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而言,我並不認為中國有所謂的女權主義者,頂多就是鼓吹女權主義的人。男權主義是顯而易見的存在。正因為此,作為挑戰男權主義的女權主義者才讓人心生敬佩。
不知什麼時候起,詩人餘秀華被一些女權主義鼓吹者貼上「女權主義」的標籤。我不是很明白,從媒體報導來看,似乎餘秀華的婚姻和詩歌為女權主義鼓吹者提供了一些可資利用的素材。顯然,「女權主義」標籤既不尊重餘秀華本人的意願,也是對真正女權主義的褻瀆。
如果說提倡「男女平等」的女性就是女權主義者,那麼我敢說,全天下所有女性都是女權主義者。這當然是不對的。在我看來,如果男權主義是一個巔峰,那么女權主義者應該是站在另一個巔峰的人。在女性覺醒的時代,泛泛而談「男女平等」無疑落入平庸中,並不能算女權主義者。
在女權的問題上,餘秀華倒是很誠實,她多次聲明:「我並不是為了追求女性的解放,我只是為了追求我個人的解放。」其實,「解放」一詞也是種誇飾,餘秀華離婚只是在功成名就後,對一個她並不愛的男人的不再遷就,她之前的屈辱生活,和之後的決然離婚,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她經濟實力的變化,說白了,就是她有錢了。
曾有記者問餘秀華「如果你是個男的,你在網上說愛啊,談論性啊,可能大家就沒有那麼大反響,你覺得會這樣嗎?」,我覺得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對餘秀華的偏袒。為了方便,偏袒甚至阿諛訪談對方往往成為記者一種不自覺的行為。這影響了公正性。
餘秀華給名人寫情詩,給些李健、導演馮小剛,火熱的表白,大眾都很慷慨地認為是好詩。我在想,如果一位男性詩人荷爾蒙噴發,給他並不認識、又知名的女明星們寫火辣情詩,眾人如何反應?我想,眾人大概會罵他神經病,女明星雖然不便計較,但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寫,估計也要煩得告他騷擾吧。
所以"在網上說愛啊,談論性」的反響大小,不是由男女性別決定的,而是由談論愛或者性的深淺、暴露程度決定的,又深又赤露,自然轟動性大。不過,一味的又深又赤裸,寫成沈浩波那樣直白式的「下半身詩歌」,則只能享受被和諧的命運了。餘秀華用生命的苦澀味道遮掩「橘黃的顏色」,避免一味下俗,說明她是炒菜高手。
如果用性的書寫來成就女權主義者,我認為這是對女權主義者的褻瀆。以談論性的自由度來衡量女權主義,我以為,這有點走火入魔的味道。
無論如何,我都認為,「女權主義者」既非餘秀華本人所願,硬貼給餘秀華,也只能是對女權主義的褻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