惲代英 信仰的力量

2020-12-11 中華兒女

2016年10期總第425期

本刊記者 華南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有一個名字與中國革命史、中國青年運動史緊密相連,那就是36歲即於南京雨花臺慷慨就義的惲代英。他知識淵博、胸懷大志、堅守信仰、高瞻遠矚,在短暫一生中,為爭取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做出重要貢獻,留下豐厚寶貴的思想遺產,是優秀中華兒女中的傑出代表。在當今中國社會發生深刻的歷史性變革和發展的重要時期,惲代英的思想與精神,仍具有跨越時空的現實價值和恆久生命力。

2016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也是惲代英烈士就義85周年,《中華兒女》2016年第10期推出一組封面文章《惲代英 不褪色的思想》和《惲希良 遙遠而熟悉的伯父惲代英》,緬懷這位中國共產黨創建早期領導人。

青年的啟蒙者

1895年,惲代英出生在武昌一個大家庭。祖父惲元復是湖廣總督張之洞的高級幕僚,父親惲爵三長期在外地教書。惲代英6歲入家塾,10歲進高等小學堂,14歲小學畢業後,隨父母到老河口。當地無中學,惲代英的母親只好自己教育。她的家教只有6個字:自省、自學、自律。自省,就是多反省自己,最好的辦法是記日記。自那時起,惲代英每天寫日記,並給家人和朋友看。這個習慣延續到他做秘密工作時才終止;自學,就是閱讀家庭藏書,如《綱鑑易知錄》《戰國策》《古文觀止》《飲冰室文集》等。另外,找當地郵政局局長學英文,順便利用郵局選閱當地郵遞的書報。幾年閱讀了大量報刊,以及孟德斯鳩等人的著作;自律,就是管住自己,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從此,惲代英對個人道德修養要求日益嚴格。

「在大革命前後的青年學生們,凡是稍微有些進步思想的,不知道惲代英,沒有受過他的影響的人,可以說沒有。」現代文學家郭沫若曾撰文這樣回憶惲代英。從18歲到36歲,惲代英留下幾百萬字文字資料,記錄其思想脈絡,且具有前瞻性。許多人多年後回憶自己如何走向革命道路,都對啟蒙者惲代英難以忘懷。

「利社會、利國家、利天下」,惲代英將這三句話作為思想的起點,用文章作帶領青年追求真理的火炬。惲代英指出:「皇帝時代的主人翁就是皇帝」,現代社會的「主人翁就是民眾」。他主張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我們是要謀全體人民的利益和政治,不是要謀任何優等階級利益的政治」,國民革命是為了謀取「佔國民大多數的工人、農民的利益」,強調中國革命只有依靠工農群眾、發動工農群眾,才能取得成功。

惲代英是黨內最早提出青年運動必須始終走與群眾相結合的道路這一觀點的領導人之一。早在1922年,他就在《為少年中國學會同人進一解》中明確提出:「群眾集合起來的力量,是全世界沒有可以對敵的。」他指出:青年、青年運動和群眾的結合是非常必要的,因為「我們專靠自己純粹的血與汗,是不能成功的,想利用別的靠不住的勢力,是有弊病靠不住的。我們必須利用群眾集合的力量」。他進一步分析說,群眾的力量是發源於本能的衝動,因此有盲目性。青年應該懂得群眾的心理,為群眾提供理性智慧的指導,走與工農群眾相結合的道路。惲代英鼓勵廣大青年到農村去,到田間去,去宣傳和教育農民。惲代英尤其重視青年工人運動,他號召廣大青年:「我們一定要與產業無產階級的革命勢力聯合,我們的革命勢力才偉大,能夠必然的獲得勝利。」

同其他早期革命家一樣,惲代英的許多活動是摸索著前進。他說自己是「摸黑路」前行的愛國者。加入中國共產黨以後,他的許多活動仍帶有摸索性質,因此他的很多文章具有啟蒙作用,至今予人啟迪。

革命的先驅者

惲代英是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驅之一。1920年4月,他受少年中國學會的委託在編輯《少年中國學會叢書》時,將「馬克思及其學說」列在「社會急切需要的」圖書首位。同年10月,他翻譯了恩格斯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的部分章節(譯名為《英哲爾士論國家的起源》)在《東方雜誌》發表。年底,他又受《新青年》雜誌委託,翻譯了考茨基《階級爭鬥》一書,由新青年社1921年出版。該書在中國首次比較全面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的階級鬥爭學說,對毛澤東、周恩來、董必武等一大批先進分子轉變為馬克思主義者產生過重大影響。毛澤東後來曾對美國記者斯諾回憶說,他自從看過《共產黨宣言》、《階級爭鬥》和《社會主義史》這三本書之後,便確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從此「就沒有動搖過」。惲代英在入黨前後從事中學和師範教育,足跡遍及武漢、安徽、四川等地。惲代英走到哪裡,就把馬克思主義的火種傳播到哪裡,深受廣大青年的敬仰。

惲代英積極倡導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堅決反對洋八股,號召青年作家從「象牙之塔」和「亭子間」走向社會生活,投入到偉大的革命鬥爭實踐中去,創造出革命的文學,達到宣傳人民、教育人民、鼓勵人民為民族解放和自己解放而鬥爭,這些思想今天仍然有著巨大的價值。

惲代英是中國共產黨早期著名的軍事家,也是中國共產黨內最早認識到武裝鬥爭重要性的領導者之一。在其短暫而光輝的一生中,軍事活動佔有重要位置。1926年2月20日,惲代英就在《黃埔潮》第35期上發表文章《黨紀與軍紀》,闡述其建軍治觀點:一是科學闡明黨和軍隊的關係,核心是黨指揮槍。他說:「在黨軍中間,黨高於一切。」這也是今天人民軍隊黨指揮槍的理論來源之一。二是在強調黨紀的同時,重視軍紀。

惲代英重視並善於組織青年人,他在日記中寫道:「我們人人都應該做太陽系,教他周圍的人做行星,教行星周圍的人做他的衛星。衛星進而為行星,行星進而為太陽系,如此輪迴,便是改造中國的方法。」他教育青年人要正確認清形勢,站在鬥爭的前線,擯棄只說不做的惡習,捨得犧牲個人利益,為實現革命的理想,尤其要本著共產主義精神,到被壓迫的群眾中去,為他們的利益而鬥爭。對此,惲代英提出對有志青年的三個要求:第一,每星期至少犧牲六小時,做有益於社會改造的事業;第二,每星期至少犧牲六小時,做時事與社會改造理論與辦法的研究;第三,有收入時至少捐其十分之一做有益於社會改造的事。這個倡議引起強烈反應。

惲代英是黨內最早提出青年運動必須始終走與群眾相結合道路觀點的領導人之一,在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一直高度重視依靠廣大青年和群眾的參與來宣傳馬克思主義。「他們要是革命的,便不應離開群眾。他們果真為革命工作,便應鑽到群眾中間去,去和群眾融洽起來,探知群眾的生活、習慣、心理及要求。我們與群眾發生了密切關係,群眾才能相信我們,而且我們才能有把握地宣傳群眾。這樣革命工作,才能有基礎,才能成功。」惲代英倡導廣大的黨員同志到群眾中去,了解群眾需求,學習群眾方法,得到群眾信任,這樣才能贏得強大的革命力量。

同時,惲代英較早關注到農民問題,很贊同黨深入農民群眾中去。周恩來在《學習毛主席》的講話中提到,五四運動後,毛澤東在城市搞工人運動,惲代英建議毛澤東「可以學習陶行知到鄉村搞一搞」。

惲代英的群眾觀是我黨群眾路線早期雛形的具體體現。在日後發展中,中國共產黨繼承這一優良的群眾觀點並發展創新,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基本工作路線。周恩來總理曾評價「惲代英永遠是中國青年的楷模。他的精神永遠不會過時」。

編輯|薇拉

中華兒女

家國天下,民族脊梁

相關焦點

  • 惲代英:學以致用 身體力行
    惲代英是中國共產黨創建時期的重要領導人之一,著名的教育家、理論家和青年運動的領袖。   博覽群書,筆耕不輟   惲代英博古通今、學貫中西,這與他的廣泛閱讀是分不開的。他讀書非常勤奮,從小時候起,為了看完一本書而廢寢忘食是經常的事情。1913年,18歲的惲代英考入武漢中華大學的預科後,更是廣泛涉獵各個學科的書籍,他想方設法找各種圖書資料來閱讀,並且通過訂閱、借閱和購買等方式不斷拓展閱讀的數量和範圍。
  • 惲代英的「最in」簡歷
    他就是華師的校友——惲代英。惲代英同志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重要領導人之一,中國早期青年運動著名領袖,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宣傳家。    惲代英的一生,是為革命不懈奮鬥的一生,是救國為民、不忘初心的一生。為了紀念這位革命先烈,繼承和發揚惲代英精神,我們用一支畫筆,帶你走進惲代英的一生。
  • 惲代英生平事跡線上外語宣講在江理工校網首播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常州三傑之一惲代英同志誕辰124周年,為紀念這位忠誠的無產階級戰士,常州三傑紀念館、江蘇理工學院聯合策劃推出「青年的楷模」——惲代英生平事跡線上外語宣講。
  • 惲代英10年獨身報亡妻
    父親惲爵三為清朝八品小官,斷斷續續在湖北一些州縣衙門充當幕僚;母親陳葆雲出身於書香世家,自幼飽讀詩書,是代英兄妹們的啟蒙老師。 進入學齡階段後,惲代英先是與堂兄弟們一起在私塾學習,後來又先後就讀於龍正初等小學堂和武昌北路高等小學堂。
  • 走進惲代英紀念館,上一堂特殊的黨課
    揚子晚報網8月12日訊(記者 王贇)「追憶青年楷模精神,引領學生成長成才」,8月11日上午,江蘇理工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崔景貴率學工處、團委黨支部走進常州市惲代英紀念館,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主題黨日活動。
  • 苦行布道者惲代英:臨刑講演令獄卒顫抖難扣扳機
    惲代英就以利群書社接待毛澤東。兩人作竟夜談數次,毛澤東對利群社做法甚為讚許。他曾同惲代英商量在長沙開辦「文化書社」時,由利群書社先給供應一部分書刊,並從利群織布廠抽調技術人才到長沙協助籌辦長沙織布廠。  克己苦行,墨子精神  聖賢墨子,是戰國時期一位典型的利他主義者。
  • 惲代英烈士墓揭碑儀式在龍華烈士陵園舉行
    市委副書記劉雲耕,惲代英烈士的兒子惲希仲夫婦等烈士親屬、好友和有關主面的同志參加了烈士墓揭碑儀式。惲代英同志,原藉江蘇武進,1895年生於湖北武昌。畢業於武昌中華大學。五四運動前後,對新文化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起過很大作用。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3年當選為團中央執行委員兼宣傳部長,創辦並主編《中國青年》,兼任上海大學教授。
  • 信仰的力量 | 用圖片帶你走進雨花臺烈士紀念館新展廳
    惲代英和鄧中夏在學生時代就開始了救國救民道路的探索,確立了共產主義的崇高信仰。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他們致力於中國革命理論和道路的探索,參與領導了許多重大革命活動,中國工人運動和青年運動史上留下了他們光輝的名字。
  • 與惲代英等革命英烈齊名的張秋人
    《世紀風採》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張秋人是我們黨早期的優秀黨員,與蔡和森、惲代英、鄧中夏、宣中華、肖楚女、沈澤民等革命先烈是同一時代的革命活動家。
  • 《信仰的味道》全文1100字,習近平先後5次點讚!
    然而,越是在日子夠甜的時候,每一名共產黨員越要自覺保持純潔性和先進性,越要深味服務人民的精神之甘,復興民族的信仰之甜。惲代英在文中寫道:「我們吃盡苦中苦,而我們的後一代則可享到福中福。為了我們崇高的理想,我們是捨得付出代價的。」墨汁為什麼那樣甜?
  • 信仰的力量感天動地--記張桂梅
    63歲的年紀卻有著七八十歲的樣子,蹣跚的腳步,但就是這樣一位身患20多種疾病的老師,帶出1600多名大學生,每年高考錄取率100%,本科率94%以上,是什麼力量讓她堅守,是共產主義的信仰讓她堅持著,堅持著,送走一屆又一屆!
  • 思政微課 (三)|呂健威:信仰的力量
    今天,抱抱為大家帶來第3件優秀展播作品   《信仰的力量》   在開始學習之前   團團先向大家介紹這一期   思政微課的主講人   呂健威(浙江工業大學)   從矗立在井岡山革命傳統教育地基正門口七個耀眼醒目的大字——「讓信仰點亮人生」,讓我們切身感受了信仰的力量,到疫情期間,全國各地基層工作者用自己的雙腳丈量疫情防控的路程,讓我們深刻理解了堅守信仰的力量;新時代浙商用拳拳赤子心造夢,用殷殷愛國情創未來,彰顯了創新信仰的力量;浙江青年用實際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堪當大任的,用青春信仰的力量散發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