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家樂福鄭州花園路店被查封 因銷售過期食品
今年的央視3..15晚會曝光了家樂福鄭州花園店將三黃雞充當柴雞賣,將雞胗進行返包變換日期等「不誠信」經營行為。目前,涉事門店已經被當地工商部門查封,相關責任人也已被停職處理。
記者暗訪 家樂福醜陋內幕曝光
為調查家樂福鄭州花園店「不誠信」經營行為,央視記者此前親赴鄭州進行了暗訪。
記者:柴雞賣多少?
員工:柴雞賣得多。
解說:每當柴雞快賣完的時候,售貨員再次將三黃雞補充進來。
員工:對,你能挑得這麼清楚,柴雞是咱們說了算。
解說:在生鮮區,肉類產品的外包裝上都貼有標籤,上面除了品名價值外,還有兩個日期。
員工:日期都在這兒,你看。2月8日到2月9日,保質期是兩天。
解說:售貨員信誓旦旦,這些雞胗都沒有問題。如果當天這些雞胗沒有銷售處理,這些雞畛會怎麼處理呢?
記者:這些雞胗新鮮嗎?
員工:都是今天剛包的。
解說:包裝日期是2012年2月9日,也就是當天,記者將四盒雞胗購買出來,驚訝發現前一天記者做過記號的雞胗。
記者:這盒裡又有了,你看,這個。
解說:有記號的雞胗分散在三盒包裝中,顯然這些包裝日期標誌為2月8日的雞胗,經過散裝包裝日期變成2月9日。除了雞胗,除了生鮮產品是不是也更改日期?每天晚上臨業結束時候,櫃檯裡沒有賣的鮮肉產品,銷售員會將包裝袋拆除送到冷鮮庫裡保存,第二天銷售員會重新打上包裝日期。而一些保質期較長的羊肉卷的產品,售貨員每隔幾天都要更換包裝,這樣的返包行為,家樂福超市有沒有明確規定呢,在國貿360廣場家樂福店員工告示牆上檢查重點,食品檢查要點第一條就赫然寫著「禁止返包食品」,那麼發現員工返包食品的行為,家樂福主管又是怎樣處理?他們巡查時,發現一名售貨員正在返包包裝?
肉課課長:你們裝一個筐裡,再拿盒子一裝。在這兒,再一個你得稱一稱。
記者:這屬於返包,還是什麼? 肉課科長:是返包,其實咱們他這樣做就屬於返包。換過籤之上,下一個還在那兒露著呢,這不最明顯了。是不是?因為在福建那個地方被照了像了。
家樂福鄭州花園店被封
央視3·15晚會上家樂福花園店以三黃雞冒充柴雞銷售,生鮮肉返包銷售被曝光後,當晚,河南省、鄭州市兩級工商局就對家樂福花園店進行了查處。
據搜狐報導,17日下午,家樂福召開媒體見面會。見面會上,家樂福向消費者致歉,並表示凡購買到問題產品的消費者,可憑購物憑證退貨,並可獲得賠償。
家樂福(中國)中西區副總經理張震透露,家樂福鄭州花園店店長已被留職察看,相關直接責任人被停職,該店生鮮區已經下架所有產品,並在門店的明顯位置設置「問題商品顧客接待處」。
從18日起家樂福鄭州花園店被要求停業整頓,停業整頓期間,相關物品和帳目的清查工作仍將進行,調查完成後將對其做出進一步處罰決定。在經過整頓之後,家樂福花園店需向工商部門提出申請,經檢查合格後方可重新掛牌營業。
洋品牌為何醜聞不斷
據湖北日報報導,3·15前後,麥當勞、家樂福等知名洋品牌相繼曝出醜聞,並且是在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食品安全領域。
曾幾何時,洋品牌是優質的代名詞。然而近年來,他們失信於中國消費者的情形不斷出現。從西門子的「冰箱門」、味千拉麵的「骨湯門」、肯德基的「豆漿門」,到沃爾瑪的價格欺詐、強生產品的質量問題,多個洋品牌深陷信任危機。
誠信是企業之本。這些在母國安分守己的企業,為什麼到了中國就肆無忌憚?
一個深層次原因,就是這些洋品牌走「本土化」路線的同時,「入鄉隨俗」鑽空子,在產品質量、技術標準、售後服務乃至危機處理各方面採取雙重標準。同樣的品牌和型號,在歐美需要召回的,在中國卻巋然不動,或者乾脆說中國銷售的產品沒問題。
同時,長期以來,有關方面對洋品牌給予「超國民待遇」,滋養了他們的傲慢心理和先天優越感。一些地方和部門放鬆監管,輕度執法,造成違法成本低,也導致一些洋品牌鋌而走險,漠視中國消費者的權益。
此外,部分消費者盲目追崇,也使得一些洋品牌自恃強勢,無法無天。 由此可見,出現洋品牌醜聞,除了主觀動機不良外,也與我們的政策法規、市場環境和消費心理缺陷不無關係。
逐利是企業的天性。我們不能期待洋品牌身上天然地流淌著「道德的血液」。面對他們自甘墮落的趨勢,如果只是局限於個案處罰,而不反思洋品牌違法的客觀環境,還會有更多的「質量門」出現。
無論對洋品牌,還是對國產品牌,良好有序的外部監管環境都至關重要。當前情況下,加強市場監管刻不容緩,有關部門應出臺更嚴格的行業標準,同時嚴格執法,讓失信者寸步難行。
馬丁·路德·金說,「最大的悲劇不是壞人的囂張,而是好人的過度沉默。」維護市場秩序,消費者亦有責任。面對洋品牌,我們應睜大眼睛、理性消費,而不是盲目迷信、高看一眼乃至放棄底線。對於那些蓄意欺詐、一犯再犯者,我們要學會用腳投票。