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實掌故·十中記憶‖西南聯大與求實中學的那些弦歌往事

2021-02-12 昆明十中

1946年2月3日,聞一多先生「呈函梅校長關於施子愉畢業初試事」,施子愉,求實中學初1934屆畢業生,這一年,他從西南聯大清華研究院文科研究所中國文學部研究生畢業。

西南聯大從1937年8月中華民國教育部決定國立長沙臨時大學組建開始,到1946年7月31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停止辦學,西南聯大共存在8年11個月,「內樹學術自由之規模,外來民主堡壘之稱號」,保存了抗戰時期的重要科研力量。

1937年至1946年,共有8000名學生通過了聯大的入學考試,最終聯大學籍畢業的本科生近2500名、專科生約200名;北大、清華、南開三校學籍的本科生1280名、研究生74名,總計畢業約4000名。培養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優秀人才,為中國和世界的發展進步作出了傑出貢獻。

先後共有174人當選為「兩院」院士,其中僅是在1948年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評選中,全部81位院士,27人出自西南聯大。

施子愉就是西南聯大三校學籍八年裡74名畢業研究生中的一員。由此我們也可以窺見西南聯大嚴謹治學和勤奮學習的優良風尚。

我們細看一下施子愉此次研究生畢業初試的考試委員,不禁嚇一跳:羅膺中(羅庸,中國著名古典文學研究專家和國學家)、向覺明(向達,中國著名歷史學家、敦煌學家、中外交通史專家)、馮芝生(馮友蘭,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雷海宗(雷伯倫,中國著名歷史學家、國學家)、朱佩弦(朱自清,中國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王了一(王力,中國語言學家、教育家、翻譯家、散文家、詩人、中國現代語言學奠基人之一)、浦江清(現代著名古典文學研究專家)、許駿齋(許維遹,著名語言文字學家、古文獻學家)、聞一多(詩人、學者、愛國和民主主義者)。

施子愉能過這九位大家的初試,已是實屬不易,1946年3月12日,初試過後,朱自清先生「呈函梅校長、潘教務長關於施子愉論文考試事」,考試委員除了本校中國文學系教授外又聘請了羅膺中、遊澤承(遊國恩,楚辭研究專家、文學史家)、馮芝生、雷伯倫四位先生。

我們知道,西南聯大三校屬於聯合辦學,相對獨立,聞一多先生是清華大學教授,朱自清先生是北京大學教授,施子愉這次研究生畢業考試,前後估計經過了清華、北大以及另聘的先生,加起來十多位大家學者的考核。

如此嚴格、嚴謹、嚴肅的研究生畢業考,敬畏知識的學術質量和精神高度,窺一斑而知全豹,才能解釋為何八年時間裡,西南聯大三校學籍的學生只出了74位研究生,也才能解釋為何西南聯大培養出了那麼多為國家、為民族、為世界做出巨大貢獻的卓越人才。

施子愉,1919年生於昆明。1931-1934年就讀求實中學初中。1946年在清華大學文科研究所中國文學部與文史學家、北京大學王瑤教授同期畢業,1949年美國密執安大學研究院獲碩士學位,1951-1979年在武漢大學任教,1979年起任雲南大學西南亞研究所教授。

在西南聯大求學的經歷,並成為聞一多先生得意門生之一,奠定了他紮實的學術功底和嚴謹的治學態度,在專業道路上精深發展,終致著名世界中世紀史、西南亞史專家,西南亞研究所阿拉伯國家研究室主任。1997年5月10日逝世,終年78歲。

▲施子愉校友照片多方找尋無果,收錄其籤名印章,以示敬意

▲施子愉《柳宗元年譜》,考證嚴謹,為學術界研究柳宗元之範本

西南聯大在昆明的八年時光,不僅為求實中學師生帶來民主、自由、進步的思想,也為學生的培養提供了更好的機遇和更高的發展平臺。

求實中學的優秀畢業生,以求實的底色走進西南聯大,經過「剛毅堅卓」精神的洗禮,名師大家的引領,後來在各自領域做出不凡成就。我們循著求實的記憶脈絡,回顧兩位畢業於西南聯大的校友:

盧濬,著名心理學家、教授,1916年11月生於雲南瀘西,求實中學高1934屆畢業生,1940年畢業於西南聯大教育系後留校工作,1947年至1949年公費留學瑞士洛桑大學,隨皮亞傑學習兒童心理學兩年,在巴黎大學學習半年,後回國任教,專於「皮亞傑學派」的研究,長期從事心理學教學,為中國心理學會皮亞傑研究小組負責人,曾任昆明師範學院院長(現雲南師範大學)、雲南省教育學會副會長,省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2006年獲評雲南省有突出貢獻哲學社會科學者專家。2009年7月5日逝世,終年93歲。

鄭永福,雲師大外語系教授,1917年生於昆明,求實中學初1931屆畢業生,1942年畢業於西南聯大教育系的雲師大教授,和蘇鴻綱先生同為雲南優級師範學堂(後來的省立第一師範)校友,1943年1月至1945年,曾回到母校求實中學任教並擔任教務主任、校務主任。1945年初至1947年秋任省立玉溪中學校(現玉溪一中)校長,期間,盛邀其西南聯大的老師羅庸先生、張清常先生為玉溪中學創作了校歌,兩位先生正是西南聯大校歌的詞曲作者,兩首校歌成為姊妹篇,一時傳為佳話。1947年赴美留學,獲凡登比爾大學碩士學位,再入哈佛大學研究院學習,1950年回國後任教雲師大,致力於外語教學和中外教育研究。1993年逝世,終年76歲。

鄭永福教授1992年寫下《抗戰勝利前夕的雲南私立求實中學》一文,深情回憶求實中學以及西南聯大對學校的深遠影響。

鄭教授在文中專門對所記起的15位列表加以記錄,真誠評價道:「所聘請的教師都學有專精,各有所長,對於教學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不辭辛苦,不畏艱難,對教學認真負責,批改作業,一絲不苟,因而教學質量高,學生受益大。當時蘇校長對教師的積極態度,讚不絕口,認為在這樣生活困難的情況下,教師們能諄諄教導,不為名,不為利,只為培養年青一代而努力,這是求實中學中興和鼎盛的時代。」

▲鄭永福教授《抗戰勝利前夕的雲南私立求實中學》一文收錄於《昆明文史資料集萃》 第5卷, 2009年版

正是這些西南聯大錘鍊出的教師,給求實中學注入了知識報國的強大動力和良好的教風、學風,成為學校辦學歷史中不可或缺、引以為傲的亮色。鄭教授文中所列,我們略說幾位:

張師載(後名張華俊),1933年考入清華大學,1936年即加入中國共產黨,直接參與過「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和臺兒莊戰役,1941年,輾轉到西南聯大復學,後相繼任中共雲南省工委委員、中共滇南工委書記、中共思普地委書記、邊縱九支隊政委等職,雲南解放後,出任箇舊市第一任市委書記、市長,1980年,負責籌組中國科學院雲南宇宙射線研究所並任黨委書記。

鄭林生,1944-1946年任教求實中學,1951年獲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後任中國高能物理學會秘書長、理事長,是我國著名實驗物理學家。

曹日昌,1948年獲英國劍橋大學博士學位,中國知名心理學家,最早應用唯物辯證法於心理學研究的倡導者之一,對中國的心理學發展起到極為重要作用。

其實,我們查閱《雲南私立求實中學校教職員資歷一覽表》(1944年),就有多達17位西南聯大畢業或在讀學生在校任教,還有許多鄭教授並未提及。

何兆武,1943年畢業於西南聯大歷史系,1943年至1946年在西南聯大外文系讀研究生,後任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兼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教授和德國馬堡大學客座教授,2015年獲中國翻譯協會「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吳國珩,1922年7月出生於江蘇揚州,1943至1947年就讀西南聯大歷史系,「一二·一」學生運動聯大負責人之一,1946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並任教於求實中學,曾任教務主任,秘密從事黨的地下工作,1949年4月6日,他擔任個舊礦山中共特支書記時,在金平縣遭到國民黨26軍偷襲,他帶領部隊英勇戰鬥,壯烈犧牲,時年26歲。

曾慶銓,1924年出生於廣東興寧縣,1942至1946年就讀於西南聯大經濟系。1946年在求實中學任教,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昆明市東區區委委員,與求實中學中共地下黨員刻印地下刊物《新華社電訊》,做了大量的革命宣傳工作,1948年5月擔任思普區臨時軍政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同年10月不幸被捕,英勇就義,時年24歲。

西南聯大教育系1946年畢業生譚慶雙,曾是西南聯大校歌合唱隊隊長,「一二一」愛國民主運動四烈士之一潘琰的室友,1952年奉調進入昆十中工作,譚慶雙曾有幸得到聞一多先生為其雕刻的石印一枚,捐贈給了「一二一」運動紀念館。

▲譚慶雙印 收錄於 《聞一多全集》 11 美術,1994年版

我們還從1946年《雲南私立求實中學客籍還鄉教師姓名冊》中發現,九位都是畢業於西南聯大,折射出西南聯大與求實中學的弦歌往事:

趙寶煦,1943年冬考入西南聯大就讀,194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政治系,後任北京大學亞太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政治學家,當代中國政治學主要奠基人之一。

王兆裕,西南聯大1943年畢業,解放後在第四軍醫大學任教,專業研究建樹頗豐。

西南聯大歷史系1944年畢業生董振球、1946年教育學系畢業生袁冬貞,均任教於求實中學,後結為伉儷,解放後回家鄉湖南從事教育工作,董振球曾任湖南鄉寧一中校長。

餘培忠,1946年考入西南聯大歷史系研究生畢業,師從鄭天挺、姚從吾,曾任求實中學教導主任,解放後任長沙一中教師,湖南師大附中教務主任。

關德超為西南聯大地質地理氣象學系1943年畢業生,吳彬、程連倫均為西南聯大教育學系1946年畢業生。

▲二排左起:浦江清,朱自清,馮友蘭,聞一多,唐蘭,遊國恩,羅庸,許駿齋,餘冠英,王力,沈從文

十位還鄉的求實中學的教師,九位來自西南聯大。僅1944至1946年間,30幾位西南聯大的學者教授、畢業學生在求實中學講學、任教,學校風氣為之蔚然一新,蘇鴻綱校長兼容並蓄,追尋真理,求實而為的辦學思想,成就了求實中學滇中中學翹楚的光輝形象。
我們史海鉤沉,致敬、紀念西南聯大與求實中學的弦歌往事,在追思先賢的時候,西南聯大的「剛毅堅卓」,求實中學的「求實」校訓鼓舞著我們,靜思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回歸教育的初心本意。

惟此,

才能在精神和理想的薪火相傳中,

不斷開拓屬於十中人的求實之路。

相關焦點

  • 彰顯求實魅力 知悉十中規範||昆十中、白塔中學2020年秋季開學典禮暨高一、初一新生入學教育
    新學期,新起點~求實少年,風華正茂攜夢前行,不負韶華品味十中百年歷史文化底蘊立德求實,勵行致遠從心出發,惟志惟勤修身立德,明理立人此時意氣風發的少年,最宜奔赴遠方相約秋季,逐夢遠方。9月7日上午,昆十中、白塔中學舉行2020年秋季開學典禮,高一年級全體師生齊聚求實校區體育館,其餘年級師生在教室內參加開學典禮。
  • 邀請函丨昆十中百年華誕:回家看看,歡聚母校
    弦歌求實路,時代新徵途百年漫漫徵途步履鏗鏘,世紀灼灼風華桃李芬芳。本著典雅樸素、熱烈簡約的原則,昆十中建校百年主旨活動,以「弦歌求實路,時代新徵途」為主題,深情回顧辦學歷程,全面展示學校風採,共同描繪美好未來。
  • 傾聽西南聯大傳奇往事
    7月17日上午,參加2018「七彩雲南民族文化研習營」的臺灣文藻外語大學師生20餘人走進國立西南聯大原址,在雲南師範大學老師的帶領下,沿路參觀了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原教室、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國立昆明師範學院紀念標柱、「一二·一」運動四烈士墓,並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博物館重溫了那段南渡北歸的傳奇往事。
  • 滿江紅——西南聯大
    《西南聯大戀歌》歌詞:民主草坪傳來了救亡的歌硯池湖水靜靜的訴說茅屋裡的讀書聲還飄在校園的角落玉蘭花把往事染香玉蘭花把往事染香微風吹動著薰衣草青春的火焰在燃燒踏著你的詩行去遠方我們一路為你歌唱西南聯大校訓:清華、北大、南開三校在組成西南聯大之前,都有各自的校訓。北大是「博學審問,慎思明辨」,清華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南開是「允公允能」。西南聯大成立後,面向全體師生徵集校訓,最後選了四個字:「剛毅堅卓」。
  • 許淵衝:從西南聯大出發,詩譯英法翻譯家
    聯大師生一路櫛風沐雨,夜宿曉行,沿途採風、寫生、訪民、參觀、宣傳抗日,4月28日到達昆明,完成了中國教育史上堪稱奇蹟的長徵。這時聞一多教授的鬍鬚已有近尺長,曾昭掄教授滿身爬滿了蝨子…… 當年聯大的學生多數成為著名的學者、科學家,至今健在者已是耄耋之年。西南聯合大學為何能在抗戰時期取得這樣大的成就?
  • 求實中學2020級新生入學報到須知
    求實中學2020級新生入學報到須知親愛的新同學:派位錄取結果已經公布,祝賀你成為求實中學的一名新生。求實中學將是你放飛夢想的搖籃,我校全體師生衷心地歡迎你的到來!現將新生入學報到事項告知如下,希望你仔細閱讀,並做好相關準備。一、錄取結果查詢:關注 「求實招辦」微信公眾號,在下方菜單欄「招生諮詢」—「市區派位生報到」頁面輸入孩子姓名、身份證號,查詢報到費用和說明。
  • 校訓| 位育中學:團結、嚴謹、求實、進取
    校訓 | 位育中學:團結、嚴謹、求實、進取 2020-12-19 17: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求實創新成校訓高頻詞 同質化嚴重被指「生憋」
    「團結、進取、求實、創新」「勤奮、仁愛、求實、創新」「嚴謹、勤儉、求實、開拓」「團結、奮進、求實、創新」……乍一看,你或許以為粗心的學生寫錯了順序,但實際上,這些差不多的校訓分別出自大連理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和新疆大學。  「求實」「創新」「團結」……這些經常出現在校訓中的「高頻詞」,最近也被網友評選為「通用校訓萬金油」。
  • 校訓|位育中學:團結、嚴謹、求實、進取
    【校訓】 團結、嚴謹、求實、進取 【校訓解讀】 團結、嚴謹、求實、進取是位育中學的八字校風。
  • 如雲、如海、如山的西南聯大精神
    清華智慧如雲,北大寬容如海,南開堅定如山,如雲、如海、如山的三校結合體——西南聯大,在那個時代下培養孕育了一批刻著西南聯大風骨的校友們。,記錄成冊,才有了這本訪談錄的誕生,作者在序裡提到為什麼追尋他們的原因,他探尋的不是歷史上的名人,而是西南聯大的普通學生,那些在西南聯大培養孕育後走上了社會的聯大學子,他們又過著什麼樣的人生。
  • 探尋「西南聯大」教育救國的文化記憶
    11月1日是西南聯大在昆明組建82周年校慶紀念日這所誕生於抗戰烽火中因結茅立舍、弦歌不輟、人才輩出而享譽中外的大學不僅是中華民族抗戰史上的永恆豐碑鑑於西南聯大歷史展陳場館所承載的特殊意義,中央民族大學和光明日報組成聯合調研組,分別赴雲南、北京、湖南進行調研,並對有關展館負責人、研究員、參觀者及西南聯大校友開展深度訪談,在探尋西南聯大歷史展陳場館所承載的教育救國文化記憶基礎上,剖析了其面臨的挑戰,並提出了未來更好構建西南聯大記憶的文博創新之路。
  • 重磅丨又一所西南聯大附屬中學新學校落戶陽宗海
    2月7日昆明陽宗海風景名勝區昆明西南聯大研究院附屬學校籤訂合作辦學協議,將開辦——昆明西南聯大研究院附屬學校陽宗海分校此舉填補了陽宗海轄區無一所公辦高中的空白昆明西南聯大研究院附屬學校依託七甸小學、七甸中學和陽宗海第一中學開展辦學,在保留原校名的基礎上
  • 昆明多所中學發布體網生招生簡章
    初升高    報名條件    具有昆明市戶口的初中畢業生,或在昆明市初中就讀,具有昆明市初中學籍的隨遷子女應屆畢業生,考生根據報考項目須符合獲獎證書、身高、體質健康測試成績等要求,每人可報考2所學校,其中省一級高(完)中(昆一中、昆三中、昆八中、昆十中求實校區、昆十二中、昆十四中、官一中、北大附中雲南實驗學校、師大世紀金源學校、昆一中西山學校、昆二十四中
  • 走進西南聯大 讀懂家國情懷
    它,就是在抗日戰爭炮火洗禮中成長起來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8月17日,「大道康莊」人民網全媒體調研行雲南團記者走進西南聯大舊址,追憶那個大學精神閃耀的時代。1937年「七七事變」後不久,平津陷落。8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陸續南遷。1938年,三校在昆明聯合組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抗戰勝利後,聯大「勝利關閉」,三校各自北歸復校。
  • 西北聯大與西南聯大比較研究
    ,還是西南聯大的重返平津,都為新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西北聯大與西南聯大是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組建的兩所大學共同體,它們共同創造了中國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蹟。其組建與成立不僅在民族危難之際保存了中國高等教育的火種,保證了中華文脈弦歌不輟,而且鑄造了輝煌的教育成就,是一座永遠的豐碑。
  • 西南聯大的國文課,就是西南聯大的精神遺產
    電影《無問西東》裡正在建設的聯大校舍朱自清在西南聯大授課的那一段時間裡,體重一直往下掉,瘦到了38.8公斤,他的兒子心疼地回憶,「他不是精神上的老,而是生活條件實在太差了。」儘管如此,西南聯大仍然培養出了一大批卓越的人才: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五位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八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百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包括我們這一代人熟悉的鄧稼先、朱光亞、楊振寧、李政道、汪曾祺、何兆武、許淵衝等大師,也曾是西南聯大的學生。
  • 了解一下西南聯大的前世今生
    記者 黃喆春 攝 抗戰勝利後,組成西南聯大的3校復員北返,西南聯大師範學院留在昆明繼續辦學,取名為國立昆明師範學院,1950年改名為昆明師範學院,1984年更名為雲南師範大學。
  • 西南聯大在昆建校七十周年
    人民網昆明11月1日電 (記者胡洪江)「七秩弦歌勵耘,萬千桃李芬菲。」西南聯合大學在昆建校暨雲南師範大學建校70周年慶典今天在昆明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志珍、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漢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等,以及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的代表出席慶典。
  • 求實中學2020級東、南、外國語校區新生分班考試公告
    前言2020級求實招辦獎學金政策及若干問題解答 2020年,風雲多變,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傳播;省教育廳對招生地範圍進行規劃和規範;國家(開封市)實施小升初全員電腦派位的新政策;2020年3月1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2020年第1號公告也取消了關於民辦學校收費審批制(廢止:發改價格(2005)309號文件)。對於民辦學校來說,可謂是挑戰與機遇並存。
  • 校訓丨南洋中學:儉樸、好學、自主、求實
    作為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新式中學,這八個字是融入其血液的一種精神——南洋校訓:自主、求實、儉樸、好學隨著徐匯濱江「西岸文化走廊」的打造,經過整體改擴建,南洋中學的師生們新學期迎來了期盼已久的喬遷之喜。位於龍華中路的新校門最醒目處,一排青蔥的黃楊樹修剪成八個字——「自主、求實、儉樸、好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