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小作坊起航於五羊城 製造大工廠馳騁在「一帶一路」

2020-12-11 大連日報

    本報訊(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巴家偉)「雖然全球經濟形勢嚴峻、黑天鵝事件頻現,但機遇與挑戰並存,不管哪個時代,都會有優秀、富有實力、一直在做準備的企業脫穎而出。」第127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今年首次在線上舉辦,大連達倫特集團董事長、Aroma Naturals香氛創始人王立新以「老廣交」身份如約出現在五羊城。

    6月21日,廣州市第137場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新聞發布會(廣交會與「一帶一路」專題)邀請了6家國內行業翹楚,王立新第一個發言:「國家提出『一帶一路』倡議,達倫特正走在實施國際化戰略的徵途上。沒有廣交會和『一帶一路』,就沒有達倫特的現在。」

    從1987年開始參加廣交會,歷經66屆從未中斷,王立新是名副其實的「老廣交」了。1997年,他辭職創辦達倫特公司,「當時,達倫特是很小的手工作坊,只有三五十人,手工生產工藝蠟燭,出口歐美市場。」公司從創辦之初就開始參加廣交會。

    到2006年,達倫特從一家默默無聞的蠟燭工廠,經歷了實業化和工業化快速發展階段。王立新介紹,是廣交會「培育」出達倫特。公司幾乎所有的渠道建設和訂單都和廣交會帶來的商機有關。從2002年至2007年,企業出口規模就增長600%,成為當時全球同業中對歐洲出口最大企業。

    經過20年積累及國際化戰略,自2018年起,達倫特從單一製造模式轉型升級為「製造+電子商務+歐洲海外倉」模式,成為一家全球化布局的香氛蠟燭製造企業,已在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東協泰國、歐盟波蘭工廠的員工均超過300人,年銷售額均達上千萬美元。同時設立了德國營銷中心、格拉斯香氛創意工作室和歐洲海外倉等。目前產品銷售到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瑞典宜家、美國沃爾瑪、德國麥德隆等跨國零售企業及當地零售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供求關係。

    對未來,王立新確立了一個打造世界級國際香氛品牌,將Aroma Naturals香氛帶到世界舞臺的目標,企業進入了品牌戰略階段, 「從2017年開始,我們計劃用20年時間聚焦一件事,打造一個全球消費者最喜歡的國際香氛品牌,致力於倡導香氛生活方式,推廣『視覺+嗅覺』之美的雙重家居美學。」

    「我們將Aroma Naturals直播間搬到了廣交會平臺。」王立新認為,今年首次搬到線上的廣交會,恰恰成為企業的數字營銷快速發展的助推器。面對網際網路時代和技術的發展,數字經濟是核心。

    王立新表示,事實上,並不是因為疫情才會對企業線下零售、消費需求和供應鏈等產生影響,很多不確定因素或者突發事件都可能造成,這就考驗企業的風險管理能力,包括應對供應鏈波動的儲備方案,市場暫時沒有需求時的預備方案,一個有長期戰略目標的企業會提前做好充分的風險管理準備。對於這部分企業而言,越是嚴峻越容易脫穎而出。

相關焦點

  • 「一帶一路」互利共贏 從海絲起點的瓷器「小作坊」說起
    【「新時代·新平臺·新機遇」——「一帶一路」大型網絡主題活動】「一帶一路」互利共贏 從海絲起點的瓷器「小作坊」說起德化這個泉州市北部的小縣城,正在告別「小作坊」的經營模式,向「世界陶瓷之都」的產業化之路大步邁進。截至目前,德化縣擁有陶瓷企業2600多家,從業人員10多萬人,2017年產值227.4億元,是中國最大的陶瓷工藝品生產和出口基地。該縣提出,力爭到2020年陶瓷年產值突破300億元,產值上億元陶瓷企業60家以上,規上陶瓷企業100家以上。
  • 借道「一帶一路」 長虹國際化再起航
    從做簡單的出口創匯做貿易和OEM,再到海外投資建廠,長虹用了十多年的時間實現了產品、製造、技術及品牌層面上的「走出去」。  2015年,長虹實現海外業務收入超過150億元,遍布印度尼西亞、捷克、西班牙、德國、巴基斯坦等全球19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印尼、巴基斯坦、中東、捷克等很多國家和地區都處於「一帶一路」沿線上。
  • 手工造紙還能傳多久 訪貴州手工作坊(圖)
    筆者日前探訪了這個小小村落的手工作坊,身臨其境,感受傳統手工造紙。     這個規模不大的古法造紙作坊,沒有現代造紙技術、機械和動力,每天有二三十個當地人作業。造紙流程有五個大的作業區,即:樹皮浸泡區、樹皮捶搗區、樹皮蒸煮區、紙張生產區、紙張烘乾區,涉及幾十道工序,每一道工序由手工操作,設備極其簡單。
  • 小作坊拼湊大彩電_鳳凰網資訊_鳳凰網
    羊城晚報記者調查發現,有禁不止的原因中,除了造假門檻低,還因為背後有產業鏈支撐,上、中、下遊利益勾連,協同造假———從電子元件翻新,到電視機「心臟」造假,再到翻新組裝,已經形成完整的產銷鏈條。這樣製造的一臺所謂全新的「名牌」電視機,僅售200元,看似物美價廉,實際上隱患重重:顯像管是舊的,機殼、機芯的安全更是毫無保障。
  • 2020「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籌備就緒
    原標題:2020「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籌備就緒  中國甘肅網12月21日訊 據甘肅日報報導(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王朝霞
  • 「一帶一路小使者 百年名校耀羊城」廣州市學生手繪明信片大賽頒獎
    中國教育在線訊為響應國家「一帶一路」的重要倡議,引導學生深入挖掘廣府文化的內涵特質,講好廣州教育故事,廣州市教育局攜手廣州市郵政局,共同舉辦了「一帶一路小使者 百年名校耀羊城」廣州市學生手繪明信片大賽。10月27日下午,大賽頒獎典禮在廣州市郵政局舉行。獲獎學生代表與家長一起出席,與家長、老師共同分享得獎的喜悅。
  • 女鞋之都十五年 「一帶一路」再出發
    女鞋之都十五年 「一帶一路」再出發 「2017四川鞋業十大影響力品牌」系列評選活動正式啟動   5月24日,四川省第十一次黨代會開幕,提出要向世界深度開放,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大力支持企業「走出去」。
  • 三一重工:「一帶一路」上的中國名片
    近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京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並發表主旨演講。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受邀出席峰會活動。作為湖南本土成長起來的機械工程領軍企業三一重工,被譽為「一帶一路」的量身定製者。目前,三一在美國、印度、德國、巴西擁有4大海外研發製造基地,13家製造工廠,業務覆蓋150多個國家和地區。
  • 看,北京路旁有條「一帶一路好貨一條街」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譚錚「這是來自我們喬治亞的紅酒、氣泡水,還有來自伊朗的藏紅花。你們可以試一下。」12月24日,記者看到,在廣州市越秀區北京路旁中山四路的非遺之窗連廊下,來自喬治亞的貝卡和他的小夥伴在展位前,用著尚算標準的普通話向過路觀望的市民介紹著來自喬治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產品。
  • 蓬壺手工面線:衝出小作坊 闖出大格局
    蓬壺手工面線源於明代隆慶年間,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近幾年來,蓬壺鎮大力引導手工面線這一特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在堅守手工製作、保留原有口味的基礎上,擴大生產規模,根據市場需求,開發符合現代人口味的新產品;加強品牌打造,統一包裝,增強辨識度;採取「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有效解決農村家庭自我發展能力不足的問題。
  • 打工在柬埔寨的四川人:與工廠一起遷徙,密切關注「一帶一路」
    隨著近年來「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化,中柬經貿投資合作全面加速,中國已連續多年成為柬埔寨最大外資來源地,柬埔寨目前的500餘家紡織服裝企業,約70%為中資企業。萬忠華曾在廣東的一家毛織廠做洗燙部主管,這樣的履歷在柬埔寨工廠大受歡迎。高薪邀請下,他很輕易就做出了選擇。他說,闖蕩嘛,總要往前走。
  • 一帶一路:「你好,SHACMAN!」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如今,陝汽產品已經銷往「一帶一路」沿線90多個國家和地區,「陝汽製造」贏得了國際口碑。不同國家的使用者們發自內心地向SHACMAN說「你好!」。張磊,現任陝西重型汽車進出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陝汽進出口公司)非洲一區(覆蓋北非、中西非以及東非國家)大區經理。
  • 特稿:「一帶一路」:小故事 大道理
    新華社北京10月14日電(記者楊定都 鄭開君)在德黑蘭工商局裡,中國女企業家焦靜媛告訴伊朗官員,她要在當地註冊「一帶一路集團」。  「一帶一路?」由于波斯語(伊朗官方語言)沒有這種說法,60多歲的焦靜媛只好先給伊朗官員「科普」她理解的「一帶一路」——中國提出「一帶一路」是為了促進沿線國家經濟合作、文化交流,「像古代絲綢之路那樣給整個地區帶來繁榮」。  當然,「一帶一路」的內涵遠不止這些。
  • 廣東學子觀海絲展,就「一帶一路」戰略普及程度展開調研
    7月28日,廣東海洋大學一社會實踐團隊以「調研『一帶一路』戰略普及程度及認知」為主題,開展對「一帶一路」具體內容進行調研,宣講以及普及的活動形式,記錄並了解大眾對於「一帶一路」的認知程度。圖為南漢二陵博物館絲路起航展覽 在參觀絲綢之路展覽後,團隊進行了一帶一路戰略群眾普及度調查隨機採訪併科普,館內遊客對這種政治傳播與文化展覽相結合的科普方式表現的十分積極
  • 「一帶一路」的「五路」理念:提供全球大變革時代新動力
    在這篇6000多字的演講中,習近平主席深刻闡述了絲路精神的準確內涵,全面總結了「一帶一路」建設近4年來取得的豐碩成果,並站在當今世界發展新的時間節點上,順乎時代潮流,以解決世界現實問題的智慧與擔當,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一帶一路」以及怎樣建設好「一帶一路」等重大問題,為「一帶一路」倡議描繪出更加令人期待的藍圖,也為當今這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變遷時代,注入了新的動力。
  • 【福建日報】永春蓬壺手工面線:衝出小作坊 闖出大格局
    和很多傳統手工產業一樣,蓬壺手工面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工業化進程的衝擊,一度式微。由於傳統手工做法工藝繁複,產量上不去,產品單一,蓬壺手工面線一直在低價位徘徊,且長期是家庭作坊生產,小而散,食品衛生難以保證。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很多家庭作坊只能勉強維持,年輕人也很少再從事這一行當。    蓬壺手工面線雖有悠久的歷史,發展卻舉步維艱。
  • 手工作坊版製造平衡車:一個人一天組裝12臺
    初春的永康,天氣乍暖還寒,街道一邊是一排排工廠,另一邊則是一望無際的農田,間或有一些民居散落在周圍,廠區大門上,大多掛著「××實業」「××車業」「××五金」等招牌。  浙江金華永康,是全國聞名的「五金之都」,幾年前興起的保溫杯熱、拖把熱、滑板車熱、防盜門熱大多出自這裡。現在,新的一股熱潮業已形成——電動平衡車。
  • 森大牽手IBM 打造「一帶一路」企業轉型標杆
    ,為整個集團的數位化轉型打下堅實的基礎,打造「一帶一路」企業轉型的標杆。為更好地拓展海外市場,從2013年開始,森大緊跟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加快工貿一體化,在非洲開設多個生產基地,現已成為一家集海外工業製造、國際貿易、實業投資為一體的跨國綜合性產業集團,成為新興市場建材、快消和五金等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在企業運營中,採購及供應鏈作為公司獨特的業務環節,不僅對後臺辦公產生很大的影響,還支持著前臺業務的轉型。
  • 特寫:巧手煥新生——探訪開羅「垃圾山」上的女子手工作坊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開羅3月8日電 特寫:巧手煥新生——探訪開羅「垃圾山」上的女子手工作坊馬爾瓦 李奕言37歲的娜賈特是4個孩子的母親。每天,她都要穿過汙水橫流、堆滿垃圾的昏暗街巷來到環境保護協會開設的一間手工作坊工作。她已經在這裡工作了22個年頭。「女人可以從石頭裡擠出水來。」娜賈特邊說邊往尚未晾乾的再生紙漿上擺放花瓣和樹葉。廢棄的紙張就這樣在她和工友們的巧手下變成禮品袋、筆記本和賀卡。這間作坊位於埃及首都開羅城東穆克特姆山附近。
  • 「一帶一路」上的中國雄心
    其實要想解答這個問題,只需將目光投射到在「一帶一路」上大放異彩的中國企業身上即可。14月22日~24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攝製的 「一帶一路」紀錄片《共築未來》,在晚8點黃金時段的央視綜合頻道陸續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