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餘秀華貼上「女權主義」的標籤是對女權主義的褻瀆

2020-12-23 賞詩品文論世集

總體而言,我並不認為中國有所謂的女權主義者,頂多就是鼓吹女權主義的人。男權主義是顯而易見的存在。正因為此,作為挑戰男權主義的女權主義者才讓人心生敬佩。

不知什麼時候起,詩人餘秀華被一些女權主義鼓吹者貼上「女權主義」的標籤。我不是很明白,從媒體報導來看,似乎餘秀華的婚姻和詩歌為女權主義鼓吹者提供了一些可資利用的素材。顯然,「女權主義」標籤既不尊重餘秀華本人的意願,也是對真正女權主義的褻瀆。

如果說提倡「男女平等」的女性就是女權主義者,那麼我敢說,全天下所有女性都是女權主義者。這當然是不對的。在我看來,如果男權主義是一個巔峰,那么女權主義者應該是站在另一個巔峰的人。在女性覺醒的時代,泛泛而談「男女平等」無疑落入平庸中,並不能算女權主義者。

在女權的問題上,餘秀華倒是很誠實,她多次聲明:「我並不是為了追求女性的解放,我只是為了追求我個人的解放。」其實,「解放」一詞也是種誇飾,餘秀華離婚只是在功成名就後,對一個她並不愛的男人的不再遷就,她之前的屈辱生活,和之後的決然離婚,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她經濟實力的變化,說白了,就是她有錢了。

曾有記者問餘秀華「如果你是個男的,你在網上說愛啊,談論性啊,可能大家就沒有那麼大反響,你覺得會這樣嗎?」,我覺得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對餘秀華的偏袒。為了方便,偏袒甚至阿諛訪談對方往往成為記者一種不自覺的行為。這影響了公正性。

餘秀華給名人寫情詩,給些李健、導演馮小剛,火熱的表白,大眾都很慷慨地認為是好詩。我在想,如果一位男性詩人荷爾蒙噴發,給他並不認識、又知名的女明星們寫火辣情詩,眾人如何反應?我想,眾人大概會罵他神經病,女明星雖然不便計較,但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寫,估計也要煩得告他騷擾吧。

所以"在網上說愛啊,談論性」的反響大小,不是由男女性別決定的,而是由談論愛或者性的深淺、暴露程度決定的,又深又赤露,自然轟動性大。不過,一味的又深又赤裸,寫成沈浩波那樣直白式的「下半身詩歌」,則只能享受被和諧的命運了。餘秀華用生命的苦澀味道遮掩「橘黃的顏色」,避免一味下俗,說明她是炒菜高手。

如果用性的書寫來成就女權主義者,我認為這是對女權主義者的褻瀆。以談論性的自由度來衡量女權主義,我以為,這有點走火入魔的味道。

無論如何,我都認為,「女權主義者」既非餘秀華本人所願,硬貼給餘秀華,也只能是對女權主義的褻瀆。

相關焦點

  • 馬小鹽:女權主義,還是義和團式的女拳主義?
    女權主義便是諸多主義的其中之一。女性主體意識的覺醒,使得女性開始捍衛自己正當的權益,這是一件值得讚美的事。但女權意識的過度敏感和話語尋敵,使得中國的女權主義幾乎演變為一種喜感十足的義和拳表演。我們常常看到,一個在網絡上曬裸照與贅肉博眼球的文盲聲稱她是女權主義者,一個熱衷於在大街上裸奔的女藝術家自詡為女權主義者,一個貼美圖兜售新書的寫手也號稱自己是女權主義者,一個在日常生活中反對家暴的女士理所當然的更是女權主義者,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 女權?女拳?—談談女權主義的「前世今生」
    這是一個很值得討論的社會現象,因為「女權主義」本身是一個舶來品,其發源於西方的女權運動,並在現當代發展壯大,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逐漸傳入中國並擁有了相當大的市場,女權主義究竟是什麼?它是如何演化發展的,筆者整理了一些相關資料進行簡要論述,聊聊女權主義的」前世今生「。
  • 為"女權主義"正名:女權運動與性別理論雜談(上)
    「女性」並非同質化的群體,基於不同的訴求和視角,女權主義理論總是多元的,在我看來,女權理論內部差異的存在有其重要意義,在某種意義上,女權主義事業的發展正得益於這些不同想法的碰撞和交流。但我也認為,當「田園女權」的情緒宣洩代替了深刻思考時,其所作所為確實造成了「女權」的汙名化。因此,本系列的三篇文章將作為我為女權主義正名的第一次公開嘗試。
  • 中國式「女權主義」,逐漸被汙名化
    你是我的朗讀者,我是你的擺渡人古代女子講究三從四德,隨著時代變遷,女性開始高舉女權主義大旗,在這個男女平等的時代,女性在職場上擁有一席之地,她們智慧證明了自己,用實力贏得了男性的尊重。但由於有的人矯枉過正,過度化導致女權主義變得扭曲,產生一種只要男生不符合自己的要求,就會遭到網絡暴力的現象。因此只要現在談起女權主義,就會想起那些給男生貼「直男癌」」媽寶男」標籤的女性。這種所謂的女權主義讓男生產生了譏諷與厭惡。
  • 我國的女權主義是否已經變味?讓我們捋一捋女權主義的發展歷史……
    最近幾年,我們能發現,網絡上關於「女權」的話題越來越多,然而在這些話題下面,往往是吵得不可開交的男女群體。女權主義主張男女地位平等,消除對女性的壓迫,那麼為什麼這樣一個合理的訴求卻在我國逐漸變味,逐漸引爆男女群體之間的戾氣呢?我們先來捋一捋世界上女權主義的歷史。
  • 女權主義的流行,已更像一場關於身份的營銷?
    也因為這一標籤的強大力量,越來越多的人都樂於為自己貼上「女權主義者」的標籤——甚至,它足夠成為一場又一場身份營銷的砝碼。但隨著大家對女權主義的討論越來越多,對它的反思也在逐漸深入。前一段時間席捲全球的#MeToo運動,也伴隨著對它的種種再思考。什麼是女權主義?這是一個足夠有爭議的問題。
  • 如何正確認識「女權主義」?「偽女權」的本質是什麼?
    女權主義是怎麼發展的?女權主義思想是什麼時候萌芽的?現在一般認為女權主義思想萌芽於18世紀末期,代表性事件就是英國女權主義者瑪麗.沃爾斯通-克拉夫特出版了世界歷史上第一部女權主義著作《女權辯護:關於政治和道德問題的批判》。
  • 中國女權主義發展簡史
    民國後期和新中國初期,經歷了封建王朝到西方民主意識的更迭,中國女性,中國女權開始覺醒,中國一大批有識女青年走出國門,學習西方文化,將女權帶入中國,給正處於封建社會末期的女性以新的希望,最顯著的就是上海,南京當時比較開放的城市,人們的思想逐漸開放,女性的權利逐步提升,當時就出現很多女權主義典範:宋慶齡,向警予,何香凝,秋瑾,鄭毓秀等等,他們參與中國社會建設,為女權奔走
  • 你還在誤解女權主義嗎?
    最為權威的解釋或許要數英國學者戴維·米勒的觀點:它主要可以被理解為基於婦女因其性別遭受痛苦這種認識而對婦女在過去和現代社會中男人的關係方面的社會作用的一種關注。另外,一般也認為,女性主義和女權主義本質上相同,只是在概念上稍有不同,一些學者認為「女性主義」比「女權主義」顯得更加溫和,因而容易被人們所接受。
  • 《韋氏詞典》公布2017年度詞彙:女權主義
    不過,綜合分析被搜索頻率顯著高於去年的詞彙以及全年搜索量激增的情況,「女權主義」一詞脫穎而出。索科洛夫斯基還說,過去一年,《韋氏詞典》在線網站上,「女權主義」一詞的搜索量比2016年增長了70%,並在年內多起事件後出現搜索量激增的情況。
  • 陳雁:女權主義術語在近代中國的翻譯與流轉
    要求婦女在社會上、政治上、法律上、經濟上與男子享受同等機會;即要使婦女從男子的壓迫束縛之下解放出來的一種自由主義。(22)這一釋義與《英華大辭典》相比已經大有進步,能看出編者對西方女權運動的基本理念有所了解,但此時此地英文的「feminism」並未與中文的「女權主義」相對應,而是音譯為「弗彌捏士姆」,這一音譯與「女子主義」、「婦女主義」等多種譯稱混見於當時的報刊。
  • 為什么女權主義不直接命名為平權主義?
    實際上,女權既平權這一點,可以說是女權主張中最容易被大多數人所接受的一點。哪怕我們在平權的形式上,內容上,具體細節上有著或多或少的分歧,至少男女平等這一點,平權這一點,即便在思想較為傳統的我們的父輩心裡,接受度相對也是比較高的。但也並不意味著這個「更能夠減少曲解和無謂爭議」的名字,應該取代「女權主義」這個名詞。
  • 論重慶女孩的「女權主義」
    重慶女孩的辣在全國是出了名的,許多重慶女孩說話心直口快、做事雷厲風行、性格瀟灑潑辣、穿著打扮時尚靚麗;而重慶男人的「耙耳朵」也是出了名的,一些重慶男人說話軟聲軟語、性格溫柔、對女友或老婆百依百順、「俯首甘為孺子牛」。
  • 「女權主義」當選美國韋氏出版公司2017年度詞彙
    新華社華盛頓12月12日電(記者孫丁 徐劍梅)美國韋氏出版公司12日公布,「女權主義」被評為2017年度詞彙。韋氏特約編輯皮特·索科洛夫斯基當天在一份聲明中說,沒有任何一個詞彙能夠囊括2017一整年的新聞、事件和故事。
  • 冠姓權爭議之下:偽女權主義的狂歡
    5月10日,自媒體博主papi醬發微博曬娃,卻因孩子隨父姓一事,被不少打著「女權」名號的博主,使用極其骯髒的詞彙進行詆毀與辱罵,由此掀起了新一輪的網際網路罵戰。顯然,在如此暴戾直接且流於形式的輿論和方式之下,這是一場網絡偽女權主義的狂歡。
  • 衛生巾價格與女權主義交叉理論
    原文標題《Day 29|衛生巾價格與女權主義交叉理論》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月亮和貓,ID:moonandkitte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原文作者聯繫衛生巾到底貴不貴?在城市裡長大的女孩當然會回答:「怎麼可能,我從來沒為衛生巾的價格皺過一次眉。」在這一次關於衛生巾價格的討論中,有人正是帶著這樣的生活經驗問出:「怎麼會有人買不起衛生巾?」暫且把男性關於衛生巾減稅的意見和討論都放在一邊,在我看來,沒有卵巢不會排卵的雄性並無資格在這件事上發言。那麼我們該如何看待同一議題下女性陣營中的割裂?
  • 幾點看法:關於女權主義Online
    只是,在中國的具體語境中,女權主義通常呈現分裂的形態:一種常被避而不談的,是基於勞工、法律援助的NGO式女權主義,在被行政權力打壓的同時,也並不具有太大的市場能量;另一種則是基於線上輿論的女權主義——我將之稱作「女權主義Online」,且用於指代後文中的女權主義——她們試圖以對抗世界的刻板印象的逆反做法,進行自我意識的維護。
  • 男權社會,為女性代言,如何對待女權主義
    曾有女權主義學者問我:「我們怎麼做才能成為你?」這更加深了我對這個觀點的自豪感。每次演講之後,我都會收到新的意約。這讓我在經濟上也有了些保障。很多年過去了。很多我的忠實女粉絲離婚了,我只能猜想問題應該出在她們丈夫身上。她們都表示贊同。但是我注意到這些持女權主義觀點的女性朋友們有一個共同點:對男人的怒氣越來越多,而且在她們眼裡事情永遠都有更深層的含義。
  • 《韋氏詞典》2017年度詞彙:Feminism/女權主義
    此前,柯林斯英語詞典率先公布fake new為年度詞彙(點擊這裡),dictionary.com則是將complicit一詞選為本年度的詞彙(點擊這裡)。這兩個詞都與川普家族有關。另一家美國著名的詞典機構,《韋氏詞典》則在12月12日宣布,將「女權主義」(feminism)評為2017年度詞彙。
  • 中國女權主義,正走向「反家庭主義」|西方女權和中國女權的區別
    No.1中國女權主義已經走向另一個極端 女權運動是國外提出來的概念,主張男女平等,但是傳到中國,卻成了另一個版本。 中國式女權主義,處處透露著不勞而獲的思想,根本思想還是停留在封建時代。 結婚前要求彩禮、房子、車子,男人還要能賺錢,甚至要求男人父母有退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