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重慶女孩的「女權主義」

2020-12-23 人文精神寄託

重慶女孩的辣在全國是出了名的,許多重慶女孩說話心直口快、做事雷厲風行、性格瀟灑潑辣、穿著打扮時尚靚麗;而重慶男人的「耙耳朵」也是出了名的,一些重慶男人說話軟聲軟語、性格溫柔、對女友或老婆百依百順、「俯首甘為孺子牛」。

我經常聽到重慶女孩不乏自豪地說:「我們重慶女娃『女權主義』很強烈。」重慶女孩的辣我是承認的,但是如果說這是一種「女權主義」的話,作為個人,我就不認同了。

從「女權主義」的定義和發生、發展的歷史來看,所謂的「女權主義」,強調的是女性不是男性的附屬品,女性應該享有與男人同等的權力,同時女性也有能力承擔同等的責任。現在國際上女權主義比較高漲的是一些東歐國家,這是有目共睹的。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新聞報導,烏克蘭女權團體組織年輕女孩赤裸上身宣傳環保、保護動物、反對西方霸權或表達對國際事務的關注,等等。在這裡我們沒有看到她們對女性家庭地位的任何訴求,關注的全部是政治、社會問題。

如果從這視角來考察重慶女性與男性的關係的話,你會發現,重慶女孩的思維其實不是「女權主義」,而是「女王主義」。

重慶有一個非常流行的說法:「嫁漢嫁漢,穿衣吃飯。」意思很明顯,在家庭關係中,男人天經地義地就該養活女人,養活家庭,而沒有提任何女人對男人和家庭的責任。

女孩們最認可的婚姻模式是:老公把全部的工資卡交給她保管,每月只留下一千塊以下的零花錢,自己空閒時和姐妹到處遊玩或整天打牌,老公在家帶孩子做家務,等等。

可能有些女孩會反駁說,我們宣揚女權主義,就是因為有些男人男權思想太嚴重了。但我想說的是,矯枉不能過正,做的太過就不好了。

大多數男權主義嚴重的男人雖然比較霸道,但沒有迴避自己的責任,女性朋友們也應該學習這一點,否則,不管哪一方壓倒了哪一方,都不利於社會的健康和諧。我認為,最理想的男女關係,正像詩歌《致橡樹》所描寫:兩個人「分擔寒潮、風雷、霹靂」和「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當然,有一點重慶女孩比全國其他地方的女孩做的都好,那就是她們的彩禮是全國最低的,甚至有不少女孩不收彩禮,這一點確實體現了男女平等,而且是實質意義的平等,再加上重慶女孩多長的美麗多嬌,性格直爽,所以很多男士都喜愛重慶女孩。

婚姻的模式是多種多樣的,有男強女弱,有女強男弱;有互補的,有相似的。只要當事人對自己的婚姻滿意、感覺幸福,那就是好的,但如果發生矛盾時,總要有個標準和原則去衡量。

所以,希望女同志們看到這篇文章不要惱火,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向女性宣戰,只是覺得,不少男女對兩性關係的認識上還存在誤區,當感情或家庭出現問題時難以理性解決,互不相讓,硝煙四起。寫這些文字來指出這些誤區,就算是拋磚引玉,供大家參考。

相關焦點

  • 三十六論十八辯:論女權主義
    歷史上的母系社會,算是女權主義最輝煌的時代,那時候不叫什麼主義,不過女性的地位無比的崇高是事實。然而,毫不過分的說,除此這個時代之外的中國歷史卻是一部女性悲慘史,一句「女子無才便是德」便是證明。女權主義建立在這些表象之上,變得一發不可收拾,甚至到了墮落的地步。這一點,我認可俞敏洪所宣揚的女性墮落的觀點。誠然,這並不是俞敏洪的真實想法,我們只是誤會了他。我認為,女性墮落,不是思想以及身體的墮落,而是對自身價值觀的錯誤定位導致的。正是這種錯誤定位使得當代的女性依然地位低下,那些印度的女性社會就是如此。
  • 為"女權主義"正名:女權運動與性別理論雜談(上)
    在了解這些事件時,我很快便聯想到了對女性的物化、「男性統治」(布爾迪厄)、性暴力、「受害者有罪論」、「性的辯證法」(費爾斯通)等概念,其中大多數來自不同的女權主義理論。也許是「倖存者偏差」的緣故,我在自己關注的公眾號中看到了不少從女權視角分析的高質量文章,而在微博上,我所觀察到的卻是另一種輿論環境。
  • 女權?女拳?—談談女權主義的「前世今生」
    這是一個很值得討論的社會現象,因為「女權主義」本身是一個舶來品,其發源於西方的女權運動,並在現當代發展壯大,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逐漸傳入中國並擁有了相當大的市場,女權主義究竟是什麼?它是如何演化發展的,筆者整理了一些相關資料進行簡要論述,聊聊女權主義的」前世今生「。
  • 中國女權主義發展簡史
    女權主義者追求的是一個不需要呼籲女權的社會。然而,起源於19世紀下半葉歐洲,在1919年五四運動的時候傳到中國的女權主義,經過一個世紀的演變,失去了它原有的意義。這是真巾幗,真女權;改革開放40年,不僅許多女權主義書籍被介紹到中國來,而且許多大學成立了「婦女與性別研究中心」,女權主義思想通過高校教育傳播開來,此後具有女權主義思想的學生們像種子一樣開始零零落落地撒向各個領域,那時雖人數有限,但可謂星星之火。
  • 陳雁:女權主義術語在近代中國的翻譯與流轉
    當下的中國學術界,對此問題的研究不唯成果很少,已有的定論也多需推敲,這些「定論」包括:中文的「女權」和「女權主義」均譯自日文;③1949年以前「feminism」被譯為女權主義,其含義是正面的、積極的。在1949年以後,「女權主義」被妖魔化等等。
  • 中國女權主義,正走向「反家庭主義」|西方女權和中國女權的區別
    No.1中國女權主義已經走向另一個極端 女權運動是國外提出來的概念,主張男女平等,但是傳到中國,卻成了另一個版本。 中國式女權主義,處處透露著不勞而獲的思想,根本思想還是停留在封建時代。 結婚前要求彩禮、房子、車子,男人還要能賺錢,甚至要求男人父母有退休金。
  • 為餘秀華貼上「女權主義」的標籤是對女權主義的褻瀆
    總體而言,我並不認為中國有所謂的女權主義者,頂多就是鼓吹女權主義的人。男權主義是顯而易見的存在。正因為此,作為挑戰男權主義的女權主義者才讓人心生敬佩。不知什麼時候起,詩人餘秀華被一些女權主義鼓吹者貼上「女權主義」的標籤。
  • 我國的女權主義是否已經變味?讓我們捋一捋女權主義的發展歷史……
    最近幾年,我們能發現,網絡上關於「女權」的話題越來越多,然而在這些話題下面,往往是吵得不可開交的男女群體。女權主義主張男女地位平等,消除對女性的壓迫,那麼為什麼這樣一個合理的訴求卻在我國逐漸變味,逐漸引爆男女群體之間的戾氣呢?我們先來捋一捋世界上女權主義的歷史。
  • 衛生巾價格與女權主義交叉理論
    原文標題《Day 29|衛生巾價格與女權主義交叉理論》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月亮和貓,ID:moonandkitte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原文作者聯繫衛生巾到底貴不貴?在城市裡長大的女孩當然會回答:「怎麼可能,我從來沒為衛生巾的價格皺過一次眉。」在這一次關於衛生巾價格的討論中,有人正是帶著這樣的生活經驗問出:「怎麼會有人買不起衛生巾?」暫且把男性關於衛生巾減稅的意見和討論都放在一邊,在我看來,沒有卵巢不會排卵的雄性並無資格在這件事上發言。那麼我們該如何看待同一議題下女性陣營中的割裂?
  • 關於女權與平權的事情和論女權不是平權
    我問她既然你們是反對社會對女性的壓迫,爭取女性合理的利益,追求男女平等,那你們為何不用平權這個旗號,而用女權。她沉默一會後又跟我說,女權就是平權。我耐心跟她說,你們這樣會讓人誤會的,畢竟很多人不了解這份歷史,不知道最初的女權是指平權,而且田園女權都打著女權的旗號而不是田園女權的旗號。
  • 幾點看法:關於女權主義Online
    只是,在中國的具體語境中,女權主義通常呈現分裂的形態:一種常被避而不談的,是基於勞工、法律援助的NGO式女權主義,在被行政權力打壓的同時,也並不具有太大的市場能量;另一種則是基於線上輿論的女權主義——我將之稱作「女權主義Online」,且用於指代後文中的女權主義——她們試圖以對抗世界的刻板印象的逆反做法,進行自我意識的維護。
  • 如何正確認識「女權主義」?「偽女權」的本質是什麼?
    女權主義,這是世界政治和社會中一個永遠熱門的話題。與此對應的就是「男權主義」。這兩種主義的鬥爭從人類社會成型開始就已嶄露頭角,並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到了現在。女權主義是怎麼發展的?現代社會出現了哪些對女權主義的錯誤使用?這兩個問題就是今天我們所要說的主要內容。
  • 馬小鹽:女權主義,還是義和團式的女拳主義?
    由此可見,女權主義已經成為「主義秀場」的時髦詞彙,女性們爭著搶著穿,誰一穿上這件「主義」的禮服,不但佔據了網際網路話語權的高地,還神功附體、刀槍不入、天然正確、風華絕代起來。目前全世界所有的女權主義,身處悖論之中,她們在用父權符號反對父權話語。這是女權主義的先天性缺陷,也是無法擺脫的語言的微觀權力,更是女權主義難以突圍的基本困境之一。從語言學的角度講,激進女權主義如若要獲得絕對的勝利,必須啟動一套女性的話語體系,以女權符號完全代替父權符號,讓整個社會體系服從母性律令。如同眾所周知的共產主義,有一套自身的意識形態話語體系。
  • 你還在誤解女權主義嗎?
    女權主義是一種原是20世紀60年代起源於美國的一種政治思潮,其最終目標是爭取男女平等。關於「女權主義」一詞的定義,向來眾說紛紜、各執一詞。事實上,「女權主義」一詞的含義一直處於不斷的變化中。另外,一般也認為,女性主義和女權主義本質上相同,只是在概念上稍有不同,一些學者認為「女性主義」比「女權主義」顯得更加溫和,因而容易被人們所接受。一方面女權主義者認識到女性正在遭受來自社會的不公平待遇,另一方面這些女權主義者肯定女性的價值,並沒有將女性置於一種工具化的、私有化的物品或者無關緊要的次要角色。
  • 馮侖VS洪晃:女權主義是什麼?|共識
    在新一期節目中,馮叔與洪晃就「女權主義」這個話題展開了討論。以下是節目的部分文字內容:我是一個女權主義者?洪晃:你覺得女權主義是什麼?洪晃:女權其實就是平權,不是嗎?中國是國家女權主義,就是在法律方面的平等,其實我們都有。你能當 CEO,我也能當 CEO,咱們就憑本事了,對吧?但是意識方面、文化方面是沒轉過來的。就是在文化、意識上,中國還是一個男權社會。
  • 訪談|從美國婦女史到中國女權運動史,女權主義如何改變世界
    澎湃新聞:您在上世紀80年代赴美留學時接觸到了美國的女權主義思想,當時美國的女權主義運動是怎樣的情況?您是怎樣走上婦女史研究的道路的?三十年來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我那時候不知道我們中國還有女權主義,因為我們沒有女權主義這個詞彙,書上讀到只是說「西方女權主義」、「資產階級狹隘的女權主義」,所以我想去了解,這就成了我的博士論文題目。然後我就在上海做田野,也很幸運地找到了一批1900年出生的女權主義者,做了很多口述、訪談。她們都是五四女權運動的積極分子,有的參加了共產黨,有的參加了國民黨,有的無黨派,一直做獨立的女權活動。
  • 定義一個關鍵的女權主義術語
    對女孩和婦女的性別歧視是維持男性統治和權力的一種手段。壓迫或歧視可以是經濟,政治,社會或文化。正如作家奧克塔維婭巴特勒所言,「簡單的啄食欺凌只是這種等級行為的開始,這種等級行為可能導致種族主義,性別歧視,種族中心主義,階級主義以及所有導致世界如此痛苦的其他'主義' 「。一些女權主義者認為,性別歧視是人類壓迫的原始形式或首先形式,其他壓迫主義建立在壓迫女性的基礎之上。
  • 《我們善熙》:女權主義分子洪尚秀
    不得不說,洪尚秀真是女權主義分子。圍繞著這個有著自己想法但同時又有些神經質的女孩,崔教授、文洙、宰學三個男人各自拼湊出一個令人難以忘懷的善熙……推薦理由:女權主義分子洪尚秀當你看了五部以上的洪尚秀,你可能會開始產生疑惑,因為這五部電影之間,仿佛根本沒有什麼區別。故事麼,大同小異,不外乎一個或幾個女人和幾個男人之間的關係的展示。
  • 中國式「女權主義」,逐漸被汙名化
    你是我的朗讀者,我是你的擺渡人古代女子講究三從四德,隨著時代變遷,女性開始高舉女權主義大旗,在這個男女平等的時代,女性在職場上擁有一席之地,她們智慧證明了自己,用實力贏得了男性的尊重。但由於有的人矯枉過正,過度化導致女權主義變得扭曲,產生一種只要男生不符合自己的要求,就會遭到網絡暴力的現象。因此只要現在談起女權主義,就會想起那些給男生貼「直男癌」」媽寶男」標籤的女性。這種所謂的女權主義讓男生產生了譏諷與厭惡。
  • 冠姓權爭議之下:偽女權主義的狂歡
    5月10日,自媒體博主papi醬發微博曬娃,卻因孩子隨父姓一事,被不少打著「女權」名號的博主,使用極其骯髒的詞彙進行詆毀與辱罵,由此掀起了新一輪的網際網路罵戰。顯然,在如此暴戾直接且流於形式的輿論和方式之下,這是一場網絡偽女權主義的狂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