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的中國河南,一方面拉開了新世紀的序章,另外一方面,一股下崗風波席捲整個中國。
生活在安陽的肖大全正是這場風波的受害者,本就生活不寬裕的他,意外下崗了,給了生活更加雪上加霜的困境。
他想去夜市的麵攤吃碗麵,搜遍了口袋卻連幾塊的面錢都拿不出來,只能窘迫的對老闆說回家拿錢。
走投無路的他本想離開這個地方,去看看別處是否還能有謀生的手段,沒想到在這時,一個意外打斷了他的所有思緒。
麵攤有一個被人遺棄的嬰兒,上面有張紙條寫著,每月生活費兩百,只願尋求有心人可以照顧孩子。
肖大全是個糙老爺們,本不會照顧孩子,但那兩百塊錢的收入,卻尤其讓他心動。
這是電影《安陽嬰兒》的故事背景,作為一部紀錄片式的劇情片,整個故事格外寫實,一個處於底層無權無勢的下崗工人,主動擔起照顧嬰兒的責任,但本質上卻又很現實的只是因為錢。
而孩子的母親是一個靠出賣身體為生的妓女,她可以出錢將孩子託付給一個陌生人,在某種程度上,既顯得不負責任,又有種對孩子割捨不下的心疼,凸顯了整個故事矛盾的第一步:好與壞,以及善與惡的對立面。
一部講述底層小人物的電影,無論是其中灰暗落魄的街道,還是人物面對現實的種種無力掙扎,都在這部電影中被凸顯得淋漓盡致。
孩子本沒有罪過,卻意外成為了連接電影前後的工具,而至始至終作為局外人的肖大全,最後卻也因為孩子的黑社會父親找上門時,變成了殺人的罪魁禍首,斷送了自己原本毫無波瀾的一生。
可以說電影的整體基調確實很殘忍,但在殘忍之餘,也總能從其中所透露出的種種現實中,為我們留下諸多思考。
一,底層人物最殘忍真相,兩個渺小靈魂惺惺相惜地吸引
肖大全將孩子帶回家以後,孩子就一直哭鬧,他雖四十多歲了,卻並沒有結婚,也因此絲毫沒有過如何照顧一個嬰兒的經驗。
這樣的手忙腳亂讓他格外有些煩躁,他不知帶孩子回來是對是錯,但很現實的是,那兩百塊錢他很需要。
所以,即使硬著頭皮,他也得留下孩子,並在第二天就按著紙條上的號碼聯繫了孩子的母親。
他們約在了一個麵館見面,幾天沒吃飽的肖大全毫不客氣地吃了一大碗面,而孩子的母親長得挺漂亮,穿著打扮與肖大全相比也顯得光鮮亮麗。
但她的身份卻是實打實不體面的,即使在那個年代,處於整個紅燈區的少男少女從來不在少數,掃黃打非也同樣是義不容辭的。
母親照顧不了孩子,卻還是生下了他,一方面或許有過妄圖拿著孩子要挾孩子父親的奢望,另一方面,游離於聲色場所和不同人身邊,作為一個女人,也總希望能在這個世界留下一點美好痕跡。
她叮囑肖大全,要如何照顧好孩子,但直到最後離開,她都不敢再看孩子一眼,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怎麼都是有心疼的,但長期在一個混亂的社會摸爬滾打,她又拒絕了讓自己心軟的時刻。
她本名叫馮豔麗,明明淪為用最不堪的手段謀生的地步,卻又有種面對生活不願妥協的堅韌,她會公交車上,因為別人的動手動腳大動幹戈,也會每個月堅持給家裡人打錢。
孤苦無依的她其實一直渴望能有一個家,可在另一方面,變得如此冷漠的自己又註定會害怕真正安定下來的那一瞬間。
而肖大全又何嘗不是如此,因為家境原因,他一直沒能有自己的家,也沒能有自己的孩子,這個嬰兒的到來,一下子將他心底柔軟的那一面被激發出來。
他用那兩百塊錢在家門口支起了一個自行車修車攤,邊工作邊照顧孩子,日子倒也慢慢過了下去。
而與豔麗之間的牽連,在一個月後第二次見面中變得不簡單了起來,孩子見到母親總會哭鬧,豔麗給他餵奶,見到這一面的肖大全,還是覺得應該將孩子還給她。
他有了二百塊,已經解了燃眉之急,讓孩子留在母親身邊才是天經地義,但豔麗沒有多餘的精力去照顧孩子,為了留下肖大全,她選擇拿著自己的身體和他做了交易。
表面來看,這一切似乎是讓原本純潔的關係變得不再乾淨,但另一方面,彼此惺惺相惜能體會不容易的他們,是一樣的人,所以也更容易彼此吸引。
他們都是在現實面前,不敢去奢求一個家的人,所以有了肌膚之親的之後,肖大全也只能告訴豔麗,在我這裡吧,我來照顧孩子。
他們從來沒有介意過彼此的身份,只是維持了一份相互寄生的關係,在這個冷漠而麻木的世界裡,因此得以彼此取暖。
所以後來作為外人我們看到了尤其荒唐的一幕,肖大全依然在家門口修補自行車,而豔麗卻在外攬客後帶回這個家裡,他每天目睹這一切,毫無波瀾,也毫無起伏。
我們以此再去定義他們之間的感情,也早已很難用一種普世的價值觀去形容。
至少在我們看來,他們之間並不是愛情,肖大全不在意豔麗和其他男人在一起,認可了作為「性工作者」的職業,但他們之間的親近,又讓他們完完全全擁有了一家人的屬性,所以,比起愛,我想他們都更渴望彼此帶給他們的那份存在感。
在這個社會之外,在不被理解和接納的多數時間裡,他們一直在漂泊,而如今的這份安定,既讓他們慶幸,又尤其害怕。
所以他們接納彼此的模樣,不求任何一個人做出改變,也只是希望這種感覺可以持續下去。
二,命運捉弄背後,無法逃離的困局,也是相似而殘忍的結局
這樣的日子看起來荒唐不堪,卻又給你肖大全和豔麗之間最平和且幸福的一段時光。
後來逐漸變得默契的他們,會像真的一家人一樣,去逛逛市場,去給孩子買東西,他們在這樣一個殘酷社會的壓迫下,組成了一個類似和諧的家庭,卻只是如同曇花一現般短暫。
他們缺乏安全感,不敢輕易許諾一個無法有任何保障的未來,卻又如此渴望,渴望未來可以給他們一個希望。
也因此後來豔麗才敢放心對肖大全說,等開春了就不幹了,那是他們終於敢設想的,如何去擁有一個真正的家。
可一個意外打破了所以的美好期待,孩子的親生父親找上來,他是個類似黑社會老大的流氓頭子,原本手下一眾兄弟好不風光,卻意外查出了癌症,這也才有了希望自己有個後的念想。
彼此的肖大全已經將孩子當做自己的親生骨肉,斷不可能這時候送出去,可孩子父親一直不依不饒又讓豔麗實在無可奈何。
衝突是一瞬間而起的,肖大全一時失手,本就因為生病脆弱的黑幫老大就這樣離開了,他卻也因為過失而被關了進去。
而後來豔麗帶著孩子去探監,肖大全還告訴她,即使自己走了,也別虧待了這孩子。
豔麗帶著孩子回到他們第一次見面的那個麵館,現實從來沒有給予他們足夠的善待,這樣的結局,在他們有對未來最大期待的時候來了當頭一棒,實在殘忍至極。
可那個年代,又有多少和他們相似的人同樣在苦苦掙扎,或許早已數不清了。
故事讓人難以直視的部分,正是它將底層小人物的絕境剝開到一絲不掛,卻也讓我們在其中看到了一個殘忍到極點的真相。
豔麗特殊的工作,肖大全表面貪婪實則善良的本質,都讓我們看到最努力的兩個人是如何一步步頑強不屈的。
但他們也是屬於這個社會還沒有被容納的邊緣群體,他們甚至都因為廣義範圍內的道德標準最後被拋棄,也終是讓我們疑惑,那個代表新生的希望,在他們的世界裡,究竟代表什麼呢?
三,代表新生的希望,真的還能相信嗎?
電影的最後,因為肖大全的依靠,走投無路的豔麗只能重新做起了以前的生意,只是後來在一次掃黃打非行動中,她在逃跑過程中只能將孩子隨手塞給了一個路人。
等到脫身了回去找的時候,人卻早已消失不見了,而她也被早已埋伏好的便衣抓了個現行。
等著她的結局是和那些和她一樣「誤入歧途」的女孩被遣送回老家,而那個被塞入陌生人之手的孩子,電影最後也並沒有交代。
但導演最後為我們留下了一個超現實的鏡頭,在豔麗的幻想中,孩子最後被塞給了肖大全,仿佛讓整個故事完成了一個閉環。
孩子原本代表新生的希望,在影片中卻充當了鏡子的角色,透過他的身份和視角,我們看清了每個人的真實。
肖大全被動擔起父親的角色,是在他面臨下崗風波後,開始迎來了新的期待和希望,而豔麗作為母親生下孩子,一邊想要照顧好他,一邊又無能為力自己的生活困境,可孩子同樣給她帶來了希望和轉變。
當她幻想可以和肖大全有一個真正的家的時候,那一瞬間流露出的真實,也是這麼多年卸下面具偽裝之後,終於願意放下防備。
包括那個黑社會老大,得知自己命不久矣,聽到母親說的那句「應該留個後」的話,其實也讓他一瞬間坦然,孩子是他在這個世界留下的痕跡,也將是他的延續。
遺憾的是電影最後,現實的一面依然只是將一切美好撕破,他只留下了最真實卻殘忍的一面。
被塞進陌生人之手的孩子會如何,回到老家的豔麗又會如何?一切答案變成了一種延伸,也是導演留給我們每個人內心自己追尋的答案。
底層社會的命數,很多時候多了太多身不由己和無能為力的部分,電影的最後一個鏡頭,透過車廂窗口透進來的微弱的光,在豔麗眼裡閃過了另外一絲希望。
未來還長,她將有重新開始的機會,即使未來依然不由得她做主,但活著本身就已經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情。
後記
《安陽嬰兒》是2001年上映的作品,儘管網上對它的評價確實褒貶不一,某種意義來看,過於顯得目的性明確,也總顯得會有部分刻意。
但在彰顯現實意義的刻畫中,它依然是一部足夠揭露人性本性的電影,好壞從來沒有絕對性,但善惡卻是能夠選擇的。
所以,請記住,無論處於哪個階層,我們或許無法選擇環境,但我們卻可以選擇自己的內心。
感謝閱讀!圖片來自電影《安陽嬰兒》
撰文深海裡的星,洞見本質,以文字傾聽世界的力量。
歡迎評論點讚轉發,分享更多內容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