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未成年學生沉迷於遊戲不僅荒廢了學業,身體健康受到了損害,而且與父母的關係疏遠、生活在虛擬幻想的世界裡。
隨著物質生活的日漸豐盈,上至六旬老人,下至三歲稚童,人手一臺手機手機已經成為社會常態。手機的日益普遍伴隨而來的是手機成癮,遊戲成癮。青少年因其不具備成年人的自制力,遊戲成癮指數直線上升。截至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遊戲市場最大國,遊戲行業蒸蒸日上。
孩子沉迷遊戲無法自拔的後果
1、加重家庭經濟負擔
大富大貴的家庭在現實中只是小部分,大部分的家庭都是經濟普通的類型,甚至有些拮据。
孩子的心理我們都知道,好奇心、好勝心都比較強,如果缺乏對家庭經濟情況的了解和對金錢的認知,就很容易衝動消費,加重家庭的經濟負擔,讓父母苦不堪言。
2、佔用太多時間
孩子自控能力差,而網路遊戲又是非常耗費時間的一個消遣。平常有玩手機遊戲的人應該知道,很多遊戲只是玩一局,半個小時、一個小時就過去了。孩子一旦沉迷遊戲,不知不覺就會一直玩,寶貴的時間沒了,獲得的只有虛無的快樂。
3、影響讀書學習
魯迅先生曾說:&34;
但是,孩子顯然很少有這樣的覺悟。
沉迷在遊戲裡的孩子,不知道時間的流逝,等回過神來,時間都用掉了,自然沒有時間進行思考和學習。
就算是在上課、寫作業時,這類孩子也無法靜下心來,反而會不斷走神,想去玩遊戲,正是被網癮掌控了。
如何引導孩子?
我們家長要引導孩子學會自律,這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我們做父母的不可能一直陪伴孩子左右,孩子只有學會了自律,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美國著名教育家魏克禮說:「家長教育孩子,並不是應該控制孩子,而是應該教孩子如何自律。」
培養孩子的自律性,不僅僅是為了眼下控制孩子玩遊戲的時間,更是為了他以後擁有更加美好而自由的人生。
怎麼培養孩子的自律?
1.父母要以身作則,身教大於言教。
在《少有人走的路》的書中指出「父母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讓孩子懂得什麼是自我完善。我們強化自身成長的力量,才能成為他人力量的源泉。」家長自身的行為方式對孩子的榜樣作用至關重要。
2.和孩子制定計劃,尊重孩子意願,激發孩子內驅力。
真正的自律是建立在自知、自信和熱愛之上的,不是盲目的自我壓迫、自我批判。父母在培養孩子自律過程中的角色是引導者和輔助者,絕不能採取發號施令的方式,孩子要有選擇權和決定權。
父母要多去傾聽孩子,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給他選擇的機會,孩子才會有發自內心的參與感和成就感,才會更願意積極配合完成。
3.他律在自律中也不可或缺。
自律實質上其實就是延遲滿足,孩子並不能馬上得到自律的好處。要讓孩子擁有自律的好習慣,先要讓孩子嘗到他律的甜,進而實現自律,養成好習慣。
愛學生APP以「讓孩子逐漸養成自律好習慣」為原則,創新性研發出的愛學生APP。
愛學生一直專注於為家長和孩子搭建愛與責任的橋梁,不斷為家長和孩子提供更多元的守護服務、更科學的管理。
愛學生APP集時間管理、應用管理、應用統計、視力保護、行走禁看、危險區域、緊急求救、親情通話、軌跡定位九大功能於一體,囊括學習模式、娛樂模式、鎖屏模式及自定義模式於一體。家長可遠程實時管理孩子手機,引導孩子正確使用手機,安全上網,養成自律好習慣。通過與家長溝通及約定等,可充分使孩子逃離「遊戲成癮」的迷局,解決孩子沉迷手機,沉迷網絡,耽誤學習等困擾,讓孩子健康成長。
保羅·戈埃羅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一書中曾說過,「當你全心全意夢想著什麼的時候,整個宇宙都會協同起來,助你實現自己的心願。」只要家長和孩子攜起手來,採取正確的方法,遊戲成癮將無處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