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不打小孩日:孩子身上這4個部位千萬打不得,會致命

2020-12-22 騰訊網

打孩子,

真的有用嗎?

1

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4月30日),據調查顯示,在我國,10個孩子就有7個在小學階段曾經遭受過體罰。

去年12月流傳網絡的深圳虐童案相信大家還有印象,還有很多可憐的孩子,被父母當成洩憤的工具。甚至,孩子被打致死的新聞,屢見不鮮。

2017年6月,臺灣新北市7歲小男孩因不做家務,被媽媽實施虐暴,開水燙、鐵管打,導致孩子內臟破裂出血不治身亡。

2016年3月,海南萬寧6歲女孩蕊蕊因為尿褲子,被親生父親用衣架和皮帶抽打,待發現異常抱到醫院,已經為時已晚。

所謂「虎毒不食子」,可這些深深的「愛」背後,是孩子最深切的「痛」!

2

2018年11月29日,法國通過了一項「反日常教育暴力法」,也被民眾稱為「禁止打屁股法」。

而推動該法案的,竟是一名死去的9歲小男孩。就在法案出臺前一個月,這名男孩被家人活活打死。

男孩不願意寫作業,被哥哥暴打,他的媽媽不在現場,但也鼓勵支持哥哥:

認為孩子不聽話就得打。

看著奄奄一息的弟弟,男孩的哥哥、姐姐終於叫來了救護車。

然而,等不及送上車,小男孩已經停止了呼吸。

人間太殘忍,天堂或許沒有痛。

男孩的死,將他的哥哥、姐姐、爸爸、媽媽,全部推上了審判臺。

法國因此也成為世界上第55個把禁止打屁股寫入法律的國家。

一條條新聞不禁發人深省,打孩子,真的有用嗎?

3

打屁股,

百害而無一利

通常家長認為,孩子屢教不改,一定得上「竹筍炒肉」,打疼了才知道錯。

而屁股皮厚肉多,打得痛又不會傷筋動骨,是最安全可打的部位。

那你可能還不知道打屁股的種種危害。

1、打屁股,危害身體健康

首先,從醫學角度來看,打屁股其實是很危險的。

根據國外醫學解釋,屁股上的肌肉豐厚,打擊時容易造成橫機紋溶解(就是肌肉組織分裂),肌肉可能會受到損傷。

從而可能會釋放肌紅蛋白,肌紅蛋白進入血液循環後,流經腎臟的時候,會損害腎小管,導致急性腎功能衰竭。

而急性腎衰竭會引起其他併發症,如肺水腫、感染、發熱、起皮疹、抽搐。

新聞中也報導過類似的情況,打屁股,導致高燒住院,造成睪丸破裂,致使下體撕裂。

無不令人唏噓!

2、嚴厲體罰,會影響大腦的發育軌跡

發表在《神經影像》中的一篇研究指出:嚴厲的體罰可能會改變一些大腦區域的發育軌跡。

(體罰組與對照組存在顯著差異)

該研究對1455名青年進行了篩查研究,發現:

兒童時期遭受過體罰的孩子,其大腦內側前額葉皮質體積明顯減少,而大腦的灰質則影響一個人的認知能力和組織能力。

「屁股決定腦袋」這句流行語,原來是有科學依據的。打屁股,打的可是孩子的腦袋!

其實,我們觀察一下身邊的孩子,那些動不動就被父母打罵責罰的孩子,大多都比較內向、膽小,不愛說話,表達能力也很差。

嚴厲體罰,真的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和自我認知能力。

3、打屁股,危害心理健康

2010年發表在《兒科》雜誌的研究發現,3歲時經常被打屁股(一個月超過2次),會增加孩子5歲時的攻擊性。

美國兒科學會(AAP)也指出:體罰可能導致孩子性格好鬥、藥物濫用、增加成年後的自殺行為。

孩子被父母的暴力控制就範,他也在暴力中學會模仿,學會了用武力欺壓弱小。

父母就是孩子的鏡子,你想孩子怎樣,就怎樣對孩子。

打屁股,沒有教育,只有傷害。

4、打屁股,破壞親子關係

大多數被打屁股的孩子,開始都會倔強地大喊「我不痛」,其實,他心裡的痛遠遠超過了身體的痛。

打屁股,與其說是懲罰,不如說是父母情緒的一種發洩。

父母打孩子也會上癮,經常打罵必定會失去孩子的信任。

深圳虐童案中的小女孩,面對著父母的輪番暴打,竟然毫不反抗。是怎樣的絕望,才讓孩子如此漠然?

打罵,是毀掉親子關係的最快途徑。

5、打屁股,不治標也不治本

德克薩斯大學教授Elizabeth在一篇論文中明確指出:任何數量的打屁股,都是無效的。

孩子被打後痛得乖乖求饒,僅僅是因為害怕而不知所措,或是被暴力的威脅所震,短期內會停止這種行為,但不久就會再犯。

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應該怎樣做,才是對的。

打屁股,真的既不治標也不治本。

4

除了屁股,

這些身體部位也不能打!

哪個孩子小時候沒吃過父母的「教育三重奏」:

連哄帶騙、循循善誘;

連吼帶罵、威逼利誘;

連踢帶揍、扇屁懲罰。

何止是打屁股,很多家長急起來,真的可以逮哪打哪,一不小心孩子全身開花。

劈頭、揪耳朵、掐大腿,想必這些都是兒時揮之不去的記憶吧。

其實,不光是屁股,這些身體部位也很脆弱,家長千萬要注意,再生氣也別對這些部位下手!

1、後腦勺

人的大腦由柔軟的脂肪組成,布滿豐富的神經元組織。

突然而來的震動,會引起大腦的脂肪晃動,碰到堅硬的頭骨,就很容易使這些神經元拉伸或者斷裂,從而引起頭部創傷。

據醫學觀察性研究發現,在急診科頭部受到輕微創傷的兒童中,會伴隨意識喪失、頭皮血腫、嘔吐和頭痛等症狀;

嚴重的頭部創傷還可能會引發腦損傷,甚至死亡。

曾經在信陽發生過一則新聞,4歲男童被繼母虐打,半邊腦袋被打癟,經醫生檢查,頭骨缺失了75%,手術治療了2年,身體終於恢復,但是左半身仍處於偏癱狀態,還要繼續康復治療。

2、臉

打臉,一方面外傷容易導致面部皮膚出現血腫,從而引起紅腫、疼痛;另一方面,孩子也和大人一樣需要面子,打臉極易傷害孩子的自尊。

其次,因為孩子臉小,家長的大巴掌,力度過大容易誤傷其他器官,如鼻梁、太陽穴、耳朵,從而導致孩子流鼻血、暈厥、耳鳴等問題。

3、耳朵

耳朵也是人體極為敏感的器官,隨便一掐,就能讓人痛得「哇哇」求饒。這是因為,耳根皮下重疊分布著各種神經。

掐耳朵,不僅容易導致耳根撕裂,而產生的劇烈疼痛感,還可導致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呼吸急促,嚴重的還會使人昏厥。

所以,別再以為這些部位扛打。當習慣用體罰代替教育,就會不斷地重複使用,並不由自主地逐漸加大力度。

別讓自己的一時失手,換來悲劇的結局。

5

教育孩子,

方法總比問題多

正如法國「反日常教育暴力法」的發起人Mariene Schiappa所言:「沒有一種暴力是有教育意義的。」

教育孩子,方法肯定比問題多。

1、短暫叫停

有的時候孩子明明做錯了,卻死不承認,還頂嘴開槓,劍拔弩張。

此刻,雙方都已經從理智的講理,上升到情緒的對抗。

雙方都需要靜一靜。

在《正面管教》一書中,提到一個概念——time-out,「積極的暫停」,它不屬於「讓孩子遭受痛苦」的懲罰,而是先平復情緒後處理問題。

面對拒不認錯的孩子,不妨先讓他回房間安靜10分鐘,等孩子情緒平復了,再和他講理。

同時,當父母生氣想要打人時,也需要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不妨在內心從1數到10,告訴自己先冷靜;

或者離開現場,到另一個地方5分鐘,打孩子的衝動可能就減少了50%。

2、低聲教育

其實孩子犯了錯也有自知之明,但是父母的大聲呵斥可能會嚇到孩子,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才會有那麼多拒不認錯的孩子。

而低聲調則表達了對孩子的尊重和信任,給孩子傳遞一個平和的態度。

相當於告訴孩子,「我們只對事,不對人」,那麼,孩子也學會把焦點放在錯誤本身,更理智、誠實地看待自己。

孩子和大人一樣,需要被尊重。

3、合理懲戒

不可否認,有時候孩子太皮,需要使用懲罰手段才能達到效果。

但是,懲戒只是管教方式,而不是父母的情緒發洩。

事先在家中立好規矩,家庭成員中無論誰違反了規矩,都必須接受相應的懲罰。這個「約法三章」在我家施行得卓有成效。

我兒子小炮彈曾經有個愛打人的壞毛病,批評、打手都沒用,但反而讓他覺得「媽媽可以打我,我也可以打人」。

於是,我向孩子道歉:「打人是不對的,媽媽道歉,以後保證不打你,有話好好說。」

並和孩子一起制定了一套「家規」,其中一條便是:如果誰打人,就沒收心愛的玩具一天。

同樣的,公平起見,如果爸爸或媽媽打了小炮彈,也需要沒收手機一天。

我們偶爾會故意違反一次規則,讓小炮彈過一把當「小法官」的癮,他也就樂於接受這樣的規則了。

不久,小炮彈愛打人的壞毛病就逐漸改掉了。

6

「請來試試看,至少在今天不要打小孩,或許你將會發現,今天過後的每一天,你都不需要打小孩了。」

這是國際不打小孩日的口號,也希望每一位家長都能認真踐行這一句口號。

作家蔣勳說:「愛和暴力是兩種極端,卻可能同時出現。」

悲劇往往是在長期的習慣模式中,一觸即發。

愛之深,責之切。

沒有哪個父母不是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孩子,但是在愛的過程中,往往最容易忽略孩子的感受與需求,而將衝突歸咎於孩子。

真正的愛,不是為你好,要你改;孩子需要的,只是一個簡單的擁抱和尊重。

所以,請在孩子面前,收起憤怒,收起控制,用更理智和溫柔的愛,給孩子一個健康美好的童年。

希望以後的每一天

孩子都可以生活在

國際不打小孩日」!

相關焦點

  • 夫妻吵架後痛打女兒撒氣:孩子身上這4個部位千萬打不得,會致命!
    2 2018年11月29日,法國通過了一項「反日常教育暴力法」,也被民眾稱為「禁止打屁股法」。 而推動該法案的,竟是一名死去的9歲小男孩。就在法案出臺前一個月,這名男孩被家人活活打死。
  • 孩子身上這3個部位,被稱為「生命線」,爸媽再生氣也不能打
    當然也有堅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傳統父母,為了讓孩子聽話不計後果地對孩子下毒手。但其實,孩子有三個部位是"生命線",是千萬不能打的。01.這三條生命線父母萬萬打不得遇到青春期叛逆或者搞惡作劇還不知悔改的孩子,父母就算再生氣,也千萬不能打這三條生命線,如果控制不好力度,真的有可能出現生命危險。
  • 國際不打小孩日4.30
    國際不打小孩日「國際不打小孩日」(每年4月30日),由美國反體罰組織「有效管教中心1998年發起的。不打小孩日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這個節日由美國一個反體罰組織發起,旨在宣傳正面管教方法,倡導兒童人權。然而許多家長稱孩子調皮,一天不打上房揭瓦。
  • 「國際不打小孩日」以智慧取代粗暴
    我詢問了我了解過的平時打過孩子的家長:「昨天你打罵了孩子嗎?」截取一二如下:昨天是4月30日「國際不打小孩日」,可以發現,許多孩子在不打小孩日還是被家長們打罵過,家長很驚訝,還有這樣的日子?「國際不打小孩日」早在1998年設立,由美國反體罰組織「有效管教中心」發起。
  • 孩子這四個部位打不得,再生氣也不要打(家長必知)
    遇到這樣的時刻,家長往往會從剛開始耐心勸導,轉化為暴跳如雷,然後情緒失控之下,也會對孩子動手。 晨媽身邊經常有寶媽討論,哪一棟小孩又被打了,誰誰誰生氣揍小孩了......而關於打孩子,他們似乎也有較大的認同感,覺得「不打不成才」「犯錯誤就該揍一頓」~每每聽到這樣言論,晨媽心裡挺不舒服的,因為教育孩子,不是只有「打」這一種方式。
  • 孩子不聽話,你會打他哪個部位?孩子的4個部位很脆弱,打不得
    導讀:孩子不聽話,你會打他哪個部位?孩子的4個部位很脆弱,打不得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不聽話,你會打他哪個部位?孩子的4個部位很脆弱,打不得!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國際不打小孩日?今天不打,明天就能打了嗎?
    你聽說過 " 國際不打小孩日 " 嗎?為什麼 " 挨揍 " 突然再次引起關注?其實,每年的 4 月 30 日都是 " 國際不打小孩日 ",也被稱為 " 無巴掌日 ",最早由美國一個反體罰民間組織發起,旨在宣傳正面管教方法,倡導兒童人權。
  • 4月30日「國際不打小孩日」,爹媽打你不差這一天?請用理性代替粗暴
    對於熊孩子們來說4月30日是個好日子第一,明天就要開啟五一小長假咯第二,4月30日是所有熊孩子們紀念的大日子國際不打小孩日如果你4月30日預感會挨打那你可以大聲對爸媽說: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你們不能打我~如果你身為父母,可能會一臉問號
  • 千萬別上手!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
    你聽說過「國際不打小孩日」嗎? 為什麼「挨揍」突然再次引起關注?其實,每年的4月30日都是「國際不打小孩日」,也被稱為「無巴掌日」,最早由美國一個反體罰民間組織發起,旨在宣傳正面管教方法,倡導兒童人權。
  • 國際不打小孩日 心理專家:暴力行為會被孩子模仿
    國際不打小孩日原標題: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 你的童年挨過打嗎泉州網4月30日訊(記者 陳玲紅)明天就是「五一」勞動節了,但很多讀者不知道,今天也是一個「盛大」的節日,與我們的童年記憶息息相關:國際不打小孩日!
  • 四個部位打不得,再生氣也不要打(家長必知)
    遇到這樣的時刻,家長往往會從剛開始耐心勸導,轉化為暴跳如雷,然後情緒失控之下,也會對孩子動手。 清歡經常有寶媽討論,哪一棟小孩又被打了,誰誰誰生氣揍小孩了.而關於打孩子,他們似乎也有較大的認同感,覺得「不打不成才」「犯錯誤就該揍一頓」~每每聽到這樣言論,清歡心裡挺不舒服的,因為教育孩子,不是只有「打」這一種方式。
  • 千萬別上手!國際不打小孩日,一起倡議!
    千萬別上手!國際不打小孩日,一起倡議!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體罰可能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傷害,多些傾聽,多些耐心,別把「我是為孩子好」當簡單粗暴的藉口!一起倡議:千萬別上手!
  • 千萬別打孩子這三個部位,家長再生氣也別動手!
    2、「孩子,究竟可不可以打?」想必這是很多家長的疑惑,因為近幾年關於打孩子的惡性新聞也偶有發生,確實讓家長們心有戚戚。其實,晨媽一直不提倡打孩子,因為可能一個不小心,你的「打一下」,就會成為家庭的傷痛!
  • 打了孩子的這4個部位,傷的不僅是健康更是心靈!
    作者:寶寶知道 孕嬰幫文/孕嬰幫,版權歸本作者所有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孩子不聽話或做錯事,讓家長比較生氣的情況,這時候一些家長總會有打孩子的行為,但很多家長卻不知道,孩子身上的這4個部位是不能打的,不僅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還會很危險。
  • 孩子再淘氣,身上這些部位也不能打,打了後果承擔不起
    中國有句古話就叫做「棍棒底下出孝子」,父母打孩子,非但不會受到法律的處罰,甚至連社會的道德譴責也不存在,大家似乎默認父母有對孩子動手的權力。然而這樣就真的對嗎?當然不是,因為它不但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甚至會帶來更嚴重的後果。
  • 孩子這4個部位,家長生氣也別打,後果很嚴重
    孩子可能天生就是性格比較頑劣,總是變著法的惹父母生氣,雖然大部分父母也知道打孩子是件不對的事,可是有時候還是免不了被孩子氣得太厲害,實在忍不住在孩子身上打幾下,尤其是男孩子打好多次都不長記性,更是把父母氣得跺腳。
  • 有誰知道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不僅今天不能打,明天也不能打
    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International Spankout Day),今年的主題是「打造愛的家,我不打小孩」。01國際不打小孩日的由來「國際不打小孩日」最早是美國反體罰組織「有效管教中心」在1998年發起,它的英文名稱中spank一詞俗稱「打屁股」
  • 【國際不打小孩日】我們希望:每一天都是不打小孩日
    【國際不打小孩日】我們希望:每一天都是不打小孩日 2020-05-02 03: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孩子身上這4個部位,個個都是「生命線」,父母再生氣也不能打
    但家長們也要注意,在進行「棍棒教育」時,孩子身上的某些部位是不能隨便打的,否則會因一時的失控釀成悲劇,讓父母后悔終生。孩子身上這4個部位,個個都是「生命線」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不注意分寸,打到孩子的「生命線」,就有可能釀成悲劇。孩子身上這4個部位,父母再生氣都不能打,否則後果將不可估量。
  • 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 家長稱一天不打上房揭瓦
    「國際不打小孩日」  有趣的節日——「國際不打小孩日」。這個發源於美國的節日,很多家長表示頭一次聽說,孩子們則稱「這一天要告訴爸媽,無論自己怎麼瘋,都不許打人。」  「不許打小孩?誰設立的?」聽到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孩子已經上3年級的市民徐先生連連發問。  「我家是個男孩,調皮的很,一天不打就上房揭瓦。」徐先生認為,這種舶來的節日,並不一定每個家庭都適用。「我小時候,一天挨一頓揍很正常。還有不讓家長打小孩的日子?」  同樣,教育孩子偶爾用「暴力手段」的高先生,也認同徐先生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