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在視頻中談到「山東242人涉嫌冒名頂替入學」事件時表示,被冒名頂替的幾乎都是農村的孩子,他們的前途幾乎被那些有背景有權力的人毀於一旦。呼籲農村的孩子權利不能被這樣剝奪。......
我想到的答案就是貧窮!
先把最近熱議紛紛的「冒名頂替」事件理一理吧!
起先,發現被冒名的是,山東冠縣一名叫陳春秀的農家女孩,她今年準備參加成人高考,但在報名時發現她已經有了山東理工大學的學歷信息,並且已經順利畢業。
陳春秀回憶她是16年前參加的高考,那時候高考結束得到的消息就是「名落孫山」。隨後陳春秀到學信網查看「學歷信息」發現,其中身份證、姓名與自己的完全一致,就照片不是她本人!這時才發覺有可能是被冒名頂替了。
事情一經媒體發酵,真相也慢慢浮出了水面。冒陳春秀之名,頂替者叫陳雙雙,於2004年參加高考,當時的高考分數為文科303分,比當年文科類專科錄取分數線546分低了243分。
而被頂替者陳春秀的高考分數為理科546分,超出當年理科類專科錄取分數線27分,被山東理工大學錄取,但錄取通知書卻被陳雙雙獲取並順利上學以至畢業。......
一石激起千層浪!事情一經曝光,眾多網友紛紛表示譴責、憤慨,要求嚴懲當事人,深挖背後造假利益鏈條。特別對於此類「冒名頂替」事件繼續深挖。
前幾日,山東聊城又曝光存在一起冒名頂替上中專事件。山東聊城的王麗麗稱,1996年她以王麗這個名字報考了聊城農業學校(當時是中專),因一直未收到錄取通知書,誤認為未被錄取。2016年,聊城市東昌府區柳園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陳某被舉報後說明96年曾冒名頂替王麗麗上學。目前,冒名者已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
據媒體調查報導,在2018年-2019年的山東高等學歷數據清查工作中,有14所高校曾公示清查結果,其中有242人被發現涉嫌冒名頂替入學取得學歷,公示期後學歷作註銷處理。
文章開頭,俞敏洪就是針對這一現象有感而發!
據相關部門統計,2016年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1.42億人,其中城區4756.6萬人、鎮區5927.01萬人、鄉村3558.77萬人,農村在校生佔全國在校生總數的2/3。分學段看,普通小學有在校生9913.01萬人,其中農村小學在校生數佔全國總數的67.04%。普通初中有在校生4329.37萬人,其中農村初中在校生數佔全國總數的65.60%。
從數據中不難看出,農村的孩子在全國的適齡兒童中佔比是很大的!幾乎三個學生就有兩個是農村的孩子!這與我們國家的農村戶口比例也是有直接關係。
但是,文中提到的農村的孩子,個人認為應該是「家庭經濟狀況不佳」的孩子,或者說,家庭貧窮的孩子。
據巜2018年中國小康家庭標準》報告統計:
低收入家庭:淨資產超過50萬但不超過80萬,年收入超過8萬但不超過15萬。人口比例:34%
貧困家庭:淨資產超過20萬但不超過50萬,年收入超過3萬但不超過8萬。人口比例:36.98%
貧窮家庭:淨資產不超過20萬,年收入不超過3萬。人口比例:0.02%(全國總人數按14億計算)
低收入家庭、貧困家庭、貧窮家庭相當於無產階級。佔中國總人口的71%。換個說法,也就是說全國十個家庭就有七個還是屬於貧窮的家庭!
這麼大佔比的貧窮家庭的孩子,讓我們理解他們對教育的渴望,對改善現狀的殷切,對未來人生的期許!
一句「寒門出貴子」並不是什麼讚揚的好話,道出的卻是貧窮孩子的心酸,和一種「高於人上」的俯視!
我個人真的不喜歡這句話。「寒門」本指貧寒微賤,更是一種封建的「門第之見」。總覺得有那麼些貶義其中!
「寒門」可能是家庭貧窮原因造成的一個現實群體,但那並不是一個「階層」,更非標籤化的「門戶」。客觀說,貧窮有其主觀原因,也有其歷史原因,但對於孩子,貧窮不是他們與生俱來的「原罪」。
說到「貴子」,那更是濃濃的「封建遺老」氣息!通過自身的努力,奮起讀書,有終一日可以出人頭地,那是令人感動佩服的事情,但並非就搖身一變成了「貴子」,那豈不是又回到貧窮孩子的對立面麼?
2018年一篇《感謝貧窮》讓我們認識了王心儀。
不管紛紛擾擾的聲音如何評論,世事總是「見仁見智」,但王心儀的拼搏、勤奮精神是值得肯定、稱讚的,稱的是當下貧窮的孩子的勵志榜樣。但正如古羅馬悲劇家塞內加所說:我們自讚美的不是貧窮,而是那些在貧困面前不低頭的人!
許多人以「寒門出貴子」去評論王心儀的成功。在考上清華大學這條路上,王心儀是成功的,「貴子」之說也可以認同。但是要看到這只是邁向「貴子」的第一步,接下來的大學求學、社會現實才是力證「貴子」的重要基石。只有在大學扎紮實實學到本領,在社會取得一席之地,才是她真正圓夢「貴子」之時。可以說王心儀的「貴子」之路才剛剛開始,重點大學只是讓她站在更高起點,未來的路和成就更需要她繼續努力。
作為榜樣,我們更應該讚揚王心儀的努力、自強、奮鬥的正能量,而不是強調出身「貧窮」。帶著這樣的標籤走進大學殿堂,將會給她帶來不必要的輿論壓力,也會對他她心路歷程塗上那麼些「自卑」色彩。
「貧困不是恥辱,羞於貧困才是恥辱」!
每一個自覺奮起,「知貧後勇」、自強不息的孩子都應該被肯定!他們都是在做最好的自己!與「門第」、貧富無關!
早在一千多年前,學者伊本.穆 加發 就這樣評論貧窮:貧窮是&34;之源.貧窮能招人恨,惹人罵,能使親信的人懷疑.窮人犯罪,窮人受屈......
所以好多人都帶著「有色眼鏡」看貧窮的孩子!現實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說個遠一點的吧,也好讓讀者沒那麼大的代入感和排斥感!
C羅,聞名全球的足球巨星羅納爾多。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他出生於葡萄牙最貧窮區域的羅納爾多,家境貧寒。小時候,C羅和父母以及自己的三個兄弟姐妹,就困窘的生活在一個只有兩個房間的房子,當時屋頂還是用鐵皮遮擋的。
C羅8歲開始接觸足球,並展現出驚人的天賦!但14歲那年差點被學校開除了學籍。事情的起因是老師出言謾罵他還有嘲笑他的家庭貧窮,一時氣盛的C羅在教室裡拿起椅子扔向老師。
一代足球天才差點因此無緣足球,淪為路人。
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多少貧窮的孩子被嘲諷,被輕視,被誤解,這個不難發現!
我們一直提倡素質教育,按照官方媒體的說法:「素質教育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但現實中素質教育只是定義為區分於學科外的技能,比如畫畫,唱歌,彈琴等技能特長就被認為是素質教育了!
這樣的素質教育是要和經濟實力掛鈎的!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根本沒辦法去培養這樣的素質。就拿畫畫來說,基礎起步階段的,一般按課時收費,一小時70到200不等。一個月不包括耗材就得2000元開支!
今年5月2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記者會上提到「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
一個貧窮的家庭,怎樣去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怎樣去進行所謂的「素質教育」?
再說一個事實,今年疫情期間,提倡上網課,但據不完全統計,因硬體設備不足和網絡資費過高,2/3的農村學生沒有條件按時上網課,這就是貧窮帶來的現狀!
但是,人們在提素質教育的時候,往往忽略了對孩子個人品質的培養,一些真正可以體現一個人素質的品質,比如堅強,自強,自立,孝順,勤奮勤勞......恰恰正是農村的孩子所具備的!
現在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為什麼被「冒名頂替」的大多是農村的孩子了吧?
因為貧窮!所以在某些人眼中,農村的孩子就是可以任自己予取予奪的對象!
1,農村的孩子見識少,頂替了就頂替了,也不會有什麼後遺症!
2,農村的孩子窮,萬一有發現,用錢就可以打發了,也不怕他們找什麼麻煩!
3,農村的孩子根基薄弱,應該沒什麼有力背景存在,頂替了也不怕踢到鐵板!
4,農村孩子的父母「素質」都不高,對孩子的成績也不關心,孩子考好了是萬幸,考不好是正常!
5,農村的孩子,其所在的地方比較好進行「黑箱操作」,花點錢就可以整到「合法」的資料!
6,農村的孩子都膽小怕事,壓一壓,嚇一嚇也就不敢說什麼了!
.......
所以,一個完整的利益鏈條把黑手伸向了農村的孩子!從身份材料,學籍材料,考試成績一系列下來涉及的多少「相關部門」?但在利益驅使下,都昧下了人的良心,讓無辜的農村的孩子喪失教育公平的機會,喪失本應屬於他們的人生!
高考的意義:在於為社會選拔、人才晉升建立了直達通道,也是作為一種公平選拔機制的標杆。對於一部分社會底層的人而言,高考是他們改變命運最重要的一次機會,也是絕對平等的機會。
多少農村的孩子,一邊啃著饅頭一邊咬著牙學習;一邊看著別人炫耀一邊默默流淚;一邊忍耐著現實的差距一邊憧憬美好的未來,支撐著他們的就是那一張張比別人好出很多的學生成績單和獎狀!那是心裡唯一的優越感和信心!因為他們心中有夢想:考上了大學就可以改變人生!
但一切的努力在有的人眼裡,只是輕易的一個「錢權交易」的就給篡改、抹殺!其行可憎!其心可誅!
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說過一句廣為流傳的話就是「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
真心不希望這句話淪為:有了高考你同樣拼不過富二代!那就是我們整個教育的失敗了!
成功有如比爾·蓋茨也曾感慨: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學會適應它。 但要我說:生活是不公平的,所以我們更要追求公平!
因為在新時代的中國,不斷完善的法律法規是我們追求公平的有力支撐和保障!公德良俗是我們追求公平的助力和良知!
公平就應像太陽,同一片天空下的人們,不論貧窮富貴都應享有一樣的明媚,一樣的溫暖!
〖加我關注,跨越距離一起去看人間百態,品冷暖!〗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必刪!)
★★★請在安全環境下使用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