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巾價格與女權主義交叉理論

2020-12-23 酷扯兒

原文標題《Day 29|衛生巾價格與女權主義交叉理論》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月亮和貓,ID:moonandkitte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原文作者聯繫

衛生巾到底貴不貴?在城市裡長大的女孩當然會回答:「怎麼可能,我從來沒為衛生巾的價格皺過一次眉。」在這一次關於衛生巾價格的討論中,有人正是帶著這樣的生活經驗問出:「怎麼會有人買不起衛生巾?」

暫且把男性關於衛生巾減稅的意見和討論都放在一邊,在我看來,沒有卵巢不會排卵的雄性並無資格在這件事上發言。那麼我們該如何看待同一議題下女性陣營中的割裂?

電視劇《美國夫人》第三集介紹了Shirley Chisholm,她是第一位進入國會(1968)、第一位嘗試贏得黨內總統候選人提名(1972)的黑人女性。她在大學時的辯論賽中就已嶄露頭角,教授建議她進入政壇,她說自己面臨著「double handicap」,即身為黑人與身為女性的雙重障礙——她在教育界工作十幾年後才正式走進政治的戰場。當女權主義者振臂高呼sisterhood(女性共同體、女性情誼)時,少數族裔女性的聲音沉潛海底。

1989年,法學教授Kimberlé Crenshaw提出了「intersectionality(交叉理論)」,並在書中提出「黑人女性主義」。主張黑人女性的權利無法僅從「黑人」或僅從「女性」的角度來討論,性別和種族的雙重歧視並非簡單疊加,而是複合作用。當白人女性提出應統一戰線時,黑人女性的遭遇則被定義為次級議題。作為女性,她在黑人群體中受到歧視。作為黑人,她在女性群體中受到歧視。

黑人女性作家Alice Walker在書信體小說《紫色姐妹花(The Color Purple)》中提到,如若有女性將自己在黑人群體中受到的性別歧視公之於眾,會被認為是「階級的背叛者」。在她的另一本講述非洲女性割禮的小說《擁有快樂的秘密(Possessing the Secret of Joy)》中提到,發達國家女性對本國的階級問題十分敏感,放眼國際社會的南北差異時卻略顯遲鈍,這正是白人中產階級女性主導女權運動的局限性。

女性主義發展到現在二三十個流派,佔據主流話語的群體依然是白人、中產階級、生理性別和心理性別一致的、異性戀的、健康女性。同樣趨勢在中國的女權輿論場中也有展露——城市女性指責為了生兒子拼上性命的農村女性,卻忘了她們甚至根本沒有機會接受良好的平權教育。放到衛生巾問題上也是一樣,「怎麼會有人買不起衛生巾」是當性別問題與階級問題交織時產生的盲點。

所有女性手牽手結為同盟當然重要,但大家的訴求又都是不同的,不可能相同。美國女性在討論性解放,非洲女性還面臨著割禮,中國和日本不一樣,城市和農村不一樣,北京和上海也不一樣,少女和高齡女性不一樣,健康女性和殘疾女性不一樣,當獨身主義者批判婚姻制度時,已為人母的女性希望追求一種更平等的育兒分工。這正是女權主義交叉理論、後現代女性主義等流派嘗試解決的問題。

上次我在《大蔥蘸醬和女權主義》那篇文章中寫過,女權主義的共同準則是要時刻質疑生活中那些「理所應當」。但我們同時也應該接受,大家追問的方式和訴求各有不同。

相關焦點

  • 為"女權主義"正名:女權運動與性別理論雜談(上)
    「女性」並非同質化的群體,基於不同的訴求和視角,女權主義理論總是多元的,在我看來,女權理論內部差異的存在有其重要意義,在某種意義上,女權主義事業的發展正得益於這些不同想法的碰撞和交流。但我也認為,當「田園女權」的情緒宣洩代替了深刻思考時,其所作所為確實造成了「女權」的汙名化。因此,本系列的三篇文章將作為我為女權主義正名的第一次公開嘗試。
  • 如何正確認識「女權主義」?「偽女權」的本質是什麼?
    女權主義,這是世界政治和社會中一個永遠熱門的話題。與此對應的就是「男權主義」。這兩種主義的鬥爭從人類社會成型開始就已嶄露頭角,並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到了現在。女權主義是怎麼發展的?現代社會出現了哪些對女權主義的錯誤使用?這兩個問題就是今天我們所要說的主要內容。
  • 你還在誤解女權主義嗎?
    女權主義是一種原是20世紀60年代起源於美國的一種政治思潮,其最終目標是爭取男女平等。關於「女權主義」一詞的定義,向來眾說紛紜、各執一詞。事實上,「女權主義」一詞的含義一直處於不斷的變化中。基於這些認識,女權主義者試圖通過理論和實踐來改變現狀,最終消除性別不平等現象,使得女性的價值和貢獻得到承認和尊重。
  • 女權?女拳?—談談女權主義的「前世今生」
    這是一個很值得討論的社會現象,因為「女權主義」本身是一個舶來品,其發源於西方的女權運動,並在現當代發展壯大,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逐漸傳入中國並擁有了相當大的市場,女權主義究竟是什麼?它是如何演化發展的,筆者整理了一些相關資料進行簡要論述,聊聊女權主義的」前世今生「。
  • 陳雁:女權主義術語在近代中國的翻譯與流轉
    ②今天,當我們展開針對中國女權主義本身發展歷史的研究時,往往沒有意識到這樣一個全球性話語流轉的背景——這種流轉並不是單向從西向東的,往往是多向交叉的;更沒有看到它在中國或被接受、或受排斥、抑或被中國化的歷史。
  • 馬小鹽:女權主義,還是義和團式的女拳主義?
    1女權主義,一件時髦的理論禮服這讓我們不由發問,為何中國的女權主義如此敏感和好鬥?一種如此草木皆兵、杯弓蛇影、四處樹敵的主義,是真的在捍衛女性權力,還是義和團式的拳民表演?上個世紀以來,形形色色的主義與潮流,在社會各領域風生雲起。
  • 中國女權主義發展簡史
    女權主義者追求的是一個不需要呼籲女權的社會。然而,起源於19世紀下半葉歐洲,在1919年五四運動的時候傳到中國的女權主義,經過一個世紀的演變,失去了它原有的意義。這是真巾幗,真女權;改革開放40年,不僅許多女權主義書籍被介紹到中國來,而且許多大學成立了「婦女與性別研究中心」,女權主義思想通過高校教育傳播開來,此後具有女權主義思想的學生們像種子一樣開始零零落落地撒向各個領域,那時雖人數有限,但可謂星星之火。
  • 佟新|女權/女性主義認知共同體的形成與發展
    /女性主義知識的討論,分析女權女性主義「認知共同體」產生的過程和狀況,特別是女權/女性主義的代際關係和時代特點。對女權/女性主義「認知共同體」的討論過程亦是女性主義「實踐共同體&34; ,只有表達出利益才能實現權利;第三,上述信念成為行動的價值基礎;第四,力求影響社會政策和社會實踐。有學者認為,社會性別是女性主義理論的一個中心概念,它探索婦女受壓迫的原因、不平等性別關係的形成以及推動婦女的思想解放等。
  • 【理論與方法】女性主義與人類學
    二十世紀初feminism最早引入我國時也有「女性主義」、「女權主義」、「女子主義」、「婦女主義」和音譯「費米涅士姆」等多種譯法。最後確定的「女權主義」這個譯法與我國當時的歷史和政治背景有著直接的聯繫,既順理成章又名副其實,並得到了各方的認可。
  • 為餘秀華貼上「女權主義」的標籤是對女權主義的褻瀆
    總體而言,我並不認為中國有所謂的女權主義者,頂多就是鼓吹女權主義的人。男權主義是顯而易見的存在。正因為此,作為挑戰男權主義的女權主義者才讓人心生敬佩。不知什麼時候起,詩人餘秀華被一些女權主義鼓吹者貼上「女權主義」的標籤。
  • 我國的女權主義是否已經變味?讓我們捋一捋女權主義的發展歷史……
    最近幾年,我們能發現,網絡上關於「女權」的話題越來越多,然而在這些話題下面,往往是吵得不可開交的男女群體。女權主義主張男女地位平等,消除對女性的壓迫,那麼為什麼這樣一個合理的訴求卻在我國逐漸變味,逐漸引爆男女群體之間的戾氣呢?我們先來捋一捋世界上女權主義的歷史。
  • 中國式「女權主義」,逐漸被汙名化
    你是我的朗讀者,我是你的擺渡人古代女子講究三從四德,隨著時代變遷,女性開始高舉女權主義大旗,在這個男女平等的時代,女性在職場上擁有一席之地,她們智慧證明了自己,用實力贏得了男性的尊重。但由於有的人矯枉過正,過度化導致女權主義變得扭曲,產生一種只要男生不符合自己的要求,就會遭到網絡暴力的現象。因此只要現在談起女權主義,就會想起那些給男生貼「直男癌」」媽寶男」標籤的女性。這種所謂的女權主義讓男生產生了譏諷與厭惡。
  • 《韋氏詞典》公布2017年度詞彙:女權主義
    不過,綜合分析被搜索頻率顯著高於去年的詞彙以及全年搜索量激增的情況,「女權主義」一詞脫穎而出。索科洛夫斯基還說,過去一年,《韋氏詞典》在線網站上,「女權主義」一詞的搜索量比2016年增長了70%,並在年內多起事件後出現搜索量激增的情況。
  • 訪談|從美國婦女史到中國女權運動史,女權主義如何改變世界
    這就是學界的女權主義的行動——開設課程背後的意義是非常深遠的,女權運動就是要反對一個男權中心的社會制度和文化,那麼知識生產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當然後來我們有了福柯的後結構主義理論:知識就是權力,就是力量,誰能投入知識生產,誰有話語權,這都跟權力相關。歷史上女人發不出聲音就是女人沒有權力,沒有話語權,不能寫作也就不能發聲。
  • 由男權主義引發的女權主義運動從未停止
    渴望除了這些之外,還有很多的男性朋友,他們總是說現在是女權主義社會,我想問一下他們知道什麼是女權主義嗎?以下是女權主義的百科:女性主義,又稱女權(女權主義)、婦女解放(女性解放)、性別平權主義,是指為結束性別主義、性剝削、性歧視和性壓迫,促進性階層平等而創立和發起的社會理論與政治運動,批判之外也著重於性別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動性底層的權利、利益與議題。 女權主義是女性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用語,兩者本質沒有區別。
  • 「女權主義」當選美國韋氏出版公司2017年度詞彙
    新華社華盛頓12月12日電(記者孫丁 徐劍梅)美國韋氏出版公司12日公布,「女權主義」被評為2017年度詞彙。韋氏特約編輯皮特·索科洛夫斯基當天在一份聲明中說,沒有任何一個詞彙能夠囊括2017一整年的新聞、事件和故事。
  • 大家談|因孩子冠父姓嘲諷papi醬,偏離了女權主義的真正含義
    @孫梓健:在眾多辱罵papi醬的聲音中,不乏一些極具侮辱意義的詞語,部分極端女權在進行所謂的鬥爭時,主張女性不婚不育,甚至單身生育,他們認為女性結婚就是依附男性無法獨立,為宣傳主張不惜辱罵同為女性的他人為「婚驢」「胎器」。這顯然與正常的女權主義背道而馳,本是主張男女平等、平權、平格,緣何演變成如今性別對立,仇視男性這般?
  • 馮侖VS洪晃:女權主義是什麼?|共識
    在新一期節目中,馮叔與洪晃就「女權主義」這個話題展開了討論。以下是節目的部分文字內容:我是一個女權主義者?洪晃:你覺得女權主義是什麼?洪晃:女權其實就是平權,不是嗎?中國是國家女權主義,就是在法律方面的平等,其實我們都有。你能當 CEO,我也能當 CEO,咱們就憑本事了,對吧?但是意識方面、文化方面是沒轉過來的。就是在文化、意識上,中國還是一個男權社會。
  • 衛生巾的逆襲,女友至上=女權?
    而在採訪一線的女性醫務工作者時,她們表示迫切需要衛生巾等物資,這不是急需品這是必備品。而這段採訪卻在最終播放時被提前剪掉了。這讓我想起非洲的國際援助採訪,記者問當地女性最想要的物品是什麼。最終她們的回答卻是: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內衣和衛生巾。在疫情的緊要關口,醫務工作者不以性別劃分工作量,與身體的負荷相比,心理平等和尊嚴是最基本的必需品。2.
  • 論重慶女孩的「女權主義」
    我經常聽到重慶女孩不乏自豪地說:「我們重慶女娃『女權主義』很強烈。」重慶女孩的辣我是承認的,但是如果說這是一種「女權主義」的話,作為個人,我就不認同了。從「女權主義」的定義和發生、發展的歷史來看,所謂的「女權主義」,強調的是女性不是男性的附屬品,女性應該享有與男人同等的權力,同時女性也有能力承擔同等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