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多利亞時代十大女權主義者將給你生命

2021-01-09 美史記

在攝政時期和維多利亞時代,一個聰明的女人必須隱藏自己的聰明才智,依靠男性的庇護,並依靠騎士精神的限制。當然,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維多利亞時代,大英帝國,這個男人所知的最偉大、最強大的帝國,是由一個女人統治的。維多利亞女王雖然受到憲法對皇室權威的限制,但仍然是現代最強大的君主之一,是一位非常了解自己內心的女性。

維多利亞時代是歷史上社會改革佔中心地位的時刻。當然,廢除死刑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社會成就,但刑罰改革、糟糕的法律、更廣泛地傳播特權和普遍的社會自由化,都是20世紀之交那些至關重要的歲月的特徵。

這在很大程度上與啟蒙思想的過濾、法國大革命後議會的興起、工業革命和大眾媒體的出現有關。婦女站在廢奴運動和其他各種社會改革議程的最前線,在維多利亞本人的非正式贊助下,現代女權主義正是在維多利亞時代誕生的。

埃米莉·霍布豪斯,維多利亞早期的女權主義者和人權活動家

我們將以一位在更正統的女權主義者圈子裡可能並不廣為人知的女性作為開門紅,她當然不是一個將自己束縛在議會或絕食的人。事實上,艾米莉·霍布豪斯也許更適合被描述為早期的人權活動家,而不是女權主義者。

埃米莉·霍布豪斯生於1860年,是一位英國國教執事的女兒,她在一個大家庭的影響下長大,在社會運動中以某種方式活躍起來。她母親在她二十歲時去世了,在接下來的十四年裡,她一直照顧著生病的父親。然而,在他1895年去世後,她前往美國執行一項福利任務,幫助明尼蘇達州的康沃爾礦工,在那裡她曾短暫訂婚,後來由於不明智的投機而一貧如洗。

1898年,她回到英國,大約在那時,英布爾戰爭在南非爆發。作為一名人道主義與和平活動家,她立即加入了南非和解委員會婦女處。就在那時,她意識到了在南非的布爾婦女和兒童的困境,在英國推行焦土政策時,他們被關押在集中營裡。她創立了南非婦女和兒童救助基金,並於1900年抵達南非,積極參與提供救助。南非作戰指揮官基奇納勳爵不止一次稱她為「那個該死的女人」,她帶著相當驕傲的綽號。

埃米莉·霍布豪斯在最初訪問難民營之後,對非洲裔婦女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她指出這一刻是她女權主義情感的誕生。她成為了一名積極的反戰活動家,並幫助將南非集中營的恐怖事件引起英國公眾的注意。

在南非期間,她會見了印度活動家莫漢達斯·甘地(Mohandas K Gandhi),他的早期政治經驗是在南非的種族鬥爭中積累的。兩人成了密友,埃米莉·霍布豪斯(Emily Hobhouse)發揮了重要作用,促成了甘地作為南非印第安人領袖與南非總檢察長、兩任總理揚·斯穆茨(Jan Smuts)之間的和解。

她在前往南非參加布隆泉國家婦女紀念碑落成典禮的途中病倒,回到英國後,她於1926年去世。她的骨灰埋在南非婦女紀念碑裡。

伊莉莎白·莫爾泰諾,南非教育家、活動家和女權主義者

在南非,作為埃米莉·霍布豪斯一生的朋友,我們找到了伊莉莎白·瑪麗亞·莫爾泰諾,也就是人們熟知的「貝蒂」。貝蒂·莫爾泰諾1852年出生於南非開普敦殖民地一個有影響力的政治家庭。她的父親約翰·莫爾泰諾曾兩次擔任開普敦總理,是一個非常富有的人。

然而,開普敦殖民地享有自由主義傳統,貝蒂·莫爾泰諾拋棄維多利亞時代女性的傳統也許比在英國更容易。她無恥地聰明,受過良好的教育,在自由的父親的鼓勵下,以絕對的自由來表達自己。她的興趣非傳統地發展起來,作為莫漢達斯·甘地的朋友和自信,她開始重視生活的簡單性和非宗教的靈性,探索素食主義、神智論和當時正在流行的各種其他邊緣興趣。

當時,開普敦殖民地(Cape Colony)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她的父親,採用了自由主義的「色盲」憲法,這與南非其他地區更加嚴格的種族法規有些出入。她非常積極地促進南非的種族和兩性平等,特別是將教育範圍擴大到女孩。作為一名教育家,她提倡這些價值觀,並致力於改革和現代化開普敦教育體系。

正是在英布爾戰爭期間,她遇到了埃米莉·霍布豪斯和奧利弗·施萊納,我們稍後會見到他們,這三位婦女在南非的反戰運動中形成了一個強大的陣線。她與埃米莉·霍布豪斯一起幫助布爾族婦女,宣傳她們的困境,為她贏得了「支持布爾族」的名聲,為此她被迫辭去教書工作。

戰後,她搬到倫敦,在那裡她積極參與甘地的南非激進主義,在那裡她還加入了克裡斯塔貝爾·潘克赫斯特的婦女參政運動。

回到南非,甘地的消極抵抗運動(Satyagraha)正在積聚勢頭,回到南非後,她短暫地遷入他的鳳凰城定居地,以便更積極地參與鬥爭。在那裡,她積極參與非洲教育的發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她加入了埃米莉·霍布豪斯和奧利弗·施萊納的行列,積極參加反戰運動,1927年,她也在那裡去世。南非作家菲利達布魯克西蒙斯(Phillida Brooke Simons)形容她是「她這一代最傑出的南非女性之一」

奧利弗·施雷納,南非作家,女權主義者,和平活動家和平等權利活動家

我們以奧利弗·施雷納(Olive Schreiner)結束我們的南非三位一體,她也許是二十世紀初南非早期反歧視和反戰爭活動的典範。奧利弗·施雷納也許最出名的是她的開創性著作《非洲農場的故事》,1883年出版,當時她才28歲。這本書以筆名「拉爾夫·鐵爾」出版,當時和今天一樣,是第一次公開揭露不可知論、存在主義獨立、個人主義、婦女的職業抱負和殖民邊疆生活的基本性質等主題。她接著寫了許多書和論文,都具有強烈的社會和政治性質。在19世紀末的十年裡,隨著種族和平等問題開始成為全國對話的主流,她在南非的民權運動中極為活躍。

奧利弗·施雷納是一位好戰的女權主義者,非常聰明和直率。她對開普殖民地強大的男性等級制度毫不膽怯,在那裡她與開普省總理塞西爾·約翰·羅德斯經常發生激烈衝突。

1911年,在流亡英國期間,她撰寫並出版了《婦女與勞動》,影響了1910-1930年代英國和美國的解放運動。她寫道,婦女往往是「寄生的」,社會條件「剝奪了她們一切形式的積極、有意識的社會勞動……減少了她們,就像田蝨一樣,被動地行使自己的性功能。

她預計到婦女將在政府和經濟中享有平等份額的時刻,相信當這一時刻到來時,戰爭將不再是造成分歧的普遍方法。她寫道,女人「理解什麼比男人更能把種族團結在一起,因為她們有共同的育兒經驗」。

她相信,並熱情地提倡在一個大部分生產性工作都由婦女完成的社會裡,工資平等。她說:「事實上,男女同工同酬,只有基於性別的婦女才能得到較少的報酬,這是當今婦女與社會關係中最接近於故意和不合格的『錯誤』。」

然而,這種強有力的行動主義贏得了她為數不多的朋友,作為一個粗暴和固執己見的個性,她很容易疏遠朋友和敵人一樣,在她的生活中有很多是孤獨和孤立的人物。她於1920年12月去世,享年65歲,葬在南非東開普敦。

伊莉莎白·弗萊,偉大的維多利亞監獄改革家

伊莉莎白·弗萊這個名字永遠與倫敦最早的監禁機構之一紐蓋特監獄聯繫在一起。當時英國的改革運動當然是由啟蒙運動的所有因素推動的,但也受到工業革命給英國社會帶來的巨大變化以及隨後人口從農村向城市的轉變的推動。司法是這場運動的早期焦點之一,刑罰改革隨後成為一場激烈辯論的主題。

伊莉莎白·弗萊是教友會,一個基督教組織,負責這個時代的許多社會改革。1780年,她出生在一個富裕的中產階級銀行家庭,享受著舒適而封閉的童年。她嫁入了弗萊糖果家族,如果不是偶然造訪倫敦東部臭名昭著的紐蓋特監獄,她可能很容易陷入默默無聞的境地。

在那裡,她特別為婦女部門的惡劣條件所感動,那裡的婦女和兒童生活在擁擠不堪的環境中。婦女們在同一個牢房裡吃東西、排便、煮飯和吃東西,她們睡在稻草上。伊莉莎白·弗萊常常驚恐地回憶起,當孩子們被拖上絞架時,他們緊緊地抱著母親。

起初,她只做了一些布道的工作,儘管她的努力總是帶有基督教的色彩,但她很快意識到僅僅布道是不夠的。因此,她成立了紐蓋特女囚犯改善協會,通過該協會,她能夠提供更多的實際援助,但也成為一個非常重要和有影響力的工具,以產生認識。1818年,她向英國下議院提交證詞,直接導致1823年裡程碑式的監獄改革法案的制定和通過。

此後,她以相當大的勢頭,擴大了對全國婦女監獄的直接宣傳,為易受傷害和流浪婦女建造了中途之家和夜間庇護所。她還不遺餘力地進行運動,以修改和改善交通系統,那時交通系統已經開始加快步伐。

伊莉莎白·弗萊無疑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社會改革家之一,也是社會改革運動的先驅,1845年,65歲的她之後,社會改革運動繼續積聚力量。

盧克雷蒂婭·莫特,廢奴主義者和女權主義者

貴格會運動中另一個著名的名字是盧克雷蒂婭·莫特(Lucretia Mott),這個名字與美國廢奴運動最為相關,但同時也是美國日益壯大的女權運動中的一支強大力量。她生於1793年,是南塔基特一艘船長的女兒,從小就受到教友會傳統的薰陶,從小就被教友會的廢奴主義立場所薰陶。在貴格會的影響下,她也被強大的女性榜樣所包圍,當她在紐約擔任教職時,她非常重視促進對女孩的教育。

在當時的美國,女權主義是主張廢除死刑的更大運動的次要社會問題。盧克雷蒂婭·莫特是費城女性反奴隸制協會的創始成員和主席,該協會於1833年成立。她那著名的詛咒是聲勢浩大的廢奴主義者,他們仍然在茶裡放糖

1840年,她前往倫敦參加世界反奴隸制大會,但由於性別問題,她在大會上被剝奪了一個席位,之後她將自己置身會場外布道,不僅是教友會的反奴隸制信息,而且是女性平等的教義。在倫敦,她結識了美國同胞伊莉莎白·凱迪·斯坦頓,也是廢奴主義代表亨利·斯坦頓的妻子。這兩位婦女成為終身朋友,1848年在紐約合夥發起了美國婦女權利運動。盧克雷蒂婭·莫特於1852年當選為協會主席。

她的女權主義哲學在1850年首次出版的《關於婦女的論述》中提出,她認為,女性在社會中的角色較少被先天的自卑所界定,即缺乏平等的機會和受教育的機會。

內戰結束後,隨著廢除奴隸制的到來,盧克雷蒂婭·莫特加入了黑人選舉和援助解放黑人的事業。她在各個方面都是美國社會改革家的先驅,在女權運動的融合中有著強大的聲音。

伊莉莎白·凱迪·斯坦頓,早期激進的女權主義者和廢奴主義者

像許多這個時代的社會改革者一樣,伊莉莎白·凱迪·斯坦頓的利益涵蓋了所有的問題和議程,但她作為美國早期婦女權利運動的創始者最為人們所銘記。

伊莉莎白·凱迪·斯坦頓出生於紐約一個富裕的法律和政治家庭,與許多同齡人不同的是,她受過良好的教育。她先就讀於約翰斯頓學院,隨後繼續在紐約特洛伊女子神學院接受高等教育,該學院由女權活動家艾瑪·威拉德創辦和經營。1848年,在盧克麗亞·莫特的幫助下,伊莉莎白組織了世界上第一次婦女權利公約,但與莫特不認為這是一個優先事項不同的是,她堅持將婦女選舉權納入會議決議。

1851年,她認識了蘇珊·安東尼並與她交上了朋友,從那一刻起,在女性解放事業中一個最強大和最有影響力的夥伴關係誕生了。1854年,伊莉莎白·凱迪·斯坦頓就一項綜合性的婦女權利法案向紐約立法機關發表了演講,她為這項事業熱情洋溢地發言。1860年,該法案獲得通過,她所尋求的關於婦女權利的大多數法律改革,除了享有特權之外,都已實現。

內戰爆發後,她和蘇珊·安東尼(Susan B Anthony)展開了廢除奴隸制的辯論,成立了全國婦女忠誠聯盟,為廢除奴隸制的憲法進行了熱烈的遊說。然而,戰後,這兩位女性試圖將女性選舉權與黑人選舉權聯繫起來,並在失敗時,批評第十四和十五修正案忽視女性選舉權,在其他改革者中引起了巨大的爭議。

然後他們轉向憲法改革,並在1869年成立了全國婦女選舉權協會,該組織的前身,最終將獲得第十九修正案。

伊莉莎白·凱迪·斯坦頓一向極具戰鬥性和爭議性,她在離婚法自由化、敦促婦女離開不幸和虐待的婚姻等問題上經常提高自己的聲音。她提倡節育,她稱之為婦女的「自我主權權利」。然而,由於她支持自由化的離婚法、生育自決權和婦女更大的性自由,她與婦女權利改革者的主流越來越疏遠。

她對有組織宗教的公開厭惡也與盧克雷蒂婭·莫特(Lucretia Mott)等不同,並因其直言不諱的觀點和激進的觀點與眾多宗教和禁酒組織發生衝突。事實上,她遠遠領先於她的時代,雖然她對這些拒絕感到有些惱火,但她仍然代表婦女解放繼續自己的獨立道路,直到1902年去世。

Susan B Anthony,消防女權主義者和廢奴主義者

安東尼

早期改革運動中另一位傑出的貴格會教徒是蘇珊B安東尼。蘇珊·安東尼是伊莉莎白·凱迪·斯坦頓和盧克麗亞·莫特的同盟,她一生都是爭取婦女權利、廢奴和黑人權利的鬥士。1820年出生於一個著名的美國貴格會家庭,她被致力於社會平等的強有力的榜樣所包圍。她17歲時被發現收集支持反奴隸制運動的請願書,1856年被任命為美國反奴隸制協會紐約州代理人。

然而,正是在1851年,在與伊莉莎白·凱迪·斯坦頓會面之後,蘇珊·安東尼開始把精力集中在婦女權利上。1852年,兩位婦女成立了紐約州婦女戒酒協會,1863年成立了全國婦女忠誠聯盟。正是後一個組織發起了迄今為止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請願活動,收集了近40萬個支持廢除奴隸制的籤名。

1866年,這兩位不知疲倦的婦女成立了美國平等權利協會,該協會不僅為婦女爭取平等權利,而且為美國黑人爭取權利、自由和自由。兩年後,他們創辦了激進的婦女權利雜誌《革命》,次年成立了全國婦女選舉協會。

然而,這兩位女性在改革派觀點上往往都有點過於直言不諱和激進,因此她們經常與同一運動中較為保守的聲音發生衝突。全國婦女選舉權協會是一個分裂,從更主流的美國婦女選舉權協會,在這一點上,以及許多其他問題上,伊莉莎白凱迪斯坦頓和蘇珊B安東尼站在他們的同行遠遠左邊。然而,1890年,這兩個組織合併成立了美國全國婦女選舉權協會。

然而,他們的結合的高潮來自於他們在1881年至1922年間合作出版的六卷《婦女選舉權的歷史》。1872年,SusanB Anthony在她的家鄉紐約羅切斯特非法投票,進一步擴大了投票的範圍,結果她在一次廣為宣傳的審判中被捕並被定罪。

很自然,她拒絕繳納罰款,為了避免任何負面的宣傳,當局讓事情平息下來。1878年,她和伊莉莎白·凱迪·斯坦頓遊說國會就憲法修正案進行辯論,該修正案賦予婦女投票權。這項法案是由參議員亞倫A薩金特提出的,當最終通過時,它被稱為蘇珊B安東尼修正案。該法案於1920年被批准為美國憲法第十九修正案。

米莉森特·福塞特,女權主義者和教育家

在這一切發生在美國的同時,回到英國,女權運動正在紮根,這場運動中最重要的名字之一是米莉森特·福塞特。

米莉森特·福塞特是英國富裕中產階級的另一個產物,她和她的姐姐伊莉莎白·加勒特·安德森(Elizabeth Garrett Anderson)在自由的成長過程中,他們天生的聰明才智和社交好奇心得到了鼓勵。她出生於1847年,在倫敦南部的一所私立寄宿學校接受教育。她的妹妹將成為英國第一位合格的女醫生,米莉森特是通過伊莉莎白·加勒特·安德森第一次被介紹給英國自由聖公會部長弗雷德裡克·丹尼森·莫裡斯的。莫裡斯關於平等和社會改革的布道對她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艾米莉·戴維斯(Emily Davies)的觀點和觀點也對她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她是一位對她早期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的女權主義者。

在寫給她姐姐的信中,米莉森特·福塞特寫道:「很清楚必須做什麼。我必須致力於確保高等教育的安全,而你卻要向婦女開放醫療行業。在這些事情完成後,我們必須考慮如何獲得選票

米莉森特·福塞特被認定為「女權主義者」,而不是「女權主義者」。在這方面,她主張採取溫和的方法,完全拒絕埃梅琳·潘克赫斯特及其追隨者的暴力和對抗性方法,然後開始進行強有力的煽動。

米莉森特·福塞特倡導的重點是女童教育。像盧克雷蒂亞莫特一樣,她相信教育將為婦女找到平等的道路。激烈的抗議和暴力對抗在她的哲學中沒有一席之地。1897年,她被選為全國婦女選舉權協會聯合會主席,1991年,她與埃米莉·霍布豪斯一道前往南非,調查當時運作的集中營中婦女的狀況。然而,與艾米莉·霍布豪斯不同的是,她的報告被視為對這些難民營管理的辯護。

米莉森特·福塞特的溫和態度反映了這場運動中的嚴重分歧,她經常與同齡人意見相左,但儘管如此,她仍然是推動女孩教育進步的一支穩定力量,最終建立了劍橋紐納姆學院,這是英國最早的女子大學學院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她被封為大英帝國的女爵士,這當然使她與激進的邊緣勢力進一步疏遠,但儘管如此,她仍然被視為最終實現婦女選舉權的主要力量之一,最終於1918年在英國議會頒布。

弗洛倫斯·南丁格爾,現代護理學先驅和政治活動家

佛羅倫斯·南丁格爾被尊稱為「燈之夫人」,她也許因開創了現代護理的概念而被人們銘記,但她也是早期的社會改革者和女權主義者,在她生命的盡頭,是改革和女權運動的有力象徵。

佛羅倫斯·南丁格爾出生於1820年,是英國一個非常富有的上層階級家庭,在這個年齡段社交活躍的女性中獨樹一幟,她以出生地託斯卡納的義大利城市命名。她大家庭的方方面面都是自由社會改革者,她有著顯著的社會影響力和廣泛的教育的雙重優勢。她從小就有明顯的慈善傾向,令父母驚愕的是,她選擇了從事護理工作。這被認為是一種職業,而不是一種職業,在上層階級中被認為是卑微的。然而,儘管他們反對,1844年,她還是在德國凱塞爾韋思的路德醫院註冊成為一名護理學生。

回到19世紀50年代的倫敦,當霍亂爆發席捲英國首都時,她陷入了困境,她立刻明白,衛生條件是疾病傳播的主要原因。她把改善這些條件作為自己的使命,很快就被證明是成功的。接著,1853年10月,克裡米亞戰爭爆發,由於她的社會地位,她受戰爭大臣的委託,組織了一支護理隊,照顧病倒的士兵。

幾天之內,她召集了一個由來自各種宗教組織的34名護士組成的隊伍,並帶著這些護士駛往克裡米亞。她遇到的幾乎是難以想像的情況,幾乎完全拋棄了病危,再次認識到衛生是關鍵,她開始工作。她晚上常去病房,手裡拿著燈,給了她不朽的綽號「燈之女」。

通過這些手段,南丁格爾將受傷士兵的死亡人數減少了三分之二。她從這次經歷中學到的知識,以及由此獲得的名聲,幫助她在倫敦著名的聖託馬斯醫院建立了第一所專門為護士服務的學校——南丁格爾護士培訓學校。

在這方面,南丁格爾奠定了現代護理的基礎,同時她也提升了這一行業的聲譽,吸引了既有教養又富有的女性加入。

除此之外,南丁格爾還將自己的名聲和聲望用於許多社會事業,從廢奴到女權,但可能主要是護理職業的現代化和專業化。

埃梅琳·潘克赫斯特,女權運動的典型代表,和最初的女權運動

現在我們來談談女權運動的領袖們,他們是令人敬畏的、不可動搖的埃梅琳·潘克赫斯特、尼·古爾登。她1858年出生於曼徹斯特,父母致力於改革和激進政治。1879年,她嫁給了律師理察潘克赫斯特(Richard Pankhurst),一位左翼婦女選舉權倡導者。他是1870年和1882年《已婚婦女財產法》的作者,該法首次允許婦女保留婚前和婚後獲得的收入或財產。

埃梅林是在1898年去世後開始積極參與女權運動的,成立了婦女特權聯盟,其議程是確保已婚婦女的投票權。然而,很快,她就參與建立了更加激進的婦女社會和政治聯盟。這個組織將因其好戰和侵略性的手段而聲名狼藉,很快它的成員就以臭名昭著的「婦女參政權」而聞名。

埃梅琳的女兒克裡斯塔貝爾和西爾維亞都和他們的母親一樣活躍,英國政界和公眾對這場運動所採用的方法感到驚訝和震驚。大聲示威、砸窗、縱火、絕食和婦女把自己鎖在議會大門前。以前從沒見過這樣的東西。1913年,婦女社會和政治聯盟成員艾米莉·戴維森在德比賽馬會上被拋在國王的馬背下身亡,以此抗議政府繼續拒絕考慮給予婦女投票權。

埃梅琳·潘克赫斯特本人被逮捕,多次絕食,有時還被強迫進食。針對這一情況,以及英國各地的類似行動,英國政府出臺了所謂的「貓鼠法案」,即婦女在恢復體力之前被釋放,然後重新武裝。

這些軍事行動被第一次世界大戰打斷,當時帝國所有忠誠的公民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戰爭上。但這一信息已經傳達,1918年,戰爭結束時,《人民代表法》賦予30歲以上的婦女投票權。1928年6月,婦女獲得與男子平等的投票權後不久。

1999年,《倫敦時報》將潘克赫斯特評為20世紀100位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稱她「為我們這個時代塑造了一種女性觀念;她將社會帶入了一種不可回頭的新模式。」

我們在哪裡找到這些東西的?以下是我們的消息來源:

南非作家奧利夫·施雷納。大英百科全書,2017年3月

「奧利弗·施萊納」。南非歷史,2018年3月

「伊莉莎白·弗萊,監獄改革者。」基督教的今天

「Lucretia Mott」,History.com員工,History.com,2009年

「伊莉莎白·凱迪·斯坦頓」,History.com員工,History.com,2009年

「Susan B Anthony」,History.com員工,History.com,2010年

「佛羅倫斯夜鶯」,History.com工作人員,History.com,2009年

《大英百科全書》的編輯,大英百科全書,2014年7月

「埃梅琳潘克赫斯特(1858-1928)。」英國廣播公司歷史

「米莉森特·福塞特雕像:支持選舉權的婦女和男子將被添加到柱基上。」希瑟·索爾,我的新聞,2018年2月

相關焦點

  • 怎樣成為「脫離了低級趣味」的男性女權主義者?
    從2008年起我為《南方都市報》、《時代周報》等媒體持續地撰寫有關性別平等的評論,近幾年做有關LGBT青少年性教育項目,參與珠三角地區女工反性騷擾項目……這一切都跟女權主義有關,社會性別是我寫文章、搞調研、做項目不可或缺的理論背景和方法。可能有人會覺得,你做的工作本來就跟性別有關,工作的性質決定了你有條件、有機會成為女權主義者,或者,這樣的身份對你來說是可以帶來利益的。
  • 不願被簡單歸類為女權主義者的先鋒女性
    所有這些個人成就還總讓她們與「女權主義」的群體政治關係緊張。這些女性中有一些人會宣稱自己是女權主義者,另一些則不會。事實上,她們之中沒有誰滿足於做一名活動家。麗貝卡·韋斯特是最接近於走上這條道路的人,但她最終也發現,婦女參政論者雖然勇猛得令人敬佩,但也假正經得不可原諒。
  • 女權主義者稱女人是世界的黑鬼被批種族歧視:白人女權主義者
    近日,因為美法官候選人提名的性侵指控過於簡短,華盛頓周四爆發了抗議活動,女權主義者兼女演員貝蒂米德勒(Bette Midler)為表立場,在網上發布了一篇相當荒謬的帖子,不但冒犯了黑人還將展露出嚴重的種族主義,雖然她後來將帖子刪除並道歉解釋了,但還是被稱為「世界上最愚蠢的白人女性」
  • 馬拉拉對話「赫敏」:你讓我不再羞於承認自己是女權主義者
    馬拉拉對話「赫敏」:你讓我不再羞於承認自己是女權主義者 澎湃新聞記者 邢春燕 2015-11-06 13:35 來源:
  • 馮侖:從今天開始 我就變成了女權主義者
    來源:新浪財經來源:馮侖風馬牛   在新一期《共識》節目中,馮侖與洪晃就「女權主義」這個話題展開了討論。以下為對話實錄:男性也可以成為女權主義者馮侖:通過這個對話,我有一個小的改變。因為晃姐講的女權主義,是從法律、制度安排等角度,如果說就強調平權,那我是贊成的。
  • 【英語演講】一個女權主義者為什麼要懺悔?
    我是一個女權主義者,但我是一個相當不稱職的女權主義者。哦, 所以我叫我自己「一個不良女權主義者」。或者至少,我寫過一篇文章,又寫了一本書,叫《壞女權主義者》,然後在採訪中,大家開始叫我「那個壞女權主義者」。
  • 婦女節|一位女權主義者的懺悔(視頻+中英雙語)
    Roxane Gay是位女權主義者,但是她認為自己不是一個好的女權主義者,所以她要懺悔。作為一個女人我很失敗,作為一個女權主義者我也很失敗。(Laughter)我是一個女權主義者,但我是一個相當不稱職的女權主義者。哦, 所以我叫我自己「一個不良女權主義者」。或者至少,我寫過一篇文章,又寫了一本書,叫《壞女權主義者》,然後在採訪中,大家開始叫我「那個壞女權主義者」。
  • 維多利亞時代的良心
    一個鄉村手藝人的兒子和孫子,一個以建築行學徒為謀生起點的少年,一輩子在生命之途尋求、探索,始終按捺不住心頭怦然躁動的創作慾火,先以詩歌敲擊文學之門而不得入,繼以小說一一再試,終於打開通途;於是他奮筆急進,經歷近三十度寒暑,建造出一座座賞心景點,曲徑深處,他卻又戛然轉向,重振夙志,邁向坦蕩蕩詩歌之路,奮進不停,直至最後一息。在他生命的盡頭,他曾欣然直面公眾,仿佛在說:「看,這就是託馬斯·哈代!」
  • 狄奧多拉:妓女、女皇、女權主義者
    她幫助查士丁尼加強了皇權,讓拜佔庭過渡到專制時代。民眾甚至覺得她才是拜佔庭的女王,而史家們則說她比任何男人都優秀。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位傳奇的皇后是個怎樣的人。第一、她是從妓女中走出的皇后。早年的不幸,無疑將她磨礪成了一個智慧、強大的女性,對她當政後的作為產生了很大影響。
  • 為餘秀華貼上「女權主義」的標籤是對女權主義的褻瀆
    總體而言,我並不認為中國有所謂的女權主義者,頂多就是鼓吹女權主義的人。男權主義是顯而易見的存在。正因為此,作為挑戰男權主義的女權主義者才讓人心生敬佩。不知什麼時候起,詩人餘秀華被一些女權主義鼓吹者貼上「女權主義」的標籤。
  • 讀《82年生金智英》就是女權主義者?女愛豆所承受的雙重標準!
    人氣女愛豆們遭受著被認定為女權主義者的荒唐責難,僅僅因為閱讀了小說《82年生金智英》或者使用了帶有特定文字內容的手機殼。但Irene的這一發言卻被傳播並引發了荒唐的女權主義爭論。部分網友指責Irene是女權主義者並開始以此進行攻擊。還有部分男性粉絲表現出了對Irene的失望,表示將「脫飯」,並有剪毀或燒毀Irene照片、卡片,以及上傳惡性留言等過激的行為出現。而這樣做的理由只有一個,僅僅是因為Irene閱讀了《82年生金智英》這本書。
  • 女權主義者對極端男權主義者的蔑稱了解一下
    女權主義者對極端男權主義者的蔑稱了解一下時間:2019-10-30 15:57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屌癌什麼意思什麼梗? 女權主義者對極端男權主義者的蔑稱了解一下 女權主義者對極端男權主義者的蔑稱。
  • 女權主義者錯了嗎
    網絡日益發展的今天,女權主義者數量有了飛速的發展,但卻在網絡上對女權主義者的評價褒貶不一。而這是又因為什麼呢?在我看來,女權主義也有著真偽之分。而這些偽女權主義者是看不到他們觀點所帶的偏見的,她們普遍認為性別歧視是男性對女性做的事情,所以女性性別歧視通常不會存在。這是錯誤的價值觀。當然很多偽女權主義者總是說,她們反對的是父權制,而不是男性。那麼首先不能從真正平等的角度看待問題呢?
  • 如何正確認識「女權主義」?「偽女權」的本質是什麼?
    女權主義是怎麼發展的?女權主義思想是什麼時候萌芽的?現在一般認為女權主義思想萌芽於18世紀末期,代表性事件就是英國女權主義者瑪麗.沃爾斯通-克拉夫特出版了世界歷史上第一部女權主義著作《女權辯護:關於政治和道德問題的批判》。
  • 你還在誤解女權主義嗎?
    #我的愛情觀#你還在誤解女權主義嗎另外,一般也認為,女性主義和女權主義本質上相同,只是在概念上稍有不同,一些學者認為「女性主義」比「女權主義」顯得更加溫和,因而容易被人們所接受。一方面女權主義者認識到女性正在遭受來自社會的不公平待遇,另一方面這些女權主義者肯定女性的價值,並沒有將女性置於一種工具化的、私有化的物品或者無關緊要的次要角色。
  • 被忽視的與被簡化的:我們要如何理解女權主義者瑪麗·沃斯通克拉夫...
    《沃斯通克拉夫特》沃斯通克拉夫特總是被描繪成一個掃興的人(女權主義者經常被如此形容),但在這本書裡,我們可以看到她擁抱生活的樂趣。《女權辯護》讓沃斯通克拉夫特成為名人,她是「女性權利的維護者」,是將女權主義推上政治舞臺的「亞馬遜女哲學家」,但這不是她在本書中的形象。託馬塞利一方面承認沃斯通克拉夫特憤怒於社會對待自己性別的方式,另一方面又想用她的啟蒙知識分子形象來取代她女權主義先驅的形象,因為她對女性的看法只是廣泛的「人性哲學」的一部分。
  • 女權主義的孩子姓氏方案探索
    歌星維多利亞,跟了老公姓貝克漢姆,還一連生了四個孩子,在原教旨女權主義者看來,這可是嚴重的性別壓迫了吧。然而,貝克漢姆可是著名的妻管嚴,全家大權完全操於維多利亞手上那跟媽姓,就是女權主義了嗎?別忘了,媽也是跟他爸姓的。中國傳統上,跟媽姓的婚姻叫做「入贅」,俗稱「倒插門」,倒插門的男人,一般都娶妻困難,「迎娶」他的女人,一般都沒有兄弟。這樣與其說是跟媽姓,倒不如說是跟外公姓。孩子以後,實際是給外公當孫子的。
  • 看民國女權主義者有多先進:完爆洗腦無數人的田園女權
    向警予的思想中有強烈的女權意識,她的女權主義思想體現在對女性特殊利益的強調和維護,向警予發表了大量專論女性權力的文章,相當深入的分析了爭取女權的意義、目標、途徑和策略等問題,對女權運動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第三、何香凝。她是婦女運動的領袖,也是畫壇傑出的美術家,她把藝術創作與革命活動緊密聯繫,她的作品中充滿鬥爭激情、浩然正氣。
  • San E飆罵女權主義者神經病 幾天後公司結束合約
    San E網易娛樂12月8日報導 據臺灣媒體報導,韓國饒舌歌手San E有著「嘻哈教主」的稱號,但他日前發表歌曲《女權主義》,其中歌詞疑似仇女而觸怒女性,沒想到,近來又因在演唱會上飆罵女權主義者,6日遭經紀公司Brand
  • 女權與反女權的博弈:保守主義是如何回潮的?
    在文化上,七十年代則是新舊好萊塢之交,《大白鯊》開啟大片時代,《星球大戰》的崛起則打開了青少年市場,政治與時代命題被包裹進娛樂的糖衣中。在這種背景下,第二波女權運動逐漸展開,在七十年代達到頂峰,而《美國夫人》的故事也由此開始。圖為七十年代標誌性女星黛安·基頓,她常以中性造型示人,代表著當時流行的一種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