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溫柔、不賢惠、不善良,卻是史上最偉大的女性之一。
文/艾筱說歷史
公元548年6月28日,拜佔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之妻狄奧多拉皇后在君士坦丁堡逝世。
狄奧多拉就像是上帝贈給拜佔庭的禮物,她是查士丁尼一生的摯愛,也是帝國的權力核心。她幫助查士丁尼加強了皇權,讓拜佔庭過渡到專制時代。民眾甚至覺得她才是拜佔庭的女王,而史家們則說她比任何男人都優秀。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位傳奇的皇后是個怎樣的人。
第一、她是從妓女中走出的皇后。
狄奧多拉的父親是馴獸師,母親是演員,家境貧寒讓她淪為妓女,這讓她看到了底層社會的陰暗面。
她天生麗質,又會討好男性,在圈裡如魚得水。她最受歡迎的情色表演是模仿「麗達與天鵝」的神話,先將谷穗灑在身上,再讓鵝啄食。那些正直」的文人對她極為不齒,但是她作為底層女性,並沒有選擇的權利。
後來她成了某官員的情婦,被迫滿足他的變態情慾,在受盡虐待後又被狠心拋棄,沒了生活來源。那時的她就像是被永久放逐到了人世間之外。
那麼她是如何逆襲,成為一代帝王之妻的呢?
她在漂泊之時,偶然間成了國家的情報探子,憑美色獲取了很多情報並出了名,這讓查士丁尼注意到了她。雖然人們不清楚她與查士丁尼具體如何擦出火花的,但可以想像,她的風情和手段必定對查士丁尼有著致命吸引力。
查士丁尼本可以像其他男人那樣把她當作情婦,但他執意要給狄奧多拉一個名分。當時的法律禁止身居高位者與妓女通婚,他為此不惜篡改了法律。查士丁尼這麼做必然是因為他對狄奧多拉的愛是真誠的;另外,他也不在乎皇后的出身,因為他自己就生在農民家庭。早年的不幸,無疑將她磨礪成了一個智慧、強大的女性,對她當政後的作為產生了很大影響。
第二、她是人民眼中的鐵腕女王。
查士丁尼要想恢復羅馬帝國昔日的輝煌,就需要強悍的統治。而狄奧多拉的強悍甚至是查士丁尼不能相比的,她曾憑非凡的魄力拯救過危機中的帝國。
當時,查士丁尼剛為徵戰北非做足了準備,一場始料未及的暴動險些改寫了歷史。暴動的人群圍困皇宮正急,查士丁尼已經嚇得準備退位逃跑了,狄奧多拉站了出來,怒斥丈夫的怯懦,稱自己決不會逃跑,因為她堅信「紫袍才是最美麗的裹屍布」。她的話讓查士丁尼羞愧萬分,卻冷靜了下來,最終平定了暴亂。
她也因為這件事真正成為了查士丁尼的共治者,自此這個國家沒有哪件事不是由他倆人共同決定的。
後來有一年,皇帝身染重病,臥床不起,她獨自有效地掌控著國家,並成功削去了功高震主的貝利撒留將軍的兵權,排除掉了對皇權可能的威脅。這些都讓人覺得,她才是帝國的女王。
她也以手段毒辣著稱,她的誹謗者說她是「披著人皮的魔鬼」。她對失寵於她的人都非常殘忍,曾把一個執政官綁在牲口槽上四個月直至死去。據說她的宮中有一些與世隔絕、不分晝夜的地牢,而被關進去的人大多會徹底消失。
不過這也好理解:一方面,這是治國的必要之惡;另一方面,她作為一個出身卑賤的女人,必須要掃清更多的障礙,這與中國女皇帝武則天好嚴刑峻法的原因是一樣的。
總之,正是她的鐵腕使得皇權大大加強,讓這個帝國在風風雨雨中又屹立了一千年。
第三、她是超前了1500年的婦女解放者。
狄奧多拉從沒忘記自己的出身,她見過太多不公正,尤其是底層女性遭受的不公,所以她作為統治者就比那些出自上層社會、不知人間疾苦的千金們更有女性意識和同理心。
因此,她主張男女平等,並影響了查士丁尼,後者甚至曾引經據典來佐證妻子 的想法。
當皇帝編纂《查士丁尼法典》之時狄奧多拉積極參與,將自己的女權思想以立法的形式留給了後世,被現在的學者認為是真正的「女權主義者」。
這裡或有疑問,對於一位6世紀的皇后,「女權」這個現代概念是否合適呢?
答案是肯定的,因為狄奧多拉思想的超前正是其偉大之處。
她提出男女平等要比《女權辯護》和第一次女權運動早了一千多年;她允許女性墮胎,而現代國家直至20世紀才逐漸將墮胎合法化;她還嚴厲懲罰與幼女發生關係的行為,這也是當今社會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
此外,狄奧多拉尤其關心風塵女子的境遇。她禁止強迫賣淫,給從良的妓女衣物和生活指導,讓她們能夠獨立地活下去。
她建立了「悔罪院」,用來收容那些從良的婦女,並且在院內修建精美的建築物,給她們精神上的慰藉。
不過她也有些用力過猛,給攻擊她的人留下了口實。
她讓妓女從良可能有些一刀切,有人因為不適.應這種改造,選擇了「從高處一躍而下」。美好願望釀成悲劇,著實令人心痛。
狄奧多拉成就了查士丁尼,卻不是「成功男人背後的女人」;她不善良、不賢惠、不溫柔,但卻是偉大的女性。她死後,查士丁尼變得意氣全無,優柔寡斷,更說明了她的重要性。
狄奧多拉雖然出身卑賤,但卻能登上高位,取得了不少輝煌功績,這也驗證了好壞逆轉的客觀規律。
歷代評價
1.她很自然地願意幫助那些不幸中的婦女。
——普羅柯比
2.她比任何男人都優秀。
——約安內斯·勞倫提烏斯·琉度斯
3.狄奧多拉是一個快速變化著的時代的產物,她是時代變遷的代理人。
——歷史學家大衛·波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