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信仰,才能讓人真正「生長」出力量

2021-02-24 時尚新女性聯盟

來自於自然、順應自然的信仰,更健康,更不易走入歧途。

無助之人切莫焦急抓取,真正找到讓自己生長出力量的信仰。

當信仰變成實踐的力量後,就不需要再拘束於語言與形式。

生命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其自然的發展現象,人類有很多智慧就是從自然現象中學習到的,假設一百萬年前、幾十萬年前的人類。

蹲在地上觀看一顆種子的發芽、開花到結果,或是發現季節的轉移、仰觀天上星辰。

看到幾點鐘時星座會在哪一個方位,其實都是在學習大自然中的秩序,這種秩序的學習在人類文明歷史中,非常漫長,也非常珍貴。

比如臺北近郊汐止,就會發現當初的人如何去發現基隆河的潮汐到這裡是停止的,很多地名和觀念都是從大自然的觀察中建立起來的「信仰」。

當他有這種信仰時,他就是生活在秩序中,會有一種安定感。

他知道這棵植物枯萎了,但在下一個季節會再發芽,他發現了秩序,在植物枯萎時他就不會絕望、不會幻滅,他知道來年春天植物會再發芽。

知道這個秩序、智慧的人,和不知道的人,他們的生命態度是不一樣的。

我們常常說,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這也是從大自然中學習到的智慧,這種智慧也會變成我們的信仰。

信仰最有價值的力量就是實踐,在佛教經典中說「行深般若波羅蜜多」,「行深」這兩個字就是強調實踐。

單單成為一種知識沒有意義,反而會成為沉重的包袱,甚至是一種「知障」。

因為有知識就會賣弄,會被知識牽絆,反而一個教育程度不高的人,生活在土地當中,很自然地就會有信仰,會認為「我知道的,我就要去做」。

一直很喜歡「行深」這兩個字,尤其是把「深」字加進去,就是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地、不斷地檢討自己是不是做到了。

有時候做了,但可能做不夠,就是行不深。信仰本身具有非常強的實踐力量,哪怕是一種非常簡單的信仰。

譬如說有人青少年時期就培養九點鐘上床、五點鐘起來的規律,這看起來好像是很簡單的知識,可是當他到八十幾歲還這麼做時,就是一種信仰。

不管在什麼樣的狀況下,他都覺得這是他必須遵守的信仰,這就是「行深」。

這裡面沒有知識上的大道理,難就難在實踐,但對「行深」的人而言,他覺得不難了。

因為根本已經變成一種信仰,如果說他每天還要「努力」去做到這件事,就表示尚有一些勉強,可是他是很自然地做到了;

時間到了,他就覺得應該去睡覺,早上天一亮,鳥一叫,他就覺得該起床。他的生活好像跟自然的季節、日出日落之間,有了一個對話的關係。

這種信仰是令現在的我很著迷的,它是完全順應自然的,健康的,不難做到,也不會走到歧途的。

03、把信仰導回心靈的本質 

在一個「不對」的生活裡,信仰很容易走向歧途。不對,可能是指違反自然法則,譬如太急著吃這隻雞,太急著要吃到某種蔬果。

如何在生活中找回信仰,並把信仰導回心靈的本質,是現代社會當務之急。

我們會發現,這個社會有許多人渴望信仰,說明了這個社會上有很多人想要對生命狀態中的無助、脆弱有更多的認識。

這部分是我們絕對要尊重的。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會處於這種脆弱的狀態中;試想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你浮沉於無邊際的海洋中,從你眼前漂過的任何一根小草,你都會想去抓它的。

那麼當我們打開報紙,看到那麼多人無助地尋找著信仰時,我不太能理解,為什麼我們的媒體要去嘲笑這些人,或是批判這些人?

當然,我們希望這些無助的人,能真正找到讓自己生長出力量的信仰。但是,因為他無助,所以急切,因為急切,所以亂抓,而使得原本他擁有的某些健康的信仰,扭曲到另一個方向去。

但這件事是兩面的。我們也不該嘲笑那些無助的、渴望信仰的人,我覺得,沒有信仰的人是全世界最痛苦的人。

即使是再威權的帝王、再跋扈的將軍、再富有的商人,他們都有最無助的時刻,只是還沒有到那個關頭而已,到那個關頭的時候,他們不見得會比今天我們嘲笑的這些人好到哪裡去。

在現實社會裡,那些咄咄逼人的人,在信仰面前都會下跪的。

其實剛好說明,信仰本身絕對是人類最偉大的一個動機。

檯面上愈是強橫的人,愈不容易讓人看見他的脆弱之處,但是脆弱一定存在。年輕時讀過一本書,作者說,在神的面前,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乞丐。

也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不管是帝王或是平民,是知識分子或非知識分子,我們面臨的死亡是一樣的,我們也都無法解答生死的問題,所以我們需要信仰。

因為我們是在同一種處境中,所以對於擁有不同信仰的人,應該要有很大的寬容和悲憫。

04、最高的信仰就是自然 

健康、有機的信仰,是指非單一性的。

信仰可以是哲學,可以是道德的實踐力量,也可以是美的完成,它跟很多東西有關,如果把信仰孤立出來,它就很危險。

只有一種信仰很可怕,譬如只有政治信仰,只有財富信仰,只有權力信仰,甚至只有單一的美的信仰,都是不健康的,它應該要平衡的。

我不知道能不能說是一種「自然信仰」,就是對於各種現象都能有比較平衡的思維。

如果有自然農耕法,我想也應該要有自然信仰法,把自然作為一種最高準則,就像老子說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最高信仰就是自然。

信仰沒有速成之道,我覺得它應該是一種長時間與困惑的對話關係,好像是在一種螺旋形的山路上盤旋,每次盤旋的過程中好像升高了一點點,又好像在原地繞圈圈,我的信仰追尋旅程到現在還沒有停止。

從小時候到天主教堂拿卡片、背《聖經》,只是因為進口的卡片很漂亮,因為教堂的彩色玻璃很美,是不是真的信仰我不知道。

那段時間的信仰其實是和美的感受結合在一起的,我會背《聖經》是為了得到卡片,但是那些句子還是讓我開始變化了。

老子最崇拜的信仰是嬰孩,他覺得嬰孩是最圓滿的狀態,因為無所求,無所缺,一旦開始有困惑、有不足時,就會追求,就會要「返璞歸真」。

表示你開始作假了,你開始有很多尷尬、不舒服的情結,所以要努力回到璞跟真。

這個過程,我稱它為信仰的過程,是很漫長的探索,而當你又回到璞跟真時,就不需要信仰了。

在青少年時期,因為身體、心理的變化,有更多的困惑,我需要更明顯的信仰,所以我進到天主教。

到了高中、大學,我會希望信仰能夠和思維、哲學結合,這時候佛經更能滿足我,所以我長年住在廟裡讀佛經。

這樣的信仰旅途,讓我在聽到別人問我「你信什麼教?」時,會愣在那邊不知道怎麼回答。

因為陪伴我的不是單一的宗教,而是所有的宗教陪伴我度過一個困惑、自我覺悟的過程。

我到現在還是在一個巨大的困惑當中,所以我會說對於困惑的信仰不應該有嘲諷,而應該要悲憫,因為我們都在困惑當中,只是知道或不知道。

以我自己而言,我仍然在困惑中,但比較不急了,不會今天走進教堂、廟宇,就要立刻得到解答。

或是今天買了什麼東西,做了多少捐獻,明天就要馬上解脫,我開始覺得信仰不需要這些形式,而是像一個好朋友,永遠陪伴在旁邊,和你做更多的對話。

甚至勇於去自然地呈現自己脆弱的情感,因為已經夠堅強了。

信仰是幫助人解惑的,如果無惑可解,信仰就消失了。

《金剛經》說法、非法,一切法皆非法,這樣的說法讓我領悟很多,當法是虛妄的,那麼信仰本身有一天也可以是不存在的。

因為它變成實踐的力量後,就不需要再拘束於語言、儀式了。

這是一種階段性的,我們不需要去批判不同階段的人,去說:「你怎麼還在那個階段?」

因為我們也曾在那個階段過,當你走過來以後,應該要知道每一步踏過來是多麼艱難,你不會去嘲笑,反而會尊敬。

如果你會嘲笑某一個階段的信仰,就表示你連那個階段都還沒有到。

相關焦點

  • 讓崇德向善的力量拔節生長
    一個國家的強盛,不僅僅表現在「倉廩實」「衣食足」的物質生活,還要有「知禮節」「知榮辱」的社會風氣,包括「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溫暖、「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誠信、「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友善……「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 信仰的真正意義
    信仰的真正意義網上,有人時不時指責別人「沒有信仰真可怕。」
  • 拜天拜地拜自然,祖先原始信仰,無神勝有神
    受思維能力限制,人類誕生之初不可能產生信仰這樣複雜的意識形態,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人類都沒有宗教觀念。縱觀整個舊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中,並未發現我們的祖先有過宗教活動的痕跡。進入新石器之後,隨著社會生活的進步,人們才已經開始逐步產生靈魂觀念和原始信仰。
  • 電視劇《麻雀》熱播啟示 有一種力量叫信仰
    自9月5日開播以來,《麻雀》在湖南衛視著著實實的火了一把,一股強勁的追劇熱,讓我們再一次感受到那個時代共產黨人「唯有祖國和信仰不可辜負」的真正含義。從《麻雀》剛剛開始不久的這段情節中可以看到,沈秋霞的一言一行中蘊含著的信仰的力量,既猶如教科書般地教導了陳深,也將觀眾帶入了信仰的情境之中。此後的劇情中,敵我雙方明爭暗鬥,殊死較量,複雜虐心,《麻雀》用生動的故事,一步一步地釋放出對信仰的詮釋。
  • 信仰的力量感天動地--記張桂梅
    63歲的年紀卻有著七八十歲的樣子,蹣跚的腳步,但就是這樣一位身患20多種疾病的老師,帶出1600多名大學生,每年高考錄取率100%,本科率94%以上,是什麼力量讓她堅守,是共產主義的信仰讓她堅持著,堅持著,送走一屆又一屆!
  • 思政微課 (三)|呂健威:信仰的力量
    本次大賽共有來自   80所高校選送的   544件微課作品參賽   74萬人次通過線上直播觀看了總決賽   大賽分成四個主題類別   理想信念、青春成長、服務奉獻、疫情防控   大賽中,湧現出了一大批   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   的青年講師和一系列具有
  • 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師生熱議《張桂梅思政大講堂——信仰的力量》
    未來網高校頻道9月4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譚雯)9月1日,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組織全院師生收看了張桂梅思政大講堂首場報告會《信仰的力量》,10382名學生、874名教職工共計11256人通過網絡收看。會後,師生反響熱烈,積極展開交流,分享感悟收穫,紛紛表示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在學懂弄通、真學真做上下功夫。
  • 林建華:信仰的力量與自信的人生——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和...
    今天,我們完全可以說,在中國960多萬平方公裡的廣袤土地上,中國共產黨人以自己的智慧和信仰成為馬克思主義的真正「龍」的傳人。三、信仰的力量與永恆的輝煌信仰的力量在於躬身踐行,信仰的踐行鑄就永恆的輝煌。信仰之於人們也是如此,其力量在於潛移默化地融入人們的言行之中。從信仰的味道中汲取信仰的力量,習近平始終持守這樣的理念:「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直面問題,不畏艱難,這就是信仰的品格。
  • 從微積分到自然狀態,對「人造物」的信仰如何建構現代文明?
    我們越來越意識到,將人類創新的產物重新想像成不僅是天意或自然的二次收穫,而且是有價值和獨立的判斷對象。同時,這種信仰也是「工具性」的,它並不意味著像中世紀時期那樣絕對地認同某些命題。人之所以必須認同某些命題,是因為人們相信這種認同可以生成一個原本並不存在的真理。人的信仰會改變它所判斷的事物,現代社會的人類文明正是在這種信仰的支撐下不斷前行。以下經出版社授權摘選自《現代信仰的誕生》。
  • 《天道》信仰是什麼?有信仰的人和無信仰的人差別大嗎?
    但是信仰是一個科學的藝術追求,是一種理性自律的生活習慣,丁元英說了妄唯真就是神,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舒適區」/強者眼中應無強者與弱者,他可以端坐於王座之上,亦可直面芧屋之下。《天道》弱者不願意承認這個世界運行的底層邏輯。
  • 草木染,草木的顏色,是會生長的顏色,給人一種寧靜的力量
    我最早知道草木染是很多年前去雲南旅遊時,看到布依族五顏六色的五色米,才知道,原來植物也可以染出那麼多漂亮的顏色。不過那時,我一直以為只有雲南這樣植物資源豐富又獨特的地方才能有可以染色的植物。前兩年無意中在網上發現有不少人都在實踐草木染,原來我們身邊的很多植物也是可以用來熬煮提取染液上色的。我第一次做的是蘇木,熬煮時滿屋子中藥的味道,然後看見鍋裡的水慢慢變成了暗紅色,布料也慢慢地染上了暗紅色。那種暗紅色不是光彩奪目的大紅色,而是一種靜謐而溫和的顏色,帶給人一種寧靜的力量。
  • 信仰的力量:請尊重印度「苦行僧」,收起你的好奇心
    信仰的力量:請尊重印度「苦行僧」,收起你的好奇心宗教信仰自古以來就作為一種特殊的凝聚元素存在於各國。在中國,由於民族眾多,宗教眾多,但事實上,中國並不是一個宗教氛圍濃厚的國家。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多數人可能已經失去了對心中某些東西的尊重,這在今天的年輕人中可能更為明顯。相比之下,在印度,宗教是一種極其神聖的存在,印度發生了許多原始的信仰行為。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前往印度這個神奇而傳統的國家。
  • 「育紅書聲」第一百零一期《信仰的力量》(朗讀者:周以芬)
    主人公明希豪森男爵是實有其人的。他曾在俄國軍隊中當過兵,跟土耳其人打過仗。他回國後曾給人們講了許多奇奇怪怪的冒險故事:例如利用眼睛裡爆發出來的火星去打野鴨子;攀著豆藤上月亮去取回一把銀斧;騎著出膛炮彈在高空中前進;以及他的船隊從一條大魚的肚子裡闖出來等等。這些內容看來非常荒唐,其實是他根據實際生活創造出來的傳奇故事,富於幻想色彩。讀來大開眼界,非常有趣。
  • 騰訊Tony談產品人的信仰:克制的力量
    很多產品的功力沒有用在找到真正能感動人的地方,而是用粗暴的方式完成業務指標。用粗暴的方式可能花兩分力氣就能看到收入增長,而做真正用戶喜愛的產品,需要花十二分力氣不斷打磨,也未必能看到微小的成果。估計短期內茶餐廳A的營業額會增加,但長期來看,很難讓顧客真正信任,一旦附近有別的選擇,顧客就會選擇其他餐廳。而茶餐廳B,會給人一種克制的感覺,反而能建立起信任感。顧客有時候情願走遠一點,也願意過去。我覺得這種克制就是一種美好,一種力量,其實做產品也是一樣。什麼是克制?什麼是敬畏?
  • 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現實性、科學性和人民性
    新時代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應當植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直面時代問題,全面、準確地掌握真正的馬克思主義,釋放出馬克思主義信仰內具的批判力、解放力與建構力,從而讓受教育者實現馬克思主義信仰理論和實踐的自覺,實現其現實性、科學性和人民性的內在統一。
  • 惲代英 信仰的力量
    他知識淵博、胸懷大志、堅守信仰、高瞻遠矚,在短暫一生中,為爭取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做出重要貢獻,留下豐厚寶貴的思想遺產,是優秀中華兒女中的傑出代表。在當今中國社會發生深刻的歷史性變革和發展的重要時期,惲代英的思想與精神,仍具有跨越時空的現實價值和恆久生命力。
  • 雲師大商學院師生觀看《張桂梅思政大講堂》 熱議「信仰的力量」
    9月1日下午14:30,雲南師範大學商學院組織全校師生集中觀看「張桂梅思政大講堂」第一講《信仰的力量》,主講人張桂梅老師講述了創辦女子高中的坎坷經歷和自己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張桂梅和女高的老師們帶領學生讀黨史、誦經典、講述革命英雄故事,讓學生們接受紅色文化的薰陶,觸摸信仰的溫度,懂得將個人的前途與國家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
  • 信仰的力量——羅水平院長的離別感言
    人生如旅,每一站都是風景,雖然我離開了法院,但盡忠職守的初心未變,追求正義的使命不改,信仰的力量激勵我在繼續奮鬥中永遠向前!信仰的力量,不是一朝一夕的激情澎湃,而是矢志不渝的執著與堅守。這些年來,我始終感恩黨,感恩組織,黨的培養給了我無窮的力量和勇氣,組織的支持和認可給了我施展的平臺和機遇。從一個農民的兒子,成為法學博士、全國審判業務專家、國家一級高級法官,在省法院經歷多個崗位鍛鍊,後成長為張家界、郴州兩地中級法院院長,無論何時何地何職,我對法律的忠誠和信仰從未改變。
  • 國人真正的信仰,沒幾個人知道,卻震驚了世界!
    這就是區別,他們用這樣的故事告誡後代,與自然作鬥爭!」(鑽木取火)」我聽到很多人在笑,這太遺憾了,因為你們笑這個人不自量力,正是證明了你們沒有挑戰困難的意識。但是中國的神話裡,人們把他當做英雄來傳頌,因為他敢於和看起來難以戰勝的力量作鬥爭。」
  • 信仰是人生的力量,33句名人名言,讀懂這些給你的人生多一點力量
    ----蘇格拉底人啊,拯救你自己吧!----貝多芬能約束自己的人,最有威信。----塞涅卡 壞人因畏懼而服從,好人因愛而服從。----亞里斯多德 信仰是人生的力量。----列夫託爾斯泰研究人比研究事更有必要。----羅休夫柯 測量一個人的力量的大小,應看他的自制力如何。----但丁 平庸的人最大的缺點是常常覺得自己比別人高明。----富蘭克林 一個人不能永遠做一個英雄,但一個人能永遠做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