已經出現鬱閉條件的西葫蘆地,需要進行人工處理,把部分的側枝去除掉,老葉和枯葉也要剪掉,給整個植株帶來寬鬆透氣的環境,有利於葉柄的發育,促進西葫蘆的成長,可以減少化瓜的發生。一般處理之後,馬上使用殺菌劑噴灑一遍,避免傷口位置出現病菌入侵,以免帶來病害。
可見西葫蘆的化瓜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只要按照上面這些要求去做,化瓜的問題基本上很少,對產量沒什麼影響。特別要注意的是,種植密度帶來的影響,這是大家比較容易犯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