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論十八辯:論女權主義

2020-12-23 望鄉雜誌社

歷史上的母系社會,算是女權主義最輝煌的時代,那時候不叫什麼主義,不過女性的地位無比的崇高是事實。然而,毫不過分的說,除此這個時代之外的中國歷史卻是一部女性悲慘史,一句「女子無才便是德」便是證明。當然,即使在這種大的環境下,也創造出了很多偉大的女性,儘管有很多都是在舊道德下封建成就的,可不得不說的是,也有積極的一面。

今天的人類文明已經到達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不管未來是否更上一層樓,人類社會的價值觀都會越來越向正位發展。所以,女性的地位提高了很多,但還不容樂觀。我所指的這種不樂觀,不是指社會地位、家庭角色的不可觀,而是女性對自身價值的錯誤定位的不樂觀。

眾所周知,在這個社會中,女性只要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這個社會存在的榮譽職稱,以及在家庭地位的轉變(佔上風),平等的實現,甚至女性比男性更加高貴的現象出現,都已經說明女性到了一個新的輝煌的時代。然而,這一切都是假象,都是社會造成的表象而已。女權主義建立在這些表象之上,變得一發不可收拾,甚至到了墮落的地步。這一點,我認可俞敏洪所宣揚的女性墮落的觀點。誠然,這並不是俞敏洪的真實想法,我們只是誤會了他。

我認為,女性墮落,不是思想以及身體的墮落,而是對自身價值觀的錯誤定位導致的。正是這種錯誤定位使得當代的女性依然地位低下,那些印度的女性社會就是如此。金錢社會之下,女權主義的伸張者最為可悲,就是因為缺少,所以才會追求。那麼,女權主義怎麼才能名副其實呢?其實這很難,畢竟女性的身體素質永遠比不上男性,但我想最重要的一點是,女性重新評估自己的價值。

這自然不是回到「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社會,而是樹立一種全新的女性價值觀。我們說,很多宣揚女權主義的人無不在一些內容做文章,這些內容像什麼男女平等、社會待遇平等以及其它領域的各個方面。筆者認為,這種價值觀就是,回歸本位,比如相夫教子,但不涵蓋在道德的層次上,但必須基於自由之上。這種自由是社會公認的自由,而不是亂法亂紀的自由,也不是違背大眾道德的自由。這才是正確的女權主義。實際上,這正是一種回歸自然的安寧。

相關焦點

  • 論重慶女孩的「女權主義」
    我經常聽到重慶女孩不乏自豪地說:「我們重慶女娃『女權主義』很強烈。」重慶女孩的辣我是承認的,但是如果說這是一種「女權主義」的話,作為個人,我就不認同了。從「女權主義」的定義和發生、發展的歷史來看,所謂的「女權主義」,強調的是女性不是男性的附屬品,女性應該享有與男人同等的權力,同時女性也有能力承擔同等的責任。
  • 博聞強識 | 杜威實驗主義與「五四」哲學論辯
    在知行之辯上,山的知難行易說,並非沒有反對之音。杜威明確表示贊同孫中山對知易行難說的批評,主張行動優先於知識,未經行動,無法驗證假設的合理性,得不出正確的結論。在如何回應知易行難說上,杜威和孫中山出現不同的立場,孫中山用知難行易說來回應,杜威則用實驗主義予以回應。在重視行動的維度上,杜威和孫中山是一致的,鼓勵人們多採取行動,獲取經驗。
  • 為"女權主義"正名:女權運動與性別理論雜談(上)
    在了解這些事件時,我很快便聯想到了對女性的物化、「男性統治」(布爾迪厄)、性暴力、「受害者有罪論」、「性的辯證法」(費爾斯通)等概念,其中大多數來自不同的女權主義理論。也許是「倖存者偏差」的緣故,我在自己關注的公眾號中看到了不少從女權視角分析的高質量文章,而在微博上,我所觀察到的卻是另一種輿論環境。
  • 陳雁:女權主義術語在近代中國的翻譯與流轉
    當下的中國學術界,對此問題的研究不唯成果很少,已有的定論也多需推敲,這些「定論」包括:中文的「女權」和「女權主義」均譯自日文;③1949年以前「feminism」被譯為女權主義,其含義是正面的、積極的。在1949年以後,「女權主義」被妖魔化等等。
  • 女權?女拳?—談談女權主義的「前世今生」
    這是一個很值得討論的社會現象,因為「女權主義」本身是一個舶來品,其發源於西方的女權運動,並在現當代發展壯大,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逐漸傳入中國並擁有了相當大的市場,女權主義究竟是什麼?它是如何演化發展的,筆者整理了一些相關資料進行簡要論述,聊聊女權主義的」前世今生「。
  • 陳常燊丨實在論的多副面孔——對《邏輯哲學論》的寂靜主義解讀
    實在論的多副面孔——對《邏輯哲學論》的寂靜主義解讀節選自《國外社會科學前沿》2020年第04期【學科前沿】欄目,全文可在「知網」或「超星」下載內容提要丨在主流的「標準解讀」中,實在論與反實在論之別構成了維根斯坦前後期哲學的分水嶺。
  • 關於女權與平權的事情和論女權不是平權
    我問她既然你們是反對社會對女性的壓迫,爭取女性合理的利益,追求男女平等,那你們為何不用平權這個旗號,而用女權。她沉默一會後又跟我說,女權就是平權。我耐心跟她說,你們這樣會讓人誤會的,畢竟很多人不了解這份歷史,不知道最初的女權是指平權,而且田園女權都打著女權的旗號而不是田園女權的旗號。
  • 要素主義課程論
    要素主義課程論要素主義是現代西方教育思想的一個流派,又稱傳統主義教育、保守主義教育,與進步主義教育對立。20世紀30年代出現在美國,50年代成為主流,60年代末在美國失去統治的地位。代表人物:W.C.巴格萊、I.L.坎德爾、R.芬尼、H.H.霍恩、H.莫裡遜、T.布裡格斯等。
  • 聯通主義:「網際網路+教育」的本體論
    因此,我們提出聯通是「網際網路+教育」的本質,「聯通主義」是「網際網路+教育」的本體論。  (二)「網際網路+教育」本體論:聯通主義  「聯通主義」一詞有著豐富的內涵,最早見於教育領域最新的學習理論——聯通主義。
  • 由成龍吳京等現身央視婦女節特別節目看我國女權主義的發展
    女權又可稱為女權主義或女性主義,可概括為旨在於界定、建立和保衛婦女平等權利的政治運動與意識形態的集合體,它主張在承認性別歧視存在的現實基礎上探求性別非正義的根源,並藉此推動婦女權利的發展和兩性關係的變革。
  • 水寒薦讀:論辯的魂靈
    論辯的魂靈魯迅二十年前到黑市,買得一張符,名叫「鬼畫符」(2)。雖然不過一團糟,但帖在壁上看起來,卻隨時顯出各樣的文字,是處世的寶訓,立身的金箴。今年又到黑市去,又買得一張符,也是「鬼畫符」。今夜看出來的大題目是「論辯的魂靈」;細注道:「祖傳老年中年青年『邏輯』扶乩滅洋必勝妙法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3)。今謹摘錄數條,以公同好—— 「洋奴會說洋話。你主張讀洋書,就是洋奴,人格破產了!受人格破產的洋奴崇拜的洋書,其價值從可知矣!但我讀洋文是學校的課程,是政府的功令,反對者,即反對政府也。無父無君之無政府黨,人人得而誅之。」
  • 為餘秀華貼上「女權主義」的標籤是對女權主義的褻瀆
    總體而言,我並不認為中國有所謂的女權主義者,頂多就是鼓吹女權主義的人。男權主義是顯而易見的存在。正因為此,作為挑戰男權主義的女權主義者才讓人心生敬佩。不知什麼時候起,詩人餘秀華被一些女權主義鼓吹者貼上「女權主義」的標籤。
  • 我國的女權主義是否已經變味?讓我們捋一捋女權主義的發展歷史……
    最近幾年,我們能發現,網絡上關於「女權」的話題越來越多,然而在這些話題下面,往往是吵得不可開交的男女群體。女權主義主張男女地位平等,消除對女性的壓迫,那麼為什麼這樣一個合理的訴求卻在我國逐漸變味,逐漸引爆男女群體之間的戾氣呢?我們先來捋一捋世界上女權主義的歷史。
  • 怎樣成為「脫離了低級趣味」的男性女權主義者?
    作為男性,無論是談論女權還是想參與女權運動,都要力戒各種輕浮。女權主義內部雖然差異很大,但基本問題上,大家相互之間,大體上「頻道」是差不多的。有時候你會感覺有些人「頻道」不對,這是長期的女權論辯和女權行動訓練出來的「雷達」。
  • 如何正確認識「女權主義」?「偽女權」的本質是什麼?
    女權主義,這是世界政治和社會中一個永遠熱門的話題。與此對應的就是「男權主義」。這兩種主義的鬥爭從人類社會成型開始就已嶄露頭角,並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到了現在。女權主義是怎麼發展的?現代社會出現了哪些對女權主義的錯誤使用?這兩個問題就是今天我們所要說的主要內容。
  • 中國女權主義發展簡史
    女權主義者追求的是一個不需要呼籲女權的社會。然而,起源於19世紀下半葉歐洲,在1919年五四運動的時候傳到中國的女權主義,經過一個世紀的演變,失去了它原有的意義。這是真巾幗,真女權;改革開放40年,不僅許多女權主義書籍被介紹到中國來,而且許多大學成立了「婦女與性別研究中心」,女權主義思想通過高校教育傳播開來,此後具有女權主義思想的學生們像種子一樣開始零零落落地撒向各個領域,那時雖人數有限,但可謂星星之火。
  • 馬小鹽:女權主義,還是義和團式的女拳主義?
    由此可見,女權主義已經成為「主義秀場」的時髦詞彙,女性們爭著搶著穿,誰一穿上這件「主義」的禮服,不但佔據了網際網路話語權的高地,還神功附體、刀槍不入、天然正確、風華絕代起來。目前全世界所有的女權主義,身處悖論之中,她們在用父權符號反對父權話語。這是女權主義的先天性缺陷,也是無法擺脫的語言的微觀權力,更是女權主義難以突圍的基本困境之一。從語言學的角度講,激進女權主義如若要獲得絕對的勝利,必須啟動一套女性的話語體系,以女權符號完全代替父權符號,讓整個社會體系服從母性律令。如同眾所周知的共產主義,有一套自身的意識形態話語體系。
  • 雄辯滔滔辯黑白曲直,思維飛揚論古今中外.
    並以此引出論點,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將正方論點的內在邏輯逐漸呈現,抓住每一個關鍵點,講清每一個道理,充分論證了個人與集體的關係,讓在場評委與觀眾印象深刻。反方則從細節出發,深刻理解了辯題的內涵,把追求榮譽利益時的快樂與一般快樂相分離,將辯論引導到付出於所實現價值的關係上展開論點。並進一步闡述了在集體中個人價值發揮的重要性,旁徵博引,娓娓道來,讓其論點深入人心。
  • 你還在誤解女權主義嗎?
    女權主義是一種原是20世紀60年代起源於美國的一種政治思潮,其最終目標是爭取男女平等。關於「女權主義」一詞的定義,向來眾說紛紜、各執一詞。事實上,「女權主義」一詞的含義一直處於不斷的變化中。另外,一般也認為,女性主義和女權主義本質上相同,只是在概念上稍有不同,一些學者認為「女性主義」比「女權主義」顯得更加溫和,因而容易被人們所接受。一方面女權主義者認識到女性正在遭受來自社會的不公平待遇,另一方面這些女權主義者肯定女性的價值,並沒有將女性置於一種工具化的、私有化的物品或者無關緊要的次要角色。
  • SICFL辯論賽 | 「辯以明德,論而悟理」第四屆校級辯論賽落下帷幕
    慷慨陳詞抒己論,唇槍舌戰決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