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回憶」專欄:運用邏輯力量,構建更精密的知識牆

2020-12-27 鐳師兄

在「全面回憶」學習方法的知識總結過程中,我們往往會根據課程教學的順序來總結和鞏固知識,這種方法也是很有效的,但是也有個不足,就是方式比較單一,無法高效建造知識之牆。

今天介紹如何通過邏輯推理出更多的知識,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

舉個例子,你在學習的時候,學到了某個具體題型的解決方法,如果只是止步於此,那麼同樣題型換個條件,可能又要花費腦筋重新去思考解決方法。但是如果你在具體題型的基礎上能夠歸納出通用的規律出來,那麼以後這類題型都可以迎刃而解了。這個就是利用邏輯的方法來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

這個世界是講究「因果邏輯」思維的世界,從原因推導出結果、從結果逆推出原因,只要符合這樣的因果邏輯,就會有極強的說服力,也方便記憶和應用。

邏輯即縝密

邏輯方法

邏輯是一種思維方式,這個名詞來自於單詞logic的音譯,主要包括歸納邏輯、演繹邏輯,但是在學習上還有一個邏輯,即對稱邏輯。

1、歸納邏輯

歸納邏輯就是從眾多的現象中找到通用的規律,例如長期觀察天氣,就能歸納出天氣的規律,預言出最近幾天的天氣情況,或者從眾多同類題型中提煉出統一的解題思路等。

這種歸納方法有時候可以提煉出精準的方法或者套路,有時候則能提升你的「直覺」,讓看你看到某個現象,瞬間就給出答案。

某鋼鐵廠進行改革後,被廣州一個老闆買下來,老闆見一個老師傅每次上班後泡一茶缸子濃茶、躺在躺椅上,偶爾喊一嗓子「出鋼」,然後就沒事了,下班的時候到點就走。廣州老闆覺得這個老師傅沒啥價值就開除了他,結果從此以後鋼鐵廠就很難出產優質鋼材。後來經過別人指點,他用雙倍薪水重新請回了老師傅,優質鋼材又有了保障。因為老師傅煉鋼30多年,對出鋼的溫度也「歸納」出一套規律,對出鋼的火候控制有了「直覺」的感受,比溫度計更精準、靠譜。

歸納出通用規律

同樣,在總結知識體系的過程中,這個方法也非常實用,例如你做了很多關於船在上下遊兩個碼頭航行的題目,你會發現一個共性的問題:

水流的速度=(順水速度 - 逆水速度)÷2靜水時的船速=(順水速度 + 逆水速度)÷2這個兩個規律只要總結出來,以後遇到這種題型,就可以直接算出水流的速度和船速,不用再列方程解題了。

但是歸納邏輯有個注意點,就是不要以偏概全,即根據幾個同類現象推導出一般規律後,要再用這個規律來驗證一下,看看是否可以解釋同類的所有現象。

學習中也是如此,歸納出來的通用規則是否真的能夠解決這類題型的所有題目,驗證通過後才能確定是真正的通用規則。

2、演繹邏輯

演繹邏輯就是根據某個通用的規則分解出無數的具體案例和場景。

例如根據「魚鱗天不是颳風就是下雨」這個規律,只要出現魚鱗天,我們就能「演繹」出未來三天的具體天氣。

演繹邏輯在學習過程中非常常見,課本上一般都會給出定理或者公式,我們根據定理和公式去解決無數的具體應用問題。

例如對於「利潤率=(售價-成本)/成本」這個公式,就可以設計出各種經濟類的應用題,雙十一的促銷活動中不同折扣的應用題就是非常典型的題型,也是常考的題目。

有些同學參加購物的機會較少,遇到這類題型就發憷,但是一旦掌握這個演繹方法,就會發現這類題目其實很簡單,而且以後網購時也會少走彎路、少交學費。

演繹出所有場景

3、對稱邏輯

這個邏輯方法是一種在辯論賽中經常出現的套路,就是像鏡子一樣利用相反的思路來駁斥對方。

有個音樂家對現在的音樂非常不滿,有個朋友說:「這可是流行音樂啊,大家都喜歡。」「難道流行的大家都會喜歡嗎?」「那當然,不喜歡的話,怎麼會流行呢?」「那麼大家也喜歡流行感冒?」「呃……」

在學習中,這種邏輯方法也很實用,例如反證法和歸謬法,就是找到相反的內容。在建立知識體系時,通過對稱邏輯可以補全我們思維上的盲區和漏洞。

例如你找到了「跑道上同向追及問題的通用規則」:每多跑一圈就追上一次。

這個時候,你可以思考相反的內容,即這個通用規則在「相向」追及問題上是否也能用得到,最後你會找到另一條通用規則:每相遇一次則雙方合走完整一圈。

從對稱的角度找到思維盲區

應用邏輯方法建立一個更精密的知識體系

很多同學都喜歡總結知識,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這是一個好習慣,如果再利用邏輯方法來輔助自己,那麼知識體系的內容就會更全面、精準、容易記憶,同時進一步提升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

因為應用邏輯的過程是一個嚴密的推導過程,涉及的內容較多,在推理過程中,可以用紙筆或者思維導圖工具等來輔助記錄。

1、演繹出無遺漏的應用題型

通過演繹邏輯對課本上的定理、規則和公式進行推演,確定所有的應用場景和題型。

例如對於數軸的定義「將一條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的直線稱為數軸」,可以演繹出眾多的判斷題:

數軸上右邊的數一定比左邊的數大。只要確定了原點和單位長度,這條直線就是一個數軸。正整數、0和負整數就是數軸上所有的數。數軸上單位長度可以是0.5.以原點向右延伸的射線如果加上單位長度,就是一條數軸….這些關於數軸的概念判斷題,覆蓋了數軸定義的四個關鍵要素: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直線。如果正確理解了這四個關鍵要素(也是出題的陷阱所在),遇到類似題型就能給出正確的結構。

在通過演繹邏輯推導出場景時,有一個注意點:要覆蓋到所有要點對應的場景,不要重疊、要不要遺漏,即這些場景是「垂直正交」的。

2、歸納出共性規律,並驗證正確性

無論是老師考的題目還是自己刷題,都會碰到大量同類的題目,這些題目做多了就會發現雷同的思路。

但是如果剛碰到這些題目時就歸納出通用的解題方法,那麼後續遇到這類題目時就可以跳過去,節約出時間做其他題目,提升學習效率。

下面是歸納出共性規律的過程:

例如以前提到的那個報數遊戲,就需要在具體解題思路的基礎上進一步總結出通用規律,以後無論怎麼修改條件、變換題型都可以套用。

從1開始,兩個小朋友輪流在對方報數的基礎上順序報數,每次可以報1到2個連續的數,誰先報到30就算贏。這個題目的解法有幾個小彎要想明白,老師給你解答後,你可能清楚了,但是這個時候如果你僅僅滿足於這個題目本身就太可惜了,因為題目完全可以改為多種玩法,例如「誰先報到30算輸」、「誰先報到31算贏」、「每次可以報1到3個數,誰先報到30算贏」等等。在這種情況下,你就需要和老師探討上面這些問題的解決思路,你會發現他們有一個共性:報數的數量加一後就是一個勝算的控制長度,再用最終的30減去控制長度的倍數就能算出穩贏的第一個數是幾。

3、通過對稱邏輯,找到思維盲區

這種邏輯方法就是問三個問題:

(1)「相反面是什麼?現在的通用規律是否也使用?」

(2)「除了現在的通用方法,是否還有一些特例?」

(3)「在臨界值上,會有什麼特別的情況?」

老師在出題時特別喜歡使用這種對稱邏輯的方法來設計陷阱,以檢查同學的知識是否全面。

相反面:例如「對於自然數而言,離原點越近就越小」這個規律的相反面(「在數軸上,離原點越近數就越小)就不成立。特例:例如「有理數不是整數就是負數」這句話遺漏了一個特例:0.臨界值:例如「已知y=|2x+6|+|1-x|-4|x-1|,求y的最大值」,這裡就利用了臨界值上取最大值的思路。在進行邏輯推理時,對稱邏輯將會發揮巨大的作用,請大家在學習每個知識點時都使用上面的三個問題來自我提問,找到盲區和可能的陷阱所在。

一句話總結

學習的過程就是建立一個完整知識體系的過程,合理利用邏輯方法能更高效、嚴密地建立起這個知識體系:通過演繹邏輯推導出所有的可能場景,通過歸納邏輯找出通用規律,通過對稱邏輯找到思維盲區。

掌握邏輯,早成大器。

=========本專欄內容(持續更新中)=========

全面回憶:一種堪比冥想效果的學習方法「全面回憶」專欄:金字塔學習法——體系是卓越與優秀的分水嶺「全面回憶」專欄:讓錯題成為你騰飛的翅膀「全面回憶」專欄:如何激活、清空頭腦,保持最佳學習狀態「全面回憶」專欄:學會聰明的提問「全面回憶」專欄:運用邏輯力量,構建更精密的知識牆

(關注鐳師兄,一起聊學習)

相關焦點

  • 「全面回憶」專欄:會做題,更會出題
    =========本專欄內容(持續更新中)=========全面回憶:一種堪比冥想效果的學習方法「全面回憶」專欄:金字塔學習法——體系是卓越與優秀的分水嶺「全面回憶」專欄:讓錯題成為你騰飛的翅膀「全面回憶」專欄:如何激活、清空頭腦,保持最佳學習狀態「全面回憶」專欄:學會聰明的提問其他:「全面回憶
  • 「全面回憶」專欄:自我激勵,學神附體
    構建最讓你激動的未來願景這些具體而微的場景讓你激動不已,覺得自己就要達到這樣的狀態,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這個時候,你的學習勁頭就如火山一樣爆發出來,誰都攔不住,誰要打斷你的這個狀態都讓你煩惱不已。=========本專欄內容(持續更新中)=========全面回憶:一種堪比冥想效果的學習方法「全面回憶」專欄:金字塔學習法——體系是卓越與優秀的分水嶺「全面回憶」專欄:如何激活、清空頭腦,保持最佳學習狀態「全面回憶」專欄:讓錯題成為你騰飛的翅膀「全面回憶」專欄:學會聰明的提問其餘內容:
  • 「全面回憶」專欄:如何從偏科到王炸
    即使是如愛因斯坦這樣的天才依然會出現偏科情況,因為人的精力、興趣、時間都是有限的,很難做到面面俱到,更可能的情況是學霸做得比其他同學更好一些,將偏科的數量減少一些。偏科越少,學霸感越強。 人一旦有了畏難心態,以後遇到困難的時候,就大概率地選擇放棄或者迴避的方式,最後演變為中國足球的狀態:「遇強則弱,遇弱更弱」。難度與信心是一對處於兩個極端的孿生兄弟,逐步克服難度,就能建立越來越強的信心。3、情感情感不同於興趣,而是其他因素導致的學習態度。
  • 「全面回憶」專欄:學會聰明的提問
    一個好問題,比它的答案更重要,那麼怎麼才能聰明地提出問題?1、提問前思考,能用一句話清晰地描述問題人類與動物最大的區別就是會深入思考,能夠通過邏輯推理方式尋找答案,並且會相互交流,形成共識。「全面回憶」專欄:金字塔學習法——體系是卓越與優秀的分水嶺
  • 「全面回憶」專欄:如何激活、清空頭腦,保持最佳學習狀態
    「全面回憶」學習方法需要有一個充滿活力和清醒狀態的大腦,但我們很難讓大腦保持長時間的高速運轉狀態,這個時候就需要採用一些方法來激活大腦、讓它處於清空狀態。還有一些更小範圍的高強度運動:手撐著椅子扶手做上下的起伏支撐動作,撐起的時候,身體要懸空,讓雙臂承受身體的重量。這個運動要確保凳子是穩固不動的,如果凳子搖搖晃晃時不要做這個運動。
  • 徵服新託福口語:巧妙運用邏輯的力量
    下面新東方網託福頻道為大家整理徵服新託福口語:巧妙運用邏輯的力量,供考生們參考,以下是詳細內容。   在新託福口語考試中,高分考生的答案普遍都具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清晰(clear)和連貫(coherent)。
  • 如何構建知識體系?
    導語:上次有個小夥伴,讓我寫一下如何構建個人知識體系,說實在的這個點還挺大的,但確實又是我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那今天這篇就還是來寫寫,希望能給你一些啟發。為什麼要構建知識體系?當然如果你的知識體系完善,能提前在你的知識體系裡過濾一遍,也會減少很多認知偏差。如何構建知識體系?那接下來主要還是講講要如何去構建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其實這塊從底層操作邏輯來說,很好理解,主要還是需要大量的輸入,建立脈絡,再到拓展運用加更新調節知識這三步來實操。
  • 邏輯的力量(深度好文)
    到了歐幾裡德時代,他全面總結了以前的研究成果,寫成了《幾何原本》一書,當時似乎也沒有對社會產生多大的影響。但正是這本書全面總結了古希臘人對世界的理解、總結了古希臘人的思維模式,對後世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這個思維模式的形成和傳承比後世所有科學成就的總和還要大,但他對世界產生巨大影響卻要等到文藝復興之後。
  • 認知、邏輯、知識的真正內涵與關係是什麼?
    剛剛這一小段的模擬,其實是想演示我們該如何讓人知識、邏輯、認知三者的關係。重點來了。第一層:「獲得真實需求非常困難」這個問題的本質是什麼?這其實運用的是一個人的「知識」,「知識」是用來幫助你洞察規律與本質的。
  • 形式美中數理邏輯的運用研討,看完真的漲知識!
    邏輯思維下的數學造型設計運用其特有的理性化、量化的本質進行均衡的處理,可以形成均衡的形式美特徵。如「S」形結構,能形成一種分割的動態的均衡樣式,在設計中能進行多種設計應用,像中國古代的太極圖和現代雕塑的各種「S」形造型,都給人以視覺均衡美的感受。均衡體現在視覺中的對稱形式(左右上下對稱、旋轉對稱、平行對稱等)都有數學思維的應用。
  • 2014考研英語:知識運用解題技巧之邏輯關係
    結構在英語知識運用中主要體現在邏輯關係的考查上,考生需要熟知各種常見的邏輯關係詞。這些邏輯關係的詞主要是一些連詞、副詞以及某些介詞詞組。 讓步關係考查舉例: 例:2006年英語知識運用真題的第7題 __7__ the figure may vary, analysts do agree on another matter: that the number of the homeless is… 7.
  • 20本閱讀和寫作書籍的精華內容解讀:幫你構建更全面的讀寫技能
    這是寫在專欄前面的話,介紹一下專欄的作者身份,和這篇專欄的主要內容。專欄集結了二十本閱讀和寫作書籍,通過對其精華部分解讀來展示。益菲讀書是誰?答:一個自己帶娃的全職寶媽2017年我檢查出懷孕了。只要我想學習一項技能,我就會買1-3個比較全面的課程。然後選購十本左右的同主題書籍來讀。學習的時候,無論的課程還是書籍,我全部都會記筆記,書看完還會寫書評。這個習慣的養成,為我的能力提升有很大幫助。剛開始寫聽書稿的時候,編輯要求半個月完成一篇八千字的稿子。我總是寫得筋疲力盡,幾乎每次都是在最後截稿日才能交稿。
  • 如何構建自己的知識系統?
    啟迪多元思維構建自己的知識系統從本質上說是管理知識。「道以明向,法以立本,術以立策,器以成事,勢以立人」是中國千年來的管理智慧的總結。所以可以從道、法、術、器、勢的角度去全面解決構建問題。道,就是方向。人生方向決定我們是誰。
  • 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其實是個謬論,知識到力量還差十萬八千裡
    他們的知識能秒殺絕大多數人,可很多知識淵博的博士卻沒有與知識匹配的力量。 2019年中科大的博士生劉某某,因為論文沒過要延期畢業。年僅28歲的他,在2019年春節前夕自殺了。他學到的知識沒有成為他的力量,反而成為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 用知識樹和思維導圖構建地理知識框架,事半功倍!
    1,你需要一條線索把知識串聯起來。地理包含非常非常多的知識點,可以說知識的海洋浩瀚紛雜,如果沒有一條明確的線索串聯主幹,知識就會像零散的碎片,就像上面說的石子、水泥、沙子等等一樣,即使你有強大的記憶力但是,仍然很難記住,更別說調用知識了。
  • 知識變現的底層邏輯到底在哪兒?
    思聰哥回答幾個問題轉24萬,羅輯思維付費訂閱的打開率能達到30%以上,長相平庸的網紅教化妝比美女的化妝課程更受歡迎。這一切到底是為什麼?知識變現的底層邏輯到底在哪兒?知識變現圖景——老事物在遷移,新事物在產生移動網際網路帶來了兩種變化:在線支付成為習慣;時間碎片化。正是這兩種變化主導了原有知識變現場景的升級。
  • 思維導圖| 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更有邏輯的親子閱讀(一)
    近幾年思維導圖越來越熱,小編在大學任教思維導圖課程的這些年裡,也隨著自家娃娃的成長一直在探索思維導圖如何更好的運用到孩子的學習當中。人在江湖不說廢話;一言概之:1.個人認為,思維導圖更適合作為對內自我梳理思維想法,不需要過度冗雜表現,簡介高效省時是王道;今天給大家分享用了五年的時間,數次迭代,思維導圖如何輔助中小學生閱讀寫作,進行更有邏輯的親子閱讀!
  • 邏輯建構:理論全面串講與知識樹建構(寄送小藍本) | 2021屆設計理論在線課正式發布
    而設計理論的學習是一個持之以恆的計劃,通過日計劃到周計劃,進而升級月計劃的任務驅動,從而在複習的過程中掌握閱讀理論知識要點的技能和掌控知識脈絡,最終構建設計史論和設計概論的綜合理論素養。「理論邏輯建構知識樹」是基於文化的視角,在案例驅動、問題導向、思維導圖的基礎上進行的跨學科內容設計史知識框架,從系統設計和教育創新的維度對設計史論的知識關聯性進行本體認識(每一本書配備一本邏輯知建構小藍本。
  • 倡導知識就是力量的培根
    「知識就是力量」,這是英國著名科學家、哲學家培根的名言。他竭力倡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他推崇科學、發展觀科學的進步思想和崇尚知識的進步口號,一直推動著社會的進步。
  • 構建個人知識體系
    構建個人知識體系的流程,在我看來就是一個編排出適合自身的持續學習流程,它能幫助我在信息洪流中實現階段性的人生目標。構建個人知識體系流程3.待感覺對該領域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基本認識後,我會找一些相關書籍去系統性的學習該領域的理論知識。4.理論知識學完後找個場景去應用,去輸出一些我自己內化該領域知識的文章,通過這些文章認識對該領域有更深入認識的人。5.之後與這些人建立聯繫(包括平臺私信、微信與郵件聯繫),做1對1的溝通,解決我在學習實踐過程中遇到的一些難以解決的困惑。6.不斷的重複該過程,可以加深我對該領域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