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Tony談產品人的信仰:克制的力量

2020-12-16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很多產品的功力沒有用在找到真正能感動人的地方,而是用粗暴的方式完成業務指標。用粗暴的方式可能花兩分力氣就能看到收入增長,而做真正用戶喜愛的產品,需要花十二分力氣不斷打磨,也未必能看到微小的成果。往往由於粗暴的成果容易得到,功力不足的產品人更容易選擇粗暴。

引言·兩家茶餐廳

有一家茶餐廳A的位置很好,周圍有不少人流,但只有這一家茶餐廳,有地理位置優勢,原本一個人30元左右就能吃一頓飯,餐廳經常巧言推銷,讓顧客多點菜,讓顧客消費到50元以上。還有一家茶餐廳B,食品不錯,服務員待客友善,點餐點多時會提醒顧客可能點多了,建議不夠再加。

估計短期內茶餐廳A的營業額會增加,但長期來看,很難讓顧客真正信任,一旦附近有別的選擇,顧客就會選擇其他餐廳。而茶餐廳B,會給人一種克制的感覺,反而能建立起信任感。顧客有時候情願走遠一點,也願意過去。

我覺得這種克制就是一種美好,一種力量,其實做產品也是一樣。

什麼是克制?什麼是敬畏?

克制背後是敬畏心,對自然的敬畏,對顧客感受的敬畏。自然就是用戶跟產品的接觸點是順其自然的,不是強行來的。比如說用戶在用微信的時候最直接的需要是消息、通訊錄,這是用戶最自然的需求。如果微信在消息首頁上來個廣告條,的確商業效益巨大,但就違背自然的理念。利用地理優勢生硬的推銷,估計會得逞一段時間,但違背自然的理念,用戶就會不喜歡。

克制是需要深厚的功力的。比如星巴克,其核心理念是通過調製完美的咖啡為媒介,為人們創造一個友善和活力的空間。要讓所有工作人員用心調煮每一杯咖啡,展現親切的微笑,熱情做好每一個細節,去建立顧客和社區的信任。這正是星巴克的功力所在。(建議做產品的同事們,可以去讀一下星巴克在2007-2008年困境中重拾克制、涅槃重生的經歷。)

很多產品的功力沒有用在找到真正能感動人的地方,而是用粗暴的方式完成業務指標。用粗暴的方式可能花兩分力氣就能看到收入增長,而做真正用戶喜愛的產品,需要花十二分力氣不斷打磨,也未必能看到微小的成果。往往由於粗暴的成果容易得到,功力不足的產品人更容易選擇粗暴。

PC紅利時代已經過去

利用小聰明各種加塞,是一種缺乏敬畏心的表現。騰訊也有不少產品有這個問題,還是PC時代的思維。

PC時代存在先行者紅利。PC用戶選擇的成本較高,用戶容忍度較高。一個產品做的不那麼好,只要生硬嫁接在流量門戶上,還是可以享受紅利期,四大門戶都是PC時代先行紅利的受益者。在PC時代,當時有業界人士描述騰訊「插根扁擔也開花」,一方面是說騰訊有一個比較好的流量平臺,另一方面也是諷刺,諷刺鵝廠一些體驗不夠好的產品,靠紅利來存活。

但PC紅利時代已經過去了,時代早已改變。

公司內部也有「兄弟幫一下」的常見思維,這跟茶餐廳搭售也有同樣的思維。這種思維在移動時代是難以持久的。在移動時代,如果你不夠克制和敬畏,自然有比你克制、比你更用心的新產品會出現,移動時代的用戶選擇能力大大提高了。

小龍有句話講的很好,「讓商業存在無形之中」,我很認同。好產品和好商業,並不是靠不停的派傳單、不停地去幹擾顧客,來向他銷售東西,這是一個不太愉快的理念。好的產品是在很自然的接觸點裡,通過優雅的服務體驗來打動用戶,讓用戶心甘情願的告訴朋友,讓用戶來做口碑代言人。這是社交類產品最重要的地方。致力於在自然接觸點上感動用戶,而不是勤快的各種搭售、各種拉,這是兩個不同的用力的方向。

不克制的表現之一:勤奮的打擾

很多團隊很勤奮,很努力,但勤奮的不合時宜,我稱之為勤快的打擾。這是在大、中型企業裡最容易出現,鵝廠也不例外。

一方面,團隊覺得自己超敬業,特別努力給產品推銷,讓顧客更多的消費;加班加點去策劃和運營各種活動,團隊覺得自己已經非常用心。另一方面,我們的產品服務卻經常被用戶罵。這個時候團隊應該反思一下,勤快是不是用錯了地方。

最近看到樂問上有同事吐槽,QQ會員發布了一個「你有個iPad還未領取」的營銷消息。這個消息下發文案很吸引人眼球,而用戶進入活動頁面後需要參與活動才有可能獲得iPad,讓用戶氣惱。當天看到同事們吐槽,SNG也通報批評了會員的營銷團隊。

這是一種「勤快的打擾」的常見案例。但是這樣的勤奮,越勤奮傷害越大。這種勤快會造成團隊內外認知產生極大的反差,一方面會讓團隊內部自以為是,產品獲得短期的點擊數字、收入,表面看起來很敬業;另一方面,每個顧客心裡其實都有自己的一桿秤,顧客自然會感知到哪些產品可以作為他長期信任的朋友,哪些產品不是。這樣的東東,很難量化,表面好看的數字不一定是有長期價值,好看的數字也會騙人。

產品的出發原點,應該是更優雅的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不是讓團隊短期考核利益最大化。以用戶皺眉頭不開心換取的利益,就等於在透支產品的信用。透支行為自然是無法持久的。

從做人來打比方,如果有一個朋友三天兩頭找你推銷保險,反覆強調這是為你好,你就會覺得這個朋友好討厭,不會把他當做真正值得信任的人。我們很多產品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斷定這個事情對用戶有多麼的重要,通過各種小聰明打擾用戶,引起用戶的關注。其實用戶只是「被重要了」。

不克制之二:貪心的加法

我和鵝廠不少的產品團隊有過切磋,貪心的加法是一些團隊的致命硬傷。

產品團隊的主將或者部門負責人,不夠堅定,看到業界有產品冒起,不想丟機會,就在自己的產品上,很勤奮的疊加這個功能,疊加那個功能,團隊很勤奮也很努力,見縫插針的插入各種功能。

比如,幾個門戶新聞APP,頭兩年還是很清爽,後來大家的頻道越加越多,頻道裡還不斷添加垂直化的功能,訂閱,視頻,買車,買房,什麼的都往上加。鵝廠的新聞App也未能免俗,這其實還是PC時代貪多的門戶思維,後果就是精力沒有花在最核心的點上,必然稀釋了產品本身的核心氣質,損失用戶的信任。

每個產品,均有自己的邊界,一個產品應對一個核心訴求,解決一個核心問題。有的產品團隊因為歷史上有大的收入,或者大的用戶量,就覺得自己牛氣。對產品的核心理念和用戶的感受,缺乏敬畏心,以為有資金有團隊,疊加功能就是他們團隊的狼性進取。在業界,有不少公司的產品也有存在同樣的問題。

面對真實的世界,產品人不應該那麼自戀。即使有用戶量、有資本、有團隊、有IP、有收入,也並不代表你很牛,那只是一些輔助的元素而已,並不值得驕傲。貪心的加法,本質上就是違背產品的核心訴求,違背人性自然的規律,再多資源,也必然會失敗。

對一個產品的方向和邊界,產品人是需要有堅定的信仰和敬畏心。團隊能否聚焦在一個核心場景上,能否優雅的和穿透性的解決一個社會問題?這些才是產品人值得驕傲的地方。

不克制之三:猴子掰玉米

還曾經遇到一些產品團隊,產品領軍人的思考深度不夠,對產品的方向和路徑,缺乏自信。他們會出現反覆的大幅度的改變產品方向。每個版本都是大變樣,方向一會向東,一會向西。

團隊是很勤奮,加班加點,可惜戰鬥力也是極大浪費,就像是猴子掰玉米,浪費了團隊的時間和生命。

網際網路的產品在迭代過程中,團隊通過必要的試驗,通過必要的求證是很正常的。但如果像猴子掰玉米那樣,一個版本是玉米,下一個版本變成桃子,再下一個版本變成西瓜,這就是產品領軍人的思考深度不足,根本沒有思考清楚要解決啥問題,被各種概念牽著鼻子走,把團隊帶到溝裡去。

克制的力量:YouTube的體驗

在和同事們交流的時候,有同事表達他也很想克制,但克制會讓他的團隊不能完成KPI,滿足不了部門、BG、公司對業務數字的期望。我回應說,克制背後需要極大的努力,優雅的魅力也是巨大的。

我在海外用的比較多YouTube、Netflix,給我的感覺很值得信任。特別是YouTube,我幾乎每天都用。這裡專門談談YouTube的廣告體驗。

在我的Mac上,YouTube的貼片廣告通常5秒後就可以點擊跳過;再比如,如果有一個視頻,你之前看過一段,下次再點,YouTube就會直接從上次播放點繼續播放,而不會先讓你再看一次廣告。

YouTube市場佔有率估計是全球遙遙領先的第一,YouTube這種克制和敬畏,用戶能感受得到。我經常會5秒之後,靜靜地等著看完整個廣告。有幾個原因,一是YouTube上的廣告大多製作精良;二是它的雲端對我的興趣適配的較好;更讓我感覺好的是,它提供了5秒跳過的選項,這種克制讓我對YouTube的廣告也產生了信任。我的孩子每天最開心的事,就是獲得20分鐘的YouTube時間的獎勵。優秀的產品體驗,克制的廣告體驗,讓孩子也成為YouTube的忠實粉絲。

國內的幾家視頻網站,給我的吸引力就沒有這麼大了。因為他們的克制沒有YouTube那麼好,只是靠一時的獨播劇來拉客,並不足以建立真正的信任。

我相信,好產品如能堅持克制,可以走的更遠,也會有更好的商業回報。

克制的來源之一:初心

一個優秀的網際網路的產品,初心往往都是很樸素的,就是用網際網路幫助人們解決一個生活中不爽的問題,讓生活更好。

而在一個競爭激烈的環境裡,在一個大型組織裡,團隊比較容易迷失,變成了為KPI,為了做大,為了出名,為了打敗競爭對手,當團隊把「成為行業第一」,「我要做老大」當成目標,就容易陷入越做越想「更強大」,缺乏抵禦誘惑的能力。

作為產品帶頭人,如果只是為了業績欲望,只是為了業界出名,這個帶頭人的凝聚力是不足的。團隊智慧的凝聚,不是來自於VP、總裁、CEO的讚美,甚至不是來自於獎金激勵,而是產品本身讓生活變得美好所帶來的愉快和興奮。

克制的來源之二:有智慧,有功力

堅持克制的團隊會產生無形的魅力:大家願意加入這樣的團隊,因為這個團隊有產品的靈魂。

在克制的團隊工作,大家不需要去折騰很多短期的無用功,不追求一時數字的好看,不會有一年十次改版,不會有無數活動,不會硬塞各種「更強大」功能。這些東東把大家忙得不可開交,但對社會並無實質意義。

克制一方面是尊重用戶,另一方面就是讓產品團隊,要在每個細節都要求更美更合理。在克制的團隊工作,絕對不會輕鬆,更不會輕易成功。微信團隊在3年前設計朋友圈的體驗時,一支十來人的小分隊,糾結了許多個日日夜夜,嘗試了數十版,內部版本號從A到Z用盡了,無數陣痛之後才打磨出一個讓小夥伴們喜愛的好作品。

這種產品孕育的過程也是團隊一起燒腦的過程。小夥伴們耗盡智慧和心力,日夜苦思,推翻一稿又一稿,可能還是找不到優雅解決之道,團隊會經常面臨「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困惑。直到某一刻,一位成員畫出了一個透出曙光的方案,又讓小夥伴瞬間滿血的興奮。

即使孕育出優雅的解決方案,也只是一個初生的嬰兒,需要接受市場的驗證;而在產品一路長大的過程中,必然會冒出各種各樣的新問題,需要產品團隊,技術團隊一路精心呵護,快速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消除各種看得見和看不見的破窗。能一路成長的優雅產品背後,必然有無數看不見的兢兢業業。

「做一個產品取悅自己」遠比「做一個產品滿足部門業績」更困難,也更能激發團隊的智慧。這樣的產品帶頭人和團隊所產生的力量是巨大的,我稱之為會發光的帶頭人、會發光的團隊。

能發出光的產品人

有同事這樣說,他只是這大型企業裡的一個產品負責人,不是大領導,缺乏影響力去改變團隊,當產品不克制時,他如何自處?是據理力爭?是換崗位換部門?換BG?甚至換公司?去創業?

這裡沒有統一的答案。每個人和團隊的情況都不一樣。

在一個大型組織裡為什麼有的人被大家認同、大家願意和他合作,有的人只能抱怨跨部門合作很難?這跟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和朋友交往有相似之處,為什麼有的朋友可以交往很久,本質上是因為你對這個人的信任,這個人不佔人小便宜,這個人對世界是友好的。

在企業裡,這種人品也是無形的存在。他不是來源於職位,不是來源於KPI,不是來源於上級的令箭。如果你不能發光,只是關注自己團隊的利益,「兄弟,我這邊KPI差多少,請你幫忙。」這樣給人的認可度估計就很有限了。

我對騰訊公益的產品迭代比較關注,騰訊公益之前幾個重要的產品,如:一起捐、公益捐步、九九公益日,有數位財付通技術團隊同事和CDC的設計同事義務增援,他們利用節假日和周末的時間,和他們日常部門的KPI完全無關。

他們的動力來自何處?我想,正是因為公益的團隊發出了光。公益團隊這兩年聚焦於讓公益社交化的克制和努力,因為克制和專注,所以能吸引同事們的主動參與。

當一個產品帶頭人只關注團隊利益最大化的時候,發出的光很黯淡的。別人對你缺乏信任,因為你只在意能否給上司交了一份好數據。

當一個產品人懷有克制和敬畏心,對核心問題有堅定的穿透力,他的出發原點,並不是為了給上司交差。這樣的產品人能給團隊帶來信任的凝聚,這種人就能發出光。

這種光可能在公司HR考核體系裡難以量化,甚至也不容易被看到,但是小夥伴們其實都能感受到。這就是一個產品人的口碑,這也是一個產品人的信仰。

後記

在本文寫完後,看到鵝廠的樂問上一個關於KPI和堅持優雅的問題討論,小夥伴們辯論的很激烈,建議產品人都去看看,裡頭有蠻多一線同事的真實感受。

而這個問題的擔當和取捨,不在一線同事,而在團隊領導人和產品領導人。主將的取向對團隊裡的一線同事有非常大的影響。在一個大型組織裡,產品主將要一直堅持優雅克制,絕非一件容易事。因為,即使有克制的理念,產品的失敗概率依然會很高,團隊很可能還是會因為不夠功力,不夠智慧而失敗,大量心血的付出可能不會有回報,團隊還會因此受到到很多業績考核上的壓力。這是一個大型組織裡很現實的問題。

無論在任何年代,要優雅的解決一個社會痛點,都一定很困難的。要在一個大型團隊裡堅持克制,團隊領導人要做到輸得起、放得下,也比一個小型團隊要困難許多。但我還是想說,當前所處的移動網際網路+的年代,已是歷史上最好的年代。如果因為患得患失,拿得起,放不下,把精力和智慧消耗在表面好看的短期行為上,這其實更是浪費自己和團隊的大好時光。願鵝廠有更多產品人能拿得起,放得下,憑著自己的克制、智慧、功力,用好產品去讓這個世界變得優雅。

 

作者@Tony

來源@騰訊學院(公眾號ID:TencentAcademy )

相關焦點

  • 時尚教父TONY巴黎歌劇院辦秀,Tony&tony’s走向國際舞臺
    2019年10月30日,在這個擁有150多年歷史的法國巴黎歌劇院裡,時尚教父TONY服裝品牌Tony&tony’s為GICHANCY姬存希品牌舉辦了一場 「當東方智慧邂逅西方藝術」的發布會,在本場新品發布會中,Tony&tony’s將姬存希品牌的高級定製產品,眼鏡、香水、彩妝護膚的元素都融入到服裝中。
  • 信仰是人生的力量,33句名人名言,讀懂這些給你的人生多一點力量
    ----亞里斯多德 信仰是人生的力量。----列夫託爾斯泰研究人比研究事更有必要。----羅休夫柯 測量一個人的力量的大小,應看他的自制力如何。----但丁 平庸的人最大的缺點是常常覺得自己比別人高明。
  • 思政微課 (三)|呂健威:信仰的力量
    今天,抱抱為大家帶來第3件優秀展播作品   《信仰的力量》   在開始學習之前   團團先向大家介紹這一期   思政微課的主講人   呂健威(浙江工業大學)   從矗立在井岡山革命傳統教育地基正門口七個耀眼醒目的大字——「讓信仰點亮人生」,讓我們切身感受了信仰的力量,到疫情期間,全國各地基層工作者用自己的雙腳丈量疫情防控的路程,讓我們深刻理解了堅守信仰的力量;新時代浙商用拳拳赤子心造夢,用殷殷愛國情創未來,彰顯了創新信仰的力量;浙江青年用實際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堪當大任的,用青春信仰的力量散發光芒。
  • Tony馬是什麼梗?Tony馬到底是什麼意思
    暴躁老哥看到不滿意的東西,開口就是一句我tony馬,經常把人罵得莫名其妙,效果就達到了。  正經解釋  其實tony馬是一句諧音,原音是「透你媽」,這是晉語區的罵人話,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和內蒙地區能聽懂,其實就是草泥馬的意思。雖然是方言,其實也是從鬥魚的抽象工作室傳出來的,至於為什麼要諧音寫成tony馬?
  • 信仰的力量——羅水平院長的離別感言
    人生如旅,每一站都是風景,雖然我離開了法院,但盡忠職守的初心未變,追求正義的使命不改,信仰的力量激勵我在繼續奮鬥中永遠向前!信仰的力量,不是一朝一夕的激情澎湃,而是矢志不渝的執著與堅守。這些年來,我始終感恩黨,感恩組織,黨的培養給了我無窮的力量和勇氣,組織的支持和認可給了我施展的平臺和機遇。從一個農民的兒子,成為法學博士、全國審判業務專家、國家一級高級法官,在省法院經歷多個崗位鍛鍊,後成長為張家界、郴州兩地中級法院院長,無論何時何地何職,我對法律的忠誠和信仰從未改變。
  • 信仰的力量感天動地--記張桂梅
    63歲的年紀卻有著七八十歲的樣子,蹣跚的腳步,但就是這樣一位身患20多種疾病的老師,帶出1600多名大學生,每年高考錄取率100%,本科率94%以上,是什麼力量讓她堅守,是共產主義的信仰讓她堅持著,堅持著,送走一屆又一屆!
  • 與信仰對話,感受來自心靈的力量
    2018年10月29日星期一,校團委辦公室在競秀二報舉辦了以「與信仰對話」的主題講座,馬克思主義學院黃國偉老師受邀擔任此次講座主講。 首先,黃老師在解釋信仰基本含義的基礎上強調了人的力量永遠來自於心靈。警示同學們初心不易保留,理想需要堅持。
  • 自然的信仰,才能讓人真正「生長」出力量
    來自於自然、順應自然的信仰,更健康,更不易走入歧途。無助之人切莫焦急抓取,真正找到讓自己生長出力量的信仰。當信仰變成實踐的力量後,就不需要再拘束於語言與形式。生命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其自然的發展現象,人類有很多智慧就是從自然現象中學習到的,假設一百萬年前、幾十萬年前的人類。
  • 信仰的力量——夜空中最亮的星
    世上有兩樣東西是亙古不變的,一是高懸在我們頭頂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個人心底的高貴信仰。夜空中最亮的星有人覺得信仰離自己太遙遠,其實不然,那些你熱愛的,你為之奮鬥的夢想就是你的信仰。人這一生會有許多夢想,沒人例外。可是它們有多少被實現了呢?
  • 遠古信仰的傳說力量《海島大亨》艦船圖騰
    圖騰,遠古的信仰賦予了它神奇的力量。無論是飛龍在天或躍在淵,還是天命玄鳥涅磐重生,帶有傳奇神力的圖騰,刻印在了《海島大亨》的艦船之上。承載著遠古信仰的力量,圖騰將為各位水手的海戰之路保駕護航。 猶如古埃及崇拜的強大蠍子王,匈奴保護神狠戾的狼,冥鳳真龍之魂也將守護它的信徒,賦予艦船以力量,或是攜帶長生不老之咒法,或是加以無堅不摧的炮臺,或是堅韌無比的言咒。
  • 《王者榮耀》什麼英雄克制羋月 羋月怎麼克制
    王者榮耀什麼英雄克制羋月?王者榮耀中的羋月定位是法坦,小編覺得她更加偏坦克一點,既能扛又能打讓不少與她對線的玩家都很頭疼,那麼到底什麼英雄克製得了羋月呢,下面就跟小編來一起了解一下吧。王者榮耀中的羋月定位是法坦,小編覺得她更加偏坦克一點,既能扛又能打讓不少與她對線的玩家都很頭疼,那麼到底什麼英雄克製得了羋月呢,下面就跟小編來一起了解一下吧。
  • 信仰的力量
    「這就是信仰的力量!您說是嗎?不是誰都能像母親這麼堅強的!」父親點頭認同。隨後我跟父親講起南京大報恩寺出土的釋迦牟尼佛頂真骨舍利,現供奉於牛首山佛頂宮裡。當年釋迦牟尼的頂骨舍利在南京發現,轟動整個佛教界。在棲霞寺供奉讓大眾瞻仰時,我請當過警察的親戚前去禮拜。回來的路上,他告訴我:「武警持槍守衛,一級戒備!」  我對父親說,國家對釋迦牟尼佛多麼尊重啊!
  • 騰訊創始人Tony對談:如何看待現在的騰訊,以及將來的騰訊?-虎嗅網
    Tony:我相信騰訊是一家年輕的有朝氣的公司,同事們的吐槽不會少,但大家有理性、也有能力去尋找問題的解決之道。面對各種吐槽,你裝看不見它也不會消失,與其讓其在匿名社區發酵和失真,不如在具有建設性的地方去對話,尋求解決辦法。
  • 雲南大學組織師生觀看《張桂梅思政大講堂》熱議「信仰的力量」
    未來網高校頻道9月9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李哲)近日,張桂梅思政大講堂第一講《信仰的力量》在昆明舉行,在報告會上,主講人張桂梅老師講述了創辦女子高中的坎坷經歷和自己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雲南大學組織全校師生集中觀看第一講,近兩萬名師生通過電視、手機等方式觀看了直播。   張桂梅思政大講堂第一講開播時間臨近第36個教師節。
  • 思政大講堂讓元陽少數民族師生感受信仰的力量
    開學第一天,由中共雲南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主辦的張桂梅思政大講堂在全省開講,由全國優秀教師、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張桂梅擔任主講,講述了「信仰的力量」。我縣54名少數民族師生一起收看了這堂生動的思政課。
  • 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師生熱議《張桂梅思政大講堂——信仰的力量》
    建築工程學院教師戴明明  聆聽張桂梅老師的公開課《信仰的力量》,於我是一次靈魂的洗禮。作為輔導員,我們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幹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我們除了要自身政治素質過硬外,還要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把握學生成長成才規律,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引領工作。
  • 新民晚報數字報-信仰的力量高於一切
    為傳承紅西路軍精神,進一步加強對這一獨特紅色資源的保護和宣傳,由紅西路軍後代徐小巖、陳祖莫、謝烈、王宇紅、胡濱江、周善平、劉延淮、杜紅、王娟娟、蔡小心,西路軍研究專家朱玉、肖裕聲、麻昆、郝成銘,《北京晚報》、《齊魯晚報》等20餘家新聞媒體記者共同參與「信仰的力量」座談會,對西路軍的悲壯徵程和如何傳承西路軍精神進行了座談。
  • 「育紅書聲」第一百零一期《信仰的力量》(朗讀者:周以芬)
    《育紅書聲》第一百零一期有一種力量,可以驅走黑暗,迎來光明;有一種力量,可以打敗坎坷,迎來勝利;有一種力量,可以克服困難,創造奇蹟;有一種力量,可以穿越生死,譜寫驚天地泣鬼神的篇章!這種力量——就是來自人的內心深處的信仰!
  • ——記西寧市「夏都學習·信仰的力量」黨員教育手機APP
    ——這就是西寧市創建的「夏都學習·信仰的力量」黨員教育手機APP。  「隨著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和工作生活節奏的加快,黨員的自主性、流動性、分散性明顯增強,黨員思想更加活躍,原來傳統讀書學、開會學等單一的教育方式已不能滿足黨員學習需求。」西寧市委組織部負責人說。
  • 電視劇《麻雀》熱播啟示 有一種力量叫信仰
    自9月5日開播以來,《麻雀》在湖南衛視著著實實的火了一把,一股強勁的追劇熱,讓我們再一次感受到那個時代共產黨人「唯有祖國和信仰不可辜負」的真正含義。從《麻雀》剛剛開始不久的這段情節中可以看到,沈秋霞的一言一行中蘊含著的信仰的力量,既猶如教科書般地教導了陳深,也將觀眾帶入了信仰的情境之中。此後的劇情中,敵我雙方明爭暗鬥,殊死較量,複雜虐心,《麻雀》用生動的故事,一步一步地釋放出對信仰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